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刷屏的東北盒飯,把我看餓了

2 評論 5026 瀏覽 3 收藏 16 分鐘

最近,關于街頭盒飯和鄉村大席菜的短視頻席卷全網,告訴許多都市青年什么才是物美價廉。這股“盒飯流”短視頻風潮是怎么火起來的?又蘊含著什么意義?本篇文章就來一探究竟,感興趣的朋友,快來看看吧。

最近,東北盒飯火了。

短視頻平臺上,許多美食博主用鏡頭記錄下東北街邊的流動盒飯,各式現炒熱菜一字排開,只要10塊錢、15塊錢,所有菜隨便打,讓許多一二線城市飽受料理包之苦的網友大開眼界,原來食物還可以這么便宜大碗。

隨著“盒飯流”短視頻風潮一路南下,人們發現,便宜好吃的盒飯并不是東北的專利。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城鎮,甚至是一二線城市不起眼的城中村里,都不乏低價快餐的身影。

“10塊錢,兩葷一素隨便吃,再送一瓶大連汽水兒?!?/p>

“9塊錢,這些菜,吃飽為止?!?/p>

“16個菜,8個碗,一桌400塊!”

當這屆都市青年還在將薩莉亞、沙縣小吃、日式便利店奉為省錢圣地的時候,街頭盒飯和鄉村大席菜席卷全網,用事實告訴他們什么才是真正的物美價廉。

全網刷屏的東北盒飯,把我看餓了

小紅書上的東北盒飯

抖音、微博、B站,哪怕是在最精致的小紅書上,有葷有素、不到10塊錢的自助盒飯,一桌不超過300塊、全是“硬菜”的鄉村婚喪酒席,都能輕松吸引到過萬的點贊和評論。任何外賣在它們面前,都失去了性價比,更不要說保質期半年以上的料理包,壓根沒有現做現吃的色、香、味。

全網刷屏的東北盒飯,把我看餓了

年輕人聚集的B站上,全國各地的大席菜

這可能是中國最便宜的自助餐,但卻看餓了成千上萬的打工人。和精致的餐廳相比,它們勝在便宜管飽,和便宜的方便食品相比,它們又勝在用料扎實、煙火氣十足。

除了羨慕,評論區最常見的聲音是網友們替老板擔心:“賣這么便宜,能賺錢嗎?”

一、看不見的角落:沒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

最先火起來的大概是東北盒飯。

短視頻鏡頭下,售賣形式一般分兩種,要么固定攤位,要么流動盒飯,后者或許少了店租成本,還能更便宜一點。

固定攤位上,餐盤一字排開,菜品都是東北常見的溜肉段、鍋包肉、地三鮮、豬肉燉粉條、尖椒豆腐、番茄炒雞蛋,再加一份米飯。攤主嘴里念叨著“管飽”,把小小的一次性飯盒堆得冒尖。

全網刷屏的東北盒飯,把我看餓了

在東北,你甚至可以十塊錢吃二十四個菜。餐盤上還貼心地套了保鮮膜。/來自博主@大咔嚓日記

流動盒飯通常沿街叫賣,三輪自行車上擺著泡沫箱,箱子上蓋著棉被保溫,箱子里裝好的盒飯逐一碼放整齊。相比于固定攤位的“自助形式”,流動盒飯更接近“套餐”,比如有的飯盒里是鍋包肉配地三鮮,有的飯盒里是紅燒肉配尖椒豆腐,任顧客挑選。

菜都是家常菜,最有吸引力的還是價格。

固定攤位盒飯的價格通常在10塊到13塊,流動盒飯的價格則能夠下探到10塊錢以下,有些攤主為了增加競爭力,還會送一袋小咸菜,或者東北常見的大連汽水。此時此刻,2022年的最后一個月,還能用不到10塊錢吃上這樣一頓工作餐,哪個打工人能不羨慕呢?

