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奇年度分享 :前沿科技創新創業趨勢分析(2022)
10月29日,奇績創壇舉辦了2022年度分享活動《前沿科技創新創業趨勢分析(2022)》,創始人兼CEO陸奇博士與創業者分享了奇績創壇這一年來看到的前沿科技創新創業趨勢,本文根據他的演講分享視頻整理,一起來看一下吧。
2萬字盤點十大前沿科技創新趨勢。
2022 年 10 月 29 日,奇績創壇在北京中關村舉辦了 2022 年的年度分享活動《前沿科技創新創業趨勢分析(2022)》,奇績創壇創始人兼 CEO 陸奇博士與創業者分享奇績創壇這一年來看到的前沿科技創新創業趨勢。(本文根據陸奇博士的演講分享視頻整理,有刪減,觀看完整視頻或者完整 PPT,請在奇績創壇公眾號菜單欄獲取。)
(分享人:陸奇,奇績創壇創始人兼CEO,曾任百度集團總裁兼COO、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雅虎執行副總裁等,畢業于卡耐基梅隆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博士。)
目錄:
1. 數字化發展的無盡前沿:結構和趨勢
2. 技術驅動創新的無盡前沿:十大創新板塊機會概覽
3. 數字化
- 移動互聯網和云(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 人工智能(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 元宇宙(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 Web3(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 腦機(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 量子(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 數字化前沿在需求側的落地進展
4. 新科技驅動的創新前沿
- 新能源科技(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 新生命科技(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 新材料科技(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 新空間科技(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5. 時代的機會:范式演變
正文:
今天分享的主題是《在技術驅動創新的無盡前沿把握好機會》,我們主要分享奇績的世界觀、奇績分析技術驅動創新趨勢的方法和奇績看到的創新信號。
01 數字化發展的無盡前沿:結構與趨勢
在奇績創壇,我們主要會研究結構和判斷趨勢。
技術如何驅動創新和經濟發展,它的核心和結構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張 PPT 開始:
技術驅動社會經濟發展,它的結構是能源和信息的組合,它是核心生產力。任何一個經濟時代最關鍵的是核心生產力。
人類發展經濟大概有三個大的體系:農業體系、工業體系和數字化體系(圖中的藍色曲線)。
在農業體系,能源主要來自太陽能,生產主要依賴光合作用(對應圖中橙色曲線,這條曲線比較簡單,它一直在往前延伸)。
工業時代的能源是化石能源,人類使用機械設備、電氣設備、電子設備來轉化能源(對應圖中綠色曲線)。
數字化時代是圖中的藍色曲線,這條藍色的“數字化”曲線大概有 50 年的歷史,主要因為我們開始有通用算力。
這條藍色曲線為什么增長那么快?為什么會驅動經濟發展的加速?原因是技術,技術一直就是人類最大的核心產能,它驅動了創新。在過去,技術是間接的產能,而今天,數字化把技術變成越來越直接的核心產能。(大家可以去觀察,這條藍色曲線上的公司,他們公司的財務資源有多少比例是投入做研發的,多少是投入做生產的)
過去 40 多年,中國基本上把工業發展階段的大量基礎課都補齊了,可以參與這一波新時代的主流創新,讓技術成為直接的產能。
為什么技術可以成為直接產能,加速驅動創新和經濟發展呢?這本身跟技術的本質和結構分不開。
技術的本質是用信息去轉化能源,改變自然現象,滿足人的需求。技術的結構有兩個組成部分:可編程,任何技術都有信息部分;可執行,有能源轉化部分。
技術的發展本身和達爾文進化很類似,它選擇的永遠是人類需求更多的方向。
同時,技術的發展基于科學之上,科學是一個知識探索體系。由于技術和數字化的進展,科學發展的范式也在不斷地演進。如今,數字化讓科學進入了第四范式,另外微軟的 Chris Bishop 提出了第五范式(編者注:Chris Bishop 是微軟技術院士、微軟研究院科學智能中心負責人 ),它是數據驅動和計算驅動的。科學的進步跟商業社會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分不開。我們處在這個時代的核心結構,使得這個產能會不斷地、加速地產生。
分析完技術的本質和結構以后,我們來梳理“技術驅動創新”的宏觀結構,這是一個更大的框架性結構,如下圖:
這張圖的核心是數字化,正是數字化的進展,把技術變成了核心的直接產能。
數字化的平臺包括移動互聯網/云、人工智能等,它們幫助人類更好地獲取信息(知識)。這些平臺不斷地用信息和能源轉化去改變物理世界。能源轉化必須要有能源,數字化推動了新一代能源的應用發展,尤其是可持續的能源。
在物理世界里轉換這些能源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生命的過程(biological pathway)來轉化能源,對應是新生命科學;另一種是用物理的方法來轉換能源,對應圖中的新材料科技。轉化能源必須要有物理空間,所以有新的空間技術。這些整個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宏觀的結構,讓我們可以不斷地拆解梳理每個關鍵節點的結構和趨勢。
通過這樣的框架,我們接下來繼續拆解,仔細地看每個領域的創新機會。
1. 數字化發展的趨勢和核心結構
首先我們來分析數字化:
數字化的發展趨勢是平臺驅動的,隨著數字化進展,平臺的規模、能力都在成長。新的平臺誕生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多(下面這張圖展示的是過去 50 多年成長起來的數字化平臺)。
