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拋棄辦公室,微軟丟掉「Office」

2 評論 4480 瀏覽 6 收藏 15 分鐘

自 90 年代誕生至今,Office 一直是辦公室場景下最核心、最主流的軟件,但隨著微軟對 Office 進行的「品牌重塑」,將新的品牌命名為 Microsoft 365,Office 這個詞,將被掃進故紙堆。本篇文章分析了微軟為什么要重塑Office,感興趣的朋友快來看看吧。

陪伴一代人長大的 Microsoft Office,正在成為歷史。

今年 10 月,微軟對外宣布,將對 Office 進行一次「品牌重塑」,新的品牌被命名為 Microsoft 365,仍囊括 Word、Excel、PowerPoint 等辦公軟件,但 Office 這個詞,將被掃進故紙堆。

自 90 年代誕生至今,Office 一直是辦公室場景下最核心、最主流的軟件??梢哉f,只要用電腦工作,就避不開它。對不少人來說,Office 三大件甚至代表了辦公室里的一切需求。后來的同類軟件,無論 WPS 還是 Google Docs,都采用了類似的功能設計。

近年來,隨著辦公軟件都在朝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的方向轉型,微軟也對 Office 進行了革新,不再只賣軟件,也開始賣服務,推出了 Office 365 訂閱服務,讓它變得更貼近云端。

「Office」在變,人們的工作方式也在變。Slack 等注重「協作」的辦公平臺崛起,改變了辦公軟件的市場格局。

直到后疫情時代,改變的速度進一步加快,人們工作的地點不再局限于「辦公室」,這迫使微軟做出一點,更深刻的改變。

一、全球通用的生產力工具

對大部分人,特別是 90 后來說,Office 可能是他們接觸電腦之后,用到的第一個「生產力軟件」,也是當時市面上近乎唯一的選擇——它甚至是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一個科目。

但 Office 的誕生,并不像很多科技巨頭,比如蘋果和 Facebook 那樣,充滿戲劇性。

80 年代,微軟成立初期,它推出的第一款軟件就是一個名為 Multiplan 的電子表格軟件。后來微軟又開發了 Multi-Tool Word,兩者正是 Excel 和 Word 的前身。當年的 Word 和 Excel,并不是市面上唯一的辦公軟件。當時市場不大,競爭對手卻不少,包括 IBM Works 等大公司出品的軟件。

真正改變格局的是 Windows。隨著 Windows 操作系統的問世,特別是進入 90 年代,Windows 3.0 和 Windows 95 的成功,微軟確立了自己在操作系統領域的霸主地位。

Office 也乘勢起飛。

1990 年,微軟首次把 Word 1.1、Excel 2.0 和 PowerPoint 2.0 打包在一起,組成 Office 辦公套件。之后,在 Windows 席卷全球,迅速普及的過程中,Office 也迅速成為了主流之選。

個人電腦雖然是消費品,用戶有自主決策的權利,但它依然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組織、社會的慣性影響。從 90 到 00 年代,一代又一代學生在學校學的是 Office,進入職場之后,公司用的是 Office,這樣的慣性一直延續,直到今天也未完全消退。

對微軟來說,這似乎就是最好的商業模式:靠企業采購,一邊帶來穩固的現金流和利潤,一邊建立用戶的習慣。

直到 2000 年代后期,Web 2.0 革命的大潮涌來,為辦公軟件市場引入了新變量,也給 Office 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Office 是圍繞辦公室邏輯展開的軟件。比如在 Word 上,用戶操作的東西是一張「虛擬的紙」。因為在辦公室里,你在電腦上編輯文字,最后的終點一般就是打印,所以 Word 的大部分功能,都是調整文字在「紙」上的排版。

但在 Web 2.0 時代,主要的出版載體不再是「紙」,而是「網頁」。當用戶需要發布文字到網頁上時,他不再需要那些復雜的排版功能,而是只需要對文字進行簡單的標注,專注于內容本身。過程中誕生了類似 Markdown 的「網頁出版標準」。

