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平臺產品的修行和破局

4 評論 6750 瀏覽 40 收藏 30 分鐘

2022年12月24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舉辦的【2022產品經理大會】完美落幕。聲網loT行業產品負責人@侯云憶 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的分享,她分享的主題是《物聯網平臺產品的修行和破局》。

今天分享的主題是物聯網平臺產品的修行和破局,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啟發和思維的碰撞。

01 個人成長的堅持和初心

1. 每一段自我革新和突破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自主控制專業,在博士第三年發現自己不適合象牙塔后便退學進入了社會。從AI、智慧產業到現在的實時互動行業,一路不斷突破自我。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我在做業務過程中的一些思考,以及物聯網平臺產品如何破局的案例分享。

目前我在聲網做 IoT 行業的產品負責人,加入一個在實時互動領域和實時音視頻領域有著絕對領導者和開創者地位的公司,我所面臨的課題是,如何在一個已經是行業賽道第一的平臺,找到新賽道的突破。

02 B端產品經理的修行

1. 撕掉B端產品經理的標簽和困惑

相信很多 ToB 產品經理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質疑聲,工具人、傳聲筒、救火隊、背鍋俠,還有質疑你不懂技術的等等。

讓我常常思考技術邊界和客戶的需求如何平衡?產品的定制化交付和標準化之間又怎么權衡?我自己的個人價值到底在哪里?今天也是希望能夠幫助大家一層一層地撕掉這樣的標簽和困惑。

在聲網,流行一句話——產品是一個公司的指揮棒。但是指揮棒不是管理層的專利,每個階段該如何提煉你的專業度,這是我今天想告訴大家的。

2. 人人都可以用好產品指揮棒

不論你是在產品執行落地的管理階段,還是能夠面向整條業務線負責的階段,你都要在不同階段用好產品的器、術、道,影響你的整個產品和產品組織,讓你的產品能說話。

而在最基礎的器方面,面向產品管理時,要有全生命周期的產品力,用一些產品設計和規劃的套路,做面向產品功能和性能的迭代。

過程中,可能需要你有一定的批判思維、數據思維和項目管理的能力,用你的專業度去影響組織內部的小伙伴,包括經常和你協同互動的研發、設計師、交付的同學和產品同學。

當你真正能不面向產品本身做產品,而更進一步地思考一個大產品的過程時,你已經向上進階到術的層面了,能夠真正擺脫產品本身,走向業務,面向整個業務的商業閉環去負責。

我們常常說一句話——當你面向客戶時,才是產品交付和產品發揮價值真正開始的階段。對外怎么向客戶及外部提供產品價值,形成商業閉環?對內怎么讓你的產品架構面向內部的業務效率和整個業務,去覆蓋市場的規模,產生價值,能打大仗。

這時你的產品領導力已經逐步影響你的客戶、上下游的外部同學。不斷進階的過程中,逐漸從物到人,你所影響的范圍也會從組織到行業、賽道。

最高階的是面向戰略,做點線面體的不同戰略設計和規劃。通過資源和布局,為產品找到業務的變革和增長,以及有個人的行業影響力。從組織影響力到行業影響力,好的產品能幫你說話,為你產生這樣的影響力。

3. 舉個例子:對話機器人

最近 Chat GPT 非常火,如果你在體驗 Chat GPT 的過程中,發現機器人經常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你會思考——這個模型看起來很厲害,但他怎么發揮商業價值呢?恭喜你,已經開始做到AI 產品化最底層的思維方式了。

回顧一下,當年我們做對話機器人時,我在里面發揮的價值和產品能夠給產品效率本身帶來的價值是什么?

