交通元宇宙的星辰大海(二)——助力綜合立體交通
自元宇宙概念的出現,就逐漸應用于許多場景,當元宇宙與交通結合,會產生怎樣的火花?本文將詳細講解元宇宙在鐵路、公路、航空、水運和管道等交通,以及在建設中國綜合立體交通中的應用,一起來看看。
引言
“交通”一詞由來最早可追溯于《易經·泰卦》的“天地交而萬物通”,本意是因為有天地的陰陽交合,才有萬物的生養暢通。后人逐漸用“交通”表達“互為貫通,交往,勾結”之意,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道“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的往來通達之意延續至今。
現代人理解“交通”一詞主要也是指從事旅客和貨物運輸及語言和圖文傳遞的行業,包括運輸和郵電兩個方面,在國民經濟中屬于第三產業。運輸行業包括鐵路、公路、水路、空路、管道五種方式,而郵電包括郵政和電信兩方面內容。
據《史記》記載,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的“夏路”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公路,素有“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公路”的美譽。而始建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的“秦直道”,從現今的陜西省咸陽市淳化縣-內蒙古包頭市的孟家灣村,長七百多公里,路面寬20-60米,則是專為軍事用途修建的國防大道。而俗語常說的“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羅馬大道,則是在公元前500年開始,隨羅馬共和國及羅馬帝國版圖的擴大而修建和延伸,成為羅馬軍隊、官員及平民帶來便捷的交通路徑,更促進陸上通訊及貿易。
我在上一篇文章《交通元宇宙的星辰大海(一)——促進高質量發展》中主要講解了元宇宙賦能交通領域的意義,而在本文中,我將詳細講解元宇宙在鐵路、公路、航空、水運和管道等交通,以及在建設中國綜合立體交通中的應用。
一、元宇宙助力中國綜合立體交通建設
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是中國交通發展國家戰略,是通過國土空間規劃的立體化指引,統籌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管道、郵政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以多中心、網絡化為主要形態,實現多層次、資源配置優化、立體互聯、高韌性的立體交通網絡。主要由城市群交通網、農村交通基礎網、交通樞紐中心構成。
城市群交通網是由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鐵路交通;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級配和結構合理的城市公路網;城市步行道和非機動車道;城市停車設施,充電、加氫、加氣、加油和公交等站點設施構成。農村交通基礎網,主要由四級公路和村組硬化路組成,同時在資源豐富和人口相對密集的貧困地區建設鐵路交通。
新建、改建農村公路超過147萬公里,新增通客車的村超過3.3萬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快遞網點基本覆蓋全部鄉鎮、村實現直接通郵。在具備旅游、農業作業、應急救援等條件的地區建設通用機場建設。交通樞紐中心則依靠類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大型城市群的國際海港樞紐、航空樞紐、鐵路樞紐和郵政樞紐等疏運體系構成。
交通元宇宙的價值在于將在更廣域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通過建立數字化交通基礎設施,實現立體交通基礎設施融合。
時間范圍是指在交通基礎設施的設計、建造、運維等全生命周期;空間范圍則包括:代表建筑屬性的BIM、地理屬性的GIS信息、測繪信息、地質信息等;更廣域是指相對傳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設計、承建等相關單位為主要信息域而言,更加廣闊的數據貫通和融合,理論上應該包括:國土面積、空域、海域等相關交通參與主體共同維護的數據空間。