而且,在 Web 2.0 時代,網頁本身也開始變得可交互。Twitter、Facebook 只用一個簡單的文本框,就賦予了用戶「編寫、發布文字」的能力。而 Google Docs 的誕生,更是把一個「簡化版」的 Office,搬到了網頁上。用戶不需要購買、安裝軟件,只要進入網頁,就可以開始編輯文字、處理表格、制作幻燈片。

SaaS 的時代就此開啟。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那些基于 Web、基于云的軟件。因為他們的需求本身就很輕度,Web 端顯然更簡單、更靈活。

時至今日,谷歌的在線辦公套件 G Suite,已經擁有超 20 億用戶。而且谷歌早已把目光投向了教室,開始培養自己的「下一代用戶」。通過價格低廉的 Chromebook,谷歌將自己的硬件鋪進了中小學的教室。2017 年,谷歌軟硬件在美國中小學教育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高達 60%。

這意味著,下一代職場人,不再用著 Office 長大。

二、微軟的「B 端」支點

過去十年,SaaS 大行其道,Office 不再具有過去那樣的統治力,但微軟也從未坐以待斃。

微軟的底牌依然在「B 端」。以「B 端」為支點,微軟成功反制了多個對手的崛起,維持著自己在辦公軟件領域的王者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一戰,莫過于對 Slack 的「阻擊」。

2014 年,Slack 上線,主打辦公場景的聊天通訊功能。團隊設計了一套獨特的信息組織框架,用于增加溝通效率,而且整個平臺非常開放,可以通過第三方接口擴展各種功能,比如追蹤項目進度、用網盤分享文件。各種產品細節也打磨得非常精細。

只用短短一年時間,Slack 的用戶數就自然增長至 170 萬,成長為辦公軟件領域的獨角獸。

相比于過去所有的辦公軟件,Slack 最大的特點在于:它是一個典型的「C 端軟件」,早期甚至沒有銷售團隊,完全靠用戶口口相傳,實現傳播和增長——和大部分 SaaS 辦公軟件一樣。

這種傳播,在團隊內部常常是「自下而上」的。是少數基層員工先開始用,發現好用,傳導至團隊領導、老板,再到全公司。

當時不少人認為,這種「員工自發使用,再推廣至全公司」的 C 端模式,會戰勝那些「靠銷售賣給老板,再強推給員工」的 B 端模式。

2015 年,微軟向 Slack 提出了天價收購邀約,相比當時 Slack 的估值溢價三倍,但依然遭到后者拒絕。據傳,當時比爾·蓋茨親自對這項收購案提出了反對,認為微軟需要自己親手做一個類似的平臺,不能靠收購。

埋頭苦干一年后,微軟造出了自己的 Slack。

2016 年,Teams 上線,它在核心功能上與 Slack 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明顯是一個更貼近 B 端思路的產品。Teams 主打安全、穩定性,與 Office 捆綁銷售。

靠強大的銷售、服務團隊,微軟向那些 Office 老客戶,發起了猛烈的銷售攻勢,提供定制化的服務方案,甚至不惜虧本,幫客戶承擔平臺遷移成本。這個遷移成本有時甚至會高達上百萬美元。

但微軟最終做到了,2019 年,當 Slack 以 1000 萬日活的成績掛牌上市時,微軟高調宣布,Teams 日活用戶已經突破 1300 萬,給了 Slack 一記當頭棒喝,也宣告了這場「阻擊戰」的勝利。

事后,Slack 向歐盟委員會提出抗議,表示微軟把 Teams 和 Office 捆綁銷售,涉嫌不正當競爭,但并沒有取得什么實質性結果。

以 B 端為支點,Teams 還挫敗了另一個對手,Zoom。

2020 年春季,新冠疫情開始在美國蔓延,各個公司、學校,都采取了遠程辦公、上課的措施。幾周之內,Zoom 就靠著優秀的產品設計,迅速占領了應用商店的排行榜首位,成為大部分 C 端用戶的選擇。

