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號,有點糾結
隨著抖音聊天軟件的推出,抖音在社交領域又進一步,并且在視頻領域越跑越遠。與此同時,近年來,視頻號雖發展不錯,但也有其尷尬的處境,其終局思維還有待突破。本文針對抖音的社交入局與視頻號的處境展開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去年12月,抖音官方宣布推出“放映廳”功能,并打出“海量大片免費看”,如今,官方網頁已經加入該功能;一個小動作令人遐想,抖音為什么要這樣做?
- 補齊短板,夯實視頻主陣地
- 未來,分一杯長視頻蛋糕
- 攤薄內容成本扶持西瓜視頻
提起視頻不妨思考下,自己多久沒有看完一整本書,多久沒有完整追完一部???
除一些小年輕外,我相信中年人根本沒時間,盡管總有人在朋友圈,時不時曬出“年讀多少本”的照片展示自我豐功偉績,但從整體市場來看,大多數僅僅收藏下熱門圖書,就很少翻閱。
問題根源,在哪里?
其實是當下快節奏的縮影,手機正在改變社會人群思維模式;以往大家還看看公眾號、今日頭條;現在快手、抖音出來后,人們很少看書,甚至電影都可有可無。
一天時間就那么多,每個巨頭都想瓜分一點,短視頻讓我們喜笑顏開的成為“馬桶思想家”,也讓我們時不時陷入焦慮中。
一、不僅僅只有用戶焦慮
只有用戶焦慮嗎?并不是。更焦慮的,還有給用戶提供影片的中長視頻(愛奇藝、優酷)玩家們;這不,前段時間網上再次掀起輿論。
國內演員李嘉明,發布視頻公開指責電視收費亂象,引起廣泛關注并獲得網友點贊,其直言:
“以前打開電視就是電視,現在打開全是收費項目,什么包月VIP,我買一電視花大幾千,完了還看不了,覺得特別惡心,簡直就是一個大號顯示器。”
視頻發布后,不少網友表示認同,并且接連吐槽,包月就算了,還有單集收費,中間看廣告不說,4K超清還要最后來一輪。
據了解,目前各大視頻網站官網會員均略有調整,愛奇藝白金VIP年費為388元(連續包年298元),騰訊視頻超級影視VIP年費488元(連續包年348元)、優酷酷喵會員年費488元(連續包年348元)。
如果用四個總結背后持續漲價原因,那便是“盈利模式”。
愛奇藝靠廣告和會員費,獨立一派;優酷和騰訊視頻也是靠廣告和會員,不同前者,后兩家背后阿里和騰訊。
這意味著,后兩家是大公司流量入口,反之,大公司也會時不時帶帶“弟兄們”。
回頭看中長視頻發展史就能得知,那個時間,優酷、酷六、土豆沒有一家不靠流量吃飯,大家也都靠廣告活著,商業模式極為簡單。
但是,后起之秀bilibili不同。
早些年,小破站主要靠沒有版權的二次元視頻起家,自然沒有可能在,沒有版權的視頻前加廣告賺錢,畢竟,這樣賺錢也不光彩。
事實上,B站也做過一些嘗試,2016年時在《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等五部新番上加了開頭廣告,但是,一下子社區就炸天了。
最后,不讓網站變質,官方主動下架幾部番劇,好事在于得到用戶擁簇,壞事是,官方不得不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通過幾年不斷探索,B站收入的組成,逐漸從網站推薦位、移動端開屏廣告、自制內容、線下活動冠名、UP主的廣告營銷發展為移動游戲,增值服務、廣告、電商四大方面,這也讓小破站進一步夯實了“主陣地”單一的變現窘境。
對比可看出,中長玩家賺錢吃力在哪里?
其一:廣告四分五裂
首先,今天打開抖音、快手,廣告可以利用各種互動玩法推送給你,創作者也可以基于星圖去接廣告植入,基本每隔3-5個視頻就能刷到一個商業化。
短視頻這種形態變化,也直接在收入占比中得到體現,所以優酷、愛奇藝這類網站的廣告錢,變相的被短視頻拿走。
其次,創作者對于中長視頻植入廣告樣式不滿意,這不是消費習慣問題,而是業務形態決定,你想想看,電影、電視劇往往劇情連帶,過程中突然冒出廣告,這種跳出感會讓人抓狂。
其二:業務壁壘降低
國內主要長視頻網站,按照以往打法,都在試圖通過”內容版權“來維持主陣地,具體表現在自制綜藝、IP劇上,有時,一部爆火IP劇,一個電影直接影響季度財報。
但是,自制內容版權并非容易之事,一方面周期長,押注難,網站們需要找到性價比高的劇,而網友又是“用腳投票”,一旦壓錯寶,白花花的銀子就打了水漂。
另一方面,這條路現在擁擠,未來依然擁擠,這意味著,你在要巨頭也想要,并且他們更有錢。
在任何行業,互聯網變化規律底層邏輯似乎相通;我在電商行業工作7年間發現,以前大家都想要做平臺,最后京東、淘寶、拼多多起來后,其他平臺只能無奈轉型。
往哪里走呢?