東北盒飯為啥能這么便宜?有當地網友解釋,白山黑水土壤肥沃,是全國聞名的糧倉,同時工資水平和物價水平相對來說都不高,所以才能用如此低的價格,做到既讓食客吃得飽,攤主還有得賺。也有生活在大連、沈陽等東北大城市的網友留言佐證,“從來沒見過這么便宜的飯”。

于是,便宜到不可思議的盒飯,連同2022年翻紅的鶴崗,一起為人們想象中作為北歐平替、遠離內卷的東北小城,增添了新的文化注腳。不過很快,隨著“盒飯流”短視頻風潮一路南下,人們發現,便宜好吃的盒飯并不是東北的專利。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城鎮,甚至是一二線城市不起眼的城中村里,都不乏低價快餐的身影。

在廣州石牌村,就是那個位于廣州市中心、五條人歌里唱的石牌村,有網友找到了三葷一素12塊的自選快餐,燒鴨、手撕雞、炸魚塊,配一份青菜、一份米飯,足夠一個勞累半天的體力工作者吃飽。

全網刷屏的東北盒飯,把我看餓了

耨米飯,最驚艷的是價格

在貴陽街頭,一份滿滿當當的糯米飯,配上香腸、雞蛋、花生米,以及當地特有的脆哨,撒些蔥花,再加一點外地人或許吃不慣的折耳根,只要五塊錢左右。有胃口不大的女博主趕去體驗,一連聲地叮囑攤主“少盛點飯”。

泰戈爾說:“不要因為你自己沒有胃口,而去責備你的食物?!钡赐赀@些全國各地五花八門的平價“自助餐”,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輕人很難不因為價格,對自己的一日三餐產生質疑:

每天花了上百塊點外賣,到底吃了些什么東西?或者說,每天吃的外賣,真的值上百塊嗎?

二、從盒飯到大席菜,料理包時代的白月光

如果藏在城市角落里的平價盒飯,給年輕人帶來了小小的價格刺激,那么社交平臺上琳瑯滿目的“大席菜”,則是對打工人的降維打擊。

所謂大席菜,即白事、紅事、壽宴、滿月酒等場合里的宴席菜,是中國“農村菜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們和精致的米其林出品、流水線生產的速食產品、中規中矩的飯店酒席,完全不是一個世界的物種——

在暫借的鄰居家院子里,或是在村口的空地上,因地制宜地擺開餐桌。鼓風機轟鳴,吹動灶眼里的火苗在大鍋下跳躍。兒童嬉戲著穿梭,親友熱鬧地交談,鄉村大廚耳朵上別著煙卷,揮動著巨大的鍋鏟忙碌。

這是一場典型的中國鄉村大席,包含了鄉土社會的諸多意味,不過,與城市里推杯換盞的酒局相比,“吃”依舊是一場大席的重中之重。坐在同一張桌子前的七姑八婆、親朋好友未必互相認識,大家遠道而來是為了隨禮、是為了人情、是為了問候,也是為了眼前這一桌子好菜。

全網刷屏的東北盒飯,把我看餓了

大席菜,中國的第九大菜系

當代都市人孜孜追求的“鑊氣”,在農村席間彌漫。視頻平臺上報菜名式的菜品展示,隔著屏幕都能帶來極大的精神滿足。

在粵西,一桌酒席少不了白切雞、發菜豬手、扣肉,在山東,蔥拌牛肉、醬香肘子、四喜丸子頻頻上鏡,在東北,菠蘿咕嚕肉、梅菜扣肉也被端上了桌,有網友疑惑:這些都不算是東北菜呀?當地人回答:什么好吃,就做什么唄!

這就是大席菜的氣質,加工質樸成品卻不粗糙,具有地方特色又不拘泥于某個菜系,便宜實惠,濃湯赤醬,滋味鮮活?!坝膊恕钡谋壤简炛骷业恼\意,賓客打包的比例檢驗著師傅的手藝。

剩菜打包可以算農村大席的一大景觀,很多方言里對于宴席剩菜還有專門的稱謂:折籮。在不少人的回憶里,“折籮菜”有著特別的香味,尤其是家里無法復刻的大鍋菜風味,《我愛我家》里老北京老太太老和,就有“我就愛吃折籮”的感慨。

大席菜的動人之處還包括價格:有的500塊十六個菜、兩道湯,有的700塊十八個菜、兩道湯、一道甜品,甚至還有260塊十二個菜、八個碗,五香燒雞、香蔥拌牛肉、鹽水大蝦等硬菜一個不少——要知道這可是包工包料的價格。