4 月,當 Zoom 因為一個隱私 bug,正忙于修復時,微軟調集了 50 名員工,開始面向紐約教育體系的老師們展開攻勢,幫助他們迅速從 Zoom 切換到微軟 Teams。與此同時,微軟的工程師團隊與技術支持團隊緊密配合,針對老師的需求,火速開發了「舉手發言」等面向課堂場景的新功能,贏得了大量老師的認可。

僅用一個月時間,微軟就挫傷了 Zoom 的勢頭,保證 Teams 不會在這場競爭中出局。

過去 30 年,微軟一次次證明了自己做 to B 生意的能力,從 Windows 到 Office,再到 Azure 云服務,正是通過 B 端這一支點,提供安全、穩定、可定制的服務,微軟才成為了硅谷最常青的公司之一。

靠拿下「辦公室」,微軟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但「辦公室」并不是未來。

三、沒有「辦公室」的時代

在 Office 的發展歷程中,微軟不是沒有做過「面向個人」的嘗試。

比如 Office 365,最初就是面向個人用戶推出的改革。從買斷制改為訂閱制,微軟調低了產品的價格,用戶只需要付相對較少的一筆月費、年費,就可以使用全套最新的 Office 產品,以及跨設備的云端同步功能。

只不過個人用戶無論是付費意愿,還是從穩定性,都遠不如企業,無法帶來豐厚的收入。包括 Slack、Zoom 在內的一系列創業公司,基本都遵循著「越貼近 C 端,遠離 B 端,就越難賺到錢」的規律。

把握 B 端,就能把握當下的市場和收入;但只有把握 C 端,才能把握未來用戶的需求,把握發展方向。

就在宣布 Office 品牌重塑的前一天,微軟參加了 Meta Connect 發布會,宣布兩家公司將在 VR 領域展開合作,把 Office、Teams,甚至是 Xbox 云游戲,都帶到 Meta 的 Quest VR 平臺上。

「我們正在將 Teams 沉浸的會議體驗帶到 Meta Quest 上,為用戶提供一種新的連接彼此的方式。之后我們還會將 Windows 365 也帶到 Quest 上,用戶能以一種全新方式獲得個性化的 Windows 體驗。」微軟 CEO 納德拉在發布會上說。

顯然,Meta Quest 并不是一個「生產力設備」,元宇宙也不是什么「辦公場所」,但微軟依然選擇將它們作為自己的下一個目的地。

因為對微軟來說,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未來的辦公室在哪,而在于人在哪。

靠 Windows 捆綁銷售,拿下公司采購就能賣出軟件的時代正在遠去,當工作和生活的邊界逐漸模糊,微軟必須更專注于打造服務本身。過去幾年,微軟花了不少時間,優化 Office 套件在 Mac、iPad 上的體驗,也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

當然,對大部分用戶來說,變化不會來得那么快。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依然會用著 Word、Excel,做著 PPT。

在主題演講上,納德拉解釋了新品牌 Microsoft 365 要實現的長期目標:「提供一個完整的、云優先的體驗,幫助用戶節約時間、節省成本、減少復雜性,提供更多創新性、靈活性和彈性?!?/p>

簡單來說,微軟要把服務,從過去的操作系統、軟件中解放出來,變成一個流動的,更靈活的東西。

這也是放棄 Office 老品牌的意義所在:未來的一切,不再局限于辦公室。

作者:Jesse;編輯:靖宇;來源公眾號:極客公園(ID:geekpark)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qox-yEi8gyoMbv0-2x7DWg

本文由@極客公園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感覺未來辦公方式會越來越多元化,更多人會更喜歡自由辦公的一個方式

    來自江西 回復
  2. 微軟teams可以直接瀏覽器運行,還特別流暢,網頁版真的很友好。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