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云業務調整,2023又是一場惡戰?

0 評論 3080 瀏覽 5 收藏 16 分鐘

云計算領域也是不少互聯網大廠們的業務重心之一,不過就目前現狀來看,國內云計算市場還仍待尋找到解決盈利難題的有效路徑。那么在2023年,大廠們在云計算領域可能會迎來怎樣的調整?大廠云業務的新增量又可能出現在哪些方向?

隨著互聯網平臺流量紅利消失、主營業務增長趨緩,互聯網大廠把重心轉向To B的云計算領域。

然而過去一年,互聯網大廠云計算業務遭遇困阻:在國內云計算市場增速放緩的同時盈利難題依舊難以跨越;此外以天翼云、移動云等為代表的運營商迅速崛起,搶奪優質的政企大客戶。

種種因素下,2022-2023交替之際,阿里、騰訊、京東等不約而同的對云計算做出戰略調整。

2023年,在新的調整下,大廠云業務將迎來怎樣的轉變?

一、年底的變動

近期,阿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大廠紛紛對云業務做出戰略調整。

12月22日,馬化騰對CSIG(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做出指示:CSIG將堅持放棄集成商角色,轉而做自研產品被集成的戰略。

他表示接下來CSIG不再沖量。“過去三年CSIG做了很多沖量的事情,追求做前端集成,追求大數字營收?!?馬化騰說,騰訊經常被市場份額和輿論的大勢裹挾,被迫做總包去拿市場份額,但很多業務毛損毛虧,實際上沒用,還是要靠產品決勝。

“不要被人家奚落兩句,說你這個云是不是被華為給超過了,你才老三了(你就忍不?。!瘪R化騰對CSIG(云與智慧事業群)員工表示,“無所謂!我們不著急,千萬不要上當。”

一周后,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發出全員郵件,對2023年定下“進”的關鍵目標,同時分享了集團組織變化的系列決定。

其中放在第一條的就是阿里云項目,指出張建鋒(行癲)不再擔任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勇將兼任阿里云智能總裁,并直接分管釘釘。周靖人(靖人)將擔任阿里云智能CTO,并同時繼續兼任達摩院副院長。

大廠云業務調整,2023又是一場惡戰?

張勇親自掛帥阿里云足以可見阿里對云業務的重視。在宣布新組織變化后,當天下午張勇便首次以阿里云智能總裁身份向阿里云員工發出內部信,并強調了“客戶第一”的價值觀。

“阿里云的業務類型,決定了必須將客戶的信任視為生命?!睆堄卤硎荆叭魏喂收系陌l生,對阿里是萬分之一、百萬分之一的概率,一旦發生在每個客戶身上就是百分之百?!?/p>

言語指向12月18日,阿里云香港可用區發生大規模服務中斷事故,這次事件在阿里云內部稱為十多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大規模故障。

在2022年接近尾聲之際,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以《奮勇前進,沖破險阻,有質量地活下來》為標題發表2023年新年致辭,其中對華為云寄予厚望,指出華為云既要成為華為數字化的底座和使能器,也要成為各行各業數字化的底座和使能器。

巧的是,近日京東云也迎來新一輪架構調整。

1月4日,據媒體報道,京東科技將把現有的BU和BG部門整合成銷售、解決方案、交付、研發四大中心,并成立京東云事業部。

同時,京東科技發布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原京東云事業群負責人高禮強任京東科技解決方案中心負責人,京東云事業部負責人由現任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云產品研發部負責人曹鵬接任。

一系列調整使得國內大廠云計算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也預示著2023年云計算將發生從量到質的轉變。

而云計算之所以重要,一方面,它承載著成為大廠第二增長曲線的希望。當前在監管高壓、互聯網流量紅利消失以及主營業務觸碰天花板下,大廠亟需尋找新的增長曲線,有著大規模、高毛利率、高壁壘特點的云計算成為最佳選擇。目前云計算已經成為亞馬遜、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確定性極高的“第二增長曲線”。

另一方面,國內云計算服務市場依然頗具潛力。相關機構預計2024年,中國整體云(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服務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根據Gartner和中國信通院數據,2020年全球的云計算滲透率為7%,而中國云計算滲透率僅為4%,低于全球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二、大廠云承壓

自2009年阿里云飛天寫下第一行代碼,正式開始了中國企業自研云計算的道路。

隨后2010年華為啟動“云帆計劃”,騰訊云、百度云也相繼投入云計算的研究,并全面對外開放提供服務。

根據《中國云計算創新活力報告》顯示,我國云計算產業近年來年增速超過3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尤其是新冠疫情以來,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網絡會議等需求進一步推動了云計算市場快速發展。

目前中國云計算市場形成了以阿里云為首的“四朵云”。據Canalys的數據,2022年Q3,阿里云的市場占有率為36%,排名第一,身后的華為云市場份額為19%,騰訊云市場份額為16%。百度云以9%位列第四。此外,于2020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金山云已是國內最大的獨立云服務商。

大廠云業務調整,2023又是一場惡戰?

