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值得關注的 15 個新生活趨勢
據調查,中國消費者是全球最樂觀的消費者,對重歸常態更具信心,也能推動全球經濟回暖。人們如何通過新的生活方式,彌補丟失的三年呢?來看看作者總結的15個新生活趨勢,從中汲取靈感,在后疫情時代捕捉美好吧!
站在混沌 2022 分娩出的 2023 ,我們急切想「彌補」失去的歲月,更期待與世界重逢。
世界在劇變,要盡快尋找合適的方向,讓生活重回軌道。消費電子市場迎來終端聯通、數據傳輸和共享的場景大爆發。AIGC 邁向工具性、普適化和工業化的「大應用時代」。
生活場域不斷細分,消費主義的狂歡退潮,「理性消費」成為「智力」判斷的新標準。今年的 ifanRank ,我們希望為你找到讓 2023 更穩定,更溫暖,更美好的主張和行動。
記得《城市的勝利》一書曾提,「城市讓大眾變得更加富有、智慧、綠色、健康和幸?!埂@勝利停滯了近四年,終于開始回歸,帶我們進入后疫情時代。就像后現代主義并非是現代主義的終結,后疫情時代也并非是疫情已經過去,我們總要習慣和病毒共存,和當下的不確定性膠著。
當下最大的期待,莫過于一份真實、落地、有力的生活。為此,我們特此觀察并總結了后疫情時代的 15 個新生活趨勢探尋指南。城市剛剛復蘇,消費瘋狂襲來,希望它們能帶你看到切實有益的價值,獲得新一年的積極啟發?;蛟S就在這些樂觀的預見中,我們能找回過去的韌性,重建明日的意義。
01 狂熱色彩王國—— 大膽釋放內心的張揚色彩吧。
大地色系曾在 2022 年遍布 instagram,金·卡戴珊喜歡的「侘寂風」、《沙丘》等電影和名人穿搭充斥的「廢土風」,或多或少都帶動了這股暗流涌動,背后其實也是對柔和沉靜生活的向往。但 2023 年,飽和色系要大放異彩了。
從色彩研究機構 Pantone 正式發布 2023 年度流行色「洋紅萬歲」后,也預示著后疫情時代新的力量信號,將會有更多張揚視覺出現在生活各處。芭比美學-Barbiecore、田園風格-Cottagecore、宜家中古在 2022 年的流行,都是飽和色系將火的苗頭,紅色、粉色、紫色等艷麗顏色將會大量出現。
被稱為「數字化朋克運動」的蒸汽波——這種復古、前衛、融合未來主義的迷幻混合風格,也有望在 2023 年重新回歸。在肆意販賣視覺的時代,品牌們只需狠狠抓住美學紅利。大膽而狂野的色彩,也將映照我們新一年的新姿態。
02 大牌荒誕主義—— 黑紅也是紅。大家看得樂,怎么不算一種創新呢?
至放大來演吧,不夠爆炸怎么做大娛樂家——這句話用來形容巴黎世家絕不過分。推出萬元薯片包、萬元垃圾袋、最丑破爛鞋、裝窮毛坯房……巴黎世家可以說是全方位入侵人們的視覺感知,扎在了每個流量 G 點上,卻反而獲得極強辨識度和關注度。
現在的大品牌們為了保持流量,可謂是奇招百出:LV 推出兩萬元油漆桶,可口可樂推出元宇宙味、生姜味、木炭味、夢境味可樂,咖啡界的荒誕口味更是卷得頭破血流:酸菜咖啡、油條咖啡、花椒咖啡、皮蛋咖啡、醬油拿鐵……
巴黎世家對于大眾評論其是「智商稅」時回應道:「巴黎世家本身就是一項社會實驗,旨在了解人們愿意為了品牌價值走得多遠。」啊,這不是買賣,這是藝術。這層次,這高度,真的上天了。但誰讓現在的消費者吃這套呢。
一個有意思的信息是:趨勢研究平臺 Trendwatching 發現,2022 年全球 72% 的 Z 世代把「樂趣」列為他們的第一價值觀。有趣好玩、創意腦洞、槽點滿滿,都是他們關注的理由,這場派對還將繼續下去。夠獵奇荒誕,才永遠年輕。
03 舊物崇尚教徒—— 在過去的物件和建筑中尋回安心和確定。
Newjeans新歌 OMG 和 Ditto 近日火遍全網時,這個被譽為「下一波席卷世界」的韓國現象級女團,把復古的 Y2K 美學變成了新潮的青春風。在小紅書上搜索中古、千禧、辣妹等關鍵詞,你會發現 Y2K 時髦文化已經深入這一代年輕人生活——繁復的花紋,夸張的厚底鞋,搶眼的金屬配件,這也是今年 LV 旗下品牌 Heaven 流行的標志。
