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萬用戶正在「逃向」這個小眾社交平臺

0 評論 2548 瀏覽 6 收藏 20 分鐘

近期,Twitter 經歷了一場大變動,而伴隨著一系列混亂現實的上演,不少 Twitter 用戶選擇“出走”,并奔向了另一社交平臺,即 Mastodon(國內慣稱長毛象)。那么,Mastodon 其分布式社交網絡模式可以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嗎?Twitter 的系列變動背后,我們又可以從中窺見社交媒體的哪些普遍追求?

10 月 27 日,馬斯克正式收購了 Twitter,這并非塵埃落定,而是一場大戲的揭幕。

此后的十多天內,從大裁員到裁錯員,從討厭廣告到立志打造最受尊敬的廣告平臺,聚光燈追逐著馬斯克善變的步伐。

旁觀者都在期待或懷疑,被馬斯克擁有的 Twitter,會是什么樣的?

馬斯克曾說,希望讓 Twitter 成為一個「數字城市廣場」,開源該平臺的算法,驅逐機器人水軍,允許人們「在法律范圍內」隨心所欲地發布推文。

但現實是,Twitter 剛剛度過了混亂的一周,近五十萬 Twitter 用戶另覓他處。

一、理想是萬能的,現實是混亂的

11 月 11 日,在每月 8 美元的「藍 V 認證」搞出一團糟之后,Twitter 暫停了這一功能。

此前,Twitter 上擁有藍 V 認證的用戶大多是通過身份認證的公眾人物。但自從馬斯克將其改為面向全體用戶的收費項目,所有用戶都可以通過支付 8 美元獲得認證標記。

在馬斯克看來,付費認證可以減少僵尸賬號,還是「最好的平衡器」,但它的短暫生涯其實說明了當任何人付費成為公眾人物時,會導致怎樣的亂象。

Twitter 上出現大量冒充品牌、名人和政客的假賬號,假馬斯克散布詐騙虛擬貨幣的信息,假任天堂的馬里奧動作粗俗,甚至有人冒充制藥公司 Eli Lilly 宣稱胰島素免費,導致 Eli Lilly 的股價暴跌。Twitter 販賣的不是平等,而是將「真實性」待價而沽,后果可想而知。

這個 8 美元的認證服務曾被馬斯克視為 Twitter 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因為它屬于廣告之外的訂閱服務。11 月 9 日,馬斯克在 Twitter 的第一封全員信里提到:

如果沒有大量的訂閱收入,Twitter 很有可能無法在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中生存。我們要讓這些訂閱收入,占到我們總收入的 50%。當然,我們仍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廣告。

至少在目前,Twitter 依舊將廣告作為其主要收入來源,但現在連廣告商都不信任 Twitter 了。

Omnicom 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告公司之一,客戶包括蘋果、百事可樂和麥當勞,它建議客戶暫時不要在 Twitter 上投放廣告,因為 Twitter 信任和安全團隊的裁員、知名高管的辭職,以及大量「經過驗證的」假冒賬戶,導致「品牌安全風險過高」。

付費認證亂象,只是 Twitter 被收購后的一個縮影。自馬斯克上臺,Twitter 各種令人迷惑甚至自相矛盾的操作不斷。

一邊說將組建一個「擁有廣泛不同觀點的內容審核委員會」,在這之前不會做任何重大內容決定;一邊下達自己的裁決,暫停了模仿馬斯克本人的 Twitter 賬號,規定沒有明確標注「模仿」卻假冒他人的賬號將被永久停用。

當馬斯克讓 Twitter 向微信看齊,幾十萬用戶「逃向」這個小眾社交平臺

一邊希望允許人們「在法律范圍內」隨心所欲地發布推文,一邊削減無障礙體驗團隊,解散研究機器學習倫理、透明度和問責制的團隊,這對于常被騷擾的用戶和殘障用戶來說可能是一場災難。

