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互聯網十大預測

4 評論 7223 瀏覽 15 收藏 30 分鐘

疫情之下,新的一年行業的不確定性明顯減少,那么2022中國互聯網又該如何發展呢?本文從十大方面預測,提出了十個關于互聯網的預測,一起看看吧。

從去年開始的對中國互聯網未來一年的重要事件進行預測是一件有趣但并不容易的事。(去年預測結果:2022中國互聯網十大預測年度回顧)2023年的中國互聯網又將走向何方?

很顯然,相比于跌宕起伏的2022,新的一年行業的不確定性明顯減少,經濟有望解凍,監管趨于平緩,中美審計風波基本平息,悲觀預期明顯修復。

老規矩:預測的每一條都是明確的,即2023年過完我們是可以驗證其是否準確的。

同時再次強調:相比于預測的具體結果,作為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其實更應該關注這些預測背后的邏輯與趨勢。

讓我們開始吧——

預測一:螞蟻集團2023年將完成IPO

如果發生,螞蟻集團IPO或許會成為2023年科技行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它將進一步減小國內科技企業因監管因素引發的不確定性,給市場和投資者帶來更確切的信心。

近期關于螞蟻集團動態不斷——

  1. 11月7日螞蟻集團宣布完成公司治理結構的調整,調整之后,馬云的表決權從之前的53.46%下降到6.2%左右,這意味著他放棄了對螞蟻集團的實際控制權,同時公司也宣布強化與股東阿里巴巴集團的隔離。
  2. 1月13日,央行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時透露,2020年11月以來,金融管理部門指導督促螞蟻集團等14家大型平臺企業的一些突出問題扎實開展整改,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改。
  3. 1月10日,杭州市委書記劉捷赴有關企業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調研螞蟻集團。
  4. 1月4日,監管層批準重慶螞蟻消費金融公司將資本金從80億提高至185億,這意味著螞蟻集團可以為其消費部門籌集105億人民幣。

這些都屬于螞蟻集團的積極信號,自兩年前IPO叫停后,螞蟻集團經歷了漫長的整改以達到監管關于金融與數據安全的相關要求。

過去兩年,螞蟻集團根據監管要求,在支付、消費金融、基金、保險等產品線中落實了諸多合規層面的動作,特別是消費金融增資后的股東結構也更加均衡。

盡管我們無法確認完整以上動作后,螞蟻集團重啟IPO的最后障礙是否已經完全掃除。

但毫無疑問,這些動作和信號目前看都相對正面,也在朝著各方樂于看到的積極方向發展。

盡管監管對實控人變更上市條件有規定,我依然預測:螞蟻集團會在2023年完成IPO。

我倒是希望馬老師在退休之后寫一本回憶錄,其中關于螞蟻從創立到IPO叫停再到重啟的故事一定十分精彩。

附加預測——滴滴會在2023年重新上架。

預測二:國內上市互聯網公司至少會推出一個類ChatGPT的大型語言模型

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2022年表現出了驚人的潛能。

經過多年的蓄勢與實踐,AIGC已經從一個技術概念走向規?;瘧?,據高盛的研究報告初步估計,到2025年,AIGC生成數據占比將達到10%。

2018年英偉達可以生成圖片的StyleGAN模型、2019年DeepMind可以自動生成連續視頻的DVD-GAN模型和2022年OpenAI聊天機器人ChatGPT是AIGC在應用層面的三個重要節點。

每一次硅谷的最新浪潮都不乏國內的跟進者,這一次顯然也不會例外。

但國內AIGC在產品層面的進展極大可能是由大型互聯網公司而非創業公司推出。

之所以得出以上判斷,原因如下——

第一,AIGC本身是一個高門檻業務,比如AI作畫的Stable Diffusion的訓練機房就運行了4000個英偉達A100的GPU集群,其運營成本超5000萬美金。

而OpenAI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其實也是以微軟的資金和計算資源支持為前提的。

其資金和技術要求直接讓大部分創業公司望而卻步。

第二,國內上市公司盡管也在降本增效,但大部分公司其本身的財務狀況和現金儲備是十分充裕的,在資金和計算資源層面不會成為瓶頸。

更重要的是,國內互聯網大廠在數據積累和技術儲備層面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而AIGC本身是有著明顯商業化潛力的業務。

