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農村奶奶72歲:網追霸總小說,簽到半年賺7斤洗衣粉
過年回家,你有沒有發現每日捧著手機的,不僅僅有年輕人、小朋友,老年人爺爺奶奶輩也加入到沉迷網絡的隊伍中。本篇文章中展示了幾位老年人網絡沖浪生活,真可謂是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用!
“爺爺奶奶玩手機上癮,一個78歲,老花眼拿著放大鏡看快手,一個72歲,癡迷聽霸道總裁小說,飯都做糊了,兩人能熬到凌晨兩三點,黑眼圈都有了”,這是90后成茜這次過年回家看到的景象。
爺爺奶奶在山東農村獨居,在外工作的成茜擔心他們熬出毛病,但苦于無法待在身邊“監督”,很是焦慮。
看來,熬夜玩手機,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了,互聯網已然滲透進老年人的生活中了。
根據艾媒咨詢《2021年中老年群體觸網行為研究報告》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群體的網絡普及率為38.6%,不少老人甚至日均在線超10個小時。
這其中,不乏像成茜爺爺奶奶這樣的農村老人群體。
他們大多是被子女“領進門”,在辛苦操勞半生后,或主動或被動的,重新學習智能手機這個復雜的新事物。
有人借此觀社會大事,有人享生活樂趣,也有人習得知識技能。
對這屆農村老年人來說,互聯網這個“花花世界”,注定是其晚年生活中“濃墨重彩”的一部分。
當下,中國正在步入老齡社會,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超過2億,而文中老年人的上網沖浪,也將成為未來中國社會的主流圖景。
一、老有所樂:刷視頻、看網文、追韓劇、斗地主
對一部分上了年紀的農村老年人來說,互聯網是少有的適合自己的娛樂活動。
00后李炫的爺爺便是如此。
老人家86歲,和老伴兒在石家莊農村生活,雖然李炫父親在市里為其置辦了房子,但他不想離開熟悉的環境。
李爺爺在村里的娛樂活動主要有三種:約人打牌九,去鎮上趕集,種菜。
但這幾年,爺爺年紀大了,體力不支,趕集和種菜成了奢望。
又因疫情封控,群體性活動取消,加上很多老友相繼去世,牌九這一娛樂項目也無以為繼。
生活不可避免得出現大段空白,李炫父親怕他無聊,兩年前給他買了智能手機。
自此,爺爺便成了村里人口中“天天玩手機的老頭兒”。
抖音是他的“寶貝”,從早上五六點起床,一直刷到晚上八九點,手機很少離手,一直連著床頭的充電線。
就連去年李炫和父母回老家,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聊天時,爺爺也會搬個凳子,獨自在院子里刷視頻。
作為老黨員,他喜歡看愛黨、軍事、時政等題材,像去年的烏克蘭問題,就始終很關注。
和很多老人一樣,因為耳朵不好,外放聲音總是開得特別大,如入無人之境。
但李炫并不反感,她認為,對80多歲的老人來說,相較于傳統跳廣場舞、打牌等線下娛樂活動,玩手機既不耗費體力,又沒有行動風險,尤其在疫情這一非常時期下,一個人也能玩,她很高興爺爺有這樣的陪伴。
不過,90后陳拾就沒這么“豁達”了。
陳拾的外婆也80多歲,在黑龍江鄉下生活,也愛刷抖音,甚至染上了上廁所帶手機的“惡習”。
因為長時間玩手機,聽力沒以前好了,頸椎也不舒服了,但是誰都不能勸,一說就要生氣——妥妥的“網癮老年”,而且還是叛逆期的。
陳拾左右為難,一方面擔心老人身體,另一方面又覺得老人難得有這樣的方式感受快樂,于心不忍。
無論年輕人怎么想,互聯網的窗口已經向農村老年人敞開,他們從中解鎖的娛樂花樣,有時超出年輕人的預期。
比如癡迷霸總小說,“我奶奶在喜馬拉雅上,已經聽了20多本霸道總裁小說,每一本都有好幾百章,天天公放著《霸道總裁的小嬌妻》、《霸道總裁愛上我》之類,聽得人尷尬”,這讓成茜不得不感慨“女人致死是少女”。
而“老年人沉迷網文,年輕人有必要擔憂嗎?”這一話題,更是在去年登上了人民日報預測的公務員考題,可見其“潮流”之洶涌。
再比如,追劇、打游戲這些年輕人鐘愛的娛樂方式,農村老年人也照玩不誤。