1. 元宇宙助力鐵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從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際高速鐵路正式開通運營,中國高鐵歷經12年的發展,到2020年運營總里程突破3.8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但同時,有10萬公里鐵路里程依然是普通鐵路。
一直以來,中國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就是客貨并重、新建改建并舉、高速普速協調發展,老舊開放式普通鐵路與全封閉高速鐵路長期共存局面。由于中國中西部鐵路網覆蓋水平仍然很低,資源聚集區、脫貧地區對普速鐵路建設需求旺盛,開發性鐵路,支線和干線輔助鐵路的優化建設也是未來鐵路發展重點。
未來中國鐵路建設是以高鐵“八縱八橫”為骨干網絡,普速鐵路為補充的協同建設思路,需要充分考慮經濟性、效率、全局統籌的運輸需求,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但區域經濟差異化、運輸需求差異化、國土地理空間差異化、鐵路技術差異化等,都增加了鐵路運營網絡統一協調發展困難。基于元宇宙的則是通過廣域物理空間映射、多維邏輯空間關聯,將空間、時間、需求、經濟、產業、技術等綜合判斷因素,整合在統一的鐵路交通網絡中。通過虛擬空間的模擬和仿真,尋找最優線路和技術。
2. 元宇宙助力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中國以國道、省道為主體,“五縱七橫”覆蓋國土全境的干線公路網絡基本建成,中國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從里程優先向質量優先轉型。例如:繁忙擁擠的干線公路需要實施不間斷的擴容改造,需要增加并行線、聯絡線以及待貫通路段建設;低等級公路的提質升級,農村道路的硬化、拓寬;口岸、樞紐、產業園區、旅游景區專線覆蓋。
高質量的干線公路擴容與改造需要精確分析道路流量,需要動態安排、調度保障道路的連續性。支線與村組“毛細”公路修建、升級、硬化和拓寬,需要準確分析當地人口和產業格局,不能干擾正常農業生產活動。專線公路的修建則需要根據口岸、樞紐、產業園區、旅游景區的產業活動的大數據跟蹤分析確定最佳路線,避免重復建設、資源浪費。
公路的高質量建設離不開對多維度數據的綜合分析,利用元宇宙的多維空間特性,將經濟活動、產業結構、人口變化等多元社會屬性與公路現狀、技術條件等公路建設屬性一起放到一個廣域空間實現綜合評估與分析,利用網絡數字孿生技術,可仿真模擬時間維度的道路建設變化,從而助力道路的高質量建設。
3. 元宇宙助力航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截至2020年,中國境內運輸機場共有241個,擁有9814條境內航線,輻射面積已覆蓋境內主要省市自治區。未來航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主要集中在進一步推動區域機場群協同發展,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世界級機場群;加強樞紐機場改擴建,提供樞紐機場綜合保障能力;精細化機場布局,建設支線機場和專業貨運樞紐機場,提升綜合性機場貨運能力和利用率;大力發展通用航空與低空旅游、應急救援、醫療救護、警務航空等跨行業的融合性產業等方向。
由于中國的空域管理仍處于軍航管理體制,民航局并沒有空域的管理權,而對比美國民航空域開放約為70%-80%的占比,中國大約只有20%-30%的空域是開放給民航使用的,所以空域資源緊張和核心機場的高負荷運行,一直是中國民航交通運營瓶頸的根源。
通過元宇宙,主要可以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和空域精確化管理方面提供新型技術支持。由于航空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已經不再局限于航空領域本身,機場群、樞紐中心、產業聚集地、旅游經濟以及救災、應急等特殊場景,都需要綜合人口、社會、經濟和地理氣候等多維要素綜合判斷,利用元宇宙在多維空間中差異化信息的包容性和海量數據資源,可為航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效數據支撐,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由于中國民航可用空域占比較低,為進一步優化航路航線,加強軍民精確化空中交通管理,進一步細化和縮小RVSM(Reduced Vertical Separation Minimum),在保障空中交通安全垂直距離基礎上,提高航路帶寬,緩解空域瓶頸,提高管理效率。元宇宙利用在空、地資源整合、數字孿生建模和3D成像方面的優勢,為“所見即所得”的空中交通管理提供數據、視覺、操作的精確化、透視化支撐。