比如微軟就已經計劃將OpenAI的相關技術應用到搜索和Office辦公軟件等實際業務中去。

不得不承認,國內的互聯網企業盡管在基礎研究層面離硅谷前沿依然差距不小,但在轉化成果和具體應用層面,其戰斗力和執行力是非常強的。

因此,在移動互聯網這一技術周期到達瓶頸的大背景下,基于尋找第二曲線的大廠一定會有玩家參與到AIGC這一波技術大潮中。

據此,我預測:2023年國內上市互聯網公司至少會推出一個類ChatGPT的大型語言模型。

附加預測——國內AIGC領域至少會發生一起超1億美元的融資。

預測三:騰訊廣告收入在2023年增長超過15%

廣告是經濟的晴雨表,很顯然,受宏觀經濟低迷的影響,騰訊廣告在過去的一年明顯承壓。

但很可能騰訊廣告最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2023年有望回歸均值。

從數據的角度,盡管Q3騰訊廣告收入依然同比下降5%。

但從細分角度看,在Q3總215億的總廣告收入中,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僅下滑1%達189億元,媒體廣告收入下滑26%至26億元。

也就是今年Q3占其大頭的社交廣告下降趨勢已經明顯修復。

看好騰訊廣告收入改善主要基于以下四個邏輯——

1. 宏觀經濟修復

相比2022低迷的GDP增速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23年整體經濟表現有望回歸正軌。

多個經濟體的統計數據表明,一個國家的廣告支出和其GDP增速呈現出了高度的正相關,而線上廣告目前在廣告的總體營收中的滲透率剛剛超過50%,這意味著依然對線下廣告的替代效應依然存在。

因此,作為在線廣告領域的典型玩家,騰訊廣告也會收益于宏觀改善。

2. 2022年的低基數

2022的確是騰訊廣告艱難的一年,根據財報數據,其廣告收入Q1下降16%,Q2下降18%,Q3下降5%。

很顯然,2022是一個基數上的低點,這有助于2023年的增速在數據上的表現。

3. 游戲版號的放開會帶來額外加成

很多人會認為騰訊本身是游戲巨頭,騰訊廣告就不會接受游戲廣告主買量,這是一個刻板印象。

事實上,來自游戲投放的預算也是騰訊廣告的重要組成部分。

12月28日,國內游戲版號下發84款,為年內最多,同時國際游戲版號也下發44款,是2021年以來的首次。

可見之后的游戲版號已經常態化,同時有逐步放開的趨勢,騰訊廣告有望受益于版號放開。

同時,教育、房產等行業監管的可能放松也有可能廣告層面帶來新的供給利好。

4. 視頻號有望創造新供給

馬化騰在年底的講話中稱視頻號為“全公司的希望”,很顯然其對視頻號的商業化同樣給予厚望。

事實上,2022年視頻號的商業化明顯提速,除了常規的演唱會直播商業化,還啟動了視頻號信息流廣告,年末又宣布收取技術服務費。

在騰訊Q3的電話會議中,披露了視頻號的兩個重要信息——

  1. 管理層預計Q4視頻號廣告收入有望達到10億;
  2. 視頻號廣告ECPM高于朋友圈廣告;

10億是一個什么概念呢?

騰訊Q3的廣告收入是215億,也就是在剛剛啟動的一個季度,視頻號廣告收入就差不多能貢獻接近5%的收入。

很顯然,隨著廣告Adsload的逐漸放開,視頻號的廣告創收潛力不可小覷。

綜上,我謹慎看好騰訊廣告在2023年的表現,同時預測:2023年騰訊廣告收入增速不低于15%。

附加預測——快手電商GMV在2023年增長超過25%。

預測四:百度的元宇宙產品希壤會在2023年關閉

我主觀地認為:百度的希壤是一個自嗨型產品。

它既沒有Roblox以UGC為核心的架構,也沒有Mata Horizon Worlds以VR為核心的體驗,甚至都沒有啫喱純粹靈動的社交設計。

希壤是一個低配版“第二人生”,而“第二人生”是遙遠的16年前的產品。

其體驗可以從AppStore2.3分的評分里略窺一二,在我的實際體驗中,它的3D建模甚至和很多頁游在同一個水平。

這并不是我個人的一面之詞,從AppStore的評論和知乎的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類似的評論。

2023中國互聯網十大預測

今天的希壤在C端的表現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座鬼城,它幾乎很難給普通用戶帶來愉悅體驗。

對此,百度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元宇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有著很長的建設周期,為此還搞出了一個負數的版本號。