一部分玩家把自己變成垂類,像奢侈品交易平臺、潮流平臺得物等、另一部分玩家開始扎根供應鏈,自己成為品牌方,順便做些買手甄選。
比如:
蜜芽從最初前身“蜜芽寶貝”進口母嬰特賣PC商城,發展到APP全品類,以至于2018年時轉戰社交電商,到最后市場份額減少、直至關停后,劉楠成為一名KOL重新甄選帶貨,又回到最初聚焦的時代。
這一切,把它用在“中長視頻”領域來看,頗有相似之處。
十年前優酷,靠來源不明的視頻起家,當初也嘗試靠其他活動、計劃來擴大生態,像牛人計劃類似于抖音網紅,鼓勵大眾上傳自己的視頻。
然而卻“時不從機”,中長視頻火拼幾年間,雖然找到自我領土,最終卻被短視頻彎道超車,現在迫于無奈又只能縮小規模,再次建立壁壘。
二、抖音賺錢靠分形創新
如果僅從商業模式變革來看,B站、抖音和優酷、愛奇藝有天壤之別,前兩者完全“以用戶為中心”做分形創新,產生交互動作,后兩者似乎一直在“服務用戶”,但越走越遠。
1. 什么是分形創新?
該理論模型是美籍數學家“曼德布羅特”(B. B. Mandelbrot)提出,1967年發表在美國《科學》雜志中,具體研究“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的論釋。
他認為,海岸線作為曲線,特征極為不規則且不光滑,我們不能從單一”形狀、結構“上區別這部分”海岸“和”那部分海岸“有什么本質不同。
這種幾乎同樣程度的不規則和復雜性,說明海岸線在整體形貌上比較相似。
換言之,局部的形態和整體形態相似,好比你經常出差,飛機降落時,如果高度在100公里,拍”北京“與”杭州“落地照片差不多。
放在互聯網領域,分形是從原有第一曲線(產品、項目)的某一要素發展出來,稱為新的第二曲線的一種創新方法。
2. 抖音分形在哪里?
字節跳動2012年成立首個產品今日頭條,當年競爭對手有新浪、網易、搜狐、百度;其用技術優勢智能挖掘方法給用戶提供有價值,新穎的新聞訊息,成功把握大量用戶。
2015年字節開始意識到,圖文威力抵不過異軍突起的短視頻,那時,已經有快手、美拍、秒拍等布局,且多種類目細分至直播、影視廳等。
于是,當年按照分形邏輯,幾乎上線三款視頻產品(火山小視頻、頭條視頻、抖音)來分層次圍剿不同人群。
火山定位三四線,抖音布局音樂潮流,頭條視頻后更名為西瓜視頻,布局長視頻和直播,三者都充分利用今日頭條的流量扶持和發展。
我認為,這種清晰高效職能運作方法是字節的增長引擎。
不論如何布局,技術一樣,關于增長、留存都有成體系經驗,內容創作,商業化,都有專門部分析,三大核心之處就像流水線,不斷高效輸出。
三年時間抖音拔地而起,內容形態上也從最初娛樂進行細分到技能類、教育類、美食類、旅行類、科普類、財經等各個方面。
此時在看商業化,雖然廣告是營收大頭,但抖音并不局限在此,并開始通過內容形態,分形其他方面來增加壁壘性,進而出現直播、電商、本地生活。
這一切在圍繞用戶”無邊界需求展開“,并且字節、抖音一直試圖解決供給、供需產出匹配的關系。
換言之,讓更多人產出內容,推薦給有需要的人,引發關注,然后平臺扶持,再刺激產出更多內容,這些內容與電商物品匹配,形成消費習慣,用戶永遠留存在此。
這也是,約翰·惠特默在1992年提出的GROW飛輪增長模型,基本決策循環有四個階段,即Goal(目標)、Reality(現狀)、Options(方案)、Will(意愿)。
3. 增長核心是什么?