此外,數字化的平臺,結構非常穩定。拆解數字化的平臺結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分析和判斷未來數字化的趨勢和機會。
數字化平臺的結構分為前端和后端兩大部分,前端是跟人交互的,后端是通用的能力。
數字化前端分成三個層次:
(1)底層是體驗設備,設備當中有高度集成的芯片模組和操作系統。今天我們的設備有手機、電腦、眼鏡、頭顯、手表、汽車、可穿戴、可植入等等一系列的設備。
(2)第二層我們稱為體驗容器。如果你做操作系統,可能都知道“容器”是什么。我們在數字化的過程當中到目前為止有三大類容器(Container)。
第一類容器是二維的,可能是一頁,可能是一幀,它是文字符號和圖像的載體,間接地用信息跟人交互,人可以去看、可以去聽。
第二類容器是新一代的三維容器,人們稱為元宇宙,讓人可以在其內部具象地存在,本質上是讓人們“在一起、在那里”,元宇宙會帶來大量的創新和商業化發展的機會。
第三類容器是腦機接口,現在還很早期,但長期來看會非常重要,它可以是穿戴設備,也可以是植入式設備,通過數字化的容器來獲得我們人內在的感受,可以跟人做交互。
(3)第三層是畫布。在容器之上,從開發的角度來講,我們有畫布(Canvas),寫代碼、做產品的同學應該知道這個概念。今天二維的畫布有文檔、圖像和視頻。在元宇宙里,新產生的畫布是空間,是世界,是人。容器和畫布都是數字化前端的核心的組成部分。
數字化后端是提供能力給數字化應用的場景,也分為三層:
(1)底層是后端設備,設備里可以是服務器、交換機、數據中心、衛星載荷等等,有高度集成的芯片、模組、操作系統等。
(2)往上一層是基礎設施,大規模的通信網絡、數據堆棧、分布式系統等等。
(3)最上一層是能力的供給層,讓數字化的能力像電一樣可以無處不在。后端主流的能力供給是云、邊緣和區塊鏈,Web 3 是新一代的數字化的能力供給,有機地融入了信任和激勵機制。
前端和后端建設在通用的基礎設施之上:
(1)底層叫做數字化的公共基礎,基本上是基于物理和數學。
這里先簡單提一下,人工智能本質上是一個新的計算體系,基于重疊向量的計算體系,可以在硅基或生物基上做。某種意義上講,今天的主流算法一開始都是在生物基上做的,也就是人的大腦,只不過大腦的功耗只有 25 瓦,算力很有限,今天人工智能的核心創新是在重疊向量這一層,可以應用到所有前端和后端。
(2)在這之上是數字化的開發基礎,包括一系列的開源軟件,讓我們能系統性地、有效地去開發前端、后端。這是數字化的平臺的結構和發展趨勢。
有了這個作為基礎之后,我們可以進一步地拆解更具體的機會。
2. 數字化的能力和需求結構
數字化的進展是技術推動、需求拉動的組合。
首先我們講需求。C 端需求包括人群、時長、頻次等層次,也可以把它分成這幾個大類,通訊、社交、內容、消費等等。
這里我們把一類特殊人群分了出來——P端(Producer),即創作者,這類人可以開發、設計、創作。創作可以是廣義的,他們也可以是藝術家或者科學家。
此外是 B 端(企業端),需求也相當結構化和穩定。
數字化滿足需求的能力,也相當結構化。截至目前,我們有 6 種不同的數字化的能力,可以系統性地滿足長期越來越豐富的 C 端、 P 端和 B 端的需求(見下圖)。
(1)第一層是二維信息,二維容器是讓人類間接地聽和寫。
(2)第二層元宇宙,它是三維的、具象的、可以體驗的。
(3)第三層是 Web 3,是一種數字化的信任和激勵關系。
(4)第四層是通過數字化能力在物理空間里原位直接地滿足人的需求,比如由自動駕駛來完成將人直接送到目的地的任務。
(5)第五種是通過腦機接口這樣的技術內在地去理解和滿足人的需求。
(6)第六種是智能模型。某種意義上,智能模型可以說是一個可以思考和做規劃的大腦。它可以嵌入到任何一個場景去滿足人的需求。
在上面的圖中,我們用藍色標注了技術滿足需求的進展,比如二維信息,通過電腦和手機,基本上所有的 C 端和大部分的 B 端都局部地滿足了人的需求,元宇宙和 Web 3 才剛剛開始。
有了需求的結構和滿足需求的數字化能力之后,接下來我們怎么來判斷有哪些創新機會?建議大家看技術和需求的組合,技術發展開始商業化應用往往是這樣幾種情況:
第一是單點突破。人工智能某種意義上是個單點突破,突然非線性地出現了一種新的能力,可以撬動一類需求。
第二是多點聚合,比如說,這一次的元宇宙技術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多點聚合,水到渠成,好多技術一直在發展。
第三是縱深開拓,當這些技術聚合在一起之后,往往還會進一步地往縱深方向更深入地發展,撬動更多的需求。
所以大家要判斷在技術上是不是有可能單點突破或者是不是多點聚合,還有技術的深度是否可以滿足更深層的需求。
新技術一般都是先單點切入需求。舉個例子,元宇宙就在找一個方向突破,接著會往橫向的應用場景拓寬,滿足更多的需求,拓展到了一定的寬度之后,才能縱向滲透更深的需求。新技術都是按照這樣的常規滿足需求的。
3. 數字化的本質與價值飛輪
上面這張圖右上部分描述了數字化驅動商業化的特性,為什么數字化會產生極高的商業價值和高速增長?它跟數字化產業生態的結構是分不開的。假如我們用數字化的能力去滿足一類需求,一般都是這樣三位一體的生態結構(如圖右上部分所示)。
如果我們沒有數字化的能力去滿足這類需求,那么人類會通過三種活動去滿足這類需求。
首先,人要去觀察這類需求,要收集信息,有了信息之后,人會做一系列模型去指導決策,然后通過人和人之間的協作,用工具與流程去滿足這些需求,這涉及到觀察系統、決策系統和執行系統。
有了數字化之后,上述人的行為變成數字化的行為,觀察系統轉變成軟件定義,決策系統從軟件定義開始變成數據驅動,執行系統也從人的行動變成軟件驅動。
軟件定義和數字數據驅動之間的關系是什么?軟件定義本質上是把人的知識用代碼表達出來,讓效率更高。但是數據驅動的效能遠超軟件驅動。一旦軟件定義開始之后,就可以收集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可以沉淀大量的知識,比起人自身的知識可以更好地滿足這人的需求。
舉一個例子,我個人比較熟悉的是搜索引擎,我做了很長時間。一開始我們用人的知識來寫算法,通過搜索引擎去找文檔,所以搜索引擎其實非常不好用,經常找不到。
