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點評為什么要切入出行市場?

2 評論 12496 瀏覽 70 收藏 9 分鐘

美團點評為什么要切入出行市場呢?美團打車真的是一個不務正業的舉動嗎?還是要跟滴滴大戰一場呢?本文作者對此作了些解讀,一起來看看~

2月14日,沒有一點點防備,沒有一絲絲顧慮,美團打車在南京悄然上線。在美團首頁將城市切換至南京,即可在導航欄看到打車的入口。

目前美團打車只在南京一個城市“試水”運行,但據消息稱,美團點評已在積極申請網約車牌照,相關手續正在按政策流程申請辦理中。

對于用戶而言,美團打車頁面的功能體驗、交互設計和滴滴所使用的模式高度相似。

正如俞軍的產品理論:

產品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換用成本

那么,如果是一個用慣了滴滴的用戶,完全不需要什么學習成本來適應,即可獲得相同但更便捷的服務。

對于司機而言,美團打車是搶單模式,而不是滴滴超過4公里就強制的派單模式,體驗更好。

對于早期入駐的司機來說,平臺會按照每單1.7倍計算,即乘客打車費10元,美團獎勵7元,扣除平臺使用費后司機到手能拿15元多。

當然對于司機端的補貼肯定不是常態,但一定是冷啟動的常態。

那么美團點評為什么要切入出行市場呢?美團打車真的是一個不務正業的舉動嗎?還是要跟滴滴大戰一場呢?Link有以下3點解讀。

一、市場格局未定,品質出行仍存契機

雖然國內整個網約車市場,在經歷了最早的滴滴快的補貼燒錢、神州易到的業務廝殺、到最后的滴滴Uber收購合并、網約車新政落地等重重關卡后。

出行市場已經從跑馬圈地時代到了較為成熟階段,格局基本穩定,留給后來者的機會已經不多。

但是正因為如此,反過來說,出行市場的用戶教育已基本完成,政府的策略阻礙也已鋪平,目前滴滴的一家獨大,由于供需失衡甚至出現了打不到車的情況,反而帶來了去年冬天的一片罵聲,負面新聞已至高點。

從經濟學來說,壟斷對于用戶和司機而言都是一件壞事,也是市場運行效率不佳的機制。

2017年將是出行市場差異化明顯的一年,從低價打車拓展到強調服務品質的決勝之年。

從滴滴最近新的架構調整也能看出,滴滴特地成立了品質出行事業群,將原有的專車事業部、企業級事業部、豪華車事業部、代駕事業部劃歸到這一事業群中。

伴隨著滴滴等高品質出行服務的推出,美團點評完全可以借鑒相同的做法,在已有的酒旅、商務出行領域尋求突破。

丁磊的網易云音樂、考拉海購已經無數次證明,后發依然能夠決勝,只要時機把握的好,方向選擇的對,什么都有可能。

二、吃喝玩樂用戶場景的無縫鏈接

打車業務的推出,除了能夠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出行選擇,還可在為用戶提供‘吃喝玩樂’服務的同時,一體化解決‘行’的問題。

我們不難發現,在美團點評擅長的餐飲、酒旅、電影、KTV休閑娛樂等領域,確實都與打車出行密不可分。

用戶會先在美團點評上決策去吃什么,玩什么,然后再決定怎么去。

試想這樣一個本地場景,用戶小明在點評上先選中了一個餐館A,然后在App 里直接叫個車到達餐館,付完車錢,領到了用餐的團購券,再用這張團購券用餐結算,吃完后給餐館一個好評,順便再給司機一個五星好評。

邏輯流程上非常順暢,還能進行交叉營銷。正如攜程、去哪兒會在用戶訂機票后推廣接送機券,基于不同場景下的不同的消費需求是必然存在的。

還有異地的場景,商務出差、旅行度假等場景,人們都需要趕往機場、火車站等地方,而打車成為一大高頻需求。

比如用戶小剛打算去某地出差或者旅游,預訂酒店或者尋找有特色的餐館后,必然會選擇如何出行,如果在相應酒店或者餐館下方設置一個叫車按鈕,一鍵叫車,那用戶體驗絕對超出預期。

此外,大眾點評上早就前置驗證了用戶場景的真實性,在點評的商戶詳情頁點擊地址,進入地圖落地頁,與滴滴合作內置了一鍵打車服務。

在如此隱蔽的入口以及毫無宣傳補貼的情況,用戶仍然有非常主動使用的意愿,數據表現一直非常不錯。

三、行業的野蠻人,技術豐厚的儲備

Uber嘗試過全球從出行切入吃喝玩樂甚至速運,Uber已經在美國推出Uber EATS(餐飲)、Uber Rush(快遞)等業務,其在中國也曾有過類似嘗試,在去年7月優步中國曾推出“優步(Uber)旅行計劃。

滴滴也曾入股餓了么,四個輪子和兩個輪子聯手,在送餐和打車方面嘗試實現高效率的資源利用。

相應地,美團打車在送餐的基礎上還能提供叫車服務,也能讓司機在接駕時候成為一名送餐員。

在技術上,美團外賣其實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出行服務”。

美團外賣的智能調度系統,已能夠充當配送員的“超級大腦”,在100毫秒內提供最優化的配送路徑,將美團外賣的平均配送時間縮短至28分鐘。

雖然美團外賣運送的是食物飲品,但在用戶下單、商家接單、快遞員調度等等方面,美團點評早已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在技術方面也絕對不是門外漢。

四、總結

互聯網的下半場,要從廣度和用戶量的增長轉變為深度,為單個用戶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服務,而打車和吃喝玩樂密不可分,相得益彰。

美團打車在資本領域必然是一個動人的新故事,增加了擴張的想象空間。在用戶體驗方面,也與場景契合,帶來了超出預期的體驗。

至于后續能否像貓眼電影、美團外賣一樣成為獨立的APP,拼的仍然是在司機與用戶的雙邊市場能否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車輛供給與用戶需求相契合,提供真正平衡的打車服務。

#專欄作家#

Link,微信公眾號:aboutlink,一只新美大產品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簡書簽約作者。專注分享優質書籍,職場與生活,IT業態觀察,更分享產品汪從0到1折騰產品的經驗與方法。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文章觀點我也比較認可,剛好最近我做了篇關于未來出行趨勢的研究。從汽車圈,到資本圈,再到全社會,未來出行趨勢如何變化已經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各方資源匯聚于此(包含人才、資本、政府等),變革的力量醞釀其中,即將重塑未來的交通形態,重新定義出行、聚變未來。其中我認為在技術,社會現狀,政策,消費者多元化出行需求的主推下,未來出行在出行媒介本身和商業模式、場景方案解決上將呈現三個大方向:1.能源升級,綠色出行;2.隨需而動,共享出行;3.一站解決,智慧出行。僅為個人觀點,望同道共享,希望有機會多交流哈??

    回復
  2. 跟旅游行業一樣,吃住行游娛購都滿足了 ?? (PS:菜鳥一只,個人愚見)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