從服飾到家居,宜家中古也在今年火得一塌糊涂,20 世紀中葉的 MCM 風格再次回歸,閑魚上的 VINTAGE IKEA 成了年輕人最新的家居生活竅門。走出門看看,蘋果去年 11 月宣布將英國總部遷入改造后的巴特西發電站,戴森全球總部也搬遷進入了新加坡擁有百年歷史的圣詹姆斯發電站。
復古回潮并不是新話題,但今年無論從娛樂、消費、建筑中,都可以隨時瞥見它的影子,何況,它還可持續環保,明年,想必還會更加火熱。疫情也讓人們生活中的時間觀念變得扭曲混亂,學術界將時間觀念的缺乏稱為「隔離悖論」。我們都希望在這些過去的物件和器具中,找到回憶中美好的確定性。
話說,中國的非主流什么時候回歸?
04 局部富人激增—— 用熱愛選擇,理性地對比,精明地消費。
什么是「局部富人」?
有人稱他們是實際不怎么有錢,但在自己喜歡的東西上舍得花錢的一群人。事實上他們這種特性,在后疫情時代下將變成更普遍的現象。不是貶義,而是一種更當代和理智的選擇。
消費經濟學中,有個名為「棘輪效應」的理論,指的是人們的消費習慣就像棘輪一樣,一旦形成則只能向上無法下滑。疫情給大家的經濟能力帶來很大打擊,但在大家已經適應更高品質的消費后,他們無法停止對優質商品的崇尚,則會轉向更看重性價比。
接下來,我們同樣會為有足夠靈活性、耐用性、持久性的物品下單,進行高質量的消費;同時也會涌入直播間,以及在各個渠道和平臺比價,進行「精研型消費」。這也會讓單純的大牌效應吸引力變得不足,奢侈風正變得勢微。事實上在一些北歐國家,炫耀性消費也不再受追捧——這反而映照出,他們在擁抱更加真實落地的生活。畢竟,過度消費并不等于快樂。
05 逆襲的新中式—— 在搶不到的國貨單品中,看見新中式的魅力。
圖片來自:觀夏
西溪濕地有常年升騰的水汽,當雨季來臨,草甸、緩丘、平湖與天相接,呈現出一種水墨般的淺灰色調,令人神往。前陣子,深耕東方美學的香薰品牌「觀夏」,在杭州西溪濕地開了新店。這個入店常年要排隊的新中式品牌,可謂是賺足了人氣和話題,從產品名如昆侖煮雪、頤和金桂、書院蓮池,到頗具創新的選材和獨具東方氣韻的店面設計,足以讓年輕人們為此心動。
前后火起來的新中式品牌還有香氛品牌「聞獻」、茶品牌「一念草木中」和「Tea’stone」、護膚品牌「稀物集」、家居品牌「觀園吉」、美妝品牌「花西子」等等。它們都以新視覺和理念的中式哲學和東方文化,讓中國傳統文化重新呈現出另一番新面貌。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太多寶藏未曾被發現。我們過去從李寧、六神、回力鞋、大白兔中找國潮自信,而接下來,新中式品牌,將用新的視聽語言和產品思路,在全球多元品牌的競爭下,拿回屬于他們的地盤。
06 在地涌現文化—— 在鄰里附近找回詩和遠方。
上海 2022 年新開業就排長龍的店面,一個是被稱為「咖啡界蘋果」的藍瓶咖啡 Blue Bottle,一個就是火遍澳洲的生活方式品牌伊索 Aseop。
這兩個國外品牌都結合上海的本土文化和建筑語言,對店面進行了在地化設計,吸引了一眾新中產們前往探訪。各路大牌都多多少少在去年進行了本土化的嘗試:COS 11 月在成都做了為期 4 天的「喝碗茶嘛」飲茶會活動展現當地特色的茶館文化;喜茶早就推出「讓靈感發聲·在地」項目,讓一系列在地化產品、空間、活動和城市文化結合;Burberry 還走進 10 個少數民族地區,復興刺繡、蠟染、織錦等手工藝……
不止這些大品牌,小而美的主理人原創品牌還會越來越多。一個個悄悄在馬路邊上出現的在地品牌們,能制造出過目難忘的審美觀,新一年已經開始不斷擴展分店。以粵式文化為主題的急急腳咖啡,就讓「綠色創意」也成了年輕人眼中的一個新粵式符號。它們用自己的品牌力積極融入當地文化,同時也在創造受年輕人推崇的新在地文化。
07 微型都市叢林—— 森林無處不在,隨時隨地接近大自然。