1)面向產品功能

在一個技術驅動的產品里,快速進入角色的一個點就是寫test case。不要小看這件事情,以為它是測試的事情,事實上test case 既可以成為你和研發之間最好的溝通工具,能夠了解你的產品價值和商業價值,還能幫助你了解技術邊界。

同時,AI 產品最基礎的幾個要素,有算法數據、場景和領域知識。產品在寫 test case 的過程中,場景的構建和專家的領域知識這兩件事情給算法、準確率本身帶來的提升是遠高于算法的境界的。所以第二個就是去找數據,做工具,以及完成面向客戶的交付。

有相似經驗的同學可能很困擾——數據獲取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它的準確性、離真實場景有多遠,是非常難獲取的。如何讓真實用戶在體驗過程幫助你獲得數據呢?比如我們做智能客服時,可以通過語義對機器人的滿意度來獲得數據的標簽和打分,這時更多是為產品的準確率和功能迭代負責。

2)面向業務效率

通過對產品架構的掌握,面向客戶和企業內部的業務效率去制定標準和流程,包括如何突破開放域的聊天對話這些不可控的點。

我把機器人抽解到了十幾個不同的算法模塊,那么,解決不同的知識型問題和任務型問題時,該用到哪幾個模塊的最佳的組合呢?如何構建一個好的對話策略,并且快速構建場景所需要的術,做一些平臺類的拖拉拽的工具,幫助不懂技術的業務人員也能快速構建一個對話機器人呢?

做完這些,提升的是整個運營效率,并且讓這件事情從流程變成行業標準。當你通過你的方法和工具沉淀出一個多年后業績還在用的運營標準時,在“術”的層面就非常成功了。

3)面向戰略

怎樣通過對話機器人的能力,找到更多賽道和產生價值的點?在一個平臺化的業務戰略里,我抽象出了面向客服、企業內部、個人助理的不同對話機器人的形態。一方面它有不一樣的內部原子能力的組合,快速地構建不同賽道和不同領域的極限;另一方面,當我形成了這三個標準之后,我的交付模型,還有商業變現的模型,也在不同的業務里自然地被抽象出來。最終是一個面向戰略和資源去達成“道”的層面。

在實踐的過程當中,面對不同的產品,你的器、術、道的能力抽象會不一樣。

一是你逐漸從物的視角關注到人的視角,還有影響力的范圍;二是看你是面向產品功能和性能層面在工作,還是沉淀到影響你行業標準的SOP或者方法論,以及你能否開辟賽道,掌握和整合資源。

這個環節也有一句話送給大家——產品經理的成長是一場修行,希望在每個階段大家都能掌握專業度,不論在企業內部,還是在行業當中,都可以揮好指揮棒。

03 物聯網平臺產品的破局

從 2020年開始,手機進入到負增長時代,全球物聯網的設備超越了移動物聯網的設備。作為聲網IoT 行業的產品負責人,這時我們所面對的使命感,就是一個已經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是 top 1 的技術平臺,如何在物聯網時代打開局面?

1. 使命感:成為萬物互聯的實時通訊基礎設施

在聲網,我們有一個愿景——讓實時互動像水和空氣一樣,讓每個開發者可以輕松地用到實時音視頻,并且能夠用好。

我們發現在物聯網賽道里,只要有屏幕或者 camera 的設備,都可以是我們的市場。而在信息密度增加和像疫情這樣的黑天鵝時間之后,大家對于遠程協作、安全、互動的需求,變得更加緊迫。

可能不再是在移動的手機上,而是在像穿戴領域小朋友的手表,或者 AR/VR 的設備,都可以進行實時互動和遠程的低延遲的通信。

在家居場景中,智慧屏、智能音箱,都可以成為即時的影音入口。出行領域,智能車、機器人,戶外的無人機設備,都可以成為遠程通訊,及時獲取流媒體的一個平臺和設備。

我們能夠利用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積累的技術給用戶帶來的在遠程控制、遠程巡檢、協作上的良好體驗,然而,想要實現從消費領域到產業互聯網領域全面覆蓋非常難。

2. 然而,音視頻物聯網的市場挑戰重重

一是物聯網市場大而老。市場盤子特別大,設備規模達到千億級別,平均每個人可能會有7- 8個物聯網設備。

然而,大多數設備的性能,還有它對于 RTC 的認知度、需求度,當前還達不到痛點甚至是癢點的階段。所以整個市場對 RTC、音視頻的認知度是非常低的,設備性能也沒有達到這個階段。