我認為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在2014年股東信中提到的四個屬性非常犀利,即:
- 有客戶需求
- 有很大規模
- 資本回報高
- 能對抗時間
很多人會疑問,所有公司業務不都這樣做嗎?其實真不是。如理發店,雖然行業有客戶需求,資本回報率也高,卻很難形成規模。
還有房地產,有客戶、有規模、有回報卻不能對抗時間,住房滿足后,大家需求就下降了。
但是,圖文視頻賽道不同,人們天生愛獲取信息,視頻制造大量輕信息很容易產生規模,廣告也需要規模效應,無疑回報率高;給內容設定產出反饋機制,形成飛輪足以對抗時間周期。
碎片化信息令人厭惡時,抖音中長視頻,剛好可以補齊空缺,無疑再一次捍衛視頻領土地位,這也是,為什么抖音PC悄悄加放映廳,補齊西瓜視頻的短處原因之一。
4. 其他幾家視頻網站怎么做的?
QuestMobile數據顯示,優酷APP在2014年最高用戶量破6億,日均VV(播放次數)達6.5億,愛奇藝2019年月活達5.38億峰值時,并沒有從單邊交易市場,轉移為雙邊市場,以造成給其他玩家留下機會。
單邊市場,指生產端或消費端單邊的規模效應,如果掌握不好供給、供需關系,就會出現規模不經濟,用戶被流失或行業走向分散的情況。
雙邊市場,即市場有兩個不同類型的用戶,他們通過一個中介結構/平臺來發生作用或者進行交易,一邊用戶的決策會影響到另一邊的結果。
在雙邊市場中,會出現跨邊網絡效應。
也就是,一邊的數量提升,可以提升另一邊的效用/收益,大多數生產消費組成的業務模型中,生產者(品類/數量)增加,可以提高消費者選擇豐富度,從而促進更多交易。
消費者的增加可以增加生產者的銷量,提升生產的收益(比如,生產成本隨數量遞減的情況下,需方消費越多,收益越大)。
換言之,中長視頻平臺在幾億用戶時,不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多內容服務,用戶很容易被別的興趣替代品瓜分。
如果轉移成雙邊,幾億用戶中尋找出KOL、內容版權制作方、將他們產出的內容匹配給用戶,就能極大提高“存量市場周轉率”。
白話一點,你去趕集,每次集市商家就那么幾家,慢慢你就不會去了;如果集市中制造一些額外活動,你參與進來能帶貨,也許就能留存下來。
由此可以看出,優酷、愛奇藝發現用戶下降時,才開始解決內容供給問題上,早已被碎片化的抖音、快手占據。
而恰巧兩家又善制造雙邊市場,才迫使,現在中長視頻后退到”內容版權“上,以此維持陣地,這也是”以用戶為中心”和“服務用戶”兩者關系最本質區別。
三、視頻號終極思維突圍
得益于微信強大國民滲透度,視頻號自誕生之初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短短三年時間,雖然已經登上國內短視頻和直播的拍桌,但也有尷尬之地。
其一:騰訊受過教訓,早些年微視出現可謂紅極一時,2021年高峰時刻,曾拿出5億紅包助力春節黃金檔,并把“發朋友圈”最高按鈕位,給到它,現在卻悄悄被人淡忘。?
其二:快手、抖音、B站,將短視頻,直播視作為業務主線,完全承擔商業化職能;視頻號當年雖緩慢站穩腳跟,跟抖音上線PC免費看電影一樣,為夯實主營,對齊平均值。
換句話說,微信為補齊短板,才有視頻號的位置。
現在抖音又做電商、又做社交的猛然進軍,直接要把視頻號拎出來和其他巨頭對抗,著實有點不好招架。
不過,重新起身,就不能像當年微視那樣“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零杠五”,所以,視頻號背水一戰關鍵節點在哪呢?
可以從終局思維來看。
按照行業金字塔模型(John E·Prescott),視頻號有守住“騰訊視頻領域生態地位”,和“鞏固存量營收”兩大作用。
前者具備累積效應,后者按照形式有三種,搜索廣告、社交廣告、短視頻廣告。
按照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互聯網廣告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告》顯示,搜索廣告地位在50%左右,社交廣告與視頻廣告為高成長板塊,復合增速在20%左右。
騰訊搜索廣告并沒有明顯優勢,唯一能趕超其他幾家的只有在“視頻和社交”發力,且兩者能彌補諸多空缺。
比如:
填補微信搜索的內容聚合力,用視頻幫品牌方提高獲客效率,以及二次激發微信生態內,固有圖文創作者。
所以,廣告錢誰來出?
