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的崛起之路 | 一文講述IM的起源與發展

0 評論 3346 瀏覽 14 收藏 16 分鐘

早期,我們沒有即時聊天的工具,隨著移動IM產品的全面爆發,即時通訊的功能日益豐富,并且布局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擁有眾多的應用場景。本文對IM的起源與發展進行分析和總結,一起來看看。

一、IM的起源

早在1971年,美國緊急戰略辦公室OEP的特洛夫開發了一個緊急事件管理信息系統EMISARI,最多允許10個地區辦事處通過專用線路進行實時在線聊天,這是已知的最早的IM聊天室。但當時的這個系統,由于僅僅應用于官方系統的內部,并沒有廣泛應用于公共領域。

1973年,伊利諾伊大學17歲的天才程序員大衛·伍利編寫了世界上第一個可以承載63條留言的網絡論壇“柏拉圖便條”(PLATO Notes)。這個系統目前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早的公共IM系統,他起源于冷戰時期美國的電腦輔助教學系統“柏拉圖”(PLATO ,Programmed Logic for Automatic Teaching Operations)。

1972年四代柏拉圖系統問世后,柏拉圖系統在美國、南非、歐洲得到普及,在柏拉圖上幾乎可以找到所有大學中學課程的學習軟件。同時,每一個終端用戶都可以在柏拉圖上共享自己制作的應用程序。正是因為軟件的共享進一步催生了溝通的需求。管理員希望用戶可以為自己上報系統bug,且不允許后到的訪問者刪除先前訪問者留下的文字和上傳時間。

后來,在“柏拉圖便條”(PLATO Notes)的基礎上,伍利編寫了有6個頻道,每個頻道支持5人在線聊天的軟件“Talkomatic”。這大概就是世界上最早的IM聊天軟件?,F在我們使用IM進行交流時,需要先將文本消息打出來,再點擊“發送”按鈕,對方才能看到消息。而Talkomatic的使用者輸入或刪除的每個信息都會同步顯示在雙方的熒幕。

二、商業化IM的產生

1996年維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聯合創立的Mirabilis公司開發的ICQ(諧音于I seek you“我找你”),是近代IM形態的雛形。作為一個互聯網通訊工具,ICQ的互動性遠高于BBS和電子郵件,只要將好友添加在聯絡人列表,就可以即時對談。

早期的互聯網、即時通訊是屬于Unix使用者的專利。而Unix這種命令行下的操作系統對普通消費者非常不友好,95年8月24日,Windows95正式發布,5周內售出700萬份,利用圖形化模式GUI軟件系統使普通消費者也能便捷操作系統軟件。同時,由于93年開始英特爾發布的奔騰系處理器,已經保證了高性能的個人電腦可以以相對平價進入普通消費者家庭,互聯網平民化時代正式到來。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96年~00年,第一代互聯網巨頭全面崛起,而ICQ也通過跨操作系統平臺Windows、Linux、MacOS 的IM聊天,叩開了普通消費者的家門。并且除了常用的聊天功能以外,ICQ還提供了文件傳輸、語音聊天、視頻聊天、聯系人管理、文件共享等功能。

截止1998年底,ICQ用戶就超過1000萬,并被美國在線以4.07億收購(包括直接購買的2.87億和視表現而定的1.2億美元)。

ICQ的誕生,也進一步催生了一批商用化IM的誕生,國內的OICQ(OPEN ICQ,后更名為QQ)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三、騰訊QQ的崛起與國內IM的發展

國內的IM鼻祖騰訊QQ,最初就是仿照ICQ來設計的。QQ之所以能在中國市場擊敗ICQ,主要是騰訊結合中國當時的用戶實際情況,在產品層面做了兩個重要創新:”把用戶好友列表存儲到服務端”以及“大幅縮小客戶端安裝包”。

1998年年底的美國,家庭個人電腦已經非常普及,絕大多數美國網民都有屬于自己的電腦。所以,ICQ的好友列表和用戶內容是存儲在客戶端的,就像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話通訊錄。在美國,這種方式幾乎不是不是一個問題,內容放哪都無所謂。而當時中國互聯網網民更多地都在網吧上網,換了一臺電腦就丟失好友信息。QQ開創性地將好友列表存儲到服務端,解決了中國用戶的最大痛點。

另外,當時美國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遠超中國。雖然3-5MB的ICQ客戶端,對于美國用戶下載可能很快,但是在中國14K,28K,54K的下載網速下,下載一個ICQ可能需要幾十分鐘。深諳國內用戶痛點的騰訊團隊,在QQ開發的第一個版本,安裝包只有驚人的220K,即便是以中國的網速,用戶5分鐘內也可以下載完畢。

除此之外,QQ還針對于當時ICQ的一些功能缺點,開發了很多優秀的產品功能,比如:支持用戶向離線用戶發送消息,允許用戶添加在線的陌生網友,允許用戶定制自己的專屬頭像。

便是借著對中國用戶痛點的敏銳嗅覺,QQ迅速擊敗了ICQ,獲得了中國用戶的青睞。截止2001年5月,騰訊注冊用戶達1億。2003年,馬化騰第一次進入福布斯富豪榜,同年,騰訊宣布,QQ同時在線用戶超過492萬,整個互聯網行業開始為即時通訊瘋狂。2004年,網易推出網易泡泡,新浪斥資3600萬美金收購UC并更名為新浪UC,搜狐推出搜Q。而海外市場,扎克伯格也是在2004年創立了Facebook。

同年8月,微軟的MSN進軍中國。當時MSN與QQ在市場上的口碑,大致就像現在的阿里京東和拼多多。在商務人士眼中,掛著QQ的電腦會被恥笑,甚至很多公司都命令禁止上班不得使用QQ。但是,MSN的全球戰略,忽略的中國本土用戶的需求,在與注重產品體驗的騰訊的較量中,很快落入了下風,并最終無奈地退出了中國市場。