但是今天的搜索引擎,比如谷歌和百度,都非常神奇,不管你輸入什么關鍵詞,有幾乎很高的概率它們知道你在找什么,為什么找,知道你真正的意圖,所有輸入的關鍵詞,點擊了什么,如何修改你的關鍵詞。因為這些搜索引擎是數據驅動的,它們可以通過積累的數據學習。今天搜索引擎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超過我們人類加在一起的知識。除了搜索之外,內容推薦、電商供需的匹配、物流等等,一個個行業都將被數據驅動。
有了數據驅動,產業的增長速度會非常不一樣,因為數字化產業具備這樣四個特征:
- 數字化的產業是高度集成的。芯片的集成度越來越高,摩爾定律決定了,同樣性能的硬件,成本會越來越低。
- 軟件驅動的產業,迭代率會加快,每幾周就可以更新一次。
- 數據驅動,生態沉淀數據,數據就代表知識,所以軟件生態會積累大量知識,遠超人的經驗和知識。
- 協同效益非常強。今天的企業協同都是企業內部協同、上下游協同,數字化企業相當于是整個社會在協同。
上述這些原因會共同形成一個高速增長的、經濟價值很強的飛輪(見下圖)。
從長期發展的趨勢來看,為什么數字化的藍色曲線會越來越高?(詳見第 2 頁ppt)
這不光與數字化產業的特征有關,還跟數字化最內核的結構有關。
數字化本質是人的延伸,任何數字化它都是這由下圖這 6 個核心組成部分。數字化的內核結構就是圍繞著人的需求做這 6 件事:獲取信息、表達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傳輸信息,最后把處理好的信息交付給人類使用(下圖展示了數字化如何滿足人的需求)。
人其實一直在做數字化,只是過去的算力跟今天不同。過去我們使用紙筆記錄和計算,后來我們發明了算盤這種硬件,但是我們沒法寫個軟件去幫我們打算盤。但如今不同,現在有了高度集成的通用算力,都為我們人類所用。
數字化是人的延伸,也是歷史的長潮,會不斷地加速、前進。這也是為什么數字化進展會讓更多的技術驅動創新成為直接生產力,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02 技術驅動創新的無盡前沿: 十大創新板塊機會全覽
有了剛才針對數字化結構的分析之后,那我們接下來看新一代的生產力的宏觀機會板塊概覽。在奇績創壇,我們通常用這一頁的宏觀機會板塊看創業創新機會。
這張圖中間這一條黃色橫線表達的是數字化結構如何讓技術成為直接的核心產能,對它的核心解讀是:
(1)信息過程越來越軟件定義和數據驅動。軟件定義和數據驅動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并滿足人類的需求。
(2)物理過程(注:包括生物過程)越來越模塊化、標準化、流程化、微小化。當模塊化和微小化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自然會變成軟件驅動;一旦軟件定義,就會開始收集數據了,自然會變成數據驅動。
把(1)和(2)組合在一起,結合前面對技術的定義(技術的本質是用信息去轉化能源,改變自然現象,滿足人的需求),就可以理解(上圖中黃色框部分):越來越多物理過程、能源轉化過程最后都會被軟件定義和數據驅動,所以新技術都可以通過數字化來變成直接生產力。
過去經濟發展主要的核心產能是勞動力、廠房和生產資料等。當今這個時代需要不同的生產力,核心產能變成了技術,并且技術成為越來越直接的生產力,這帶來的經濟規模和效益都會和過去完全不一樣。
我們認為,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在早期階段的要素之一就是創業。創業非常重要,它代表了這個時代創造價值的核心方式。
有了這個認知之后,我們可以解讀這里的每一個大板塊。首先我們來仔細拆解數字化和宏觀板塊所代表的機會。每個板塊里的結構和趨勢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機會?
下圖展示的是六大數字化平臺對應的需求和前后端的活躍領域。
(1)第一個大的板塊是移動互聯網和云。移動互聯網和云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一個創新平臺,因為它觸達每一個人(每個人都有手機),而且有足夠多的內容營銷手段,可以讓任何產品很快觸達目標用戶,而且有完整的開發工具鏈。
在云的板塊,通過微服務等一系列的手段,它可以讓每一個企業和實體,將它的原子能力用微服務來封裝,然后通過編排高效地去滿足任何的需求組合。
(2)第二板塊,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核心是基于重疊向量的計算體系創新,而不再是用符號和文字。人工智能能夠帶來一系列新能力,可以嵌入現有前端和后端,開拓新的設備,它能進入任何一個現有的體驗容器,也會創造出新的體驗容器。(我們之后會仔細拆解人工智能,此處是一個概要)
(3)第三板塊,元宇宙。今天人類用的都是二維容器基本上是紙張的延伸,無論是淘寶還是美團,本質上是在很快地寫信(傳輸信息),元宇宙本質上是一個三維的、存在和具象的容器,“在一起,在那里”。
從歷史發展角度來講,今天數字化的二維信息基本上是紙張的傳承。舉個例子,電腦本質上是取代了打字機,只不過把紙變成了屏幕,保留了鍵盤。今天我們都是用紙張或者人類發明的紙張的延伸在處理二維信息。在歷史上再過 100 年、 200 年,三維容器會變得了不起,因為紙張發明有很長時間了,但元宇宙這樣的三維容器還在早期,長期來看創新空間非常大。
(4)第四板塊,Web 3。Web 3 其實是新一代的數字能力,它是信任、擁有、確權和激勵的數字化,它用軟件定義人和人之間的關系。
(5)第五板塊,腦機可以把人內在感受數字化,它可以采集人類用文字和語音都表達不出來的感情和感受。
(6)第六板塊,量子是一種全新的計算體系,它是基于新的計算基石(量子糾纏),帶來極大的算力突破。
基于這六大數字化平臺,人類跟物理世界的互動形成了下圖中的四個板塊。
- 新能源,主要的驅動因素從需求端來講是可持續、可再生,有大量的技術創新,包括光、風、氫能、可控核聚變等等。
- 新生命科技,數字化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模式,可以撬動大量新產品和新產業。
- 新材料科技,它的發展趨勢和生命科技類似,但更多是產業驅動。
- 新空間科技,空間可以分成在地面、低空、軌道和軌道外。
今天的技術加上數字化的能力,讓我們可以觸達越來越多機會,去滿足越來越多人類的需求。
總結一下,我們在奇績看到的技術驅動創新的無盡前沿,就是這一頁總覽里的十大板塊。
前面我們講的都是全球性的趨勢,而在中國機會非常多,創業者盡可能要讀懂、理解清楚創新的大盤。
