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人們,沉浸式回家?
“沉浸式”相關的內容視頻近兩年來在內容社區、或者短視頻平臺上十分流行,比如現在火起來的“沉浸式回家”,精致的生活在視頻里被淋漓盡致地展現;不過不少用戶在感到羨慕的同時,卻也開始懷疑起了這類“沉浸式回家”視頻內容的真實性。
這兩年,“沉浸式××”十分流行。
沉浸式護膚、沉浸式自習、沉浸式收納、沉浸式翻車,后來又流行起了“沉浸式回家”,幾乎萬物都可以沉浸式。
來感受一下沉浸式自習。/B站up主“Michelle海綿寶寶”截圖
所謂沉浸式,其實是一種“主觀鏡頭+ASMR”的視頻表達形式。主觀鏡頭會給觀眾一種親身體驗的感覺,而ASMR則會通過高保真錄音設備還原錄制現場的聲音,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
像沉浸式護膚,你能聽到各種乳液在臉上的聲音,好像畫面就在眼前;而沉浸式翻車,一般是做飯翻車現場,感覺好像自己剛炸了廚房還不用親自收拾,非常舒適。
不過,當“沉浸式”和“回家”組合成詞語,還是讓人感覺有點不搭。誰還沒個家回???但看過視頻,你會發現,還真不一樣。
一、沉浸式回家,是怎樣的體驗?
打開短視頻平臺,搜索“沉浸式回家”,不難發現一個規律:上傳、發布相關視頻的大多數是獨居女生。
視頻往往從開門的一刻開始,門通常都是指紋或者密碼門鎖。打開門,第一個動作是換鞋,這時候博主往往會犯選擇困難癥——這么多可愛的拖鞋,究竟選哪一雙呢?在做完這個艱難的選擇后,博主會將帽子和包包掛起來,將項鏈取下來掛在項鏈架上。
沉浸式回家“通用”開頭。
進屋時會有一個全景鏡頭,環視一下整間小屋。拍攝沉浸式回家視頻的博主,很多住的都是LOFT,也有住一室一廳的,總體上凸顯一個小而精致的氛圍。鏡頭隨后會拉遠一些,博主會望望窗外的晚霞——通常都是城市里的高層遠望視野,遠看盡享繁華,回屋感受自我。
看完晚霞,有的博主會將地鐵口順手買的鮮花插進花瓶里,然后擼擼貓,或者逗逗狗子,就準備開始做飯了。
從做飯開始,我們就會看到,不論是哪個博主,都會在過程中盡可能多地使用各種小家電,空氣炸鍋、烤箱、攪拌機、破壁機、咖啡機……甚至開紅酒都要用電動開酒器。一邊做飯,另一邊放點音樂,這就得用到藍牙音箱或者CD播放機。
直男的沉浸式回家。
開飯的時候,平板是必要的下飯輔助。有的博主會買一種像普通電視一樣大小的平板,用移動式支架固定住。這樣在陽臺吃飯時,可以一邊欣賞夜景,一邊刷刷劇。吃完飯當然要洗碗,這就輪到洗碗機出場了,完事之后還有消毒柜接棒。
吃完飯、洗完碗,是時候給家里打掃一下。又輪到掃拖一體機出馬了,好看的地墊總會臟,還好博主有好用的刷子,刷洗完把水和污漬一刮,拿出去晾曬就好了。洗衣服千萬記得內衣和襪子要分開,你會看到博主們通常都專門有一個洗內衣、襪子的小洗衣機。
都收拾完,打開香氛機,家里就香香的了。這時候換上運動服,跟著大平板上的動作來一段瑜伽或者普拉提,鍛煉身體,釋放自己。
然后往浴缸里放水,灑上香香的、直男搞不懂是什么的液體,美美地泡個澡,浴缸上當然要有支架,小平板可以放上去。
泡個澡,十分舒適。
洗完澡,當然要換上睡衣,打開氛圍燈,這時家里就像是星空一般夢幻,睡意也開始醞釀了。喊一聲智能助手,讓它拉上窗簾,再讓貓貓、狗子們各回各屋,一天即將畫上完美句號。
以上基本上是沉浸式回家視頻中,最通用的模式。
男性的視頻也有,但內容豐富度就稍微弱一些,大體上就是打掃衛生和做飯,情節偏單調。
還有少量情侶沉浸式回家的視頻,內容上會突出情侶恩愛、相互照顧的橋段,比如男士為女士搓背、男士洗衣服、男士為女士吹頭發,然后兩人一起在客廳投屏看電影。
三口之家的也有,但不多。
這類視頻看完,人們產生的感受不外乎這三類:羨慕,嫉妒,覺得無聊。
二、偽精致還是真熱愛?
羨慕,很好理解。
因為這類視頻呈現的,本身就是一種追求精致和熱愛生活的感覺。
某種程度上,精致和熱愛之間是強關聯的。先舉個反例,一個人下班回到家,就懶得動了,點了外賣吃完,也懶得收拾。經常垃圾幾天不倒、衛生從不打掃,甚至還不大洗澡……這恐怕很難說是熱愛生活吧?