四、從PC向手機轉移

國內最早的移動IM,可以說是基于中國移動的移動夢網基礎上的移動QQ。2001年年底,通過移動QQ的手機短信發送的服務,為騰訊帶來了近5000萬的營業額和1000萬的盈利??梢哉f,移動QQ的成功,完全是依賴于移動夢網。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2006年,中國移動自行開發并上線了“飛信”,要求移動QQ與飛信合并,并使QQ體系與飛信互聯互通。為了擺脫中國移動的入口依賴,2006年騰訊推出了手機QQ和超級QQ。

得益于中國移動的賦能,飛信免費發短信的產品創新,準確地切中了用戶的剛需,飛信僅僅發布18個月的時間里,他就有了超過一億用戶。隨后的三年時間中,飛信的用戶更是直接達到了2億。但是飛信的落敗,似乎從其自身的基因上,就早已注定。飛信的落敗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在2012年以前,飛信功能屏蔽了移動以外的其他運營商,非移動用戶根本無法注冊和使用飛信。

第二,免費短信服務僅限移動用戶可享受。你可以用飛信免費發短信給移動用戶,但是發給聯通用戶仍需收費。

第三,中國移動并不重視飛信,飛信上架5年卻只更新了十幾次。

隨著4G時代到來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用戶對流量資費不再敏感,免費發短信的優勢直接蕩然無存,而微信的崛起給了飛信致命一擊。

五、移動IM產品的全面爆發

2009年~2011年,移動IM迎來井噴式發展,核心的必要條件,在于移動通信基礎技術的完善與更為成熟移動端的系統的誕生。在移動通信基礎技術這一塊,3G技術開始全民化普及。國內在2009年(3G元年)全面發放3G牌照,同時4G技術也初見端倪;而國外截止2009年第三季度,美國3G用戶已經占比達到40%,韓國達到44%,而日本更是以94.8%的普及率位居世界第一。在移動端操作系統這一塊,兩大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安卓和iOS也逐漸開放成熟。2007年11月Google與84家硬件制造商、軟件開發商、電信運營商組建共同研發改良Android聯盟,并于2008年10月發布了第一部安卓智能手機;蘋果在2007年6月將第一版iOS操作系統發布,2008年3月6日,蘋果發布了第一個測試版開發包,允許開發者在iOS系統上發布應用系統。

這些基礎設施,為移動IM的全面爆發創造了必要條件。在海外,2009年WhatsApp在美國App Store上線,2010年韓國聊天軟件Kakao Talk在韓國正式發布,2011年日本公司NHN Japan推出LINE。2011年,Facebook也正式推出iOS和Android版本。

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線。微信的開發,起源于一款簡單到極致、僅支持文本發送的即時通訊軟件:KIK。2010年10月19日,kik登錄App Store,15日內用戶破百萬。在微信上線之前,擁有敏銳嗅覺的雷軍,早已在2010年的12月10日,帶領著小米搶在騰訊之前推出了國內第一款仿kik的產品:米聊。

米聊的失敗,不是團隊不夠優秀,也不是雷軍的嗅覺不夠敏銳,實在是因為對手實在太強大。借鑒TalkBox,米聊在產品內增加對講功能,使用戶在一個月內猛增至100萬,然而僅僅一個月后的5月10日,微信新版也同時支持了語音功能。2011年8月,微信通過“查看附近的人”“漂流瓶”“搖一搖”這三重陌生人交友功能,幫助微信在2011年底,將用戶量超過5000萬。

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冊用戶達到3億,而此時的米聊用戶數才不過只有4000萬,微信已基本奠定自己在移動IM領域的王者地位。

六、IM從綜合走向垂直細分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用戶的需求更為垂直聚焦。微信雖然已經是無可爭議的通用社交領域的霸主,但是在垂直細分的領域,場景化IM已經成為當下各類APP的必備模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垂直社交溝通

雖然微信最開始的定位也是社交溝通,但是隨著微信全民化的普及,微信的定位更多地偏向于聊天基礎工具,而不是社交工具。反而像陌陌、探探、Soul、積目等APP,在垂直社交領域做出了不俗的成績。

2. 企業協作

商業體系的復雜化,客群群體的分散性,導致了現代企業地理位置分布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即時的溝通來實現有效的企業協作。盡管早在2012年2月8日,騰訊就已發布上線企業QQ,但是似乎當時的騰訊一直缺乏做B端產品的基因。阿里借助釘釘在企業協作IM領域的發難,多少殺了騰訊一個措手不及。當然,騰訊也反應迅速的推出了企業微信。包括后續字節的飛書,都借此成為了企業協作垂直領域的巨頭。

3. 游戲與直播

(1)商業服務

商業服務主要分為三類:商家與用戶溝通、平臺與用戶、雇用者與被雇傭者(例如打車平臺、外賣送餐)。各類電商、O2O、醫療服務平臺,都會搭建自身的商戶服務IM,平臺客服IM等,用于更好的溝通用戶的服務用戶,滿足用戶的需求。

(2)互動溝通

在游戲、直播行業,有很多大廳、小隊、聊天室的溝通需求,支持文字、語音、表情、短視頻、彈幕、送禮、點贊等功能,打造良好的游戲和直播溝通環境。

結語

如今,即時通訊的功能日益豐富,而越來越多的行業應用也將即時通訊推到了更為重要的地位。除了在垂直社交、游戲、電商、醫療金融等行業,在新興的物聯網通信、區塊鏈等領域,也有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它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文由@愛吐槽的徐教授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