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快 or 跑得久,哪一個對單車經濟更重要?

12 評論 7616 瀏覽 14 收藏 16 分鐘

商業本質終究離不開用戶利益和用戶體驗,只有滿足用戶需求的智能單車,才能是互聯網時代的單車。

單車項目是蔓延整整一年多的資本寒冬中的異數,摩拜、ofo一年五輪融資勢頭,讓科技圈找回久違的激情。1月5日,摩拜單車對外公布D輪融資2.15億美金的消息,猶如單車賽道的發令槍。根據前幾輪雙方你追我趕的融資競賽,ofo一邊緊急找錢,一邊啟動“2017年城市戰略”計劃在元月11日至22日“一天開一城”的速度急行軍,落地更多城市。

不斷傳來小鳴、小藍、優拜、哈羅、騎唄等項目“雨露均沾”獲得融資,投資人或看中不少區域市場尚屬空白的機會,或指望被收購順利退出;一些老牌的自行車廠商也蠢蠢欲動,混色單車出現在馬路上也是遲早的事情。

這場“單車盛宴”與6年前百團大戰、2年多前O2O大戰有著驚人相似,這場資本狂歡有著重蹈燒錢的覆轍,肇始新蕭條的跡象。裹著“共享”糖衣的單車,真的是下一門滴滴出行的生意嗎?重模式與輕模式誰更有競爭力?用戶體驗與跑馬圈地,或者說求穩與求快,哪一個更緊要?這些疑惑像騎著單車穿梭在霧霾的城市,時刻得擦亮眼睛。

一、反思:共享經濟是否適用于單車經濟呢?

現在大家談起單車,一般會在前面加上“共享”兩個字,而“共享單車”容易被誤解為共享經濟在單車領域的運用?!肮蚕斫洕笔怯脩舭阉疆a(如房子、車子、廚房等)在閑置時放在平臺(如Airbnb、Uber、回家吃飯等)交換,從而獲取一定的報酬的經濟形態。

ofo起源于在大學社團的“以1換N”計劃,學生把自己的自行車提供給ofo,就能享受其他車輛的免費騎行權,這種“大家的東西大家用”略帶共產主義的理想光輝,實際推行中僅10%的車源屬學生捐贈,其余車源為ofo團隊采購。以自營為主的ofo不希望生產自行車,只連接自行車,換句話說,不生產自行車,只做自行車的刷漆工?!耙惶扉_一城”的計劃正在這種整合閑散資源,做撮合交易平臺商業模式的必然產物。

不過,仔細比較滴滴模式與單車經濟,還是能發現二者之間的諸多區別,甚至可以說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門生意。

當前“共享單車”之所以叫“共享”,主要是由于“無樁”,用戶無須歸還原處,提升了車輛在不同停放點被不同人使用的頻次,與私人自行車相比,帶有公共的效果。但照搬“共享經濟”模式做單車生意,顯然不能收到輕運營的效果。

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曾在公開場合表達對“共享經濟”或“分享經濟”概念的無感,“我寧愿去多生產一輛自行車,多服務一個的用戶!”,類似摩拜自主研發生產的模式可以說與分享經濟的平臺模式相去甚遠,確切地叫法應該是“智能單車”“互聯網單車”。

智能單車屬于“互聯網+”的新物種,很難用“共享經濟”筐去裝,另外,與滴滴模式遭遇的政策風險不同,現有的互聯網單車項目與公共自行車系統并無競爭沖突,單車的繁榮直接刺激了自行車制造業的復蘇,緩解了短途交通擁堵,政府或成“互聯網+單車”最有力的支持者,預計兩會后就有相關紅頭文件出臺。

二、“橙黃單車之爭”,究竟爭的是什么?

ofo與摩拜的創業基因,從其產品對用戶需求的滿足上可窺管豹,ofo滿足學生群體“騎到車”的剛需,投放車輛多多益善,所以做共享經濟、盤活市民存量資源無疑一條最快捷徑。摩拜單車滿足的是白領群體“騎好車”的需求,用有質感的智能單車引爆城市市場。而彼此之間爭用戶、爭融資,說到底還是會回歸產品本身。

1.?“造價成本”之爭

ofo的1.0版單車是充氣輪胎、鋼絲圈、鏈條傳動,每輛車小黃車成本約300元以內,3.0版ofo變成實心胎,仍屬于傳統自行車,社會人員押金為99元。

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在一席演講中提到,摩拜單車是按四年免維修標準自主設計的,比如為了保證騎行安全,輪轂變得寬厚并且重;為了免充氣,熱橡膠發泡輪胎;為防止掉鏈子,采用軸傳動;為防生銹而做全鋁車身;甚至為輪胎裝卸方便,采用單擺臂設計等。

