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團團,正在“消滅”品牌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曾經消費者偏愛大牌,覺得他們質量靠譜有保證;后來消費者偏向轉向小而美、特色鮮明的品牌;現在消費者的決策不再輕易受到品牌影響,而是更相信社交關系鏈的聲音。一批以“快團團”為代表的的團購產品正在成為消費市場的新勢力,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01 “隱秘”的龐然大物
新疆的大堅果,智利的3J純冰車厘子,舟山幾斤重的大黃魚……
小A向我們展示著她近期的購物記錄,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特產,林林總總占滿了手機的幾個屏幕。
她說:“家里買生鮮,之前都是在網上超市下單,但時間長了,遇到不少品質不穩定的情況,挺糟心的。最近一年開始跟著我們小區的團長團購,選品好,從沒踩過雷,而且價格很實惠。像海鮮這種,只要提前團好,打撈當天下午就能送到小區。你說哪家平臺能有做到這樣?”
被小A盛贊的團購品質要歸功于團長,和小A是一個小區里的住戶。最開始認識,是在社區團購興起之時,團長作為網點負責人,日常要管理客戶的訂單,處理到貨后貨物的擺放,除睡覺和帶娃時間外,幾乎都在回復和處理客戶的各種問題。
后來社區團購熄火,團長靠著累積下來的資源,自己摸索出一條優質供應鏈,開始在快團團上發布農家的土貨、食材,也會根據客戶需要團購時令的小吃正餐,名氣不小,連隔壁小區的客戶都吸引了過來。
和小A不同,小B和她的團長素不相識。
“朋友推薦的,跟著買了一次。覺得不錯,就一直買下去了。團長上新了微信能收到推送,感興趣就會進去看看?,F在果蔬生鮮,甚至日常用品,幾乎都被這個團長包圓了?!毙這樣介紹道自己的快團團經歷。
比起小A和小B,小C對于快團團則感到很陌生,他描述自己的生活是“上班很少看微信,下班回家回刷抖音”,周邊缺少團長和深度使用用戶,導致他對快團團的隱秘走紅毫不知情。
事實上,這款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團購工具已經誕生3年。
它背靠著拼多多,最初定位是類似于淘客的引流和分銷工具,為了吸引其他生態中的頭部分銷商,它不吝惜于優厚的入駐條件,短期內壯大了整體流量和體量。
接著,它的發展變得超乎預期。
由于使用便捷、幾乎免費、沒有技術和資金上的門檻,同時又有大平臺背書,因此逐漸吸引大量微商、代購、淘寶客和社區團購玩家進入。
2021年,經由快團團成交的銷售額超過600億元,2022年,則有望翻倍突破1200億規模。它就如新星爆發般迅速聚集起了一團巨大的能量,令局外人好奇,為何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在拼多多手里長成了龐然大物。
02 三個關鍵詞
1. 私域工具
快團團的定位是私域工具,也就是說買家和團長間,需要有直接聯系,最少也需要有中間人穿針引線,才能在看到團長發布的商品并跟團購買。
你會發現,在小程序上無論怎么變換關鍵詞,都無法找到不認識的團長。同時,系統也不提供類似排行榜之類的功能,買家只能在有限的選擇中跟團。
但反過來說,私域也帶來了一定程序上的熟悉和信任感,不少團長都是從線下社群和鄰居開始發展客戶,在線上往往使用微信社群+快團團鏈接的組合拳來銷售,客戶的黏性和回購率高得驚人。
作為服務于團長的工具,快團團在產品的簡便性、強大性上也做的足夠出色。
清晰的布局和架構,讓團長可以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能力。
細致的數據服務,可以看到客戶付款流程的全部細節。
哪些客戶查看了哪些商品,商品查看的時間和頻率如何,哪些客戶是值得關注的老粉,是否需要進行額外的客戶運營,等等數據匯總,給團長提供了移動端的便捷工具。
2. 分銷機制
在快團團的商業模式中,分銷是最關鍵的一環,直接呈倍數放大了銷售效果。
團長開團后,可以發出開團鏈接直接售賣,也可以設置傭金進行分銷。在分銷場景下,幫賣團長一鍵轉發,就能把商品鏈接引入自己的私域流量。
除了轉發團長的鏈接,幫賣團長還可以轉賣拼多多商城的商品。
在這套機制中,團長和幫賣團長的身份可以互相變換。
當有穩定的一手貨源時,人人都可以是團長,也可以發展自己的幫賣團長;與此同時,每個團長也可以幫其他人銷售商品,是別人的幫賣團長。