4. 元宇宙助力水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截至2020年,中國內河航道通航總里程12.77萬公里,內河貨運量達到38.15億噸,位居世界第一;海運船隊運力規模達3.1億噸,位居世界第二位;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45.5億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6億標箱,均居世界第一。
總體上看,目前中國的內河運輸通航里程趨于飽和,海洋運輸欠缺集群化、專業化和功能性碼頭的建設。未來中國海洋運輸發展重點在打造集合沿海區域資源整合和共享、功能化、服務化、一體化的世界級港口群;重點能源、礦產、糧食等專業化港口和航道,以及相關倉儲和鐵路、管道等其他載具的轉運、接駁設施建設。內河運輸發展則將以航道擴容、升級和暢通保障為發展方向,完善內河高等級航道網絡,提高航道網出海能力,建設支流航道和庫湖區航道、內河旅游航道、便民碼頭等。
打造沿海區域資源整合和共享的港口群,需要集成沿海產業結構和經濟資源數據;建設功能化、服務化、一體化的專業碼頭和相關輔助配套設施,涉及接卸、倉儲、轉運等多維交通資源和服務的融合;內河航道的擴容升級需要在廣域的國土空間內動態監控航道狀態;提高內河航運在旅游、便民等的功能性服務需要融合當地旅游與人文數據。
元宇宙為水運交通基礎設施提供了港口、內河航道、內湖、海洋資源等地理資源映射,由點、線、面構成的內外連接的水運數字化網絡;提供了區域經濟、社會文化、人口結構等邏輯資源映射的區域數字化社會網絡;提供了智能倉儲、智能物流、旅游等服務資源映射的數字化服務網絡;從而構成物理、邏輯、服務三位一體的水運數字化基礎設施。
5. 元宇宙助力管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截至2020年底,中國油氣長輸管線總里程達到16.5萬公里,其中原油管線為3.1萬公里,成品油管線3.2萬公里,天然氣管道10.2萬公里,初步建成西油東送、北油南下、海油上岸,西氣東輸、川氣出川、北氣南下的油氣管道運輸網絡。
同時,中國也是一個油氣進口大國,2020年,中國原油進口54238.6萬噸,天然氣進口量10166.1萬噸,持續增加,還需要保障東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氣進口通道高效和暢通。老舊管道的完善與維護,智能管道的互聯互通,支線管道與“毛細”管道市縣全覆蓋,也將是未來管道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重點。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任務的加緊實施,清潔能源的占比逐步升高,管道運輸作為高效、綠色的運輸方式,將由橫跨境內境外、陸地海洋,由北至南、由西至東的能源主干大動脈和密布城鄉的支線、“毛細”管道網絡組成,具有跨地理位置與城鄉建設差異化特性。
基于元宇宙的地理空間、氣候空間、城鄉建設空間的網絡數字孿生,將為管線的環評、選址、鋪設、運營提供前期的模擬和評估;基于元宇宙的VR、AR等3D成像設備為管線的日常維護提供穿透式的安全檢查和風險告警。
6. 元宇宙網絡數字孿生實現交通數字化運維
交通系統是公認的復雜系統工程,其中建設階段涉及通道、載具、隧道、橋梁、電氣、控制調度、環測等多個子系統和建設方。例如:全世界能獨立完成高鐵修建的國家不超過5個。
雖然在交通建設階段可根據項目計劃、設計圖紙、設計標準、產品標準等方式統一協調建設狀態,保障項目質量和工期,但在運營階段則存在通道、載具、隧道、橋梁、電氣、控制調度等多個運營狀態動態同步難的現實問題。
2017年,德國鐵路股份公司(Deutsche Bahn AG,簡稱DB),就開始實施“數字化維護”計劃,積極推進數字孿生戰略在鐵路運營中的使用。
其中,DB Systel、DB Systemtechnik 以及Digital Rail Germany團隊創建了“數字列車孿生”項目,通過在機車制造廠、機車維修工廠、軌道養護單位、調度控制單位、運輸服務單位等多個運營參與方之間構建全數字化運維模式的機車歷史狀態、機車實時狀態、軌道基礎設施狀態、調度控制狀態、維修狀態、運輸服務狀態等數字孿生,實現鐵路全時空維度下的運維新模式。