二是場景分散。不論是手表、AR、VR、車,都是千億級、萬億級起的市場,每一個場景所在的玩家、產業鏈、技術的使用者和影響者都是不同的,所以場景非常分散,標準化困難。

第三是產業鏈冗長。一個設備,從生產設計一直走到你面前,需要有上游的組件,像音視頻的芯片、模組,還有我們所需要的傳感器;在中游,可能會遇到硬件方的設備,品牌商也會需要有軟件的平臺;而在下游,既有消費級的應用平臺,也會有面向產業級的行業解決方案商。

在整版圖當中,可以看到灰色箭頭是一個硬件產品的生產過程,而白色箭頭是技術服務,或者說互聯網玩家在物聯網的產業里找到機會點、融合點,產生價值的一個流。

藍色部分是直接使用者,即開發者和客戶;而橙色部分,是產業里非常關鍵的影響方。而深橙色的一部分,既可能是你的客戶,也可能是你的伙伴。產業鏈非常復雜,怎么快速讓這些設備用到你,最終為客戶產生價值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3. 去不同角色的困境中挖掘機會

生長鏈條長,涉及角色多,怎樣快速找到切入的點,是一個挑戰。我們可以在剛才的角色中,挖掘一個機會,這就是你的技術和能力帶來的價值。

1)用戶體驗

抓住產生決策的關鍵角色需求。終端用戶關注的是我們能有一個實時及無感知的體驗,體現在物聯網設備里,會包括時延和出圖這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以及如何在一些設備上做到高質量的音質、畫質和質量保障。還有很重要的是全球化,能夠在全球任意地點的任意設備上感受到我們的產品。

2)開發挑戰

剛才提到,物聯網的玩家規模很大,但是在技術感知能力上比較老。因為很多物聯網玩家,讓他用端到端的音視頻能力,需要嵌入式、客戶端、云端這樣不同的技術棧,很多傳統硬件的開發者,甚至都找不到這么多技術棧的人,這對它的開發挑戰是非常大的。

物聯網設備規模起來后,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性能、價格和資源消耗之間的平衡。如何更低成本地用到高性能以及高信息密度的音視頻服務,擁有快速接入能力,有好的連通率的保障和性能的保障,是大家遇到的一個很大的痛點。

第三,如何體現音視頻的差異化?同樣的設備、性能及現象,如何讓體驗做到最好?這是留給行業的挑戰,也是我們能夠挖掘的機會點。

3)產業壁壘

當下我們每個人都有7-8個硬件設備,不同品牌生態之間不互通,這既是生態平臺面向用戶時的一個痛點,也是很多芯片原廠和硬件開發商的痛點。

我們怎么樣通過音視頻、技術服務的點去破局呢?

4. 聲網IoT的點線面體

聲網做到 ,那就是在物聯網領域破局的點線面體。

  • 點:以我們最擅長的音視頻和實時通訊的能力為點,面向開發者的客戶提供核心的體驗,多場景建立標桿,深挖市場。
  • 線:光有一個好的技術服務用不起來也不行,如何降低它的易用性和開發門檻?聲網通過提供產品組合的方式,把一個個點串成線,讓它在一個場景化的組合里快速地擁有完整性和易用性。
  • 面:就是平臺化,我們已經擁有以音視頻為入口,提供除了音視頻之外的從基礎服務到全套增值服務的能力。這時不再只是面向設備提供連接能力,有很多向開發者提供轉化的增值能力,也就是從單點技術走到提供平臺服務的一個技術平臺。
  • 體:最后就是生態化,我們從直接面向客戶本身,到面向客戶的上下游的生態,到最后幫助生態成功。這已經跳出了產品本身,在看一個更廣的大產品。

