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工具型app商業模式新思路
市面上的工具型APP,會遇到很多在商業層面上的問題。工具型APP距離盈利仍舊遙遙無期,在很多公司也不受待見,通常是立不了項。作者以工具型App“小熊油耗”為藍本進行探討,探尋工具型APP的未來方向。
前言
本文章偏向于理論層面的探討,為避免文章內容過于抽象化,因此將以工具型app“小熊油耗”為藍本進行探討。但本人僅為“小熊油耗”的用戶,與該app開發團隊亦無任何瓜葛,app相關內容及數據均來源于網絡,部分內容可能與真實情況略有出入,特此聲明!
前些日子與一位身為產品經理的好友聊天時談及現如今工具型APP很不受各大公司待見,相關的項目幾乎都難以通過。其原因就在于除少數背靠大平臺的工具型app外,其他的絕大多數都沒有合適的商業模式,而且即便發展多年的工具型app距離盈利也遙遙無期,因此對于追求商業利益的公司而言自然極難通過立項。
一、那么為什么工具型app難以盈利呢?
1. 空有大流量,卻是【廢】流量
工具型app因其固有的工具屬性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積攢大量的用戶,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工具屬性積累了大量用戶卻也因為工具屬性被用戶僅僅當作一個工具,此類工具型app的平均停留時間通常不會超過10分鐘,而類似小熊油耗這類功能單一的工具型app平均停留時長更是不足5分鐘。
如此短暫的用戶停留時長自然不存在流量變現的可能,因此此類工具型app通常只能比較悲催的依靠龐大的用戶量賣廣告為生,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
2. 用戶體量龐大,卻無護城河
在軟件江湖中依靠先發優勢吸納大量用戶就可以形成規模護城河,甚至可以讓后來者幾乎無立錐之地,例如微信、微博、滴滴、美團等莫不如此。但工具型app確是軟件江湖中的一個特殊存在,因為其工具屬性,用戶僅僅將其視為工具,也就無法培養品牌忠誠度或者用戶粘性。
例如小熊油耗,如果再出現一個更加方便好用的“小豬油耗”之類的app,不用太多推廣就能很快擠占小熊油耗原有的市場份額,甚至如果愿意燒錢推廣,用戶更會毫不猶豫的拋棄小熊油耗。而對于沒有跑通商業模式的小熊油耗而言,只能依靠用戶使用慣性苦苦掙扎求生。
因此按照傳統的互聯網思維來看,工具型app幾乎沒有出路。
但若是跳出原有的框架,我們再來看,似乎很多人都忽略了這類app所積累的數據價值。
二、工具型app具有哪些數據價值?
1. 細分領域的權威性,傳媒領域的可能性
以小熊油耗這款app來看,其擁有著600多萬的裝機量,每天都有上百萬車主為其提供真實的油耗數據,而這些真實油耗數據的積累也意味著小熊油耗其實在車輛油耗領域有著絕對的話語權,或者說在車輛油耗領域小熊油耗有著絕對的權威性。
換而言之,任何工具型app在其細分領域內都是有著絕對的權威性的,那么跳出app本身的框架,其在傳媒領域是有著無與倫比的話語權,而話語權也就意味著存在商業化的可能性,也意味著在傳媒領域存在著有可為的可能性。
2. 以權威性為突破口,發展專業傳媒矩陣
不同于現有的汽車傳媒依靠各種精巧測試得到的油耗數據,小熊油耗能依靠百萬車主提供真實的油耗數據。真實油耗對比測試油耗先天上就高了一等,因此就油耗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足以碾壓現有所有的汽車傳媒。
即便如汽車之家、易車與懂車帝之類的大型汽車傳媒,也有部分車主提供一定的油耗數據,但其油耗數據均是行駛一定里程后的記錄的單點表顯油耗,和小熊油耗這種每次加油均有記錄的加油量除以單段行駛里程的真實油耗還是有著本質區別的。而對于觀眾而言,小熊油耗這樣記錄的油耗數據顯然更具有公信力。那么依靠每月的權威油耗發布為內容支點,還可以橫向擴充其他車評類、汽車文化類、汽車改裝類內容擴充自身傳媒矩陣的內容豐度。
因此就內容而言小熊油耗發展為專業的汽車傳媒不僅不存在任何阻礙,并且還有著真實數據的權威性加成。
3. 依托傳媒矩陣為據點,變廢為寶
小熊油耗以記錄油耗數據為主要功能,其用戶畫像必然也是較為重視油耗的群體。而這類群體和專業汽車傳媒的觀眾群體是高度重合的。因此利用原本的工具型app為平臺,將其龐大的用戶群體引導至自家的傳媒矩陣上也就順理成章。
同時將自身的傳媒矩陣作為根據地,將原本的用戶引導為粉絲,自然也就增加了用戶的粘性,可以將原本無用的【廢】流量轉變為具有商業價值的私域流量。而擺脫了app本身的限制進軍傳媒領域,還可以不受平臺限制,可以在公眾號、抖音、B站等各大平臺大肆發展自己的傳媒矩陣,更進一步擴大了傳媒矩陣的受眾面。
而一旦將自身轉化為汽車傳媒并且擁有了自己的私域流量,也就做出了自身真正的商業價值,那么除了在傳媒領域可以跑通商業模式,亦在資本市場增加了自身的議價權,無論是再融資亦或是收購議價均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
再之后無論是擴充電商、二手車等商業業務,亦或是增加加油地圖、新能源車電耗、充電地圖等新業務模塊都具備了可行性,存在著將蛋糕持續做大的可能性。
本文所述僅為個人對該領域的一些思考,如有疏漏之處還望各方大佬不吝指教,在此拜謝!