元宇宙的數字孿生是在更大范圍內的網絡內建立虛實共生關系,而在為交通運營建立網絡數字孿生則是數字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步驟。
交通網絡數字孿生將不同地理空間的環境數據,鐵道、橋梁、隧道、機車等動態數據實例化,建立基于海量實例化的交通數字孿生體,從基礎設施的全生命周期和全時空范圍內監測交通運輸的安全運營,實現統一協調的全數字化運維模式。
7. 元宇宙實現多維交通數字空間融合
截至2020年底,中國鐵路運營里程達14.6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運營里程3.8萬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達519.81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6.10萬公里;中國境內運輸機場(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共有241個,擁有9814條境內航線;中國內河航道通航總里程12.77萬公里;中國油氣長輸管線包括國內管線和國外管線,總里程達到16.5萬公里。
這是一個分散在960萬陸地平方公里和300萬海洋國土面積,橫跨天地之間的密集交通網絡。
作為國家統籌綜合交通通道規劃建設需求,為了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約束和規范,節約利用通道線位資源、岸線資源、土地資源、空域資源、水域資源,促進交通通道由單一向綜合、由平面向立體發展,減少對空間的分割,提高國土空間利用效率,交通基礎設施的融合勢在必行。
由于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屬于物理實體,這里的融合是指數字空間的融合。在元宇宙中的通過交通樞紐元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的相互協同、深度融合;實現鐵路、公路等線性基礎設施的線位統籌和斷面空間整合;實現綜合交通通道與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整合,提高通道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綜合交通樞紐及郵政快遞樞紐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協同管理;實現綜合客運樞紐各種運輸方式集中布局,實現空間共享、立體或同臺換乘,打造全天候、一體化的換乘環境;實現綜合貨運樞紐多式聯運換裝設施與集疏運體系建設,統籌轉運、口岸、保稅、郵政快遞等功能,提升多式聯運效率與物流綜合服務水平。
二、元宇宙實現出行即服務
交通服務是將交通資源整合包裝為產品向最終客戶提供價值持續輸出的過程。主要包括:貨運服務和客運服務兩大類。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全年中國貨物運輸總量463億噸,其中鐵路44.6億噸,公路342.6億噸,水運76.2億噸,民航676.6萬噸。
2020年全年營業客運總量96.65億人次,其中鐵路22.03億人次,公路68.94億人次,水運1.50億人次,民航4.18億人次。從數據上不難看出在中國,公路運輸無論貨運還是客運都是人們的首選。分析原因,除去大宗商品運輸外,在更多的貨運、客運場景中,公路運輸的便捷性、舒適性和實時性優勢更加明顯。
在中國未來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中,貨運服務發展方向是追求綠色、高效、低成本和“門到門”,即:通過優化運輸結構,推進樞紐中心、港口等集疏運鐵路、物流園區及大型工礦企業鐵路建設,推進大宗貨物及中長距離貨物公路運輸向更環保和低成本的鐵路和水運遷移;推進電商物流、冷鏈物流、大件運輸、危險品物流等專業化物流服務發展,促進城際干線運輸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機銜接,鼓勵發展集約化配送服務;同時推動鐵水、公鐵、公水、空陸等聯運發展,通過發揮鐵路、水運低成本優勢、航空運輸高效優勢和公路運輸“門到門”優勢,形成交通融合優勢互補的現代物流網絡。
在中國未來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中,客運服務發展方向是快速化、便捷化、舒適化。寄:通過以高鐵、航空為代表的大容量、高效率區際快速客運服務,提升主要通道旅客運輸能力;提高鐵路、航空的干支線銜接能力,提升旅客運輸的便捷性;通過機場、車站、港口的服務能力和品質,提升旅客出行的舒適性;提高城市群內軌道交通通勤化水平,推廣城際道路客運公交化運行模式,打造旅客聯程運輸。通過推進城鄉客運服務一體化,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保障城鄉居民行有所乘。
