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與科技無關

4 評論 4971 瀏覽 9 收藏 12 分鐘

對于中國互聯網的理解,無論是從業者,還是外行人,有時會有一些理解錯誤。對此,本文從看數是看數,業務是業務、互聯網算高科技嗎?碼農是假裝高科技的道具三個方面做了分享,一起來看看吧。

聽說阿里云香港節點全須全尾地宕機了一天多。本來我沒怎么關注這事兒,直到老友K推給我一篇文章,驚訝地喊道:“你知道嗎?原來他們的狀態頁根本就是假的!”

聽到這話,我才是驚掉了下巴:“你丫在互聯網干了這么多年,這種事還用得著大驚小怪么?”

看起來,還有很多人對中國互聯網的理解有偏頗,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說說!以下舉例談到的公司,我就不提名字了,倒不是因為情節虛構,主要是法務預算有限。

一、看數是看數,業務是業務

在咱們這片土地上,對于互聯網產品的理解,前端是前端,后端是后端,一個是為了讓你看著爽,一個是為了給你湊點數。能讓前端展示跟后端發生那么一丁點聯系,那就算是良心產品了。

您還別不信,想想PC時代那些亂七八糟的各種衛士:當年,我有臺破電腦,慢到開機都得先去打一圈麻將了,居然還那兒大字兒顯示我打敗了多少多少人,難道中國人用的都是舊石器時代的電腦嗎?

至于讓全體互聯網人精神勃起的雙十一,某公司指揮部的人跟我說過:這數是多少,前面早都定好了,弄到大屏上就行了!

我說這話,有人打死也不信:都是上市企業,怎么可能數據造假呢?可別冤枉我,我可沒說人家數據造假!可是不造假的情況下,數據就不能做上去嗎?這純粹是個方法問題??!有工夫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寫的《KPI是怎樣湊出來的?》;沒功夫的,您就琢磨一件事兒:為什么大促的時候,某些平臺某些品類的退貨率可以飆到百分之八九十?

所以說啊,前端跟后端兩張皮,數據跟業務兩張皮,這事兒不但不值得驚訝,簡直就得習以為常,才能在互聯網圈兒混下去。

二、互聯網算高科技嗎?

其實,對數據業務兩張皮這事吃驚的朋友,很可能在思想深處,有著重大的認知缺陷——覺得互聯網是個高科技行業,我們都是科技工作者!而郭老師曾經教導我們:科學是很嚴謹的!

高科技這話,倒也不能說是胡扯。比方說,谷歌當年搞出來的搜索引擎,最近OpenAI火遍全球的ChatGPT,帶頭做出這樣的產品要不算高科技,那沒有天理。

可是,如果看著公開論文,捋著開源代碼,伙同一大撥年薪七位數的碼畜,坐擁公司龐大的數據資產,照原樣建了一個模型出來,那實在算不上什么高科技。如果硬要比較,最多就像是50年代的工人師傅,打破帝國主義壟斷,練出了一爐好鋼,再說了——人家煉鋼師傅可沒有開源代碼可看!

更別說那些亮瞎人眼的網頁啊,多并發高可用的服務啊,這玩意都是咋回事兒,這回咱們也瞧明白了。這些工程意義上的普通實踐,在人類的整個工程領域里,算不上難度太高的部分。只不過,因為互聯網的碼農掙得多,所以也就橫打鼻梁,硬說成是高科技了!

您就拿我來說,清華電子系的博士,為啥不去搞什么芯片、光學、雷達伍的?原因很簡單——沒學明白!就剩下編點程序、搞搞IT這事兒,努一努還算夠得著。不信你去看看,大小廠的大部分碼農工作,根本用不著啥北大清華,北大青鳥足矣。

當然,改變世界的頂級編程大牛,那自然是有的。但是就整個行業而言,我確實覺得互聯網談不上啥高科技,早期發了財的大廠技術骨干,有些只會寫個HTML也不新鮮。更何況,在中國這環境下,您還憋著十年磨一劍搞個 AlphaGo出來,誰知道你是不是在摸魚?年底的績效還要不要了?

那位說了,我覺得不是這么回事:同樣照論文做出來的推薦系統,人家大廠那個就比我這個轉化率高,還是人家技術牛!