同時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一起留言探討,共同進步!
本文由 @觀者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不敢茍同,工具和內容是完全兩個事情,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基因,從現實情況就可以看到,有哪些優秀的工具產品其內容也做的非常不錯?如果能形成媒體矩陣,工具在這里發揮的是什么價值呢?流量價值?還是行業實踐的價值?
首先感謝大佬的回復!
誠如大佬所言,工具和內容是兩個領域,二者基因完全不同。而我的考慮是如果這款工具的開發團隊背靠的是一家大廠自然可以內部調配資源解決,如果這個團隊只是一個單獨的小公司,那么已經到了生死關頭有何不可嘗試。而且即便自身不具備傳媒基因也可以通過引入外部合作者的模式來達到相同的目的,畢竟在現在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自媒體人,還是以小熊油耗舉例,可以吸納一些較落魄的車評人進行合作打造自己的傳媒基因。
此外如果已經形成了媒體矩陣,這時工具的價值在于為媒體矩陣提供源源不斷的數據支持,以及更為重要的媒體話語權及權威性的保證。同樣以小熊油耗舉例,其600萬的用戶按照統計學概念而言就是600萬個典型樣本,而影響二手車保值率的兩大指標故障率和經濟性中的經濟性就是由油耗和保養費用構成,其中保養費用網上都能查到,而油耗基本上屬于一車一況,需要許多車輛的數據進行綜合才具備統計學意義,而目前只有小熊油耗這類工具才能提供這個數據,而這對于二手車的買賣是很重要的參考數據。
換而言之我認為工具的最大價值在于能夠讓用戶心甘情愿的不斷上傳分享自己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在某個細分領域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而研究價值恰好可以支撐傳媒領域的話語權
可能和你自己說的一樣。。。工具型產品缺少獨占性,即使橫向拓展產品功能和用戶需求覆蓋面。。。也無法抵擋其他產品的抄襲或者一次次福利吸引。再者,工具型產品的用戶訴求是效率,用完即走。。。這時候增加一些用戶的差異化數據也無法延長用戶的使用周期。。。最主要的還是基礎功能,所以還得看工具類型是否是高頻、核心需求。。。類似案例可參考墨跡天氣
感謝大佬的回復,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旨在于為目前那些已經存在且半死不活的工具型app探索一條生路,誠然在立項之初就考慮好商業模式是最好的,但畢竟還是有許多已經存在且也發展到一定規模的產品,直接放棄未免可惜。或許源于我是做營銷出身的,習慣性榨干產品的每一分價值,也或許是置身局外可以不受限,因此才有了這篇文章。
此外作為工具型產品很難抵擋抄襲的競品,但是當轉化到傳媒領域,先發的產品就很有優勢了,在傳媒領域不再是簡單爭奪流量,畢竟一個用戶很難同時使用2個功能相近的app,但是卻能同時關注2個同類型的帳號。因此在傳媒領域更多爭奪的是話語權。而先發優勢通俗點講同樣是做油耗的,我成立的時間久,積累數據的時間長,我就比你更有權威,更有話語權。
也是個路子。試驗成本也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