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互聯網影響金融的機會、風險與監管

0 評論 7199 瀏覽 18 收藏 20 分鐘

信息安全需要加強保護,同時信息系統應該是相對開放的。如果信息安全保護的結果是沒有大數據了,那互聯網金融也就做不下去了。

最初接觸互聯網金融大概是三年前。2013年夏天,我剛回到北京大學國發院,應邀幫助北大金融校友會組織一場內部討論,題目就是互聯網金融。開始預計20個人參加,結果來了100多人。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互聯網金融的火爆。去年我們在北大成立了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此后開始研究互聯網金融。

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是,對互聯網金融的評價目前出現兩極分化。正面的評價是,互聯網金融會顛覆傳統金融,未來就是互聯網金融的時代?,F在的確可以看到一些苗頭,很多銀行都在越來越多地運用互聯網工具。負面的評價是,互聯網金融在中國之所以能發展無非就是監管套利,比如曾經紅紅火火的P2P很多到最后瞬間消失。有人借用美聯儲前主席的話說,多年以來看到的唯一有價值的金融創新就是ATM機器,很多金融創新都消失了,有的金融創新還造成了很嚴重的后果,比如美國次貸危機。

中國已成為互聯網金融大國

對于互聯網金融,中國人喜歡叫互聯網金融,國外更多稱之為數字金融,還有一些人用“金融科技”這個詞。

互聯網金融不是最早從中國產生的,但發展到今天,中國公司在世界互聯網金融行業里頭所占的主導地位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把全球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排名,可以發現前五位里面有四個都是中國的公司。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互聯網金融領域都已經涌現出來一些有一定影響力、占有一定市場份額的公司。比如網上支付領域有支付寶、微信支付;網上貸款領域有螞蟻微貸、微眾銀行;P2P領域有陸金所;眾籌領域有天使匯;財富管理領域有余額寶;征信領域有芝麻信用。中國互聯網金融不論是規模還是增速在全球范圍來看都是領先的。

由此引發兩個問題:為什么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會比較發達?中國是否有可能繼續引領全球潮流?

根據哈佛大學教授弗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一個產品研發出來之后就試生產,然后等到技術成熟以后就開始規?;a,最后慢慢開始衰落退出。

一般來說,大多數產品的研發和創新都是在發達國家,等到后來技術非常成熟的時候,生產過程會遷移到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ヂ摼W金融有可能給我們提供一個引領世界潮流的機會。

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做的第一個工作就是編制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每月更新一次。根據這個指數,從2014年1月到現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基本上保持每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具體來看成熟業務增長速度相對慢一些,新業務增長速度快一些?;ヂ摼W金融在中國的發展有很明顯的區域性特征,地區性差異非常大?;ヂ摼W金融比較發達的主要是在沿海地區,內陸地區的發展水平較低。

我們發現,一個城市的互聯網金融發達程度和這個城市與杭州的距離呈反比,也就是說,離杭州越遠互聯網金融發展水平越低。從用戶年齡構成來看,年輕人是互聯網金融的增長主力。

中國互聯網金融比較發達的原因

傳統金融部門有明顯的缺陷。過去中國只有一家金融機構,就叫中國人民銀行。因為那時候搞計劃經濟,什么事情都由中央計劃,不需要金融中介。后來隨著改革開放,開始建立各種金融機構。

到了今天,中國的金融機構無論是機構的數量還是資產的規模,在全世界來看都是發展程度非常高了,但還有明顯的缺陷,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中國的金融體系是以銀行為主。相比之下,在很多國家,資本市場占據很重要的地位。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直接導致了很多人討論高杠桿問題,因為絕大多數融資都是通過負債的形式出現的。如果通過股權市場融資,就不會增加杠桿。

第二,政府對金融體系的干預比較多。這包括對利率的干預,對匯率的干預,對信貸配置的干預,對跨境資本流動的干預。因此面臨一個市場機制如何在金融資源的配置當中發揮作用的問題。

第三,金融服務存在不足。比如經??梢月牭街行∑髽I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根據央行征信系統的數據,在8.8億人當中,只有3.8億人曾經獲得過信貸,也就是說有5億人沒有獲得過貸款。中國的M2占GDP之比在全世界都是很高的,有很多錢,為什么還有這么多的企業和個人借不到錢?可見,至少對于部分客戶來說,對于中小企業和中低收入群體來說,金融服務明顯不足。這是傳統金融體系留下的一個巨大的空白。這個空白需要用其他形式的金融服務來滿足。過去有民間借貸承擔了這樣的角色,后來是影子銀行,現在是互聯網金融?;ヂ摼W金融滿足了傳統金融體系下不能滿足的需求,所以能夠發展起來。