擁擠而寶貴的城市空間中,越來越多「綠色」將不再以大型公園的形式出現,而是變成了更多具有創造性的微型叢林。舊金山 Paley Park 、PARK(ing) Day 這些運動已經在全球流行,它們將停車位變成「臨時公園」、在街道上讓長椅變綠色景點、把垃圾箱上種滿樹木和植被,這些驚喜的「微型叢林」,讓人們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遇到大自然,也形成一種逗留和欣賞大自然的新方式。
正如紐約從事可持續設計工作的 Jonce Walker 所說,「大自然對居民的作用就像針灸,小型的建設也可以很大程度減輕居民的負擔」。回歸自然的微型創意美學,還會從戶外延伸到我們住的地方。
社區公共空間將出現越來越多小型綠野場所,人們將在里面野餐、運動、娛樂。我們也將在家自發打造更多綠色空間,如郊區公寓設計「屋頂花園」,城市小區打造「一平方米菜園」,自己在家種「微型蔬菜 Microgreen」。它們讓冰冷的空間恢復活力,城市的可持續性、包容性、宜居性,也在其中漸漸落地。
08 荒野冒險成風—— 山系生活升級,去深度體驗運動吧!
先是露營,再是飛盤,然后是搖旗橄欖球,再到騎行、陸沖、槳板、溯溪……曾經小眾的戶外運動,現在朋友圈每過一段時間,就有一個新的出現,戶外運動甚至成為了一種新的社交貨幣。下一個,說不定就是網球、羽毛球、乒乓球混合的運動「匹克球」要火了。
這也并不奇怪,戶外的流行多少和疫情脫不了關系,而在新的一年,戶外運動的熱潮仍會持續升溫。更多人會從只是試試和玩玩,到進行更極致的深度體驗。這個冬季很快流行起來的,就有高山滑雪、冰上露營、踏冰徒步。接下來,徒手攀巖、懸崖速降、高海拔登山、野外生存體驗,將會吸引更多希望追求刺激和挑戰,同時探索新鮮事物的年輕人們。
英敏特發布的《2023 全球消費者趨勢》里,關注健身文化的中國成年人有 50% 認為健身文化的興趣影響了生活態度,他們需要能獲得發展技能的產品,期待對自己的個性和身份有所突破。運動是個好事,但也要切記安全第一。
09 心靈治愈運動—— 隨時隨地,去感受精神的療愈和松弛。
圖片來自:Burberry
還記得不久前網易云音樂年度報告里,新增了一項全民「敲木魚」的有趣活動嗎?敲著是挺無聊,但真挺治愈的?,F在,我們對健康的定義正在不斷發展——它已經超越了身體,還涵蓋了心理情感、精神健康。
知名市場研究機構 ipsos 數據發現,現在 76% 的全球公民認為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已經一樣重要。情緒多元化,是疫情期間我們的日常狀態,一切都隨時在變化、在崩塌、在重建。我們曾在疫情中優先關注公共健康和安全,但往后我們將從疫情中走出來重新關注自己。
各地心理援助中心門診日常就排著長隊,城市各地冥想正念等活動在不斷開展,心流手工、制作陶瓷、藝術療愈、短期禪修、手碟音樂會等讓精神休憩的活動還會越來越多??赡苡行?,可能無效,但人們會更愿意去嘗試——過去人們對心理健康是陌生的,而現在重建心理秩序,將是首要的動作。
心理咨詢師陳海賢提出過8 個日常重建內心平靜的方向,可以參考一下:做信息的斷舍離區分生活和工作和家人劃分空間想近的事改變參照系創造意義感與他人聯結記住你有選擇
10 短游民成常態—— 走出「不舒適圈」,讓工作模式出現更多新可能。
疫情剛開始的 2020 年,日本富士通就開發了「無邊界辦公室」,可以讓員工在中心辦公室、衛星辦公室、共享辦公室等不同辦公室之間互換地點。隨著遠程辦公不得不增加,人們開始選擇更舒適、寧靜、向往的城市及遠郊工作,更多大公司如 Google 開始宣布遠程辦公將成為員工永久性的選擇。
同時,前年冰島一周 4 天工作制成功,去年初比利時也宣布了該措施,年末樂視領先開啟一周只工作四天半的模式。2023 年,遠程辦公和短時辦公,將會更緊密結合起來。大城市充滿活力且是競爭力中心的局面將會改變,人們可以隨時開啟一段短途旅行,去靈活處理自己的工作,比如周二到周四坐班,其余一天在家,還有三天去一個新城市。