混亂歸混亂,眼前的道路或許是光明的。10 月初,馬斯克曾發推文稱,對 Twitter 的收購是「創造萬能應用「X」的加速器」,他對標的可能是他的榜樣微信。最近在和廣告商的直播中,馬斯克還計劃將支付功能引入 Twitter,推出類似余額寶的功能。

然而,在被馬斯克收購前,被寄予「萬能應用」愿景的 Twitter 早已「暮氣沉沉」。

路透社在10月底報道,疫情以來,Twitter 的「重度用戶」就在不斷減少。

「重度用戶」是指每周登錄 Twitter 六到七天,并且每周發布大約三到四次推文的人,他們占不到每月總用戶的 10%,但發布了 90% 的推文,為 Twitter 帶來了全球收入的一半。

所謂的「重度用戶」,平均一天還發不了一條推文。其中的英文重度用戶,最感興趣的是加密貨幣和色情內容,對新聞、體育和娛樂的興趣減弱,但后者才是廣告商最需要的主題。

Twitter 的「大社區」也在衰落,人們對電子競技和流媒體名人的興趣下降,對時尚或卡戴珊家族等名人感興趣的用戶可能會轉向 Instagram、TikTok 等競爭對手平臺。

與此同時,入主 Twitter 的馬斯克,主張減少內容審核并進行大面積裁員,可能將再加劇內容質量的惡化。這讓推特陷入了一個自我拉扯的境地,一位推特研究員寫道:「我想象中的公司價值觀和我們的增長模式之間似乎存在顯著差異?!?/p>

Twitter 大刀闊斧的改革才剛剛開始,但人們已經另尋他處,投奔可能更理想的社交媒體。

二、更「小而美」的社交平臺會更好嗎

Mastodon(本意乳齒象,國內慣稱長毛象)是許多 Twitter 用戶選擇「喬遷」的平臺。

截至 11 月 7 日,Mastodon 的每月活躍用戶有近 103 萬名,自 10 月 27 日以來新增了 1124 臺服務器以及近 49 萬名新用戶。

當馬斯克讓 Twitter 向微信看齊,幾十萬用戶「逃向」這個小眾社交平臺

11 月 7 日當天,超過 13.5 萬名用戶加入 Mastodon.

被出逃的 Twitter 用戶選中,Mastodon 必有其獨特性,它通常被形容為「去中心化的 Twitter 替代品」。

一方面,Mastodon 的用戶界面和操作方式跟 Twitter 類似;

另一方面,Mastodon 又和生殺大權高度集中的 Twitter 不同,它是一個半去中心化系統,不被某個實體單獨控制,而是由一個個用戶創建的社區或者說服務器(平臺稱它們為「instances」)組成。

Mastodon 的代碼是開源的,任何人都可以創建自己的社區,每個社區都運行自己的服務器并推行自己的規則。這些社區相互連接但不互相依賴,你選擇自己的社區后,還可以向其他社區的用戶發送消息。

Mastodon 創始人 Eugen Rochko 將這些社區形象地比作電子郵件,「你可能更喜歡 Gmail,但仍然可以給留在 AOL(另一種免費電子郵件服務)的叔叔寫一封信」。

當馬斯克讓 Twitter 向微信看齊,幾十萬用戶「逃向」這個小眾社交平臺

不同的「instances」.

這也意味著 Mastodon 的社區有激進的、平和的,有大眾的、小眾的,可以把規則設定得緊跟時事,比如「不準提及馬斯克」,也可以玩文字游戲,例如帖子不準帶字母「e」。

Mastodon 這種社區聯合而又自治的形式,避免了 Twitter、Facebook 常有的毛病,特別在審核和規范言論方面。因為前者是讓每個社區對自己負責,后者面對的是幾百萬甚至幾億用戶,管理起來的難易級別截然不同。

除了社區自律之外,Mastodon 的用戶還可以利用許多攔截、靜音和報告工具。

當馬斯克讓 Twitter 向微信看齊,幾十萬用戶「逃向」這個小眾社交平臺

Mastodon 對極端社交平臺 Gab 的公開反對(機翻).