很顯然,百度也對自己的產品體驗并不太自信。

因此過去一年將重心放在了B端,和不少嘗鮮的品牌做了諸多線上活動。

在我看來,這些品牌在希壤里真正的營銷效果是存疑的。

原因在于構建在希壤里的B端產品能否真正起作用,最終是需要基于C端用戶的真實體驗作為前提的,否則其價值和效果就是空中樓閣。

今天的不少品牌的確愿意嘗鮮,可以認為它們對元宇宙這個新模式的一種探索,因此前期并不太關注真正的ROI。

然而,如果一件事沒有辦法產生持續的價值,新概念帶來的嘗鮮效應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

空中樓閣終會倒塌。

事實上,16年前的“第二人生”里,IBM、戴爾和銳步就建立了虛擬展示廳。

其建模的精致程度直觀看和希壤并沒有太大差別,但這一切并沒有在商業領域留下任何有意義的痕跡。

2023中國互聯網十大預測

16年前戴爾在“第二人生”里的展示廳

我認為有兩類商業行為是值得尊敬的——

第一類是對技術邊界和前沿的未知探索,谷歌的谷歌眼鏡、微軟的HoloLens、Meta的Oculus就屬于這類產品,盡管目前也并不成功,但這樣的探索在推動產業進步顯然是有價值的。

第二類是接地氣地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比如紅米手機、百度知道、興盛優選、萬能WiFi鑰匙、搜狗輸入法等,它一點也不高大上,但簡單粗暴,直接解決問題。

然而,很遺憾,希壤并不屬于以上兩類種的任何一類,它更像是基于元宇宙這個火爆的概念的搭便車產品。

因此,我預測:希壤這個并不成熟的產品會在2023年關閉。

或許這才是它更好的歸宿。

附加預測:Pico4在2023年累計銷量超過50萬臺。

預測六:2023中國智能手機銷量至少下降5%

我們先來看一看自2011年以來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數據——

2023中國互聯網十大預測

可以看到,自2016年之后,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基本上一路下滑,其下滑比例并不小。

具體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性能過剩,有價值創新減少

從客觀的角度,盡管過去十多年智能手機發展迅速,但其產品形態并沒有超越2008年發布的iPhone3G(這一代iPhone第一次出現了AppStore)

智能手機過去十多年的發展歷程都屬于漸進式創新——性能越來越快、攝像頭越來越強大、屏幕越來越優秀、尺寸越來越大…….

這些更新當然是有意義的,但其在體驗上的邊際改善則越來越小。

我個人的直觀感受是——大概在2014年左右進入4G時代后,主流智能手機在體驗上就已經達到90分了,而接下來的8年都是朝接近100分努力,其改善空間在客觀上十分有限。

2. 換機周期偏長

據IDC的統計,中國智能手機換機周期預計將會增加到34個月。

手機消費者的換機周期變得越來越長的原因有兩個:

  1. 首先是上面說的在功能層面可直觀感知的優化有限,3年前買的手機和今天的新機在功能層面不仔細比較,并沒有體驗層面的太大區別,以至于手機廠商只能修改外觀以獲得直觀層面的差異。
  2. 其次,是經濟低迷澆滅了不少消費者的換機熱情。

當消費者對未來預期樂觀的時候,可能一兩年換一次手機,而當其對前景充滿不確定性時,則更可能的選擇是換一塊電池繼續用兩年。

3. 5G在體驗層面感知較弱

作為新一代移動通訊標準,5G曾經給智能手機市場帶來過樂觀的預期。

然而,盡管國內運營商積極部署5G基站,國內在5G覆蓋層面也是相對領先的。

但事實證明,從體驗的角度,4G到5G的升級并沒有當初從3G升級到4G那樣有明顯的感知,甚至不少消費者為了節省手機能耗專門關閉了5G信號。

正是以上三個原因的疊加,讓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在2016年達到14.7億部的頂峰之后就再也沒有回去過。