說這話的,倒不一定能說明大廠技術牛,但確實證明他自己比較二。稍微有點機器學習基礎的朋友都知道:就算是一模一樣的模型,一模一樣的代碼,數據的質和量有本質差別的話,那最后的結果也是判若云泥。

所以,真正拉開差距的,是大廠因為業務壟斷而帶來的數據霸權!人家大廠的應用,燒錢拉來了多少用戶,每天產生多少數據,您自個那個小APP,除了單位同事有幾個人下,自己心里沒點數么?有句話叫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更可況天天盯著和面的臉盆罵街的拙婦了。

所以,所有的互聯網大廠都天天拿著大喇叭喊:我們是高科技企業!靠技術創新改變世界!是這么回事兒么?實際上,彼得·泰爾在《從0到1》里講得不能再透徹了:互聯網創業的唯一通途,是找到一個細分領域,借助資本的力量達成壟斷,然后收取壟斷的利益!

壟斷以后咋辦?說句文言:逮住蛤蟆還不攥出尿來!所以,大廠有靠給皮行導流賣野藥的,有靠盯著缺錢的主兒放貸的,有把小哥累半死還不給上社保的,有滿屏公益募捐收一半廣告費的。

而這些業務的本質,都與科技無關!

三、碼農是假裝高科技的道具

既然整體來說,互聯網不算高科技,那么為什么這行業的基層碼農,平均收入也高出那么多呢?其實,互聯網公司大多數高薪的碼畜,只是公司為了提高市值而擺設的道具而已。

注意,我這兒說的是大多數,而不是全體。統計上來說,不管算不算高科技,總有那么一小撮人是支撐業務所必須的,但是,那也只是一小撮。

這一點,馬斯克老板看的最明白了:推特隨機砍掉75%的人,根本就不會對業務運轉有毛實質影響!您別忘了,推特才5000多人,這已經是互聯網公司里相當精簡的隊伍了!

至于很多中國互聯網公司,隨機砍人,可能比有選擇地砍效果還好,因為后一種方案剩下的是什么人,我有過一些見聞,就不展開說了。

咱們再說回主線。既然互聯網大廠日進斗金本質上靠的是壟斷,錢來得這么容易,那還為什么要花冤枉錢,雇那么多名校畢業的高薪碼畜呢?其實,這事兒就是一層窗戶紙!

都21世紀了,公司老板和投資人能掙多少錢,早就不是單看那點業務利潤了!有個簡單的式子:

市值 = 利潤 x 市盈率

利潤,那是靠某個領域的壟斷獲得,可你就是再用資本砸,這也是個慢工。但是,市盈率就不然了:只要天天喊自己是高科技企業,帳下動不動都是百萬年薪的技術人員,那前景就應該是無限的,市盈率也就高高的!這玩意兒往上一乘,那不得凈吃香東西??!

所以呀,管我是賣野藥的,還是送盒飯的,反正我這一幫985高材生天天996呢,你們丫誰敢說我不是高科技?我跟你拼了!至于這幫碼畜拿的高薪嘛,市盈率高一點點帶來的資本回報,從牙縫里掏出點來就綽綽有余啦!

記得多年以前,有位朋友從AI圈跳到互聯網廣告圈,樂的鼻涕泡都出來了:沒想到這活兒這么好干——用簡單的邏輯回歸模型都能掙錢!我說:那是邏輯回歸掙的錢么?那是人家用錢砸統治了一個領域,靠壟斷掙的錢!至于邏輯回歸也好、深度學習也好、它們背后的高級碼畜也好,那都是為了以科技之名掩飾壟斷之實的道具罷了!

當然,這些道具要說也有那么點兒錦上添花的作用,但那不過是在滿園的春色之上,添了一小朵兒死不了罷了。

我說這些,可不是讓碼畜朋友們妄自菲薄,為自己的道具地位而羞赧。

恰恰相反,在大廠上班,真不要在意自己真的貢獻多少,該要高薪就往死里要——你是牛劍大學博士,祖傳AI調參技能,往工位上這么一蹲,老板的目的就達到了,人家股票的錢也就到手了。你再怎么要,那也是點兒面包渣兒。吃孫喝孫,用不著謝孫!

但是,千萬別以為老板掙的錢,靠的是你手里那把塑料五廠出的屠龍寶刀!也別有事沒事就掄起這玩意兒,找個風車兒就要干一架!

作者:北冥乘海生,公眾號:計算廣告(ID:Comp_Ad)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合作怎么聯系呢

    來自廣東 回復
  2. 哈哈哈哈哈 通透

    來自陜西 回復
  3. 不僅寫的好看,內容更是實在!

    來自廣東 回復
  4. 哈哈哈,寫的太有意思了,受益匪淺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