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業模式去看工具:張小龍說的“工具”,此工具非彼工具
微信的角色定位已經發生轉變,如果微信繼續固守工具的定位,其實不利于服務好微信平臺上那些真正的工具開發者。
12月28日,廣州亞運城,微信在那里舉辦了微信公開課。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又一次解釋了一遍“用完即走”的產品理念,他認為,微信是個工具。
張小龍在現場是這樣說的:
在我們對公司的一次培訓里面,有個同事問我微信的戰略是什么?我當時只說了一句話,我說微信只是一個工具,我們應當想如何做好這個工具。在同事們的心目中,微信并不僅僅是一個工具,大家認為微信是一個平臺。但我認為微信是一個工具,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目標,我并不認為一個工具是一個很低層面的東西,事實上人類從原始人進化智能人類的過程,就是因為人會制造工具,我們所用的絕大部分的產品本質上來說都是工具,但是工具有好壞之分,能夠做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其實難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說我們要做一個平臺,我會不知道我們要做什么?
而工具工具,究竟什么是工具。官方權威解釋:工具原指工作時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為為達到、完成或促進某一事物的手段。工具是一個相對概念,因為其概念不是一個具體的物質,所以只要能使物質發生改變的物質,相對于那個能被它改變的物質而言就是工具。
工具型產品,我們都知道。如美圖、墨跡天氣、百詞斬這樣的產品。
Keso說過:
互聯網的神奇之處在于,一家生產錘子的公司,其價值原本可能只有幾千萬美元,可一旦它開始生產聯網的錘子(我們姑且稱之為錘子在線),價值立刻暴漲十幾倍乃至幾十倍。為了支撐一個10億美元的商業模式,錘子的核心價值不能只是釘釘子,因為釘釘子無法獲得足夠的商業回報。錘子必須成為潛伏在用戶家中的特務,并保持隨時在線,把用戶的隱私數據傳遞出去,把廣告傳遞回來。
這讓我聯想到摩拜單車。摩拜單車是一家用互聯網思維做硬件的科技公司。單車是工具,用互聯網連接人和單車。這家公司在供應鏈端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市場環境和用戶需求,進行顛覆式的創新?;谟脩舻臄祿Π輪诬囉心男┥虡I模式,我們可想而知。
可以這么說,互聯網創業,工具類產品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因為獲取用戶的成本很低很低。但工具自身的局限性卻也非常明顯。智能手機的配置越來越強,用戶安裝工具類應用是為了特定功能,而基于中國復雜而又眾多的人口,需求越多越復雜,某一類工具只要能夠滿足即可。但就是,商業模式的一些問題。
工具類應用采用免費+廣告是絕大多數工具必走模式。但我們發現,工具類做內容也是許多公司共同的選擇。比如你看,WIFI萬能鑰匙。但是,你覺得,工具做新聞資訊就能做過今日頭條嗎?
我們都知道,最值錢的是用戶數據。我說的不是普通的一個手機號碼這樣的數據,而是搜索數據,消費數據,社交數據。基于這些數據,我們能做很多高ARUP值的事情。
對于做運營做營銷做廣告做文案的人來說,我們都知道假如一個廣告,廣告文案很軟很巧妙很有趣,并且還推給了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間,某種程度上來說,就不是廣告。例如,當下大家談論到最多的大數據、人工智能。他們推送的廣告都是用戶需要的。然而呢,我們并沒有發現到,真的出現了這樣的產品?有嗎?有嗎?我是真沒有找到一個能把廣告能變成信息的產品或者平臺。
李叫獸前幾天說:
過去我們憑自己的主觀感覺找到洞察,結合自己生活經歷寫出幾句我們覺得能打動消費者的文案,然后再尋找可能對產品感興趣的人——難道沒有任何一種方式讓這個過程更簡單一點了嗎,即使在這個人工智能下圍棋都能超過人類冠軍的時代?而這就是我真正想做,應該做,但一直自愧做得不夠好的事情。接下來,我希望在理論規律的基礎上,結合人工智能和數據,做出真正好用的啟發創意、生成方案的工具。
總而言之,你既然是工具,就好好把工具做好,但你如果做成內容入口,我會覺得你就是是把工具做成了廣告入口。也許把,做內容的有可能把廣告做好,但做廣告的(或者做工具的)能把內容做好的,又有多少,術業有專攻吧。
說到這里,我們可能會想,咦,那要不我們用一個付費的工具吧,純正的工具,一個沒有廣告的工具。有,而且還有很多,很多付費的工具。說白了,他們就是賣工具的公司,而且,還都是一些小公司或者個人開發,但是很難做大。因為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有免費的,我們肯定用免費的啊。
可對創業者而言,你是想做一個小生意賺點快錢還是想熬很久成為一個獨角獸呢?