首先,中國將必然進入技術驅動發展的歷史階段。我們在農業時代打下了非常強的基礎,過去 40 年基本上把工業時代發展該補的課都補了。
第二,中國今天是北美之外唯一一個擁有大規模驅動高科技創新研發能力的國家。從歷史發展角度來講,技術驅動發展主流進步加速,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必然會以技術驅動創新為主要驅動力,比如數字化成為社會基礎,新生命科學打開了新的產業化前沿,可持續的新能源結構——這一切既是全球的趨勢,也是中國的主流趨勢。
第三,中國的宏觀發展比其他國家經濟地域結構上更豐富,有國家重大政策的導向。從需求上來講,中國的雙循環包括消費、基建和人口結構,當然也有一定程度上短期的疫情影響。
第四,由于當今的國際關系,我們在中國必須自建關鍵技術生態。
第五,在中國做創業創新會與全球環境與資本市場自然地產生關聯,有天然的地域溢出的機會。
這一頁(第 7 頁 ppt)總結了我們中國的創新進入了技術驅動發展的階段。我們在宏觀結構上要充分理解有這樣一個的大格局,幫助我們找好和把握機會。
03 數字化
接下來我們從創業的角度來仔細拆解這十個領域未來的潛在機會。
在確定新的機會前,我們先拆解技術創新前沿的活躍點,再從創業的角度看哪些領域是值得我們積極參與的。
1. 移動互聯網和云(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首先我們講移動互聯網和云。移動互聯網和云在技術推動方面可以看前端和后端(上圖頂端部分)。
前端又細分為畫布、容器、設備:
(1)畫布上最大的機會是視頻,尤其是直屏的短視頻,不管是抖音,快手,或者 TikTok ,這里都隱藏著大量機會。
(2)容器創新主要集中在三維 AR ,像蘋果就賭在這上面了。
(3)設備上的創新主要集中在算力芯片和感知上,比如手機上的激光雷達。
后端相較前端而言機會更多一些,因為云的發展所需要的基礎設施開發和產業應用開發有幾十年的機會窗口期。
(1)在云原生的基礎設施方面,容器、FaaS、WASM 這些新一代更輕的容器,奇績創壇都非??春?。
(2)基礎設施未來的趨勢一定是數據驅動,所以像數據?!獜暮?、倉庫、數據經緯,再到數據網格等等,我們認為都存在著大量機會。
(3)云的后端設備方面,在芯片上, X86 曾一統天下,但到今天我們有了 ARM64、RISC-V、DPU 等多樣的芯片結構。數據中心的通訊帶寬已經從 100G 擴容到400G再到 800G ,這里都存在著大量的后端創業創新的機會。
移動互聯網和云技術活躍的領域如何跟需求匹配?通過下圖,我們能從 C 端和 P 端 B 端來總結兩大趨勢。
第一,從移動互聯網滿足 C 端用戶的需求角度來講,主要是往更深的方向滲透。
手機基本上觸達大部分人的日常需求了,但如果繼續往深處走,機會相當多。
舉幾個例子,在奇績我們長期一直高度關注的通訊、社交和游戲。通訊永遠是長期的剛需,永遠存在創新的機會。社交每一代有每一代的機會,年輕人不會滿足于和父母使用同樣的社交產品。游戲從某種意義上代表了軟件定義的、新的人類體驗,長期存在大量創新機會。(見上圖中 C 端需求標黃的部分)
第二,從 P 端和 B 端的需求角度來講,要推廣到更多場景。
在創作者端,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機會。大家可能都聽說過 Figma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隨著軟件種類不斷豐富,軟件封裝也越來越完整、體驗越來越好,未來數字化創造創新的機會也會有更多的設計者參與其中,所以我們非??春迷O計。(見上圖中 P 端需求標黃的部分)
在 B 端,我們認為機會更多體現在寬度上。今天的企業大多是用電腦辦公,手機覆蓋的并不寬,因此從寬度上有很多在 B 端創業的機會,尤其是對員工這一部分。(見上圖中 B 端需求標黃的部分)
這兩年來,奇績創業營一共收到了 36000 多份的申請,這些創新領域的數據都不斷增長,我們挑了一些比較有說服力的數據來跟大家分享。
未來,我們也會與大家分享更多奇績創壇看到的信號和具體案例。我們希望奇績創壇能成為大家看到未來創業機會的窗口,幫助每個創業者更好地把控你們所關注的機會。
在移動互聯網和云這個領域,奇績窗口看到了以下這些信號和具體案例。
在今年創業營的申請中,數據基礎設施項目的申請量比去年增長了75%,云原生創業項目的申請量比去年增長了30%,用云和移動互聯網做先進制造的申請量增長了10%。
在移動互聯網和云這個領域,奇績一共投資加速了 78 個項目,比如像 Authing 蒸汽記憶,做云原生身份平臺;Affine,下一代協同基礎設施;Sifive賽昉,做 RISC-V 芯片。
綜上所述,云和移動互聯網這個領域隱藏著大量創業機會。從好的角度來看,創業機會很多;從不好的角度來說,門檻比較低,所以競爭非常激烈,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
2. 人工智能(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接著我們來講人工智能。這一頁我要多花點時間,因為結構也比較復雜。
在下圖的表格里,我們用橙色標黃了“重疊向量計算體系”,還畫了一個圓圈。
人工智能用重疊向量來做計算,本質上是計算體系的創新,它能通過簡單優化的方法高效地抽取特征,這些特征讓我們可以快速解決問題。所以我們關注人工智能創新一定要關注算法,算法上的單點突破可以迅速開拓一系列新機會。
人工智能還有一張圖(見下圖左下角),我把它寫成“智能系統”。
在人類歷史上,人工智能給我們帶來的核心創新機會就是能開發一個智能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從環境當中獲得信息,從信息當中抽取知識,用這些知識去規劃、去執行,去跟環境做交互。
用智能系統驅動創新有幾種做法:
- 將算法嵌入到現有的任意軟件里。
- 把算法和芯片組合在一起,中國有很多所謂的算法驅動芯片的創業公司。
- 把智能系統做成一個設備,例如攝像頭、機械臂、汽車等。
- 把智能系統封裝為服務。
智能系統可以是上述不同的形式,但本質上代表了智能。智能可以通過各種載體嵌入現有的前端和后端,或者啟動新的前端和后端。比方說基于 Transformer 預訓練大模型,尤其是生成模型,在過去幾年來的累積下,它所代表的能力現在已經非常接近臨界點,將撬動一系列大的創業創新的新機會。
總結一下,在人工智能領域創新,一定要關注算法的活躍前沿和這種智能系統的活躍前沿。
有了這些基礎之后,從人工智能從數字化的平臺角度來講,活躍的前沿有哪些?