不僅如此,新玩家也在不斷冒出。2021年12月,火山引擎推出IaaS+PaaS+SaaS完整云服務體系。2022年7月,火山引擎開始提供“產品+場景”的解決方案,再度擴大云業務布局。8月10日,快手也宣布正式進軍To B市場,并發布視頻云品牌StreamLake、推出自研SoC芯片SL200以及發布視頻AI三大類解決方案。

實際上,在國內大廠不斷涌上“云”端的同時,云計算高速增長的趨勢并沒有延續。

2022年,中國整體云計算市場增速有所放緩。最直觀的體現是,阿里云在2022財年三季度收入增速降至20%,這是阿里云公布業績數據以來的最低增速;騰訊云所在的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業務在2021年一季度增速為47%,但在四季度猛然下滑至25%。

華為云雖未公布具體收入增速,年收入增速也已從2020年的168%下滑至2021年的30%。

IDC預計,未來5年該市場復合增長率將在20%左右。

然而增速放緩之下,多數互聯網大廠依舊面臨盈利難題。

目前“四朵云”在云計算領域的均有十年的投入,已然來到了收獲期。但除了阿里云從去年開始首次實現了年度盈利外,目前騰訊、百度依然深陷盈利的焦慮之中。

華為云則尚未把盈利提上日程。2022年6月,華為云CEO張平安在回應華為云盈利的問題時表示:“(華為云) 業務仍然需要大量投入,盈利不是我們當前階段關注的事情。”

此外,運營商云計算地位不斷提升,市場上一度有聲音出現互聯網廠商的云業務,有被運營商奪走的趨勢。

從2021年開始,運營商云頻繁拿下各地政企大單。據智東西統計,2022年第二季度,國內千萬元以上的智慧城市項目達到237個,這些項目里三大運營商中標了100個,遍地開花。相對而言,BATH四家直接中標的項目加起來也才12個。

與大廠云收入增速放緩不同,運營商云增長勢頭依然很猛。IDC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電信一舉憑借11%的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份額,超過騰訊成為份額第三,直逼第二位華為的11.6%。

大廠云業務調整,2023又是一場惡戰?

2021年,移動云、天翼云、聯通云收入分別為 242 億、279 億、163 億元,均實現高速增長。另外根據三大運營商 2022Q3 公開業績交流會,預計2022年三大運營商的云計算收入均可以實現翻倍增長。

運營商云的起勢雖然一定程度上對大廠云造成壓迫,但兩者并非對立,目前種種跡象表明兩者的關系正在從競爭轉向合作。

今年7月初,騰訊云專門成立單獨部門,負責運營商行業的規劃和拓展,意在加強與運營商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各取所需。而阿里云也已與運營商展開從最底層核心技術,到商業模式,再到區域項目等多維度的合作。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擁有國資背景的運營商依然是安全性要求較高的政企客戶的首選;且運營商擁有獨特的下沉優勢,三大運營商規模龐大的客戶經理可幫助運營商云計算渠道下沉。

在盈利上,有券商認為,運營商在網絡帶寬、IDC 機房、銷售渠道等方面有較大的復用,邊際成本相對較低,在成本端有顯著的優勢,相比互聯網廠商有望實現更好的盈利表現。

多面承壓或許也是迫使大廠云業務做出調整的原因之一。

三、2023新增量:傳統行業、出海

那么2023年,大廠云業務的新增量在哪?

2022年云棲大會上,原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認為未來存在三大增長動力分別是,存量市場的轉移,例如對原有IT硬件體系的升級換代;開拓以創新型應用為代表的增量市場,例如汽車企業上云的趨勢正日益明顯;非云的產業變成云,未來越來越多的非云業務將“上云”。

雖然從全球維度看,美國 IT 開支占 GDP 的比重是中國的 4 倍,意味著我國相較發達國家仍存在客觀的 IT 增長潛力。

但隨著互聯網企業的上云滲透率逐漸走高,在互聯網相關行業主要的運營模式、技術能力基本走向成熟的情況下,中信證券認為,在沒有新的商業模式與技術的大幅變革前,互聯網客戶在云與IT相關的開支上,也將逐步從擴張期走向穩定階段。

大廠云業務調整,2023又是一場惡戰?

目前,互聯網在國內云計算中的占比已經開始逐步回落?;ヂ摼W在IaaS與PaaS中的比重從2018年的接近50%回落至2020年的40%左右,并且主要集中在視頻、電商、游戲等領域。

參照更成熟的北美云計算市場的經驗,接下來,傳統企業將成為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從埃森哲公布的收入結構來看,北美云計算市場,泛科技企業的比重僅在20%左右。

“我們相信,參考美國市場的經驗,主要的增長驅動力正在從互聯網與科技公司向更廣泛的傳統企業切換。”中信證券在研報中寫道。

此外,出海也被視為新的增長動力。

在國內云市場競爭激烈下,以及國內出海的企業層出不窮,國內云服務商出海已成趨勢。

近年來,阿里云、騰訊云和華為云等云計算廠商都將全球化視為重要的戰略目標,并加快海外布局。

2022年9月22日,阿里云宣布未來三年投入70億元建設國際本地化生態,并在馬來西亞、迪拜等地增設6個海外服務中心;

在2022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云宣布在云原生、AI開發、數據治理、數字內容、軟件開發等領域共有超過15項創新服務首次面向全球市場落地;

2021年,騰訊就發布了出?!?+1”戰略,數字“3”代表聚焦的三個賽道:文娛工具、技術創新、數字營銷,“+1”則指跨境生態。2022年2月中旬,騰訊云輕量應用服務器Lighthouse針對跨境電商推出了“輕量化”解決方案。

不僅如此,海外云市場空間的巨大潛力也給國內云廠商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據海比研究院預測,2022年中國SaaS市場規模將達786億元,而據Gartner預測,全球SaaS市場規模將達1766億美元。

但在海外也并非沒有阻力,當下AWS與微軟云兩位玩家占據了全球云計算市場半數以上的份額,這也意味著以阿里云為代表的大廠云想要搶奪海外市場份額依舊面臨挑戰。

在此次新的戰略調整下,2023國內大廠云會帶來怎樣的驚喜,讓人期待。

作者:林小白

來源公眾號:鞭牛士(ID:bianews8);準確、快速、有深度的科技媒體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鞭牛士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