無數研究都在討論幸福感、生產力、辦公室未來的關系?!稛o處不在的辦公室》(The Nowhere Office)一書在疫情期間也受到了很大歡迎,它指出當勞動力日益多樣化,成為職場主力軍的 90 后、00 后生活方式更自由,他們更傾向于選擇最適合他們的工作方式。
當然這也會對中層管理者的督促帶來考驗,但老板如果只想員工回到辦公室,必然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如何把握「協作、效率、健康」三個維度的平衡,會成為后疫情時代新的重要命題。
11 寵物輕奢風潮—— 擁抱溫暖的新家人,它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圖片來自:GUCCI
Gucci寵物床、LV 定制寵物包、Tiffany&Co. 寵物吊牌、Versace 天價食盆、Monogram 帆布寵物箱……這些動輒幾十萬人民幣的奢侈寵物用品,是不是也在去年驚到了你?背后的確可以看出,養寵風潮在年輕人中越來越流行了,且還會更加流行。
后疫情時代,陪伴和感情的需求、獨身主義的興起,都將讓養寵的人越來越多。當然,不是人人有這么多錢為「主子們」買奢侈品,但寵物消費的確會在新的一年更加地精品化。功能性寵物食品會越來越多,向人類保健品靠攏;玩具品類會越來越豐富,美容養護會更加精細化;更多延長寵物壽命、預防健康問題的產品也將研發;寵物活動會越來越多,就像為狗狗舉辦婚禮、辦生日 party、過圣誕節日,甚至在它們去世后為它們買墓碑和墓地,都將成為常態。
主流的貓狗之外,被養寵物的品類也將延伸到水族類、爬行類、嚙齒類等各種奇異小眾動物,背后也會帶動新的市場變得壯大。別問值不值,哪個養了寵物的不上頭啊。
12 自制健康處方—— 用更自在的方式,在躺平和閑適中找回自律。
無論你是不是懶到只攤床的宅男宅女,想必都在幾年的居家中學會了如何照顧自己的日常健康。埃森哲最新報告顯示,后疫情時代,中國消費者主要會通過兩種途徑擁抱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是加強室內鍛煉,二是選擇更健康的飲食。
更多人也學會了看直播健身、用健身 app 管理健康狀況、甚至買健身鏡居家運動——Frost & Sullivan 預計,中國體育運動參與率將在 2023 年繼續提升至 23.4%, 進一步縮小與歐美之間的差距。除了運動,人們對食品飲料成分與功能的追求,如產品低糖低卡、食品優質加工、服用各類維生素、產品更多功能功效(如代餐、助眠、助消化),也可以看出他們對飲食健康的關注。
隨著不定時居家越來越多,我們也會習慣家中常備健康補給品,購買更多健康零食和預制正餐,自主選擇和均衡搭配更營養、天然、健康的食品。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人們的穿著選擇也越來越「健康化」了,緊身和硬朗的衣著褪去,舒適的彈性瑜伽褲、運動衫、寬松款都成為新潮流。這大概就是要健健康康,也要松弛生活吧。
13 玻璃盒式環?!?撕開噱頭假面,看見切實行動。
圖片來自:FREITAG
用一個環保標簽就想欺騙消費者的時代很快就要過去。無論是投資者、監管機構,還是消費者,都在重新檢視品牌的可持續發展宣言。品牌們想要靠環保贏得消費者的好感,必須把自己「透明化」,并真正去肩負責任去做好它,這背后意味著它們同時要承擔從生產地、供應鏈,到制造產品、發售產品、回收產品的整個路徑上的巨大成本,同時,還能讓消費者主動、低成本地參與其中。
Everlane 之前就掀起一股「透明定價」之風,把生產線和成本信息全部公開在吊牌上,贏得了不少好感。真正做到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虛偽環保的品牌越來越多,它們的信任度也在不斷下降。