從點到線,也是我們在市場教育的過程中,能夠給物聯網的平臺、設備帶來什么樣價值。

以互動陪伴的設備舉例。一個智能寵物陪伴需要遠程控制、云臺控制能力,也需要對于寵物的監測能力,以及錄制、抓拍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端到端能力,既滿足了開發者對于各種技術棧的需求,也通過最佳實踐,面向行業提供了高連通率、秒開出圖/高實時性和可拓展性的能力。讓開發者在我們的平臺上就可以找到做智能化雙贏所有的能力。

再從線到面,是以開發者為破局點。以剛才的場景舉例,過去開發者要完成一個智能硬件平臺的開發,可能需要一個自研的 LD 平臺,這時找到三方的音視頻服務,比如聲網或者其他友商,就是一類開發方式。

第二類開發方式,很多云服務公司已經提供了包有一定 pup 連接能力的平臺。這兩種方式對于當前的用戶或者開發者來講,都有一定的挑戰。

前者會遇到開發門檻高的問題。通常來說只有在自研 IoT 平臺的一些頭部品牌商和硬件平臺上才能進行,也會遇到硬件方案選型的往返、反復的過程。

我們遇到過非常多的開發者,都是在硬件選型幾乎完成的過程中,發現音視頻開發的種種挑戰,又回過頭來改方案,這對于他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如果是后者,就回到了一開始,我們提到這個行業對 RTC 沒有認知度,還停留在之前點對點的傳輸方式,是沒有體驗保障的,所以它可以相對較快地完成功能的開發,但是功能的同質化很嚴重,音視頻體驗也不足以讓用戶隨時地進行遠程互動。

我們發現市面上沒有一個體驗好用的音視頻互聯網平臺,便主導做了一個 aPaaS 級的平臺產品,叫做聲網靈隼,它是一個為音視頻硬件開發而生的物聯網平臺。

基于過去提供的單點能力,我們把音視頻的通訊和云信令進行了輕應用級的分裝,提供能夠解決開發者開發困難的端到端的平臺型產品,包括覆蓋到設備端、客戶端和服務端的一些遷移用戶的能力。除了音視頻之外,還包含呼叫服務、云存服務、報警服務和設備管理。

這樣一個音視頻的設備,基本上最快在 15 分鐘內就可以跑通demo,開發的整個周期也會從過去的半年以上縮短到個把月,這也是我們在平臺化的產品中,為客戶和開發者帶來的價值。

另外一個是利用我們自己的 web RTC 開放協議來對接三方生態,像海外的 Alexa 、Google assistant 這樣的智能音箱,這個思路是對標了現在全球物聯網的 matter這樣的跨生態的協議。所以未來只要是一個標準 web RTC,我們就可以很輕易地幫開發者跨平臺和跨終端地互聯互通。

gle assistant 這樣的智能音箱,這個思路是對標了現在全球物聯網的 matter這樣的跨生態的協議。所以未來只要是一個標準 web RTC,我們就可以很輕易地幫開發者跨平臺和跨終端地互聯互通。

最后是如何幫助整個市場規模加速,幫助產業縮短產業鏈之間的鴻溝。我們在生態化上做了兩件事情,一是用上游思維,找到在各個垂直領域賽道非常有優勢的一些主流平臺,結合剛才的場景化和平臺化的戰略,跟不同的平臺去做場景化的深度適配。

像無人車和機器人領域,我們選擇英偉達;在手表領域選擇了絕對第一的紫光展銳,音視頻攝像頭、門鈴選擇了像樂興、博流這樣的平臺。一方面能夠讓我們的上游廠商像賣模組一樣去賣我們的能力,加速整個市場覆蓋;另一方面是解決了開發者的困擾。

解決了上游之后,還有其他能力的伙伴,像AI、視覺類、音頻類的能力。當我們落地到不同場景,比如智慧社區、智慧工業這些不一樣的垂直領域,能夠把我們的能力轉化為他們行業經驗的ISV。

除了面向客戶,我們也定義了面向生態伙伴的部分開源規劃。用了部分開源之后,行業ISV 還可以用我們的 SDK 去做從 Turkey SDK 到 Turkey solution 的演進。這樣我們的產品就成為一個共創的連接器,通過部分開源和一些輕松 ECO 的接口,幫助市場上下游伙伴和中游伙伴快速覆蓋市場。