生活在廣東鄉下的小果奶奶喜歡看電視劇,尤其是韓劇,但網絡電視操作復雜,她始終學不會。
小果便給她買了Ipad,下載好韓劇TV,奶奶每天都要看上幾集,有時還和小果同步劇情。
蔣婷的父親則更愛玩斗地主和下象棋,60多歲的他生活在山東棲霞某農村,每天干完農活,總會躺在炕上玩幾把,輸贏不重要,關鍵是緩解體力勞動后的疲憊。
蔣婷父親最愛斗地主
這并非個例,中國社科院《后疫情時代的互聯網適老化研究》顯示,23.26%的被訪老年網民表示會手機游戲,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消消樂和斗地主,分別有61.90%和41.50%的老年網民表示常玩此類游戲。
如今,大多數農村老年人的子女不在身邊,在某種程度上,手機成了一種替代性陪伴,通過這些多樣化的娛樂方式,他們自得其樂,聊以慰藉寂寥時光。
二、老有所學:學務農、賺零錢、干正事
農村老年人玩手機不只限于娛樂之用,很多正事也依賴手機完成。
比如社交,正如微信是年輕人的工作軟件一樣,如今農村的很多事務也離不開微信。
蔣婷父母所在村有3個微信群,村委會的消息通知均通過微信群進行,比如過年期間禁放煙花,建議電話拜年等信息,微信通知基本取代了過去的廣播大喇叭。
蔣婷父母每天必開微信,一來看蔣婷是否有聯系,二來避免錯過村里的消息通知。
在老年人的手機應用中,微信的地位不可撼動。
《2021老年人手機使用報告》顯示,在老年人購買智能手機的理由中,“打電話、使用微信等社交軟件”位列Top 1。
不過,他們用微信不只限于社交,伴隨互聯網的下沉普及,他們有時也不得不學習新技能,比如微信支付。
蔣婷的父母種了一輩子蘋果,每年秋季,都有多家蘋果收購商前來收購,此前的蘋果交易均是現金形式。
但兩年前開始,三分之二的收購商都不給現金,只能打款到微信了。
好處是可以提高蘋果交易效率,給現金需要雙方多次數錢,以確保金額無誤,但打款到微信,避免出錯的同時,還能將交易時間節省5分鐘左右。
包括蔣婷父母在內的很多農人,都“被迫”學習用微信收款,但60多歲的人掌握起來并不容易。
蔣婷教了父親兩遍如何打開微信收款碼,又轉了一元錢,教他如何確認錢到賬。
父親很用功,每天都要練習幾遍,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收款碼。
但即便如此,真正交易時,因為網絡或其他問題,有時還是找不到,或混淆了收款碼和付款碼,需要其他人幫忙。
尤其隔了一年后,到第二年交易季時,幾乎全忘了,又要重新教和練習。
對老年人來說,弄明白微信支付的產品邏輯,以應對各種意外,還是比較困難的。
此外,在手機的實用價值上,短視頻也貢獻頗多。
快手《2022快手銀齡人群內容生態報告》顯示,63%的銀齡族觀看短視頻,是為了“能增長知識技能,提升生活品質”——可謂是老有所學,老有所用。
對農村群體而言,從短視頻中獲得農業知識更為常見。
蕭山的父母生活在山東煙臺,同樣種植蘋果為生,刷快手除了娛樂放松外,還能學到新的種植知識,比如何時施肥,果樹修剪新方法,蘋果最新市場價等。
去年雨水多,蕭山的父母刷到專家建議“雨水會造成鈣流失,要給蘋果樹多補鈣”,他們便在原本補兩次鈣的基礎上,多補了一次。
短視頻上很多農業知識
結果也很喜人,其他沒有多補鈣的人家,蘋果多有缺鈣引起的“苦痘病“,而蕭山家的蘋果該問題則少很多。
還有一部分農村老年人刷視頻,不為享受,只為做任務賺錢。
比如他們最初下載快手極速版或抖音極速版的原因,多是聽村里人推薦“看視頻能賺錢”。
凌玉60多歲的婆婆便是如此,她生活在遼寧鄉下,三年前村友幫她下載了快手極速版,前期一個月能“刷”個十元八元的,但后面獎勵金幣變少,慢慢興致就弱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快手極速版簽到送金幣
去年,同村人又給她推薦了新的賺錢渠道,每天在某兩個旅游聯盟App上,分別看5個視頻,據說一年就能賺1萬。
但凌玉發現,實際規則是,看視頻得的是門票,門票無法提現,只能兌換成積分,再用積分充話費或購買商品。
半年多時間內,婆婆的積分只夠兌換過一次7斤洗衣粉。
但這一系列復雜概念,老人根本沒法分辨,“推薦人說什么便會信什么”。
后來規則又從5個必看視頻提高到7個,時間一長,婆婆也感覺不靠譜。
