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Temu北美加速:有商家已經日銷幾萬單

0 評論 3921 瀏覽 1 收藏 8 分鐘

跨境電商平臺Temu在去年9月上線后,逐漸吸引了大批用戶,電商出海賽道上的競爭也愈發激烈。那么Temu平臺上的商家們都有著怎樣的表現?什么樣的商家和運營策略,才能讓自己在跨境電商的巨航上成長起來?一起來看看本文的解讀。

拼多多跨境電商平臺Temu在北美市場正步入快速推進期。

根據界面報道,Temu加拿大站點近日已進入內測階段,符合要求的商家可實現“一店賣全球”,即在美國售賣的產品可直接同步到加拿大站點,無需商家額外操作,而廚房類目下大部分商品已經進行同步。

36氪接觸到的部分商家反饋目前還未收到內測邀請,一位銷量不錯的賣家則告訴36氪,已收到買手通知,“庫存多了就可以加入測試”。由此不難推斷,距離加拿大正式開站時間應該不會太遠。

早在去年11月份,就有媒體透露Temu 正籌備在加拿大開站,下一站或瞄準西班牙。

美國市場勢如破竹的表現或是Temu加速開疆拓土的底氣來源。上線時間不足6個月,Temu長期占據美國App Store第一位置,根據SensorTower最新統計,截止今年1月底Temu全球下載量接近2000萬次,北美地區用戶貢獻超九成份額。

美國用戶的熱情,也在影響著賣家們的決策?;谧畛醯那鍘齑嫘枨?,一些嘗到甜頭的商家放下懷疑顧慮,開始在Temu投入更多心力。

一、一邊抱怨一邊堅持

去年9月1日,拼多多秘密籌備半年之久的跨境電商平臺Temu在美國上線時,外界不看好的原因各種各樣,看好的依據卻無二致——強悍的團隊以及“后發制人”的基因。

此前有媒體報道,拼多多內部默認的Temu牽頭者為拼多多核心高管COO 顧娉娉(花名:阿布),其曾帶領多多買菜從社區團購中廝殺而出成為行業第一。

“后發制人”已在拼多多、多多買菜上得到驗證,而過去幾個月,Temu也已顯露出后發優勢。通貨膨脹激發出美國人追求性價比的需求、疫情管控催生的國內商家“去庫存”需要,提供了用戶、供應鏈等方面的天時地利,依靠低價、半標,Temu正淌出一條異于亞馬遜、SHEIN的差異化之路。

據跨境電商賣家“園長跨境電商日記”主理人園長透露,去年Temu上線前,拼多多就在商家后臺發布了鼓勵大家做Temu的通知,他一直在亞馬遜賣美妝,直到11月為了清理手上的一批貨,才試著開通了Temu,12月商品正式上架開賣。

對于一個新平臺,園長最初并沒有抱太大期待,但出乎意料的是,一些產品竟然賣光了,他不得不再去找工廠下單生產。目前,其店鋪日銷穩定在300單左右。園長稱,自己這個單量算不上好,有賣家日銷可達2-3萬單。

但對于一些賣家而言,日銷幾十單,甚至幾單也是常態。比起不起眼的銷量,更讓他們頭疼的是在與買手溝通時的各種碰壁,“要么是找不到人,發信息從來不回;要么是態度陰陽怪氣?!?/p>

賣家張天(化名)最近店鋪銷量下滑嚴重,由于商家不參與運營,看不到流量相關數據,所以他就想問問買手怎么回事,結果只得到了“你覺得是什么原因”的回復。另一位賣家李玉(化名)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不過隨著銷量上漲,買手開始主動找過來溝通,天天讓他多上點產品。

在園長看來,作為一個上線不到半年的新平臺,Temu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它也需要時間補足短板、擴充買手,而很多情況也確實在逐步改善,“之前入庫上架可能需要5天,現在大概3天”,“國內倉也在變多,除了廣州,還有佛山等地方”。

在各個Temu賣家群里,每天都有吐槽平臺的聲音,大家一通抱怨過后,依舊繼續著Temu上的生意,沒人想錯過這艘未來巨艦的航行。

二、跟著平臺做產品

Temu之所以短時間內能在美國掀起聲浪,與誘人的商品低價分不開。

眾所周知,Temu采用的是“商家供貨、平臺運營”輕資產模式,商家只需要把貨物寄到平臺指定的倉庫,后續的定價、發貨等一系列行為皆由平臺完成。

為了維護價格優勢,Temu選品時會進行同款產品比價,比如會和1688對比,價格不夠低的產品會面臨出局的風險,為了提高上架機會,很多商家不惜犧牲毛利率,給出低價。因此,不少Temu商家陷入“賺不到錢”的困境。

韓兵是一個例外,幾百個產品“上一個通過一個”,每天可賣出四五千單,利潤可控制在50%以上。商家抱怨的很多問題也都沒遇到過,他直言:自己不夠強大,不能怪別人。

他告訴36氪,平臺需要的是全能型玩家,而他不僅有工廠、產品數據、產品開發能力、資源資金,還有一套自己的玩法——“跟著平臺定位人群做產品”。換言之,就是基于自身供應鏈資源,開發平臺上獨特的產品,不僅可以控制成本,還能避開內卷獲得較高的定價權。

但很少有貿易型賣家能夠承擔大量的鋪貨資金以及風險,園長依靠的則是差異化的“開發能力”。據其透露,他家產品Temu供貨價10-15元,而Temu定價可達到8、9美金?!爱a品都是我們自己開發的,市面上沒有同款”。

園長表示,Temu在不斷收緊商家端政策,像2月7日發布了《商品質量事故處理規則》,一旦賣家提供的商品出現質量問題,將需要承擔相應責任。過去賣家只有在退貨時因質量問題才需要支付賠付金,而現在,即使商品尚未上架銷售,被查出有質量問題也需承擔責任。

這意味著,沒有核心能力的商家生存空間將會愈加逼仄。

作者:李小霞;編輯:喬芊

來源公眾號:36氪未來消費(ID:lslb168),在這里看到消費的未來。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未來消費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