摩拜單車運動版造價為3000元左右;而摩拜Lite版本與供應鏈廠家合作,回歸鏈條傳動,車身大大減輕,添加太陽能充電版和車輛,造價降了一半,押金仍為299元。

在前階段的產品投入上,ofo是輕投入,下訂單批量采購,并逐步減少對生產單車的比重;而摩拜是重投入,在工業設計源頭解決產品所可能遇到的問題。

2.?“開鎖方式”之爭

ofo的1.0是按鍵式機械鎖,3.0是旋轉式機械鎖,由App下發密碼給用戶開鎖;而摩拜單車則采用的是智能鎖,用戶掃碼即開鎖、關鎖即支付。

ofo機械鎖在運營中缺點已經凸顯,比如車身沒有GPS定位,App中顯示的單車數量,用戶現場不易找尋;用戶歸須打散密碼盤;機械鎖為每輛編碼單車下發的密碼一樣,用戶記住密碼可跳開App解鎖;即使車輛被免費騎行、甚至被偷盜,平臺也很難察覺。反觀摩拜單車的智能鎖嵌入GPS和獨立SIM卡片,不僅方便用戶取用,平臺還可能把用車需求量化,進行動態匹配,最重要的是積累了短途大數據。

在智能單車之中,智能鎖乃是“單車互聯網化”的核心設施。ofo創始人戴威早在2016年1月份接受鉛筆道采訪時透露團隊在研發智能鎖;如今單車大戰正酣,ofo單車全面改裝智能鎖勢在必行。預計ofo不會做掃碼的智能鎖,而是做與機械鎖密碼兼容的“電子密碼智能鎖”。而智能鎖造價不菲,若按500元/把的折扣價批量采購,改裝戴威在2016年11月21日宣稱年底接入的100萬輛單車,則首批智能鎖投入至少就達5億元;連接車輛越多,智能鎖投入就越多!

3.?“維修成本”之爭

摩拜單車產品重投入為車輛在服役期間提供穩定、舒適的產品體驗打下了基礎,再加上智能鎖跟蹤便捷性,讓摩拜的運營成本可以量化、可控。

ofo正在補交產品所欠“學費”,廉價車輛意味著高頻使用壽命短、故障率高,沒安裝智能無法查詢車輛丟失或被盜情況,只要維修的速度跟不上車輛出故障速度,就會出現使用率下滑情況,算上維修的人工費,可以預料ofo的運營成本會越來越高?!俺鰜砘炜偸且€的”,或許這也是沿用滴滴模式做輕運營平臺的消極后果。

維修費用是單車項目的噩夢,當然要分清楚單車損耗有“自然損耗”和“人為損耗”之分,盡管ofo的自然損耗率遠遠高于摩拜,在人為損耗方面,二者面臨共同的對手——“人性惡”,比如拆鎖、噴漆、上私鎖、野蠻堆放、偷盜等行為。摩拜的辦法獎勵用戶拍照舉報,并與政府合作完善信用約束機制。

三、“互聯網+單車”行業,誰能笑到最后?

單車市場水很深。一張排滿各種單車App的蘋果手機截圖在朋友圈里瘋轉,摩拜單車、ofo卻“蹊蹺”地擺在了末尾,如此跟風推廣,可謂省錢省力。明眼人知道,爭奪焦點是ofo與摩拜的終極PK。

ofo屬于“模式驅動型”,頂“共享”之名,行租賃之實,從長遠看,運營成本會越來重;摩拜單車屬于“產品驅動型”,以用戶需求回溯產品設計,致力于造更多智能單車。ofo在推動全國城市自行車共享這件事上雷厲風行,急迫擺脫自營投放為平臺聚合,頗有“借假修真”的意味;摩拜做了傳統自行車廠商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把一錘子的買車生意變成長期的租車場景,成為短途出行解決商。

市場上的短兵相接是融資競賽的根源。摩拜單車從上海切入北京市場,沿地鐵口、公交車站投放,依靠上下班的潮汐效益讓單車自發流動、快速獲客;摩拜Lite版更是長驅校園市場,價格降至與ofo一樣的0.5元/時,沖擊了ofo原本占優勢的校園市場,ofo也被迫轉向城市市場。