前端:
前端設備有自動駕駛汽車,它是用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做出來的軟件定義的汽車;還有軟件定義的機器人;更多的傳感器;嵌入人工智能算法芯片的 AIoT 設備 ;前端的人工智能特殊芯片,尤其是低功耗的芯片等。同時,人工智能也帶來了新一代操作系統的機會。
容器方面,人工智能在前端的容器上活躍的有垂直行業的大腦、智能助手。
人工智能也可以開發一些比較獨特的畫布,比如說垂直行業的對話機器人(客服)等等。
在過去 10 年人工智能商業化的過程中,創業者可以基于這些活躍的前臺能力找到大量的創業機會。
后端:
在后端設備上,目前最主要的活躍前沿是大算力的芯片,尤其是 GPU。某種意義上,人工智能通用芯片英偉達目前占領了一個非常強的產業地位。當然也有很多異構算法的芯片,但大算力芯片是目前最關鍵的。
在基礎設施這一層,活躍的主要是大模型,尤其是多模態預訓練模型,包括垂直領域的大模型。同樣活躍的還有開發平臺,尤其是針對大算力芯片的開發平臺,比如英偉達的 CUDA,在當下這個階段就好比當初的 Windows 操作系統,非常重要,因為今天都需要通過 CUDA 平臺來開發。
大算力芯片、大模型、開發平臺,這“三架馬車”是目前人工智能新一代的前沿,可以撬動大量的產業創新、應用創新的機會。這些能力供給可以形成垂直的云端的大腦,能用來做內容創作、藥物研發、科學實驗等。
在了解了人工智能前端后端的結構性能力之后,再來看需求。我們提到過,人工智能幾乎可以進入現有的任何一個品類。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圖中標黃的幾個領域。
在 C 端標黃的是內容和出行(見上圖)。在過去幾年人工智能應用比較多的是內容推薦,這方面大廠相較創業公司會有更多機會,比方說字節、谷歌等。其次是出行,自動駕駛帶來了大量的機會。
P 端創作端標黃的主要是新一代各種不同的 AI 內容創作(AIGC)。
在 B 端生產端,人工智能在過去、今天、未來都有大量可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機會,包括質量檢測、自動化、生產線等。
人工智能商業化在過去十年逐步滲透進入了大量的應用場景,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撬動很大的產業,但是離這個臨界點越來越近了。
從今天人工智能技術能力和需求匹配角度來講,我們認為人工智能當下有五大機會:(見下圖)
(1)第一,新一代軟件定義的新能源汽車。軟件定義的汽車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信息工業的母生態。
今天信息產業的母生態是手機,大量的芯片、設備、軟件等等都是優先為手機設計,為手機優化,然后再考慮別的設備。
對于未來,有很高的概率新的母生態會是汽車。因為汽車的復雜度決定了大量的芯片、軟件、硬件、設備都要先為汽車設計,然后再應用到機器人上。同時汽車也是新一代能源的核心轉折點。大家一定要關注汽車,目前國內已經有大量的大廠和創業公司布局了這個領域。
(2)第二是機器人,比如說服務機器人和模塊化機器人。據奇績的觀察,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了。
除了這兩大產業以外,新的機會在于前沿算法驅動,尤其是大規模的、多模態的預訓練模型,包括最近幾年做的基于擴散模型的生成模型。
人工智能的算法能力已經非常接近臨界點,很有可能在接下來1-2年的時間里再撬動三個大的產業:
- 內容產業,大家可以思考下如何基于 AI 做內容,有什么樣的工具會發展起來。
- 醫藥行業,核酸、蛋白、藥物研發等都可以通過這類大模型來加速創新。
- 人工智能在科學領域的運用,AI for Science,比如預測蛋白質結構的 AlphaFold。
這些創新都需要時間,但我們可能處于這個臨界點,已經可以開始逐步探索商業化了。
這幾個賽道本身非常寬,創造力非常強,很值得創業者關注。
接下來分享奇績窗口所看到的信號和投資案例。
今年與多模態預訓練大模型有關的創業項目比去年增長了 70%,跟擴散生成模型相關的有 300% 增長,三維神經網絡 NeRF 渲染重建相關的項目比去年增長了 20%(這跟元宇宙有關)。
目前奇績創壇在人工智能領域投資加速了 95 個項目。這里舉三個例子:深言科技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做文本信息處理,星亢原是 AI 與生物物理相結合的計算設計驅動的藥企,翼方健數是人工智能時代隱私計算的四小龍之一。
(這里提醒一下大家,因為有些項目涉及到多個領域,所以會被重復標記,比如說有項目既是人工智能,又處于移動互聯網和云,所以總數加起來會超過我們目前的 250 多個項目。)
3. 元宇宙(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元宇宙這個領域比較特殊,它是跨平臺的容器創新,在應用端給大家帶來的更多是做流量平臺的機會。如果想建大規模的新流量平臺,元宇宙是有新機會的,因為它本質上是 3D 存在具象的新一代容器。
前端:
元宇宙在設備端很活躍,有眼鏡、頭顯、光模組、外圍設備、手套、專用芯片、操作系統等等。蘋果已經在多個地區注冊了 RealityOS 的商標,所以元宇宙設備端的創新是非?;钴S的,創業機會也相當多。
容器這端,大多都是研發工作,并不適合獨立創業。
畫布這端,大家做應用的目前比較多的是做空間、展會等等,還有就是做開放世界、游戲、社區、虛擬人、虛擬服裝等。目前已經有大量的創業公司開始探索元宇宙前端機會。
后端:
后端一般在早期的機會也很多。因為假如沒有后端的基礎設施,人們也無法開拓前端的創新機會。
后端比較多的創新在設備上是專用芯片,我們也很看好這方面。
元宇宙后端為什么需要專用芯片?因為 XR、MR、AR 中的 R(Reality)代表現實,現實中的三維結構和三維結構里的人、物、場的組合,需要不同的計算,讀寫算法跟今天的主流計算方法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看好未來有單獨的專用芯片去加速這種創新。
在基礎設施上,我們認為一定會有新一代的引擎,比如物理引擎、動作引擎等。只有大高校的規模的引擎才能驅動大量的應用場景,同時會誕生更多工具和工具衍生出來的平臺,比如三維重建等,尤其是基于 NeRF 這樣的算法創新模型,因為它會把重建的成本降得非常低,速度變得非???。
另外在云這一層有大量的延伸機會,包括在 Web 3 里做數字化的虛擬資產等等。從技術的角度來講,元宇宙前后端的機會都非常多。
從應用的角度來講,要想產品跟需求匹配,早期要找到一點切入進去,但這個點必須足夠寬,人群必須足夠多,人群使用頻次要比較高。(見下圖的 C 端、P 端和 B 端)
目前我們看到比較活躍的也相對比較看好的,在 C 端就是社交、內容、游戲三大類,這是我們認為早期元宇宙應用撬動概率比較高的三個領域;在 B 端,我們看到比較多的是員工相關的應用,尤其是協同,微軟、Meta 也都在做這方面的工作;營銷端也有一定的機會。