數字技術發展創造條件。金融服務不足的問題一直存在,為什么現在互聯網金融就發展起來了?這是因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速度驚人。20年前很少人有手機,10年前很少人有智能手機,現在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這為金融服務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做金融最難的是信息不對稱問題,獲客存在很大困難?;ヂ摼W把這個問題克服了,微信、微博都有海量用戶,有助于降低獲客成本。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我們部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很多網上貸款公司根本不跟客戶見面,而是用數據分析客戶的信用狀況、財務狀況,然后作出判斷。相比之下,傳統金融機構在做金融交易之前必須要做盡職調查,成本比較高。

中國金融監管體制相對來說比較寬容。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最早應該是從2004年支付寶上線的時候開始的,如今已經十幾年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沒有監管,到2015年7月十部委才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007年有了第一家P2P平臺,2015年12月底銀監會才公布了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2016年8月公布暫行辦法。在這段時間里,盡管不能說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政策靈活度確實很大。

我們今天很難解釋為什么中國金融監管體制相對比較寬松,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互聯網金融是全新的事物,監管者不知道怎么監管才合適。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監管者可能看到了傳統金融體系對于服務中小企業、中低收入群體不是最有效的,而互聯網金融有望彌補一部分空缺,所以允許互聯網金融取得一定的發展。探討原因其實是沒什么意義的,只有管這個事的人才知道。我們從外部只能觀察到中國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沒有把互聯網金融公司一下子全部卡死,給了它們生存發展的機會。

中國是否有可能繼續引領全球潮流?

我認為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關系目前來看更多的是互補,而不是替代?;パa關系的體現就是互聯網金融的普惠優勢?;ヂ摼W最有潛力作出貢獻的地方就是發展普惠金融。中小企業、低收入群體沒有獲得很好的服務,這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但在中國這個問題可能更加突出。

原因之一是中國利率體系不靈活,不能隨便提高利率,面向高風險客戶的業務難以獲得足夠的補償。原因之二是中國沒有很好的征信系統。如果每家金融機構都要單獨做,成本就會很高。原因之三是國有銀行傾向于服務國有大型企業,而不是民營為主的中小微企業。

普惠金融這個詞是聯合國2005年宣傳小額信貸的時候提出的,在那以后我們國內也出臺了很多政策。政府要求商業銀行,尤其是農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給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后來還建立了1萬多家的小額信貸公司,政策性銀行也做了很多工作。

客觀來看,這些政策確實有效果,但不是特別理想。比如這幾年監管部門一直在推“三個不低于”的政策,要求每一家商業銀行每年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在總貸款中的比例必須上升,不能下降。最后的結果是這個比例上升了,對中小企業融資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存在一個潛在的問題。

普惠金融有兩條比較重要的原則,第一條原則就是機會均等,不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微企業,都應該有獲得金融服務的權利。第二條原則就是要商業可持續。普惠金融不是政府補貼,也不是慈善資助,需要立足于商業可持續的基礎上。有的銀行擅長服務小微企業,有的銀行不一定擅長。有的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的比例已經很高,有的銀行則比較低。如果一刀切地要求小微企業貸款比例只升不降,可能會有一些問題??傊?,如果行政手段比較多,發展普惠金融的效果會打折扣。

互聯網金融用數字技術為發展普惠金融提供了可能性。金融領域有二八法則,傳統金融體系只服務最好的20%的客戶。如今互聯網金融可以服務剩下的80%的客戶,而且仍然有利可圖。下面分析兩個互聯網金融領域,看看互聯網金融是如何運用技術優勢做到普惠的。第一個是網絡支付,第二個是網絡借貸。

網絡支付方面,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都有海量客戶。支付寶有8億用戶,微信支付有4億用戶。技術進步還使得服務成本降得很低。原來傳統銀行在提供支付服務時要向商家收3%的手續費,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只要0.1%的手續費,所以商家都愿意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即便在日本也有很多商家使用。這種普惠特性是傳統金融機構很難比擬的,讓生活和經濟活動變得很方便。