據估計,僅在上海地區,成規模的團長就有1000多個,每月流水在數百至數千萬不定,而每個團長的私域里都有成百上千的幫賣團長,分散在各個社區和圈層中。
3. 去品牌化
雖然快團團的初衷是希望團長銷售拼多多商家的產品,但實際上,團長們更愛自力更生。
據報道,平臺上95%以上的貨源都來自于團長選品,幫助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品牌走向了消費者。
這個過程也足夠簡單,只要團長與供貨商接洽完成,向平臺提供資質證明后,就可以開團開賣。
與其他平臺畫風不同的是,這里的商品描述充斥了更多的“網紅感”。
某某超市同款、產地直銷、福利,低至XX元等關鍵詞輪番上場,還有花花綠綠的emoji吸引著眼球。
這些商品往往會有明確的購買截止時間,錯過不再有的焦慮在催促著用戶下單。
界面中,海量購買記錄則把血拼的氛圍感帶到了線上,想著“這么多人買,一定不錯吧?”,點擊購買也就順理成章。
在缺乏對品牌的認識時,銷售者所有的行為都取決于對團長的信任,相信團長努力在品質和價格間嘔心瀝血的平衡,把情感轉化成購買力,購買后得到的正反饋又增進了信任,并帶來了下一次購買,如此一來,信任變現的正循環實實在在的立住了。
客戶在一次次購買中,最終形成了“閉眼買”的行動法則,也讓名不見經傳的商品賣成爆款。
供貨商們驚喜地發現,在公域流量越來越貴的今天,無品牌、小品牌在這里能找到自己合適的生存法則。
03 走紅背后的矛盾
由于使用便捷,能夠滿足團長快速成團、訂單統計和一鍵收款的需求,去年上半年,在其它購物渠道失效的情況下,快團團迎來了一波爆發增長。
國金證券數據顯示,快團團小程序,2022年,3月DAU(日活躍用戶數量)同比增速達到了448%。上海封控期間,近80萬人有做團長的經驗,其中60%都選擇了使用“快團團”發起團購。
截止到目前,快團團已經長成了日活超千萬的超級工具。在這樣龐大的數量級下,一些平臺治理的矛盾也漸漸凸顯。
例如監管審核方面,就面臨審核速度與上新速度的矛盾。
根據官方介紹,目前快團團銷售商品包含水果生鮮、美容個護、家居生活、食品保健以及各類虛擬商品,涵蓋了90個行業。
每個行業都有不同的審核標準,且是動態的,如何針對這90多個行業做到快速而精準的審核,不影響產品上新,是拼多多官方會面臨的問題。
又例如快速結款和售后維權的矛盾。
快團團最吸引團長的一點,就是全網最快的結款速度。今天賣出商品,明天就能把這些錢提到自己手中。
并且,快團團只收取低至千分之六的提現手續費,任務完成得好,還可以返現其中的千分之三。
但如此快的提現速度讓客戶退款和維權的難度就加大了,商家和客戶的利益,需要進一步被平衡。
再例如極速發展下,銷售數量與質量的問題。
與直播電商相同,快團團也擅長構建場景式,引發客戶的沖動消費。
在群里收到團長的貼心安利,點進鏈接一看跟團者眾,于是也控制不住蠢蠢欲動的小手,一通買買買。
隨之而來的高退款率,也在影響快團團的口碑及團長的真實利益。
04 一部品牌消滅史
回顧電商歷史,我們能看到技術如何改變消費,而消費又如何改變品牌。
最初的電商,搭上了全員上網的時代機遇,互聯網的信息交互和流通速度,讓用戶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網上購物的快樂。
大家欣喜地發現,網上能買到那么多線下買不到或者不好買的東西,互聯網鏈接了供需分散的買家和賣家,高效撮合了交互。
消除了線下渠道的網上價格十分美麗,對于利潤足夠高的美妝服飾,價格差甚至可達到一半。
在這一時期,買更便宜的正品成為了消費的主流。品牌仍然高居決策的第一要素,只不過消費者開始利不同的電商平臺,探索更合理的價格,做更精明的消費者。
03年成立的淘寶很快推出了擔保交易,網上代購正品成為了高頻關鍵詞,07年啟程的京東把目光投向了3C品牌,08年的唯品會幫助服裝大品牌優雅清倉,都在體現品牌為王的消費趨勢。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趨勢愈演愈烈,電商也進入了移動化階段。
手機開始大量吸附用戶的閑暇時間,線上購物變得隨時隨地、觸手可及。除了在有明確目的時會打開APP,大家還熱衷于漫無目的地逛逛。原有的熟悉的品牌吸引力逐漸消退,在喜新厭舊的電商世界里,開始呼喚更多新的品牌。
為了迎合消費者逛一逛的需求,蘑菇街、美麗說等內容平臺興起,首批網絡紅人大V也開始誕生,通過內容引導購買成為了一門好生意。
在新的內容領域,品牌不再是吸引用戶的第一要素,層出不窮的新品牌爭相比拼誰更懂用戶。
憑借定期訂閱機制,給用戶提供更便捷的體驗,僅僅創立3 年的“美元剃須俱樂部”在美本土本土線上市場份額更達到 51%,一舉超過老牌吉列,成為了美國線上最大的一家男士剃須刀品牌。