截止到2022年11月1日,抖音電商經驗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有568萬商家入駐抖音,這側面意味著,商家在此“扎營寨”,從獲客到售后全搞定,這些商家,才是財報廣告中重要創造者。
如果丟失,意味著一大塊蛋糕被割舍,因此,視頻號基礎目的應該先為“商家服務”。
把商家留下來,提高它們獲客效率,才更有利創作者、品牌方、用戶三端長遠發展。
如果現在按照前幾年產品邏輯,視頻號引入明星,先搞定KOL內容產出,開放全品類;我想,不僅會提高內容治理難度,也會讓商家更排它,最終視頻號就成為娛樂基地,和微視沒什么區別。
四、商家買量效率更重要??
今年微信公開課上,視頻號反復強調一個關鍵詞,即“公域購買率”,并且披露部分行業單價比去年提高一倍,超過200元。
這些意味著什么?
品牌們在各大平臺買量產出比,是投放轉化關注重點。
根據微信生態頭部服務商微盟信息顯示,包括安奈兒、水星家紡、巴拉巴拉等知名零售品牌,已經通過微盟布局視頻號。
相比它們,雖然一些中小品牌也在嘗試視頻號帶貨,但似乎并無法計算出準確ROI,就很難讓人下水。
怎么才能提高轉化?
一場直播想投放到朋友圈中成為公域廣告,靠“內容、品牌、利益”三方面組成。
所以,對視頻號而言,到底是要像抖音那樣直接介入電商變現環節,還是像原來廣告那樣,加入視頻,跑通各細分行業買量的MVP?就需要再次衡量。
前者意味著介入方面更多。
顯性層,如何巧妙讓品牌方利用“小店”或“第三方軟件(微盟,有贊)”與視頻生態銜接,發優惠活動又如何在生態內直接購買,用戶產生視頻如何和激勵、廣告相匹配,內容質量又如何把控等。
前幾天,由TME live與養元青攜手呈現的開年重磅專場,任賢齊2023逍遙游線上演唱會,完美收官時,很多網友發現購買產品,依然是跳轉到淘寶店,我相信這一幕是視頻號團隊不愿看到的,也是無奈之舉。
隱形層面,外界看來視頻號對私域流量有天然優勢,外部公眾號、小程序、企業微信無障礙打通,聊天、刷朋友圈過程中都有消費可能,不意味著內部組織就是協同。
換言之,騰訊內部業務管理模型,并不能像抖音的“協同”一樣絲滑配合,廣告、小程序、公眾號都各管一攤,需要多大動作才能對齊。
值得一提的是,視頻號又無法像抖音、快手一樣大刀闊斧,前有企業微信后有原生廣告都能看出,騰出內部并不想讓社交牽涉更多商業化,是相愛,又是相殺。
后者意味著標桿案例很重要。
“品牌視頻號公域采買效率”案例,不僅表現在“廣告投放、創意”單一層面。
也包括完整品牌方運用哪些投放組合,采用何等投放形式,中間環節如何引導用戶參與、公私域如何有效銜接等。
這不是加企業微信、引導關注公眾號如此簡單。
一位快消品市場部負責人告訴我,可能還需要考慮,品牌方怎么從視頻號生態內,找到符合自己調性的KOL們,如何留存他們?通過視頻號做什么可持續的內容活動,保持互動頻率等。
創作者角度看,盡管去年下半年加速各種動作。
給萬分作者增加“互選廣告平臺”,給“100粉絲作者開通視頻號任務”,加入“創意風向標、創作任務”等熱門活動。
但,不等于能快速扶持眾多垂類行業作者,加速各行業公域買量的效率;迫于微信天生TOC優勢,用慢慢養成方法,對KOL扶持并非最出彩。
或許應該從付費者(甲方)角度思考,品牌怎么和KOL長期內容共創,KOL內容,又如何絲滑的匹配到消費者手上,消費者從而形成購買,三者循環關系上。
總體而言:抖音在視頻領域,越跑越遠,就?!吧缃弧钡挠?;中長視頻玩家回歸“內容創作”本身,擔任品宣角色。
視頻號,一半歡喜,一半憂愁,有時候,優勢太多反而阻擋自己前行。?
專欄作家
王智遠,公眾號:王智遠,暢銷書《復利思維》作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ヂ摼W學者,左手科技互聯網,右手個體認知成長。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這文章寫的真讓人一言難盡啊,引用一些所謂的概念,說了半天也沒看到有價值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