不過,因為去中心化的特質導致創始人也無法為所欲為,所以 Mastodon 也存在非常極端的社區,它們的存在無法抹消,但存在感可以降低,創始團隊會在導流時屏蔽違反「反種族主義、反歧視」原則的服務器,許多管理員也會在各自的服務器做出類似的舉動。

因果是相互的,Mastodon 的規模和規則賦予它「烏托邦」的特質,也導致它可能無法像 Twitter 般壯大。Eugen Rochko 認為,Mastodon 難以復制其他社交媒體的網絡效應,「人們去朋友所在的地方,而大多數人的朋友仍然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上」。

限制規模的不止是網絡效應,加入 Mastodon 要比 Twitter 復雜,它的可靠性也完全取決于你注冊的服務器。最近,在大量用戶涌入時,Mastodon 顯然沒有準備好。

很多 Twitter 用戶抱怨沒有收到驗證電子郵件,啟動不了 Mastodon 帳戶;有的社區不得不將數據遷移到更大的服務器,有的社區正在緊急招募志愿者,有的社區不再接受新的注冊。

服務器并不是 Mastodon 最近才有的問題。2019 年,Mastodon 的服務器在大約 10% 的時間內無法訪問,相比之下,即使是早期的 Twitter,也只有大約 1.25% 的時間離線。

當馬斯克讓 Twitter 向微信看齊,幾十萬用戶「逃向」這個小眾社交平臺

Mastodon 上了 Twitter 熱門.

這其實就是大小平臺矛盾的一種外顯:用戶期望 Mastodon 能夠像大型科技公司的產品一樣穩定,但志愿者驅動的網絡意味著 Mastodon 無法做到應對自如。

而在更為根本的層面,Mastodon 和 Twitter 并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它們從本質上就不相同。比如 Mastodon 可以幫你在志同道合的小圈子更深入地交流,不能幫你出名,也很難讓你賺到錢。

從一開始,創始人 Eugen Rochko 就故意讓 Mastodon 有別于 Twitter。創立 Mastodon 之前,他不滿 Twitter 的廣告政策和它在解決騷擾方面的失敗,所以他做出來的產品,盡可能從根源上規避了這些問題。

目前大部分 Mastodon 服務器沒有廣告,而是靠公司或個人贊助,就算以后要引入廣告,因為大部分用戶和內容分布在各自的服務器上,也很難做受眾細分和廣告定向。

當馬斯克讓 Twitter 向微信看齊,幾十萬用戶「逃向」這個小眾社交平臺

從長遠來看,隨著服務器和成員數量的增加,Mastodon 的管理者們或許也將不可避免地遇到審查問題。

不過,在大科技公司頻頻讓人失望的時候,Mastodon 可能代表了一個社交媒體理想的方向:沒有中心化的權威,在大家認同的規則之下,用戶組成志同道合的團體,說出他們想說的話。

正像 Eugen Rochko 所說:「我們提出了一個任何億萬富翁都無法購買和擁有的社交媒體愿景,人們在線交流的能力不應該是一家商業公司的心血來潮?!?/p>

當馬斯克讓 Twitter 向微信看齊,幾十萬用戶「逃向」這個小眾社交平臺

Twitter 就做不到這一點,無論內容審核多么寬松,規則多么隨意,被馬斯克擁有的 Twitter 仍不歸用戶所有。

Mastodon 分布式社交網絡的模式或許也并不新鮮,它更像是對舊互聯網的回歸,像是二十年前貼吧的主題社區,甚至十幾年前的 QQ 空間,但在現在的網絡環境里確實越來越稀缺。

三、社交媒體都想變得更「大而廣」

在書面的定義里,社交媒體往往指的是人們用來創作、分享、交流意見、觀點及經驗的虛擬社區和網絡平臺,和傳統大眾媒體(報紙、廣播、電視等)相較,它們讓用戶享有更多的選擇權利和編輯能力,自行集結成某種社群。

