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成年人都被“青少年模式”傷害過

4 評論 9382 瀏覽 13 收藏 15 分鐘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每天打開某些視頻網站,總會彈出是否切換成青少年模式的彈窗。盡管無數次選擇了不切換,還是會被一遍遍詢問。作為一個成年人,這樣的用戶體驗真的很糟糕。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嗎?本文作者圍繞青少年模式彈窗展開了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一、青少年模式的起源

近幾年,隨著網信辦對于網絡生態治理的加強,各平臺都涌現了“青少年模式”。相較于其它模式而言,青少年模式限制了用戶的在線時長、可查看的內容類別、可使用的功能模塊等,旨在通過限制,建設一個符合青少年成長的健康網絡環境。

然而,如何更好地讓青少年進入這個模式呢?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兩種方法,第一個是通過“我的-設置”,個性化設置是否要開啟青少年模式;第二個是通過每天第一次進入平臺時,彈出青少年模式選擇彈窗,詢問用戶是否要進入青少年模式。

第一個模式入口較為隱蔽,除了極少數用戶會通過設置模塊進行設置,大多數用戶要進入青少年模式,還是靠第二種方法,通過彈窗進入。

但第二個模式的彈窗雖然方便了需要進入青少年模式的用戶,卻對于成年人帶來了困擾,畢竟每次進入網站,都要詢問一遍是否要進入青少年模式,體驗感著實較差。

用戶不禁也會疑惑:為什么我是成年人,且每次都選擇不進入青少年模式,但每次進入APP還要詢問我?

二、“無效”的青少年模式彈窗

誠然,青少年彈窗降低了大多數用戶的體驗,強提示的設計使得用戶需要點擊才能進入下一環節,操作鏈路增長。

對于成年人而言,即使每次都選擇不進入青少年模式,仍然無法屏蔽,需要通過點擊才能關閉彈窗,讓很多用戶覺得雞肋又難受。

對于青少年而言,彈窗也不是一個好的設計,目前大多數平臺在識別到賬號未滿18歲時,也不會強制用戶進入青少年模式。因為它的非強制性,無法有效讓青少年完全不瀏覽某些不適合未成年的內容;而即使有用戶想要開啟青少年模式,也仍需通過點擊才能進入此模式。

這么一看,青少年彈窗好像變成了一個無效的功能,非核心用戶需要強制進行選擇,而對于核心用戶而言,也不能直接進入青少年模式,需要點擊,增加了操作的鏈路。

澎湃新聞的《多平臺青少年模式體驗:易繞過、不良信息多、交易轉賬不設防》一文中也反饋,多平臺即使上線了青少年模式,未成年用戶仍然可從網頁版、輸入四位密碼解鎖、使用不用認證年齡的第三方平臺登錄等形式,繞過青少年模式。

三、“有用”的青少年模式彈窗

那么為什么如此雞肋的彈窗,卻成為了各大平臺都存在的彈窗呢?

響應政策號召,規避風險是第一個原因。

2020年3月1日,由中央網信辦制定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開始實施,其中第十三條規定,鼓勵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開發適合未成年人使用的模式,提供適合未成年人使用的網絡產品和服務,便利未成年人獲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

2020年6月1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落地。新法專門增設網絡保護一章,其中多個段落都提到了“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并要在網絡環境中,對青少年做分類。

而關有青少年模式似乎還不夠,2022年11月30日,共青團發布報告稱,網絡平臺青少年模式效果不明顯,設置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網民不到總數的一半,而為孩子設置青少年模式的家長更少。

隨著政策的收緊,各平臺為了規避被約談的風險,在流量和法律風險之間進行博弈,最終選擇了通過彈窗的形式,去提醒用戶進行切換。

在流量為贏的年代,平臺深知Z世代的影響力,同時,平臺也知道青少年模式因為過濾了太多內容,對于青少年的吸引力急劇下降?;谶@個原因,很多平臺都未強制用戶切換到青少年模式,而是通過彈窗進行提醒。

當青少年在使用父母賬號瀏覽內容時,可以便捷切換模式是第二個原因。

很多青少年并沒有自己的賬號,特別是年紀小的兒童,直接就使用父母的賬號瀏覽網站了。對于這些用戶而言,如果沒有彈窗的提示,父母切換模式較為困難,很可能直接讓孩子使用成年人模式,從而瀏覽到不利于成長的內容。

基于這個場景,彈窗是一個解決方案,通過強提醒的形式,提供給用戶一個模式切換的快捷入口,有效解決成人、未成年共用賬號的問題。

需要青少年在成人模式貢獻流量、金錢是第三個原因。

正如前文提到的平臺在法律和流量之間進行權衡一樣,平臺舍不得完全在被過濾掉的內容里,放棄未成年這個流量組。畢竟比起成年人,青少年更容易成癮,精力更充沛,也更容易因為一時沖動而進行消費。

青少年模式雖然是國家強制給各平臺的任務,但各平臺也想在有限的空間里,賺取青少年貢獻的流量和金錢,所以以彈窗非強制進入青少年模式的形式,給青少年不使用青少年模式留一條路。

四、現有的青少年模式彈窗

目前市面上的青少年模式彈窗是怎么設置的呢?

