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迭代與銀行轉型

0 評論 6852 瀏覽 14 收藏 11 分鐘

作為一種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經歷了一定的快速發展階段,之后逐漸走向穩定,而金融科技的創新也不止于互聯網金融模式。那么,金融科技正在經歷怎樣的發展路徑?一起來看看作者的解讀與分析。

金融科技的創新曾經風風火火,紅火的時候為金融創新而生的科技公司也像雨后春筍般冒出來,不過也像秋風掃落葉一般悉數退場。

討論金融科技就離不開互聯網金融,我們先看看互聯網金融的定義:

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

關于互聯網金融在國內如何正式興起并沒有統一的說法,在2003年前后,淘寶網為解決交易雙方的信任問題,就推出了支付寶擔保交易。2007年,中國出現了第一家P2P網貸公司拍拍貸,2009年銀監會發布了《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試點管理辦法》, 并相繼成立了北銀消費金融公司、四川錦程消費金融公司、中銀消費金融公司、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2011年,央行下發了第一張第三方支付牌照;直至2013年,被普遍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

從這幾年的金融行業創新和發展來看,互聯網金融公司就是一個偽創新,隨著一系列的金融科技玩家的倒臺,互聯網金融式的金融科技的發展套路徹底走入到了發展的死胡同。包括BATJ這些互聯網巨頭早已經放棄了所謂的互聯網金融,專心干起來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的迭代和銀行轉型

金融簡單喊了很多年了,但真正從2013年寶寶類互聯網理財產品開始火爆,全民都開始從互聯網上了解、認識和使用相關產品,慢慢這個生態有了后來的消費金融、小微金融等行業。

金融科技還衍生出來的數字金融、普惠金融、智能金融等概念,還是以BATJ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對傳統金融機構進行賦能,它們都是通過技術的力量來給金融行業帶來本質性的改變,從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新物種。這些新物種相對于傳統金融形態來講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非僅僅只是將新技術與金融行業進行簡單相加,然后再去打一個新概念。

一、互聯網理財

說起互聯網理財,可能大部分人首先聯想到的就是P2P、網貸,甚至套路貸等名詞。其實2013年馬云的“余額寶”,成為人們首個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從寶寶類產品的一炮打紅,帶動了傳統長尾客群開始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

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火爆無外乎幾個因素:

  1. 降低的理財門檻,大量的長尾客群才明白原因1塊錢也是可以理財的。
  2. 便利的用戶體驗,大量使用支付寶才明白,理財也可以變的這么簡單、方便。
  3. 豐富的理財產品,滿足不同層次的客群理財需求。

大家看看互聯網理財火爆因素,是不是跟現在的數字化轉型很相似,抓住長尾客群給他們提供豐富、簡單和好用的金融產品而已。

二、互聯網消費金融

自從2009年銀監會發布了《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試點管理辦法》成立了第一批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以后。

以京東、蘇寧、天貓等為代表的電商巨頭獲得開展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資格, 并相繼加入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 為互聯網消費金融產業注入新的力量, 互聯網消費金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目前, 互聯網消費金融已經在多個領域得到滲透與發展, 已經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金融業務部分。

消費金融行業真正從2016年開始火爆,行業邁開步驟向前沖就意味著不規范、不合規、甚至犯罪,超利貸、套路貸甚至裸貸,非法催收、暴力催收中不法行為充斥著整個行業,也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

從2017年底的監管整治開始到現在2023年近6年的強監管、降利率和斷直連等文件的約束,消費金融行業已經慢慢回歸正常,基本沒有新玩家的入場了。

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的用戶增長也很有限了,玩家僅剩下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隨著一家一家小貸公司主動被注銷,小貸公司會越來越少。而最終互聯網平臺也會圍繞著那13家互聯網平臺為中心外圍還剩下最多5-10家金融科技公司。

塵歸塵,土歸土,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已經死了嗎,并沒有!只是在經歷過高速增長期進入緩慢發展期和強監管的市場環境下,進入到了行業的穩定發展期而已。

三、下一個戰場

2023年的來臨,首先用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逐步轉向數字化、定制化,銀行業面臨著規?;慕鹑隗w系與靈活化的用戶需求的矛盾。這一矛盾使得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成為各國金融業更好發展的“必選項”。

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有以下幾方面意義。一是滿足“了解客戶需求”的前置條件,以此推動各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方向。二是契合“快速響應用戶需求”的服務發展方向,通過搭建數字化的組織框架,促使產品創設敏捷化,滿足不同類型用戶的金融需求。三是達到“客戶認可”的最高標準,形成金融科技發展的良性循環。

數字化轉型雖已經成為金融業特別是各家銀行發展的共識,但由于金融機構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不同、數字化發展的基礎不同、數字化系統建設的能力不同,造成了金融機構數字化進程出現差異。

第一,各金融機構對數字轉型的認知不同。數字化轉型較好的金融機構通常能夠結合業務規劃、信息化基礎等既有條件制定匹配的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但也有一些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型金融機構對于數字化轉型還停留在模糊認知階段,對數字化轉型的戰略規劃通常是單純地復制其他轉型成功機構的數字化模式,沒有同自身業務發展現狀及特點相結合,因此,造成多數機構未達到數字化轉型預期。

第二,各金融機構創造應用場景的能力不同。數字化轉型的方式是構造匹配的應用場景并以科技作為工具提供更好的數字化服務,但由于各金融機構間數字基礎設施的完善度不同、數據收集分析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其并沒有建立大量成熟的應用場景,無法擁有充足的數據進行分析及創新服務。

第三,不同金融機構數字化系統建設的能力存在差異。受限于資金、人才等因素,中小金融機構無法像大型金融機構一樣投入大量資源,系統搭建只能以特定、零散的業務為主,難以形成體系化的技術及運營架構。

四、小結

經歷了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輪番洗禮之后,這樣一種關系正在被厘清,并且開始真正將金融與科技的發展帶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對于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機構來講,他們正在越來越多地將科技看成是改造金融的工具,并以此強化科技對金融的優化與改造。對于傳統意義上的科技平臺來講,他們正在越來越多地將金融看成是服務的對象,而非成為金融本身。

科技不再是收割用戶的手段,而是更多地成為改造金融的工具。當以金融為主體,以科技為工具的發展方向確定,金融與科技之間的進化必然會進入到另外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上。至此,金融科技將會真正告別概念和營銷的幌子,從而真正進入到實質性發展的時代。

銀行的零售業務、小微業務和數字化貨幣是目前比較熱門的業務板塊,基于金融簡的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實現這些業務場景的高速發展、創新和營銷運營效率的提升。

公眾號:營銷數字化轉型(ID:Fi-Digital),銀行數字化轉型。

本文由@湯向軍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