在新業態、新技術影響下的交通運輸“出行即服務”的專業化、場景化發展趨勢中,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互聯網+運輸服務發展是最為典型的場景。即:通過推動旅游專列、旅游風景道、旅游航道、自駕車房車營地、游艇旅游、低空飛行旅游等發展,完善客運樞紐、高速公路服務區等交通設施旅游服務功能;通過發展AI、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元宇宙等新型互聯網技術,打造基于用戶終端感知的服務系統,實現出行即服務目標。
1. 元宇宙助力資源融合
出行即服務的基礎是交通資源的融合,主要包括:交通基礎設施網、運輸服務網、信息網、能源網等資源網絡的融合。由于交通網構成的復雜性,呈現資源的多維屬性,例如:交通基礎設施是以載具、運輸服務網是以客戶、能源網則是以能源等維度為建設核心,多維交通資源的融合難度大。
元宇宙是一種多維的數字空間,雖然在物理世界的多維屬性很難直接融合,但在數字空間內,利用互聯網的寬度可將沒有直接物理關系的現實實體,映射和關聯在一個純數字空間內。
交通基礎設施網跨域融合,其中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管道等主干設施,橋梁、隧道、碼頭、機場、油氣站等輔助設施,都將被元宇宙賦予物理實體的數字映射。
數字映射除保存原有物理實體的功能和性能屬性外,還將保留其時空屬性。利用大量跨域物理區域的設備傳感器,各種交通基礎設施將在元宇宙中實現狀態融合。輔助設施與主干設施的狀態融合,主干設施之間的狀態融合使交通資源的使用協同調度成為可能。
交通基礎設施網與運輸服務網融合,運輸服務網絡中的貨物、載具、承運商、客戶等上層參與者,將在元宇宙中實現與交通基礎設施、裝備、標準、信息與管理的有機銜接,實現交通運輸網動態運行管理與智能服務,實現全供應鏈、客運鏈的便捷運輸服務網,實現空中、水上、地面與地下融合協同的多式聯運網絡,完善供應鏈與客運鏈服務體系。
交通基礎設施網與信息網融合,元宇宙是在傳統交通信息化的基礎上,更強調數字化融通。即:通過交通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在載運工具、通信技術、智能物聯、交通管理等跨標準、跨行業的協議適配與兼容,實現在元宇宙環境下的交通資源協同調度、安全監控、車路互聯等。交通基礎設施網與信息網融合是智能交通出行的必要條件,用戶可通過在元宇宙的數字化訂閱,享受物理世界的交通服務。
交通基礎設施網與能源網融合,能源網是交通基礎設施的輔助設施,同時也是決定交通運輸資源綠色、環保、高效、可用的前提。交通能源網包括各類型能源生產、傳輸、調度和終端能源補充站點等設施。由于交通能源的主要包括:煤炭、油氣、電力等,傳輸特點、設施不盡相同,智能復合能源補充難度大。
在元宇宙中,則能源設施納入元宇宙網絡,利用數字空間的數據完整和動態調整特性將煤炭、油氣、電力等各種能源設施與交通基礎設施實現共聯、共享,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對于能源生產與消耗的地域差異性,在元宇宙中可以實現復合能源補充,例如:油氣轉換電力、煤炭轉換電力等動態調整。
2. 元宇宙實現點對點交通服務組合
交通資源是實現“出行即服務”的底層網絡,交通服務是實現“出行即服務”的上層應用。出行即服務提現的典型特征是一站式聯程、個性化、多樣化、隨叫隨到和智能化。傳統公共交通服務供給方就是交通資源的提供方,例如:鐵路服務、航空服務、船運服務等。服務與資源形成緊密捆綁,優勢是從服務到資源是無縫銜接,資源狀態與服務狀態實時動態同步;劣勢是服務范圍窄,跨行業聯程服務組合困難、服務體驗差,服務商業化程度低。
進入互聯網2.0時代,雖然出現大量平臺商在交通服務供給方之上包裝出互聯網出行服務,方便旅客便捷訂購,例如:攜程、藝龍為代表的在線票務服務公司。但此類服務本質上只是票務服務而非出行服務,即:只解決票務訂購問題,并不關注用戶出行體驗。
元宇宙為一站式聯程聯運的新型交通服務需求,提供點對點的服務組合,利用交通基礎設施網與運輸服務網融合、交通基礎設施網與信息網融合、交通基礎設施網與能源網融合等,形成在廣域空間內的多維交通資源融合,從而實現交通服務的廣泛化、扁平化和普世化。
由于交通資源在元宇宙網絡中實現了多維互聯互通,使交通服務有機會實現完全的商業化,個人、企業、政府機構都可以通過對交通資源申領、包裝賦予更為人性化的交通出行體驗。