優酷、抖音、愛奇藝三個平臺,除了抖音強制把14歲下的用戶自動切換到青少年模式外,彈窗的觸發邏輯是:不管用戶是否是未成年賬號,在每天第一次進入APP時顯示彈窗。

而在彈窗的設計上,三個平臺都高亮了“我知道了”按鈕,“開啟青少年模式”放置在了不太顯眼的位置,這樣的設計既防止了用戶誤觸進入青少年模式,也能看出使用青少年模式的用戶在平臺的占比較低。

關閉彈窗的邏輯是點擊彈窗外的區域,或者點擊“我知道了”,即可關閉彈窗。

可以看出,各平臺雖然設置了青少年模式彈窗,但卻弱化了切換到青少年模式的入口,即使是想要使用青少年模式的用戶,也可能因為誤觸而進入到成年人模式,而對于非青少年用戶而言,這樣子的彈窗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強提示對于用戶的使用流暢性影響。

但強提示再弱化,仍然是強提示,對于不需使用這個模式的用戶而言,仍然是心中的梗。

五、如何讓用戶更精準地進入適合的模式

面對青少年彈窗的需求,如何設計才能在最少地降低客戶體驗的情況下,起到有效讓青少年開啟專屬自己年齡階段的模式?或者說除了青少年彈窗外,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可以規避青少年瀏覽成年模塊的內容,而不影響成年人用戶的使用體驗?

在彈窗的觸發邏輯上,采用年齡分層管理是一個好的方法。

可以參考抖音讓14歲下的用戶直接切換到青少年模式的設計,對不同年齡層的用戶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

對于較低年齡層的用戶,直接進入青少年模式;對于未成年但年齡接近成年的用戶,通過每次進入APP時的彈窗提示,讓有需要的用戶可以便捷切換到青少年模式;對于成年的用戶,可以取消每天初次進入APP的彈窗提醒,通過在左上角/右上角的功能擴展菜單欄加入模式切換按鈕,讓用戶可以通過更簡單的路徑,切換模式。

同時,給予用戶更多的選擇空間,在設置模塊,給予成年用戶進行設置是否需要開啟彈窗的權力,讓有需求的用戶可以及時通過彈窗切換模式,而無需求的用戶可以不受彈窗的影響。

其次,在內容的選擇上,依然可以采用年齡分層的思路,做好內容的過濾邏輯。

目前平臺不讓所有未成年強制進入青少年模式的一個顧慮,在于這個模式的內容缺乏吸引力,對于部分年齡較大的青少年,內容過于幼稚,不能吸引他們的興趣;而對于內容的創作者而言,有些優質內容,并不一定不適于年齡層較大的青少年,卻也被過濾了,損失了流量。

在青少年模式逐步迭代優化的后期,平臺可以考慮優化內容過濾邏輯,對于青少年模式進行分層,向大齡青少年開放更多的內容,讓青少年模式更加具有吸引力,讓青少年愿意自發使用這個模式。

如果過濾算法可以有效地針對不同年齡層的青少年過濾內容,那平臺甚至可以直接給未成年強制使用青少年模式,取消彈窗。因為這個時候的內容,已經不會對于未成年來說過于“幼稚”了,用戶愿意使用,愿意貢獻寶貴的流量。而這也使得更多優質的內容,可以流向青少年,有效提升平臺的活躍度。

六、總結

青少年模式彈窗看似是一個智障的設計,其實卻是一個平臺在規避風險和爭取流量之間的博弈產物,由于這個模式的發展時間較短,平臺推動的積極性低等原因,平臺未有信心和很強的動力去讓彈窗消失。

然而,隨著政策對于青少年網絡安全策略的進一步收緊,平臺也不得不面對有一天需要從非強制性的彈窗轉化為強制用戶切換到青少年模式的問題;在此之前,不如先優化一下青少年模式,通過年齡分層,向不同年齡層的用戶展示不同的功能和內容,搶占先機,讓真的需要強制用戶進入青少年模式的那天,平臺有信心自己的產品能滿足未成年用戶的需要。

專欄作家

Conli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個在供應鏈領域搬磚的產品崽。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明明不是青少年,但每次進去,這個彈窗都會襲擊我。。

    來自廣東 回復
  2. 年齡分層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像作者前面提到的,小孩使用家長手機,這個怎么判斷呢?

    來自上海 回復
  3. 形式主義,可參考去銀行存錢5w被要求出示資金來源證明,隨客戶抽出100元后存49900元存銀行錢還多送了一桶油!這個要真搞,就全平臺實名制身份證認證+瀏覽記錄上報+生物識別。不然和半夜都是七八十歲的老頭老太太打王者有何區別?

    來自廣東 回復
  4. 為了監管做做樣子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