在元宇宙創新早期,很多設備還沒做起來,所以在 Web 和手機端做 AR 的創業者比較多,當然做 VR、MR 設備的也有,但數量級都還不夠。
圖中我們標出了一個“虛實結合”點,意思是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技術組合。國內像騰訊這樣的大廠一直都在提虛實結合,也就是在真實的物理空間中引入虛實結合的各種體驗,C 端和 B 端都有機會。(見上圖 C 端和 B 端的紅圈部分)
總結一下,元宇宙是全新的,未來有長期想象空間和發展機會的、新的技術能力和體驗容器,發展過程一定是上下起伏的,但只要我們認真去探索,不斷去積累技術,撬動需求,時間一定會給努力的創業者以豐富的回報。
從奇績的窗口看數據,跟去年比,今年計算機圖形學相關的創業項目增長了60%,XR 及其設備相關的項目增加了30%。VR 增長了10%,相對來說不是那么高,但長期的機會很多。
我們在元宇宙領域里面投了 46 個項目。這里舉三個例子,Motphys 是做物理動作引擎的;靈圖創新科技是做新一代的影視內容,使用了非常前沿性的技術;影眸科技團隊來自上??萍即髮W,項目是基于獨特的光場技術做生成和交互平臺。
我們在奇績社區的創業者中也看到了元宇宙早期的成長信號,有非常出色的創業項目加入了奇績社區。
4. Web3(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從結構的角度來講,Web 3 本質上是一種代表著信任和激勵機制的全新數字化能力。
在前端,Web 3 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現有設施,當然在國外也有做手機的,大量的體驗都基于瀏覽器,而畫布上有錢包、NFT、Dapp、DID、DAO 等等。
創業者尤其要注意相關政策和規定,因為這個領域里還是有一些目前不是非常明確的、仍需要探索的空間。
在后端,尤其是國外市場,Web 3 主要是通過主流的公鏈所帶來的網絡。Web 3 給我們提供的數字化能力包括智能合約、代幣、確權等等,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領域上更多的、更活躍的是基礎設施上的創新。國外過去幾年在 Web 3 上大量投入的都是底層技術創新,從 L0-L4、ZK 擴容、共識算法、數據鏈接、安全、隱私等等。后端設備在芯片上也有局部的機會,但更多是在基礎設施上的。
總結一下,這是一個非常早期的領域。Web 3 所代表的是全新的數字化定義人和人之間信任關系、激勵機制關系、組織關系的技術。
Web 3 有長期想象空間,未來可以滿足幾乎所有人的需求。從 C 端、B 端,再到 P 端,Web 3 創業者通過長時間探索,都有機會找到未來的應用點。(下圖顯示的是 Web 3 技術對應的需求)
在目前這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到 Web 3,尤其是海外創業團隊做的比較多的是偏金融方向的應用,包括交易、早期游戲等等,同時在元宇宙和 Web 3 結合的層面,數字資產、虛擬人、虛擬地產等等都是值得關注的創新領域。在創作端以內容為主,在 B 端也有機會,尤其是供應鏈——如何用區塊鏈和 Web 3 的技術降低交易成本,都很值得去探索。
接下來分享一下我們在奇績窗口看到的信號。
在web 3 的應用端, GameFi(Web 3 游戲),相較去年幾乎是 12 倍的增長;DID 方面的創業項目增長了450%(DID 是用去中心化的身份認證對接更多的鏈上和鏈下的數據來做各種應用,比如說招聘等);做 NFT 的跟去年相比有 140% 增長。做 DAO 的有接近 90% 的增長。做公鏈及相關技術的也有接近一倍的增長。
奇績在這個方面起步還是比較晚,也比較謹慎,我們一共投了 10 個項目。這里給大家舉了三個例子,一個是做 Web 3 音樂的優秀團隊伯牙智能音樂,一個在美國做聯邦學習 MLOps、隱私和去中心化的機器學習的項目 FedML,還有一個是做 NFT 的 Cedar 雪松,也是以美國市場為主的。
5. 腦機(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其實奇績每年在腦機接口都會看到一些非常好的項目。
腦機接口領域前端是可穿戴設備或局部可植入的技術,后端主要是生物材料、芯片、信號處理等等,
這個領域還處在非常早的階段,目前起步在康復、醫療和初步交互(P 端設計、B 端動物)的階段。長期來看,應用范圍非常大,幾乎所有的重大疾病,比如老年癡呆,長期來看腦機接口都有創新創業的機會(見下圖中黃色的表格)。
分享一下奇績窗口在腦機接口領域看到的信號。
今年做腦機在寵物應用的有 50% 的增長,做神經康復的跟去年比也有 50% 的增長。
奇績總共加速了 4 個項目,有 NeuraMatrix(對標美國的Neuralink),還有未來腦律、臻泰智能等。2022年秋季路演日也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團隊做寵物腦機接口。
奇績一直都非常關注這個領域。技術我就不多講了,雖然現在還處于很早期的階段,但只要創業者能找到應用場景能夠走到未來,腦機接口發展空間是非??捎^的。
6. 量子(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量子領域的創新比較特殊。
量子是計算體系加上計算基石的創新,核心是在量子糾纏狀態時,通過一種特殊的機制來做計算。目前能夠具體做的量子計算(實驗狀態)主要有四種:電子,光子,離子和原子(見上圖中標橙色的文字)。
量子計算是一種全新的計算體系。它所代表的是人類在算力上極大的突破。開篇我們提到過,我們處在一個算力可以驅動創新,技術成為新一代核心產能的時代,如果算力上有大量突破,那會有極強的商業化應用的前景,幾乎可以用在所有需求端上。
特別需要關注的可能是量子優越或者量子霸權(學術上做得比較多),在哪些應用領域量子子算力比經典算力有結構性的優勢。
因為量子計算是新興賽道,基數較小,奇績暫時不統計增速。
量子領域的創業者比較多的是 PQC——后量子時代的加密技術,量子混合云以及光量子。
到目前為止,奇績創壇也投資并加速了 5 個項目。這里舉兩個例子,一個是用現有量子計算能力提供云服務的弈維量子,另一個是做離子阱路線量子計算整機的硬件公司華翊量子。
奇績創壇一直關注這個領域,因為它所代表的創新非常重要,不僅能極大地提高現有算力,還有大量其他的應用。
7. 數字化前沿在需求側的進展落地
1)P端:機會空間(自建生態)
接下來我想講 P 端的機會空間,再拆解一下對不同的人群,特別是開發者,都面臨哪些創業創新機會。
下面這一頁,我們梳理了針對開發者的創業創新機會有哪些,包括在中國如何自建生態,今天所有數字化的技術堆棧都在這一頁上面。這張圖上還梳理和總結了過去的數字化平臺,它的核心結構對我們未來在中國自建生態有哪些重要的借鑒意義,包括操作系統、定義性的體驗、高度集成的芯片架構、大規模的應用驅動等。
在中國的數字化創新,奇績創壇一直關注為開發者做的基礎設施(安全服務和安全技術等)。因為數字化安全越來越重要,未來不光是要捍衛你的領土,更要捍衛數字空間,同時我們也關注開發者的工具、協同、基礎設施和開源社區生態等。
下面這張圖講的是中國自建生態核心的發展路徑和其中的模塊,自建生態最關鍵的是這幾個關鍵點:
(1)第一層,底層最核心的技術是在制造端,晶圓、光刻、封裝和測試。
(2)第二層,工藝/材料。有一些關鍵技術是需要時間積累的,需要一代一代人打磨核心工藝,比如說線寬多少,到底是硅基的還是用其他材料的。
(3)第三層是芯片設計,比如 core 的設計、IP 設計 和現在用得比較多的 Chiplet 設計。
(4)第四層,架構和指令集,涉及到模數、類腦、感存算一體和光計算等。
(5)第五層,芯片種類,驅動創新的是大芯片(x86, ARM, RISC-V, chiplet 等),尤其是大算力芯片,集中度非常高。
(6)第六層是開發工具,芯片的集成度和工具是分不開的。既然中國要自建生態,一定需要把控所有關聯的生態。
(7)工具之后是操作系統,而操作系統綁定了大量的應用。
(8)操作系統里的應用提供反饋,使得芯片不停地迭代,只有形成閉環才能真正建立中國自己的生態。
自建生態在云和手機上有一些機會,汽車方面的機會某種意義上可能更多一點,有可能跑到第一梯隊。另外,未來換道超車的機會也會有,但可能花的時間要更久一些。
自建生態給在中國的創業者帶來了大量機會,我們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做的,積極地參與。這些技術生態不光本身是有很高的商業價值,還可以撬動更多在中國發展的數字化應用,這就是在 P 端創作端的機會空間。
2)C端:機會空間
在 C 端這一頁,我簡單總結一下機會空間。
把所有的 C 端需求加在一起,可以看到它與數字化能力的匹配關系。
我們可以把數字化描述成 3 個軸(前端設備、體驗容器、后端能力)和 6 個數字化能力,圖中例舉了今天中美幾家估值萬億美元的公司。
C 端有非常多發展的空間,只要找到一個寬的場景,任何有抱負、有能力,并且愿意向前走很久的創業者都可以做一個體量非常大的數字化產業生態。未來 10 年到 20 年,大量機會等待有抱負的創業者去探索。
這些數字化的生態,尤其是 C 端,會觸達大量的社會層面,有大量社會責任,社會責任跟商業利益分不開。奇績創壇對創業者的建議是,永遠要做對的、有正能量的事,站在歷史對的一邊,不光是把握好商業的機會,也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3)B端:機會空間
B 端在中國機會非常多,簡單來說,核心思路是把企業都看成一個生命體,用生命體系的發展過程來看待未來的發展機會。企業的數字化與生物進化非常像,必然會一步一步地向后發展。
比如微軟和 IBM 做的事情,他們讓企業開始在桌面記錄信息,這對應的就像是記錄生命體信息的基因。
PC 互聯網對企業數字化來講,是數字化了局部的血液。
今天的移動互聯網/云以及人工智能給我們帶來大量的機會,分別包含以下兩點:
- 數據、數據堆棧和云原生的服務
- 深度協同, Figma、Github 這類工具將會覆蓋每一個職能
協同一定是未來。這個領域未來一定有大量的創業機會,Figma 只是開了個頭而已。
另外,在人工智能時代,企業將會成為數字化生命體,針對每一個流程、每一個工種、每一個崗位、每一個職能,專門負責數據獲取、仿真模擬設備、做輔助決策系統和自動化等,這些都是機會。
企業數字化很難,原因是進入的門檻高,但和 C 端不同,創業者一旦進入,就獲得了天然的壁壘,有大量好生意可以做。
04 新科技驅動的創新前沿
1. 新能源科技(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接下來要講數字化驅動物理世界的物理流程(下面這張圖)。
首先講新能源,它的驅動力是可持續性??偟膩碚f新能源科技有以下幾個大板塊:
(1)第一是綠色能源,新的能源——光、風、氫、 局部的可控核聚變,有一波技術驅動創業的機會。
(2)第二是儲能技術。綠色能源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生產后用不完,因此各種各樣存儲能源的技術,比如長時儲能、分布式儲能,將有很多創業機會。
(3)第三是電氣化。電是新能源的載體,所有東西都要電氣化,所以在新型電池方面將有大量機會。
(4)第四是負碳?,F在碳排放仍然是待解決的問題,這就涉及到各種“捕捉”碳的能力和應用。
(5)第五是數字化重組的新一代電網。今天的電網需要降低排放,但最終的形式是用數字化能力把它編排在一起,協同全部的生產和需求,提升效率,驅動科研開發。
綜上,在新能源賽道有系統性的機會值得創新創業者去探索。
另外,歷史上大產業的核心驅動力有時會是政策。比如在美國歷史上,大量的工業化設施都是二戰時的國家政策驅動的。無論是中國、歐洲還是美洲,政府都出臺了大量的政策去驅動新能源,所以從創業角度來講,這條賽道有眾多值得我們探索的機會。
2. 新生命科技(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新生命科技的機會非常特殊,這里我們從幾個維度分析。
首先,新生命科技有許多的模式創新。如果關注生命科學,可能都知道工程學(Engineering)和科學(Science)組合在一起形成了 Engineering Science,幾十年前興起的合成生物學便是其中的代表。加上數字化的能力,生命科技形成了全新的創新模式,給大量的創業者帶來系統性的機會。(見上圖左側的“生物科技+”)
這個模式上的創新給我們帶來了三個產出新結果的平臺。(見下圖左邊的“顛覆性核心平臺”)
(1)第一是數據驅動的合成生物學,它通過算力來進行設計和篩選,形成各種各樣的組合。
(2)第二是醫療本身,它可以通過有效算力來設計、篩選和優化。
(3)第三是“生物+”機器,也就是生物的機制加上自動化的設備,再加上接口(包括腦機接口)、微流控芯片等等,也形成了一個創新的平臺。
這三個顛覆性的核心平臺可以把上游的工具和下游的產業應用有效地組合在一起,系統性地產出大量的機會。
我們判斷未來 10 年、20 年到 30 年,今天生活中所用的各種材料和設備設施將會通過生物合成的方法來制造,同時醫療、藥物和設施也都會有系統性的機會。
我們認為這個產業本身也會結構性的演變,因為它的創新模式在變,改變的核心原因在于“硅基”和“碳基”的差異。(見下圖“信息驅動的研發核心能力”)
硅基的數據由 0 和 1 組成,而碳基則由 ATGC組成;硅基的產能是算力,而碳基的產能是實驗通量;硅基的效率是算法,碳基的效率則是方法學。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新的“生物基”計算體系,就是這個新的算法體系在驅動產業發生結構性變化。
如果是有抱負、有勇氣的創業者,有機會用 30 年、40 年來搭建新一代基于這種“生物基”算力的微軟、英特爾和臺積電等類似今天信息產業萬億價值的公司。
奇績創壇也看到了大量在新生命科技領域的優秀創業者。
今年跟去年比,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創業項目增長了 30%,基因編輯領域增長率 15%,而實驗室自動化領域增長了150%,這是幾個增長較快的領域 。
奇績投資并加速了包括小熊貓生物、倍生生物、大橡科技等在內的40余個項目。從奇績的角度來講,幾十年后,他們都有可能成為類似微軟和英特爾的基于“生物基”計算的生態公司。