在元宇宙環境中建立的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服務,具備以個性化、多樣化、實時性的運輸服務創新特點,對傳統交通服務將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力,元宇宙交通產業鏈的生態圈將使服務型新興業態層出不窮,具體表現為時空的無限性、成本的經濟性、市場的精準性、信息的透明性、服務的快捷性、效果的可衡量性、服務雙方的互動性、 大規模、個性化。
在元宇宙中點對點的交通服務提供,代表著服務不再具體依賴某個行業、某個技術、某個平臺或某個機構。依托元宇宙海量的服務創作,服務商可以直接點對點調用一切可使用的底層交通資源,可以一對一為客戶提供個人化的交通服務。服務商的關注重點將從資源整合、資源調度向客戶體驗最優化轉移。
元宇宙下交通服務是客戶需求拉動、技術引領、服務導向、市場驅動的高質量服務,是從供給型、建設型服務升級而來的需求型、服務型服務,是從內生型、封閉式發展升級而來的外生型、開放式服務。元宇宙交通服務推動交通運輸向一站式聯程聯運轉變,推動大眾化、標準化交通服務向個性化、多樣化交通服務轉變。
3. 元宇宙跨行業服務提供
傳統交通服務往往是一種單一維度視角的產物,即:“擁有才提供”。在這里“擁有”是一種絕對的占有,對交通資源的絕對控制,只有在絕對控制資源的前提下才能產生相關服務。所以,服務的范圍只被限定在有限的資源所達中。鐵路局擁有鐵道運力資源、航空公司擁有航班才能賣票,服務與資源的捆綁限制了服務的多維視角,從而降低了客戶的出行、貨運體驗。
進入互聯網3.0時代后,交通運輸垂直行業出現大量服務型共享平臺,例如:滴滴、摩拜、貨拉拉等。雖然他們通過專注在某個垂直交通行業來提升客戶體驗,但這些客戶體驗仍然是依靠平臺自建交通資源實現,所以成本高、覆蓋行業少,這也是這類型平臺長期虧損的原因。
“出行即服務”既要求服務到資源的無縫、高效銜接,又要求低成本、優質的服務體驗,以及一站式聯程聯運,這些在傳統單一交通服務商模式下難以解決。在元宇宙的交通世界中,擁有包羅萬象的交通資源和海量創作的交通服務,資源的互補性、服務的互補性通過元宇宙多維視角進行跨行業組合,包括:交通資源組合和交通服務組合。
交通資源組合從其單一功能角度觀察,各種載具之間存在功能互斥性,例如:高鐵的普及從功能上看勢必降低飛機航班出行的人次。但從資源的多維角度看,卻又存在互補性。在資源的合理布局和調度下,在成本、低碳、效率、舒適度等多維視角下,飛機+高鐵+汽車聯程組合是長距離出行最佳方式。
但在傳統交通服務的規劃中,飛機+高鐵+汽車的資源并不能互聯互通,無法匹配最佳出行方式。在元宇宙中由于每項資源都通過交通樞紐元實現點對點的資源組合、調度和使用,無疑為智能化的聯程服務提供了底層功能支撐。
交通服務組合從其單一功能角度觀察,各種載具服務的主要功能都是運輸,客戶體驗近似,客戶會選擇價格最便宜的運輸服務。但從客戶的多維角度看,每個人的出行目的不盡相同,但出行本質上都是一種時間和空間轉移的過程,在時空運動的背景下每個人可以追求的工作或生活需求卻是是千差萬別的。根據統計,2020年北京平均單程通勤時間為47分鐘,上海是42分鐘,上班族一天平均有1個半小時在路途中度過。
在這種時空運動背景下的睡覺、看視頻、聽故事、聽課、玩游戲等,都屬于跨行業交叉服務,屬于交通服務的附屬服務,但在傳統交通服務模式下并不具備跨行業服務的組合能力。在元宇宙的數字化空間中,除交通服務外,還有大量娛樂、游戲、教育、休閑等服務,是覆蓋人類全部現實和虛擬的數字化生活空間,通過元宇宙的服務組合,將為跨行業的服務組合提供上層應用支撐。
參考文獻:
- 國務院、“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18/content_5669049.htm.
- 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http://www.gov.cn/zhengce/2021-02/24/content_5588654.htm.
- 中共中央、國務院.交通強國建設綱要:http://www.gov.cn/zhengce/2019-09/19/content_5431432.htm
專欄作家
黃銳,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高級系統架構設計師、資深產品經理、多家大型互聯網公司顧問,金融機構、高??妥芯繂T。主要關注新零售、工業互聯網、金融科技和區塊鏈行業應用版塊,擅長產品或系統整體性設計和規劃。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