網絡借貸使得過去很多不能獲得貸款的客戶獲得了貸款。不論是騰訊的微粒貸還是阿里的螞蟻微貸,都是在一兩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貸款申請的審批,而且到目前為止不良率還不是很高。

盡管這個模式還是需要不斷地驗證,經歷經濟周期和金融周期的考驗,但確實起到了普惠作用?,F在只要有一部手機,只要平時在用,就有可能獲得貸款。這和過去是不太一樣的。過去很多人都沒有銀行賬號,更不用說到銀行貸款了?;ヂ摼W金融在這方面做了不少改善。

我們做的第二個指數是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每年更新一次,從2011年開始。我們計算了全國的指數、分省的指數、分地級市的指數以及1754個縣的指數。這個指數由三個方面的分指數構成:覆蓋范圍、使用深度、數字支持。如果把各個省的每年數據都畫在一條線上,可以得到兩個很重要的結論。

第一個結論是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速度很快。2011年全國的平均水平是40,2015年就到了220。第二個結論是,盡管每個省都在發展,但不同省之間的差距在縮小。通過把數字普惠金融指數跟人均社會融資總量做比較,可以發現各省之間的數字普惠金融差異要低于人均社會融資總量的差異(也就是傳統金融在各個省之間的差異)。這就是普惠金融想要達到的目的。

我們做的第三個指數是互聯網金融情緒指數。這個情緒指數有兩個分指數,第一個是關注度指數,第二個是情感指數。根據關注度指數,公眾對互聯網金融的關注程度一直在上升,但在P2P平臺問題爆發后關注度就下降了。我們知道關注是一個很中性的詞,有可能是正面的關注,也可能是負面的關注。根據情感指數,可以看到波動很明顯,最近開始回到中性了。情感指數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指數。大家以后如果要做互聯網金融行業,我強烈建議經??纯催@個指數。它能告訴你現在大眾對什么樣的問題比較關心,對什么事情正面評價比較多或負面評價比較多,這會影響業務的推出。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

互聯網金融的確展現了很多積極的進展,但是我們也不要對互聯網金融抱有過高的期待。大家經常說,只要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但是風過去了以后呢?是繼續飛還是掉下來?這是值得關注的。

互聯網金融面臨很多問題:

第一,還不夠普惠。除了支付以外,其他很多領域要獲得金融服務并不容易,融資成本還很高;

第二,數字技術應用需要改善。有的公司要么沒有大數據,要么不會分析,還有的掛羊頭賣狗肉。數字安全也有很多明顯的隱患;

第三,監管要么不設門檻(個體網絡借貸領域)、要么不發新牌照(第三方支付和智能投顧領域);

第四,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風險高發區。40%的P2P平臺都是問題平臺,在支付、眾籌和投資管理等領域也有挪用資金、虛假標的的現象。過去大家都覺得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忽然一下子變得沒意思。最后就是現在還是缺乏一套覆蓋面比較廣、效率比較高的全國征信系統,對小微企業和低收入群體的覆蓋率尤其低。

在這樣的情況下,監管可能需要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完全不管是不對的。金融交易在經濟活動中最需要監管,根本原因就是信息不對稱問題,而且容易導致系統性風險?;ヂ摼W金融的參與者很多都是小微企業、低收入群體,識別風險和承受風險的能力相對比較低,更加需要監管。但這并不是說以后把大家都管死,我們還是要在創新和風險之間取得平衡。

監管方面的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應該在一個框架下監管;

第二,現在這種央行管網上支付、銀監會管網上借貸、證監會管網上基金銷售的方式不是最佳的,互聯網金融里面混業經營已經成為一個客觀事實,需要進行統一的監管;

第三,當混業經營成為常態以后,很難按照機構來監管,需要按照功能進行監管?,F在講究穿透式管理,這很重要?;ヂ摼W金融平臺需要報告錢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第四,信息中介需要設立門檻?,F在P2P的設立不要門檻,并且把額度壓得很低。如果把額度壓得太低的話,最終能不能起到幫助中小企業和低收入群體的作用,我覺得值得進一步考慮;

最后,信息安全需要加強保護,同時,信息系統應該是相對開放的。不能因為要保護信息安全,大家都把數據卡在自己手里。如果信息安全保護的結果是沒有大數據了,那互聯網金融也就做不下去了。

 

作者:黃益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來源: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121743.html

版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若標注有誤,請聯系主編QQ:419297645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