3. 新材料科技(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新材料科學的結構性趨勢與新生命科技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太一樣。新材料科學是一門應用科學,它是由產業需求、材料本身研究以及數字化三個杠桿同時在驅動。
和大家分享一下奇績窗口看到的信號。(見上圖最下方的表格)
用 AI 算法和算力去設計材料,這一類項目今年跟去年比是 60% 的增長。特性材料(比如石墨烯、MOF、鈣鈦礦等),今年增長了 120 %。
另外,半導體的產業需求更強,碳化硅、氮化鎵、鈮酸鋰薄膜,尤其是光計算和光感知。這里簡單補充下光的重要性,因為今天的計算基本上是電磁場為主,都是硅基上用電子來做計算,但是未來越來越多的結構性機會是用光來做計算,但這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這個領域奇績投資并加速了21個創業項目,分享幾個案例:Fronka 做設備和數據服務,光本位用相變材料做下一代光計算芯片與光器件,樂象永續做生物基的可持續材料。
4. 新空間科技驅動(結構和趨勢、創新信號、代表型創新模式)
新空間科技的機會非常豐富,體量也很大。我們先來拆解這幾個前沿機會。
我們先拆借地面上的創業機會。(見下圖)
(1)陸地上比較踴躍的是自動駕駛,主要是感知層和決策層的創新。這方面經常會有一些好項目,也包括低空飛行、垂直起降的 eVTOL。
(2)人類對水下尤其是對深海的探索目前才剛剛開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
(3)在高空,奇績也系統性地看到了很多創業方向(見下圖):
這里分享一下奇績窗口看到的信號。
今年在低軌通訊有 10% 的增長,垂直起降是 40% 的增長,海底探索增長 30%。
在新空間領域,奇績也投資和加速了 17 個項目,都非常優秀,比如氦星光聯做星間激光通信,東方空間做運載火箭等。
物理空間是非常重要的稀缺資源,它需要時間去探索和發展,但是商業化的價值非常深遠。到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家商業化的公司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因為當時發現了新大陸。今天我們有類似的機會,需要時間,但是體量將會非常大。
05 時代的機會:范式演變
1. 發展范式演變
講完了四個新科技驅動的創新前沿之后,我們再回去回顧一下這個總盤(第 6 頁 ppt)。
在技術驅動創新作為直接產能的情況下,創新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機會也非常多,這非常特殊,本質原因是范式變化。
創新作為直接產能是如何驅動社會進步和持續發展的?
在之前的所有機會板塊,我一直講技術推動、需求拉動,技術和需求組合之后,核心是創造價值。
我們對價值的定義是:現在和未來通過市場和社會環境來持續滿足用戶/客戶需求的能力,簡而言之,價值就是滿足需求的能力,一切都是要創造價值。只有創造價值,才可以在市場和環境中推動社會經濟高效和可持續的發展。
為什么范式創新會產生這么多的機會?
過去沒有數字化的時候,用技術滿足社會需求,大概需要經歷五個階段(下圖):
一般的過程是,首先由大學、研究院做基礎研究,然后推進應用研究。有了研究結果之后做技術研發,再用這些技術去做產品,最后把產品推向市場。做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都是大學和科研機構,大廠和創業公司基本上是做產品和市場。
但有了數字化之后,創新體系就發生了演變,每一個階段的周期越來越短,更新速度越來越快。
我們看到的趨勢是,做技術研發、應用研究,甚至基礎研究的大廠和創業公司越來越多。(下圖展現的是產、學、研新的生產體系)
以信息科學領域為例,在美國引領信息科學前沿的早就不是大學了,而是谷歌、微軟、Meta。在人工智能領域,走在更前面的是 Open AI、DeepMind 這些創業公司。
創業公司之所以去做研究,這是范式轉變帶來的。為什么創業者會去做?因為創業者生態是一個系統性的、從 0 到 1 去探索的完整過程,數字化的能力讓創業者團隊也可以高速探索前沿。
范式的演變帶來了新的生產力,而新的生產力需要新的生產關系,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生產力。產、學、研經過下一個階段的不斷探索,會找到新的組合。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認為創業者以及他們所創造的生態系統將會扮演越來越核心、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為這個生態無處不在,可以系統性地、從 0 到 1 地把技術轉化為價值。
2. 把握機會,走出第一步
范式演變給我們帶來了大量的機會,該如何去抓住它?
以下是奇績給不同人群的小建議:
(1)如果你是學生,你具備其他群體所沒有的獨特優勢——足夠年輕,離未來最近,對前沿有天然的敏銳直覺。
盡管學生沒有經驗,有些甚至沒有錢,但相對來說探索的機會成本很低,反而是一種優勢。
作為學生,關鍵要做的是打造核心能力(洞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考慮職業發展方向,果斷地決定,快速地試錯,找到屬于自己的機會。
(2)科研人員的機會和學生一樣多,技術能力是最強的長板。
這類創業者往往是愿景驅動,拿一個很大的榔頭去找釘子。但要找到這個釘子,關鍵是要改變思路。
創業歸根結底是市場需求和自身能力的匹配,必須以需求為導向。有的時候科研創業者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一個匹配組合你技術能力的 CEO。
(3)如果你在大廠,大廠充分鍛煉了你的技術、產品及相關的業務經驗,而且幫助你積累人脈和資源。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好的方向,找到你想做的事。
大廠創業者遇到的常見問題是猶豫和觀望。當你覺得有一個好 idea 的時候,別人可能也早就想到了,這個時候你要有絕對的勇氣走出來。
(4)創業者也有特殊的優勢。你已經踩過很多坑,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在技術驅動和創業創新的浪潮下,你將有更大的概率找到一個想做并能做的方向,果斷地走出第一步。
來源公眾號:奇績創壇(ID:founders-first)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ozVE8qoD1Xy2baIDgnGVOA
本文由 @奇績創壇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干貨滿滿
讀起來好吃力,非常棒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