熱愛生活,多少都會對生活的細節投之以熱情;熱愛生活,很多時候就是享受過程,比如做飯的過程,或者養一盆花,看著它花開花落。而精致,也是對細節的極致追求。
嫉妒的心理也容易理解,沉浸式回家的視頻,堆砌了很多看似高奢的體驗。比如有的博主會秀出自己的手表柜和首飾柜。有時候羨慕太多了,就會產生落差,就會覺得自卑,從而需要心理代償。這就是“酸葡萄”心態。
而“覺得無聊”的心理,多少穿透了沉浸式回家視頻的部分本質。追求精致,意味著熱愛生活,但堆砌精致,就顯得有些刻意。
沉浸式回家視頻,常常在營造一種濾鏡。在這種濾鏡中,人們可以準點下班回家,而且回來也不累,沒有什么煩惱,而是非常主動自覺地處理家里的瑣事。
但問題是,人非機器,不可能像上了發條一樣每天都是這樣,更不可能樣樣都能湊齊。假如我今天鍛煉了,那很可能沒什么力氣打掃家。假如我今天工作不順心,回來有可能什么都不想動。但沉浸式回家的視頻中,不會展現這些。
沉浸式回家的,一定是不加班的人吧。
這樣一來,就顯得有些架空、脫離生活。于是不少網友提出,沉浸式回家都是假的,帶貨才是真的。
沉浸式回家的視頻中,的確容易植入各種廣告,尤其是在廚房場景中。有的小家電在使用時,博主會給出logo的特寫;也有的刻意沒給出,但總有網友會在評論區問,這時博主就會告訴網友是什么牌子。
以我個人的經驗,在廚房里做加法,的確能帶來精致和便利的體驗。比如買一臺豆漿機,你可以往里面添各種料。我就喜歡把黃豆、黑米、花生和紅棗放到一起磨制豆漿,整個過程看下來十分舒適,喝著也是自己喜歡的口感,外面還買不到呢。
再比如CD播放機,我專門買了一個像留聲機一樣的款式,播起音樂來似乎就很有年代感。尤其躺在沙發看書的時候,拿它放點巴赫或者肖邦的音樂,都能感覺到人在歷史中徜徉。雖然藍牙音箱功能也差不多,但感覺上還是有很大不同。
有的小家電用起來確實舒適,但也有不那么好用的。比如掃拖一體機,你以為用上它,就可以一次性搞定地面清潔了。事實上,很多污漬都清理不到,還有一些衛生死角根本夠不著。拖地模式下使用的清潔布也要手動拆下來清理,除非你買更高價格的,可以自潔,否則還不如拖把好用。
小家電濾鏡,正在逐漸打破。/奧維云網
有的小家電,的確能帶來方便。但過多小家電,清洗、維護都要花時間。既然是回家,關鍵是自在愜意。小精致可以有,但也不用處處追求精致,這樣的生活才更真實。
三、當孤獨感遇上分享欲
在知名種草平臺上搜索“沉浸式回家”,可以找到4萬多條筆記。這些筆記中,點贊量最高的發布于去年9月,有40多萬個贊,收藏量也達到了13萬次。這條視頻甚至還引起過一場抄襲風波,據該博主表示,抄襲者所用的橋段,甚至鏡頭都和她高度相似。
可觀的數據、抄襲的風波,這些都說明這類視頻的確很火。為什么火呢?這可能和孤獨經濟有關。
前文提到,沉浸式回家視頻的發布者中,大多數都是獨居女性,也有一部分獨居男性,情侶視頻非常少,合租的就更少了。
沉浸式回家,在各平臺都有很多視頻。
早在2018年民政部的統計數據中,我國單身人口就已經達到了2.4億人,到今年,活躍在一、二線城市的單身人口數量已經逼近1億人。所謂孤獨經濟,就是圍繞單身獨居青年一人食、一人游、一人娛等生活消費需求和個人情趣需求衍生贏利點的消費模式。
不過需要澄清的是,獨居和單身并不是同一概念,獨居者也可以有另一半,只是沒有住在一起而已。不過兩個概念之間還是有相當的重合度。
不論是否單身,獨居都在成為一種新銳的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不外乎關于一個“爽”字。
自己一個人住,可以自行決定吃什么、怎么吃,可以自由決定什么時候看書、什么時候看劇,可以想鍛煉就鍛煉、想躺著就躺著,可以想早睡就早睡、想晚睡就晚睡,可以衣服改天再洗,可以衛生周末再說。
一個人住,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打造屬于自己的獨享王國。冰箱里放什么吃的、手辦柜里放什么手辦、墻上掛什么畫,都是自己說了算,完全不需要考慮他人意見,更不需要遷就什么、委曲求全。
二手平臺告訴我們,生活要做減法。/閑魚
一個人住雖然爽,卻也難免感到寂寞。這也是孤獨的人分享欲更高的原因,即使一個人住也要找到靈魂的共振——即使隔著屏幕。事實上,正是隔著屏幕,才能在保持自由的同時驅散孤單。
沉浸式回家,正是一種分享出口,它將獨居的“爽”表達到了極致,當然這其中有架空的地方,也有商業植入的不適感,但背后的情緒是真實的。
這也是許多人愛看其相關視頻的原因,雖然自己不一定處處能做到精致和自如,但看一看、羨慕一下還是容易辦到。
其實回過頭來,我們自己每天都在“沉浸式××”,不論是上班還是回家,都是第一人稱視角。我們沒必要事事都像視頻里那么講究,但只要留心身邊的細節,并讓它變得更好,也是一件很有獲得感的事情。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小窩,別羨慕LOFT啦,好好對待自己的小家也很美好。/谷雨新聞
或許這是“沉浸式回家”帶來的正向價值吧。
作者:土衛六;本文來自新周刊APP
來源公眾號:銳見Neweekly (ID:app-neweekly),有態度、有溫度、有速度、有深度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新周刊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說實話我回家就躺尸??
啊這是我的壓力還沒有很大嗎,我怎么一直get不到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