5. 實時互動如何改變物聯網

通過不斷向客戶的上下游生態拓展,幫助生態成功,我們通過實時互動助力物聯網由賣設備轉向賣服務的變革,由設備能夠面向一個垂直領域提供服務,并且任何一個設備都可以化身視頻管家,或者家庭陪伴設備,幫助產品實現服務整體溢價。

還有在 ToB 端帶來的改變。比如幫助無人機廠在農林巡檢、應急救災、消防場景做到遠程、實時、精準指揮和調度。讓無人車、無人值守設備,成為了重要的人機協作和人工接管的通道,可以進行遠程的沉浸式的控制。通過遠程控制、場景智聯的方式來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

這些都是我們實實在在能看到的,現在的生產力帶來的一些改變,和體現出的產品價值。

我們相信,只要有攝像頭和有屏幕的地方,就是互動界面,這也是一個跨終端的沉浸式的交互體驗的案例。

6. 最終,實時互動滲透在IoT的全場景

總結一下,一是從技術層面,我們提供了從準實時到真實時的技術能力;二是過去我們更多地關注在流媒體本身,現在是面向不同設備之間的沉浸交互的體驗。

很多實時互動帶來的變化,逐漸從消費物聯網到產業物聯網。這個能力從面向連接到面向服務,過去給 ToB 端帶來的是生產關系的重構,現在是能夠做生產力的改變。

最后是面向行業的生態割裂的僵局,我們能夠做到開放互聯,價值本身已經不體現在某一個功能或具象的產品上,而是在面向于社會價值、大產品以及世界觀的點上。

不管是產品經理本身在進階的過程,還是所做的產品,在我們發揮更多價值的時候,大家也可以審視一下是不是真的做到了。

04 one more thing

不論是職業還是我們所做的產品,最大的風險就是趨勢,但是最大的機會也藏在趨勢里。所以希望大家不僅是著眼于自己手頭正在做的某一個產品,或者是正處于的行業,也可以站在現在更多地看一下未來。如果 IoT是人類感知的延伸,我們現在做的實時互動就是數字世界的中樞神經,整個世界就是你的屏幕。讓我們一起擁抱變化吧

下一步是什么?是 web 3. 0 嗎?是元宇宙嗎?可能1000個人心中有 1000 個對元宇宙的理解。通過這幾段不一樣的產品經歷跟體驗,我也擁有我的世界觀。實際上,我所做的物聯網就是一個最重要的感知能力,而我們的實時通訊能力就是元宇宙里最重要的中樞神經和管道。

而我早期做的 AI 感知能力,就是結合三者之后就形成的一個新的世界觀在元宇宙里從端到端的拆解,面向行業提供不一樣的價值。如果 IoT是人類感知的延伸,我們現在做的實時互動就是數字世界的中樞神經,整個世界就是你的屏幕。當然 XR 可能會是下一代的計算平臺,我個人也是以這樣的心態來面對未來可能帶來的改變和趨勢。

年度行業大會

產品經理大會舉辦至今,已經成為了產品經理職業發展的風向標。每一年的大會,我們都聚焦行業發展的前沿動態、熱點趨勢,重點圍繞產品經理人群的職業發展,為大家帶來新方向、新思考。

2023年度產品經理大會,在各自領域已經取得結果的嘉賓們將現身說法,從不同的視角告訴你如何應對當下的需求變化,探尋產品經理的進化方向!

目前,北京站https://996.pm/7gX2B,深圳站https://996.pm/zaGbp,大會視頻回放已上架,戳鏈接購買,即可回看!

↓↓掃碼加入大會咨詢群↓↓

了解最新嘉賓陣容、議程、購票優惠等

本文為【2022產品經理大會】現場分享整理內容,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運營 @Estella 整理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講的好虛

    來自廣東 回復
  2. 沒有想到聲網還有你這樣的人物。老??

    來自上海 回復
  3. 優秀

    來自福建 回復
  4. 講的好虛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