波士頓咨詢集團 (BCG) 最新報告顯示,全球 70% 的消費者表示對企業的可持續性聲明和承諾持謹慎態度。互聯網已經迎來了一個徹底透明的時代,品牌內部工作流程在對外展示中會越來越重要,消費者也會熱衷于和品牌的價值觀互動,希望他們得到的一切產品「可溯源」。
對于新生代消費者來說,企業的文化理念,將是影響和打動他們下單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持續就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未來,品牌可持續的「透明化」將和誠信一樣,成為品牌最重要的價值觀。
14 新共創者品牌—— 走進大眾和品牌互幫互助的時代。
圖片來自:Metavise
一批批品牌們,都將成為「創造者品牌」。為什么這么說?用年齡、性別、社會地位等標記來劃分消費者,已經過時了。迎合其價值觀、激情、信念、態度,并能讓大眾參與進來,才是打動消費者內心的方式。早在前幾年,已經出現很多主打「生活方式」的新消費品牌,其背后的目的,都是為了讓產品深入我們生活,和我們的生活產生連接,讓我們認同并繼續消費。
現在,無論對于新舊品牌來說,做內容,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環了,審美、設計、消費者自創的內容,都是他們需要關注的新內容。簡單來說,文化價值變得非常重要。無論是做雜志、做播客、做快閃店、做社區活動……
從講一個概念,到傳播一個好的故事,從而把冰冷的物質世界,變成一個生動有魅力的場景。雖然品牌要走得長久還得靠功能創新型產品,但后疫情時代人人都是創作者,消費者可以自己創造品牌,品牌們也要從大眾拍攝和發布的內容中汲取靈感。這是一個新的內容共創時代。
15 慢速全球旅行—— 不著急,慢慢出門去看世界。
當出境游開放時,朋友圈立馬「炸」了,都在觀望誰會成為第一批在國外定位的人,但真正出國的也沒多少。防疫仍是一場持久戰,新型變異病毒和新的風險因素仍在出現,真正隨心所欲地出行,會從 2023 年開始,但并不會在 2023 年爆發,全球旅行將會緩慢開始。
在 2023 這個旅行的演變年,我們將會看到旅游業強勁穩健復蘇——
繽客預測,大家期待著更有新銳創意的旅行,能夠另辟蹊徑探索未知;期待返璞歸真的旅行,能夠找回簡單的快樂;期待懷舊復古的旅行,能夠重溫美好往昔;期待更具有性價比的旅行,能夠把控合理預算;也希望獲得更深層次、更具互動性、更人性化及更深情感聯結的當地體驗(此時 Airbnb 狂喜)。新一年的主題的背景是樂觀回歸,但實踐的基礎仍是保持穩定。
不過至少,我們可以開始準備起來了。
最后,上述 15 個新生活消費趨勢,恐怕也難逃當下的瞬息萬變,但我們依然能看到黯淡太久后,生活中的光點終于開始放大。一切宏大,始于微小。
從全球視角來看,中國消費者對疫情后恢復正常生活最有信心。據麥肯錫年度調查,中國消費者對經濟復蘇的凈樂觀度穩定在 50% 左右,比歐洲、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都高,是全球最樂觀的消費者,對重歸常態更具信心,也能推動全球經濟回暖。
復原當然是個難以企及的愿望——沒有結束的事,還會無窮變化。但我們始終得找一些新的方式來適應改變,我們仍然需要美、愉悅,和希望。王小波說,「毀滅總是有它的極限,只有建設的快樂才無窮無盡」。就去建設吧。直到積極的幻覺和預判,降落到現實主義的地上。
作者:吳志奇
來源公眾號:愛范兒(ID:ifanr);連接熱愛,創造不同。
原標題:后疫情時代,最值得關注的 15 個新生活趨勢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愛范兒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