如此便宜的宴席,有沒有可能充滿了“科技與狠活”?一些博主的長視頻打消了這種擔憂,現場加工、現場上菜的全過程被完整記錄下來,看完之后,網友紛紛表示,眼前的料理包瞬間不香了,真想回農村老家,認認真真吃一場席。

三、從熱紅酒到十元盒飯,霓虹燈到月亮的距離

從獵奇到炫富,從自制到揭秘,當屏幕那一頭的食物視頻卷無可卷,再也無法引起大眾特別興趣的時候,平價盒飯和農村大席菜的流行,吹起了一陣返璞歸真之風。

總有人說,吃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其實更嚴謹地講,吃什么重要,花多少錢吃也同樣重要。不必用恩格爾系數這樣高大上的概念,人人心中自然有衡量食物價格的標尺,但這種標尺被平價美食打破了——

原來,當每頓飯剝離了社會功能,回歸食物本質時,可以做到如此廉價,又如此好吃?

年輕人在網上表達的羨慕情真意切,有一種“苦工業化食品久矣”的架勢,可如果把距離拉近,他們其實又永遠不會是低價盒飯和鄉村大席菜的真正受眾。

2004年的電視劇《民工》里,范明飾演的中年民工和工友在工地旁的一家火鍋店吃飯,所謂火鍋,不過是兩盤碎羊肉、一盤凍豆腐、一盤青菜、半斤散裝白酒和一大把頂飽的面條,但范明盯著翻滾的火鍋,還是高興地感慨,18塊兩個人,有肉有菜有面,真劃算。

在城鄉結合部,在城中村,在工業園周圍,廉價飲食始終存在,只是它們通常處在大學校園和寫字樓的視野之外。至于大席菜,則更像是一種田園牧歌式的回憶濾鏡,五谷不分的城市二代,能夠隔著屏幕贊美鄉村宴席,但真正置身于嘈雜的農村婚禮現場時,能適應嗎?況且這樣的機會也越來越稀少了。

每天操辦農村酒席的廚師、每天消費城中村盒飯的工人,大概率不會感到格外地享受。說到底,廉價食物的溫暖是真實的,也是短暫的,這屆年輕人對工業流水線食品的厭倦無法改變,依賴也無法改變。

在北京長大的作家梁實秋,印象里地道的炸醬面,除了掐菜、黃瓜絲、蘿卜纓、芹菜末四色菜碼,還要加茄丁和切碎的攤雞蛋,當然,這種奢華吃法的前提,是梁家雇得起私人廚師。

梁實秋也描述過普通人吃炸醬面的情形:很多警察午間靠在街邊,一邊“呼嚕嚕”吃面,一邊“咔嚓咔嚓”啃大蒜。

有些食物就像有些人生,注定不會交集,短暫一瞥的美好來自相隔千里。如同此刻流行的熱紅酒和圍爐煮茶,與十元盒飯和鄉村宴席,像歌中所唱,是“霓虹燈到月亮的距離”。

全網刷屏的東北盒飯,把我看餓了

網紅飲品熱紅酒

不過,我們至少可以相信,平價美食的治愈感是更深長的,因為它們蘊含著草根和鄉土的溫情,比任何昂貴的食材都更接近大多數中國人生活的本質。

有博主的鏡頭下,東北大姨推著自行車賣十元盒飯。聊著聊著,大姨笑著就講起自己當年下崗后,怎么用賣盒飯的錢供女兒讀到研究生?!伴e不住,干了十幾年,還得干!”大姨遞過來的鋁制飯盒,每個坑洼里都寫滿年代感。

全網刷屏的東北盒飯,把我看餓了

彈幕里滑過“勞動人民最光榮”。/ 來自博主@小曹和輝哥-逛吃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不是跟風去網紅菜市場打卡,而是關心食物背后的人與時光。在艱難的時刻里,在紛繁的互聯網上,對最普通的食物和最普通的生活的贊美,格外稀缺,又格外動人。

作者:曹吉利;編輯:陸一鳴;校對:黃思韻

來源公眾號:新周刊(ID:new-weekly),一本雜志和一個時代的體溫。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新周刊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為甚么大城市沒有做這些盒飯的人呢?

    來自浙江 回復
  2. 舌尖上的大席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