折疊屏是整個智能手機中唯一增長的品類,也是手機市場近幾年為數不多的亮點,但折疊屏高企的價格導致其目前銷量在整體份額中的占比還非常小。

Counterpoint預測折疊屏手機在2022年的銷量為1600萬臺,但這整體超過12億的整體數據相比,占比還依然相當小。

因此,短期內還無法依靠折疊屏的增長帶動智能手機整體市場的上揚。

2022年1-11月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2.44億部,同比下降23.2%。

盡管2023年隨著經濟向好有望改善出貨量下降的幅度,但預計依然很難逃出下降的周期。

我預測:2023年國內手機出貨量至少下降5%。

附加預測:小米的互聯網業務在2023年增速超過15%。

預測七:小紅書在2023年迎來IPO

沒錯,小紅書是過去幾年低迷的中國互聯網為數不多的亮點。

但其上市之路則充滿了坎坷。

2021年初,花旗銀行出身的投行人楊若加入小紅書擔任CFO,是小紅書向IPO發起沖擊最明顯的信號。

然而,過去兩年市場并沒有等來這個當紅的獨角獸成功登錄資本市場的消息,反而是當初的CFO楊若在2022年半年離開了任職一年半的公司。

小紅書的上市之路并不順利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我們逐一分析——

1. 外部因素

2022年的外部環境用惡劣形容也不為過,美國的加息周期、國內的疫情嚴控給宏觀經濟蒙上陰影。

特別是審計風波導致的中概股退市風險更是讓資本市場噤若寒蟬,彼時上市,即便是增長亮眼的小紅書必然也很難得到公允的估值。

2. 內部因素

盡管小紅書在用戶數據層面一直高歌猛進,但其商業化效率充滿著不確定因素。

作為一個內容社區,其定位在某種意義上和B站、微博及知乎有著相通之處,而以上三家的商業化在過去并不算成功。

這背后的核心邏輯在于——相比抖音等算法分發的內容產品,社區產品天然將部分流量分發權讓渡給了內容生產者。

而商業化層面,平臺在某種意義上和KOL是博弈的關系,如果小紅書也依靠類似于B站的花火、微博的微任務、知乎的芝士等撮合平臺,那么其毛利水平必然不高。

而小紅書2021年11月最后一輪融資估值已經高達200億美金,這是一個遠超微博、B站的估值。

在去年現實的資本市場,200億美金的高估值對其收入規模顯然是有要求的,這也要求小紅書必須將其商業化效率和規模提升到足夠的高度。

然而今年,當我們從新的角度重新審視內外部因素,則有另一個可能性。

首先是外部環境的改善,審計風波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美國市場的CPI已進入增速下行通道,美聯儲有望在今年上半年結束加息周期,資本流動性危機有望得到緩解。

其次,疫情放開之后的國內經濟有望重回正軌,小紅書作為核心收入來源的廣告市場也有望復蘇,而小紅書本身也有望放開之前嚴格限制的廣告Adsload從而改善自身收入規模。

客觀地講,小紅書這樣高增長、有壁壘、有長期價值的標的在目前的資本市場依然是稀缺品。

此外,作為一個融資已經到E輪的超級獨角獸,小紅書的部分投資人必然也有退出的訴求。

因此,我預測:2023年小紅書會克服困難登錄資本市場。

附加預測:B站實現其用戶數據目標:月活在2023年超過4億。

預測八:攜程2023年收入增長超過50%

作為國內OTT平臺龍頭,疫情放開對于攜程而言是久旱逢甘露。

過去三年對于攜程而言是艱難的三年,業內人士估計不會忘記在疫情之初梁建章變裝直播的場景。

盡管2022年Q3攜程業績由負轉正,增長28%,但由于Q2的營收同比下降32%,攜程2022年的整體營收相比于2021年預計很難有明顯增長。

但對于攜程而言,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2023會是增長有著極高確定性的一年。

疫情放開無論是對攜程國內業務還是國際業務都是利好。

數據說明了一切——

國內“新十條”發布后,攜程上的機票瞬時搜索量猛增160%,春節前夕的機票搜索量暴漲至三年以來最高點。

最近攜程發布《2023 年春節旅游市場預測報告》顯示:春節期間旅游產品的預訂量同比去年上漲45%,人均旅游花費同比提升53%。

沒錯,國內壓抑的旅游需求會在2023年有明顯的釋放,因此攜程的營收有望在2023年迎來較大幅度增長。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我們必須考慮疫情三年對整體消費信心的打擊,因此直接期待攜程的收入直接回到疫情前的2019年的規模概率不大。

我們直接看過去三年攜程的營收規?!?019年的收入357億,2020年腰斬至183億,2021年200億,2022年預計200億上下。

因此,我預估:2023年攜程收入增長50%至300億上下。

附加預測:拼多多2023年營收增長超過35%。

預測九:阿里和騰訊至少有一家會在2023下場做XR硬件

許多年后,當我們回顧2023年的科技行業,有較大概率會發現它將是科技史上重要的一年。

原因只有一個——蘋果會在這一年發布其首款消費級頭顯。

盡管從業界目前的爆料來看,該頭顯高昂的售價會將其第一代產品的消費者鎖定在較小的量級。

但從以往的歷史看,蘋果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教業界如何做第一款消費級產品。

隨著移動芯片在功耗性能上的進步、MicroLED屏幕的成熟以及新的光場技術走向應用,下一代真正走向普通消費者的XR頭顯產品正在孕育。

而這對于科技行業而言有較高概率是一個大的機會。

作為體量巨大的行業領頭羊,阿里和騰訊必須找到下一個大的機會才可能在下一個周期中不被甩下牌桌。

盡管Meta和微軟在硬件層面的虧損讓不少互聯網公司對于是否親自做硬件望而卻步,但對于頭部巨頭而言,錯過下一個大機會的代價是無法承受的。

騰訊在XR的基建方面其實已經有不少的布局,它是虛幻引擎母公司Epic 和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的投資方,它的游戲事業部探索了包括虛擬人在內的多種“全真互聯網”技術,去年6月還專門成立了XR部門。