不過她還在堅持,因為推薦人說今年三月收益會提高,她還抱著一絲希望。
看著婆婆為了這不起眼的收益,每天晚上花20分鐘看視頻廣告,死記硬背著一連串點擊路徑,有時因出現亂七八糟的跳轉和彈窗而無措時,凌玉心里很不是滋味。
“對窮慣了的農村老人來說,再少的錢也是舍不得放棄的?!?/strong>
而凌玉唯一能做的,就是幫婆婆把每次自動下載的那些廣告軟件清理掉。
三、老有所用:與時代接軌
無論是娛樂還是正事之用,智能手機帶來的更深層價值,大概是能讓農村老年人產生“與社會接軌”的安慰。
這種安慰說起來也很“務虛”——知道其他角落發生的事,意味著沒有被淘汰。
李炫對此深有感觸,此前她在英國留學,偶爾和爺爺視頻時提到,英國和國內不同,常有罷工游行之類,驚訝的發現爺爺也有了解,他在抖音中曾看到過英國鐵路罷工的新聞,也因此兩人多了些共同語言。
“爺爺說,如果沒有抖音,自己就像變成了聾子、瞎子?!?/p>
老年人如何跟上時代,并不只是某幾個家庭要面臨的,而是我們這個老齡化社會共同面對的議題。
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老齡辦發布的《2021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
且據測算,預計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這些遠離社會中心的老年人,期望借助手機,再次與社會連接,消弭“被拋棄”的孤獨感。
正如《后疫情時代的互聯網適老化研究》所顯示的,老年人的觸網積極性很高,95%的老年人認為疫情之后學習網絡操作非常有必要。
蔣婷的父親便是如此,這次過年回家,蔣婷發現,父親竟然自己摸索,學會了下載和卸載應用。
他給蔣婷演示了在小米應用商店的推薦頁里,下載番茄小說。父親說,反正女兒說過,隨便點也不會弄壞手機。
更令蔣婷驚訝的是,他還學會了在淘寶搜商品、比價。
雖然因擔心被騙錢,沒有綁卡,無法購買,每次看中了,只能請年輕一點的鄰居幫忙下單,但網購的門檻已經邁進一半了。
通過這種“間接”網購,他已經成功買過腰帶、蓋車布、農用手套、果樹驅鳥器。
蔣婷父親網購的驅鳥器
看著父親“得意”得展示這些網購物品時,蔣婷由衷的佩服這個60多歲老頭兒的學習能力。
不過,在有些家庭中,則是老人不急孩子急。
80后張磊在六七年前,就給近60歲的父母買了智能手機,父母居住在西安鄉下,彼時村里的同齡人用的大多還是老人機。
他希望父母能接觸“新”東西,以免將來跟不上時代,產生被淘汰的落寞。
他的“要求”還有點高,經常“鞭策”父母學習手機操作,不要事事問人,要自己思考本質。
但父母沒有這樣的心氣,只想被“喂養”,比如他們抖音玩得飛起,卻死活學不會微信添加好友,每次都要身邊人幫忙,張磊常?!昂掼F不成鋼”。
其實,心切老人能否跟上時代的不止是子女,互聯網也在主動拋出橄欖枝。
2021年,騰訊新聞、微信、淘寶、京東、抖音、快手、支付寶等多個App,響應工信部關于“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的號召,紛紛推出大字體、大圖標、高對比度字等功能特點的“長輩模式”,降低老年人觸網難度。
在老年人主觀努力、子女“鞭策”、及互聯網主動“拉攏”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很多老年人的互聯網“能力”突飛猛進。
以較為復雜的微信支付為例,《后疫情時代的互聯網適老化研究》顯示,相比2017年一季度,2021年第二季度老年人的微信支付金額增長了5227%。
有人說,時代會拋棄老人,但時代中的人不會拋棄老人。
張磊也是這樣想的,他還在時不時對父母“耳提面命”,用“別人家的父母”來督促他們“上進”,正如小時候父母督促他學習進步一樣。(文中采訪對象均為化名)
采寫:舒然;編輯:天南;
來源公眾號:財經故事薈(ID:cjgshui),資深圍觀,謹慎吐槽,橫跨財經、科技的原創深度解讀。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財經故事薈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