3年成為行業領導品牌,6年內實現上市的Casper,僅通過線上銷售床墊就做到如此成績。它將床墊的sku控制在四個,讓消費者毫無壓力的選擇,配送到家還可以免費試用100天,完全解決了購買床墊的后顧之憂。
這些品牌的發展路徑是相似的:聚焦新人群需求,打造新模式和新體驗,引領新生活方式。
與此同時,老品牌也變得更加接地氣,開設天貓旗艦店、微博賣萌互動,官方微信公眾號,一系列下凡的操作,連奢侈品也不能免俗。
移動化時代,新老品牌交相輝映,大家深切感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沖擊,或主動或被動地以用戶思維來革新自身經營和設計。如果要給這段時間一個關鍵詞,那它是新老品牌和流量的共舞。
回到近些年,流量的趨勢又有變化。進而引發了去品牌化消費。
視頻、直播占據了絕大多數的上網時間,網絡消費變得更加理性,日常種草拔草會先翻翻小紅書、微博。
DT財經聯合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起的“2021年輕人消費行為大調查”中顯示,90后、95后及00后中,做購物攻略的渠道首位是“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90后中,只有29%的受訪者表示會用“B站、抖音等視頻平臺”做攻略,在00后中,這個比例達到了43.3%。對于Z世代的年輕人而言,在買一款降噪耳機前,先把搜索出來的評測視頻看個遍,已經是常規操作。
up主,主播,大V,這些弱社交關系開始支持起我們的消費行為,成為購物之前的一站。但與KOL相比,更多年輕人希望能參考來自真實用戶的自發性反饋。
數據顯示,在“決定下單前,哪些要素最能影響決策”的問題下,超過7成的受訪者選擇了“用戶留言”,而選擇“網紅測評結果”的僅占2成左右。
同時,大家對“大品牌”的態度也放生了變化,有接近2成人愿意為“大品牌”花更多錢;但也還有接近3成人站在相反面,表示“大品牌”不值得多花錢。
多方探索、信任真實、聰明消費,品牌靠后或者是這個時代的消費關鍵詞。
在去品牌概念的影響下,不少供貨商不再野望品牌溢價,拋出更劃算的價格給到供應商,拼多多,快團團就是這一趨勢的響應者。同時,精明的消費者們也涌向了這些平臺尋找大牌同款,平替等物品。
05 尾聲
在2012年前,馬云和王健林就電商就“電商能否取代傳統的店鋪經營”展開辯論,雙方還為10年后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能否過半設下1億元賭局。
剛剛過去的2022年,這個數字來到了30%,10年間,借助移動化、5G等技術,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深度參與了這場賭約。
回顧電商歷史,我們最初經歷的是從匱乏到sku急劇放大的喜悅,應有盡有的品牌,更便宜的價格,幾天之內就能到家門的正品,讓天貓,京東,唯品會牢牢抓住了用戶痛點。
再后來,我們不再迷信大品牌。那些擅長自我內卷的新消費品牌,國潮強勢崛起下的國產品牌,在網絡上走紅。我們愛上了小而美,特色鮮明的品牌,甚至以追求小眾和平替來凸顯精明的消費主張。
到后面,我們的消費決策不再輕易受品牌影響,我們更關心社交關系鏈傳遞出來的的聲音,對味的朋友說,網絡的大V推,再來一點熱熱鬧鬧一起哄搶的社群氛圍,成就了生態里的千人千面,百花齊放。
消費個性化的時代,品牌的權重在逐漸降低,同時也給了更多新產品搏殺和出現機會,在快團團上,這些產品借由勤勤懇懇的團長們,奮力發聲。
專欄作家
假裝是運營,微信公眾號:SaaS學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10年產品,專注B端,負責過行業頭部SaaS產品并經歷過完整的生命周期。熟悉金融、物流行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寫得很棒,雖然快團團自身還有一些小細節需要完善,但是仍然要膜拜產品和運營團隊。
大品牌對于快團團在品牌上的威脅會有哪些應對措施呢
快團團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真的很大,我也發現現在自己對日常用品牌也不是那么著迷了
看了作者的話才意識到快團團真的幾乎消除了品牌????給了小品牌很多出圈的機會!
棒棒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