盡管之前收購黑鯊科技受阻,最近也傳出XR部門調整的消息,但我認為騰訊的XR探索不會就此停止。

阿里對XR領域的布局也由來已久,早在2016年阿里就上線過VR購物項目,也投資過美國的AR獨角獸Magic Leap,阿里達摩院建立了XR實驗室,去年還投資了AR初創公司Nreal,且阿里本身也有包括天貓精靈在內的硬件部門。

之所以說阿里、騰訊有較大概率親自下場做硬件的邏輯在于——

XR是一個融合的技術,其軟硬結合程度遠高于手機,很多業務和技術的探索離不開硬件層面的配合與支持。

我們很難想象阿里和騰訊在XR方面的嘗試和布局最終是在Pico的硬件里上架和運行。

因此,我預測:阿里和騰訊至少有一家會在2023下場做XR硬件。

具體的形式大概率是收購一家行業內的創業公司。

附加預測:國內XR創業公司至少會獲得一筆超5000萬美元的融資。

預測十:2023年移動互聯網新增月活用戶數不超過1000萬

對于行業而言,上面的不少預測有不少樂觀的邏輯。

但行業的每個從業者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這個謹慎樂觀的預期是相對于去年行業嚴重低迷狀態而言的,換句話說,它只是代表2023年很難更壞,并不意味著行業還能回到之前昂揚向上的飛奔狀態。

畢竟,移動互聯網技術周期走向末端的大邏輯并沒有改變,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轉變在過程上是緩慢的,而下一輪技術創新還在孕育之中。

所以,對于今天的互聯網行業,無論是技術決定的大周期還是投資決定的小周期,在未來幾年可能依然會處于微增長的新常態。

正是基于以上邏輯,我對2023的移動互聯網基礎數據并不樂觀。

這背后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過去3年的疫情嚴格防控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全民加速線上化的過程,它在客觀上推動了在線時長和數字化程度的超量增長。

一個簡單的例子,過去3年對于健康碼的嚴格檢查其實就讓不少老人從沒有手機到必須買一臺手機,從原來的功能機升級到智能機,這個增量同樣不可忽視。

疫情加速線上化的邏輯在數據層面是能得到驗證的——

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疫情前2019年全年移動月活新增僅704萬,而2020年新增數據變成了1305萬,2021年1226萬,2022年1-9月新增已經達到了1531萬?!?/p>

很明顯,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抗疫三年的明顯加速了移動用戶增長。

事實上,用戶時長層面的數據也有類似的加速效應。

但在移動互聯網整體存量博弈的大前提下,這種提前超量釋放的高基數會拉低后續的增長率。

據此,我預測:2023年移動互聯網新增月活用戶數不超過1000萬。

附加預測:2023國內移動互聯網人均時長首次出現下降。

好了,以上就是衛夕對2023年中國互聯網的十大預測。

很明顯,和去年的普遍悲觀相比,今年的預測顯示了更多的積極確定性。

那句廣泛流傳的話——“去年是過去十年最壞的一年,但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p>

有較大可能性在2023年遇到Bug,而行業的從業者也樂于見到這樣的Bug。

預測本身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但它也足夠有趣,也足夠必要,事實上,這個行業的任何一個從業者在做決策的時候都是基于他對未來的判斷與預測。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期待2023年的中國互聯網柳暗花明。

專欄作家

衛夕,微信公眾號:衛夕指北(ID:weixizhibe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18年年度作者。一名興趣廣泛的廣告產品經理,致力于用簡單語言深度剖析互聯網相關的邏輯。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第一條就不太可能準,剛調整完,不會那么快上市的。至少也要2024-2025年螞蟻??才能上市

    來自廣東 回復
  2. 挺好的預測??

    來自廣東 回復
  3. 衛夕,請問在用戶運營層面,通過AI外呼幫助客戶提升整體轉化率,這種方式您覺得后面會在互聯網平臺客戶上應用廣泛嗎

    來自北京 回復
    1. 不會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