我們來看看這三款工具。
一、美圖。
二、墨跡天氣
三、百詞斬
來,看看美圖秀秀日活人數(數據來源于:易觀千帆)
美圖旗下所有app加起來的月活是4.56億,其中美圖秀秀1.06億,美拍1.1億,美顏相機1.31億。
像美圖秀秀這樣的P圖軟件,用戶平均使用時長應該在3-5分鐘左右。對美圖來說,商業模式有點尷尬。美圖的產品在影像處理領域有著碾壓式的優勢,但美圖的選擇是智能硬件,截止2016年9月,美圖手機的硬件收入占97.1%,而互聯網服務收入(廣告+增值服務)只占比2.9%。而美圖手機三年134萬臺的銷量,在手機市場幾乎可以被忽略。美圖是一家1000多人的公司,盡管手機賣了三年才賣了100多萬臺,并且公司整體依然在虧錢。
來看看墨跡天氣。墨跡天氣的日活躍比其他進入前十的天氣產品總和還多。
墨跡天氣的選擇是廣告,截止2016年12月,廣告收入占比98.7%,智能硬件占比1.13%,其中廣告收入前五大客戶占比79.5%。這是一家極度依賴廣告收入,且極度依賴頭部廣告客戶的公司。
科技媒體上有評論說,墨跡天氣是一家把廣告當產品來做的公司,把廣告服務當成了半壁的主營業務,作為一家工具型產品的公司,把廣告玩精細了或許也是一種活法。
打住。我們來說下張小龍。他認為:好的產品用完即走是,這也是他的產品理念。但是在墨跡天氣這里,用完即走成了最大的噩夢,用戶都走了,誰來看廣告?所以說,對于墨跡天氣而言,用戶打開低頻次和使用時長過短是它廣告變現的最大障礙。
我們來想一下,墨跡天氣的使用場景是什么?我們一般什么時候會看一下天氣?是的,早上和上午。這是用戶起床后的時間,為什么需要使用墨跡天氣呢?因為出門前要看看天氣,降溫了沒會不會下雨。然而這個時間點而言,對于用戶的場景是既定的,時間很匆促。這一點是,墨跡天氣確實做的不錯。
當然,墨跡天氣在延長用戶使用時間上做了一些東西。比如說,時景社區。然而這幾個點都沒多大用處。時景社區是墨跡天氣發力很久的一個模塊,旨在讓用戶分享圖片進行交流,希望打造成一個類似Instagram的社區。然而, 一個社區,一般是靠什么來黏人?用戶關系、內容、興趣。而,墨跡天氣有什么?
除了廣告,在硬件這塊,墨跡天氣推出了空氣果。它比小米空氣凈化器還貴300元,卻只有空氣監測沒有空氣凈化功能。聽說賣的不好。然后我不太明白為什么墨跡天氣仍然沒有對智能硬件的思路做調整,還在賣空氣果。按照墨跡公司披露的數據,2016年上半年智能硬件銷售額為121.02萬,按照999元的客單價算了下也就賣了1200臺。
來看看百詞斬。
百詞斬CEO歐陽丹表示,現在百詞斬的用戶是2000萬,但是APP用戶到買書的付費用戶的轉化率低于萬分之一。歐陽丹坦言,只靠賣周邊書籍和筆記本等文具并沒有辦法作為主要營收來源。一方面轉化付費人群的轉化率過低,另一方面,客單價過低。因此,只靠賣周邊無法支撐整個公司的變現需求。
一般來說,現在教育市場上的工具類產品的變現方式主要分包月、開課和賣周邊三種形式。包月即主要服務免費,衍生服務付費,比如扇貝是背單詞免費,詞典按時間段付費。開課即開設相關的課程,比如英語流利說之前推出的流利學院。而賣周邊則是基于APP的內容,推出的衍生產品,如書、文具等,如百詞斬。
最后,回到開頭,張小龍說的,微信是一個工具。而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理解工具的含義。又或者說,微信不是“工具”,或者說張小龍說的工具和我們大眾理解的工具不是一個概念。
keso說:
通信網絡和社交網絡不應再被看作是簡單的工具,因為這兩者具有網絡效應。工具瞄準的是一個個具體的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案;微信在很多時候已經不是自己來解決問題,而是讓別人來解決問題,并為解決問題的人提供便利。這就是平臺,張小龍說平臺會讓自己不知道要做什么。
讓用戶“提高效率,用完即走”的微信小程序,也不是由微信官方提供,而是由大量的第三方提供,微信的角色定位已經發生轉變,如果微信繼續固守工具的定位,其實不利于服務好微信平臺上那些真正的工具開發者。
作者:向嘉博,坐標長沙?;ヂ摼W行業觀察,從事K12在線教育。
本文由 @向嘉博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與其說是工具,不如說是效率。所有互聯網產品都是提高效率得工具。生產效率就是生產力,這才是互聯網得魅力所在?;ヂ摼W革命和工業革命所帶來得社會價值是一樣的,是技術的飛躍。所以大家看到的很成功的產品大多都是工具類產品,這也是一線互聯網公司的核心價值。
微信小程序,是張小龍把工具精神發揚光大的又一大招,這個工具便是給開發者、給用戶賦予更大的產能,帶動產業的變革,這才是精髓,這種道法使得微信成為偉大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