但站在科技公司的角度,社交媒體是指將用戶增長用于廣告商收入的平臺,因為廣告向來是社交媒體最重要的盈利來源之一。

這些社交媒體讓我們相互連接,讓一切看似是免費的。我們在這里聯系朋友,交流觀點,享受帖子被點贊和評論的快感,查看廣告,留下個人數據,企業付費獲得這些數據,再用于廣告定位,并提供更多相關的商品、服務和體驗。

當平臺的規模越來越大,帖子的數量越來越多,算法也被引入并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從 2009 年開始,Facebook 的新聞動態默認采用算法而非時間順序排序。有人認為,這是極端主義、錯誤信息、仇恨言論等的驅動因素。

事實就是,人們更容易因為憤怒提高參與度。Facebook 的前雇員 Frances Haugen 在辭職后接受了采訪稱,Facebook 一直在采用算法來推送讓你感到憤怒的帖子,因為研究發現,人在憤怒時會更積極地回帖、消費、點擊廣告。

我們在這些社交媒體來來去去,可能還經常生氣,但它們又從來不為我們所有。社交媒體的每個主要方面都是私人擁有和經營的,就像外媒 Vice 所說:

我們生成的數據,保存數據的數據中心,處理數據的算法,托管數據的服務器,標記、分類并與數據交互的團隊,傳輸數據的電纜……都不是我們的。

所以在 Vice 看來,只是投靠 Mastodon 并不能解決問題,社交媒體真正的敵人是主導通信網絡的所有復雜系統,投機者、壟斷者、尋租者和資產管理者將他們所能做的一切金融化。

現實也確實是如此,Mastodon 始終不溫不火,真正讓 Twitter、Meta 等戰栗的,可能還是 TikTok,因為它得到太多注意力和有用的數據了。

不過,TikTok 更像是娛樂平臺,而不是社交媒體,它的推薦算法不是為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而設計的,而是為「被動消費」而設計的——我們關注自己喜歡的創作者,或者在「猜你喜歡」頁面上被動地接受投喂,陷入不斷滾動的循環之中。

在另一方面,主流社交媒體現在已經帶有太多的負面含義,例如極端信息、色情內容、謠言消息……

因此,TikTok 自己也可能更愿意定義為更寬泛的娛樂平臺。社交媒體行業分析師 Matt Navarra 曾指出:「TikTok 可能正試圖向廣告商宣傳自己是娛樂的目的地,是比社交媒體更安全的選擇?!?/p>

TikTok 的背后有復雜的推薦算法,但表現出來的形式很簡單,它創造了一個比之前的社交媒體更容易上癮的應用程序,并且同樣是集中式的平臺,同樣將注意力賣給廣告商。

在 TikTok 經久不息的魔力下,Facebook、Instagram 和 Twitter,都有 TikTok 化的傾向。

2021 年 12 月,Twitter 宣布測試一項新功能,將其應用內的「探索」頁面變成類似 TikTok 的視頻源;2020 年 8 月,Instagram 推出短視頻功能 Reels,模仿的也是 TikTok。

在首次對話 Twitter 員工時,馬斯克也表示,未來 Twitter 除了學微信還可以學 TikTok,「我們可以用與 TikTok 相同的方式來磨練 Twitter,使其變得有趣」。

無巧不成書,和 Twitter 展望萬能應用「X」的未來類似,TikTok 也有自己的遠大目標。今年 4 月,TikTok 全球代理和客戶負責人 Khartoon Weiss 在演講中提到,讓 TikTok 成為超級應用很可能是公司將探索的一條道路。

當主流的社交媒體或者娛樂平臺變得越來越「大」,為廣告商服務的性質仍然不變,我們不免會需要或者懷念貼吧、論壇和 Mastodon 這樣的分布式社區,它們遠非完美,卻是社交網絡的過去,也代表了社交網絡的另一種未來。

作者:張成晨

來源公眾號:愛范兒(ID:ifanr);連接熱愛,創造不同。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愛范兒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