匆忙應戰,ofo單車裝備并未做好應對復雜開放化環境挑戰的準備,諸如硬件如何適配智能鎖、如何降低維修率、線上密碼編排軟件升級、如何改手工支付為自動結算等,還在打磨之中。強敵面前,ofo只能靠“以空間換時間”,先以更多低成本的存量單車搶下更多地盤再說,用戶體驗倒不是考慮的重點,攫取更大市場份額才是其主攻任務,再做小跑迭代、改良升級。

而對于摩拜單車來說,僅靠開創“智能單車”這個新品類還不足以降維打趴對手。ofo拿了滴滴投資人的錢,又有滴滴跟投鼓吹“共享經濟”,其“城市大共享計劃”及“2017城市戰略”旨在接管市民的二手自行車,在投放數量、擴張規模上打壓摩拜,隨時可能使出“傷敵一千,只損八百”的消耗套路,大不了最后談合并,對摩拜而言最大的市場風險是“劣幣驅逐良幣”。

ofo信奉“短平快、唯快不破”,力求“跑得快”,去年9月滴滴系投資人揚言“在90天結束戰斗”;摩拜則是“慢慢來、比較快”,力求“跑得久”,把單車賽道當長跑賽!筆者策劃人李星認為雙方在市場、融資、盈利等三個層面展開持久戰:

  1. 在市場策略上,摩拜與ofo均是先投放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下沉二、三線城市,ofo的優勢以校園為據點輻射當地城市,并開始投放戶外廣告,摩拜的優勢是依靠產品魅力的口碑效益獲客。目前對雙方而言最大的利好是,盤子足夠大,供給側嚴重匱乏,流量就像自來水,不用燒錢補貼,但隨著更多單車項目、更多存量非標單車接入,藍海很快將變成紅海。
  2. 在融資進度上,理想狀況是融到更多的錢,并找到好靠山。摩拜D輪2.15美元融資,由騰訊、華平投資領投,新引入戰略和財務投資者有攜程、華住、TPG,老股東紅杉、高瓴等跟投,暫時領先ofo一個身位。此輪融資讓摩拜可以量產更多單車,把生產邊際成本降低,加大單車投放密度,形成單車間的網絡效應,未來有望接上微信流量入口;ofo則已成為滴滴在短途出行的戰略補充,遲早會接入到滴滴出行App。
  3. 在盈利前景上,除了目前高頻次、低額度的租賃模式外,更具想象空間的是智能單車大數據商業價值,除了廣告盈利外,還可以接入本地化O2O服務,比如在單車App中個性化推送攜程短途旅游、美團外賣的早餐配送、本地旅店住宿、醫療健康等服務,智能單車還有望成為“人車互動”的數據入口,構成物聯網(IOT)的關鍵節點。

當然,單車大戰不是非得你死我活,有合適數量的單車活躍在馬路上,不給市政管理添新難題,于用戶、于空氣,是好事!

結語

商業本質終究離不開用戶利益和用戶體驗,只有滿足用戶需求的智能單車,才能是互聯網時代的單車。過去一年智能單車的面世和流行,為人們帶來了短途出行新選擇,并播下了“環保、自由、互享”新生活方式的種子,把原本只屬于小眾圈子中騎行樂趣,向大眾敞開,不僅滿足城市短途出行的剛需,還喚醒了人們重新騎車的欲望!保持這種樸實的初心,才是最重要的!

#專欄作家#

李星,公眾號:lixingo2o,微信號即QQ:1598145405(靠譜的阿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孔V匯社群發起人,專注于家庭生活消費O2O研究,關注消費升級與互聯網+創業創新。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看到有用戶評論關于,共享單車停放的問題,我想說的是,我住的地方現在路邊不讓停非機動車了,而且路口都有協警把守。本來我住的地方的共享單車就不多,騎到一輛像中了次獎一樣,但是到停車的時候就跟做賊似的躲著警察,這樣不是很好。還有,ofo在我們公司附近(江蘇北路附近)有兩大排,都沒人騎,但是在我住的地方一輛都看不到,想騎都沒有,我覺得投放有問題。雖然市區的人流量多,但是真的需要投放那么多車嗎,相反,郊區人流量其實并不少,而且共享單車的需求量也很大,為什么不在投放數量上做調整呢

    來自上海 回復
    1. 您反饋的問題很重要,我關注下

      回復
  2. 膜拜結合自身GPS優勢,可以推出些激勵方案,如;騎行活躍度搞得返還押金。在APP中曬指定停車照的減免騎收費用,這些是現目前對手不具備的,結合膜拜的優勢從而增大市場份額,增大天使??投資,你有滴滴支撐經濟,我有天使!殺吧!

    回復
  3. 有時候在路上看到停放無序的單車,我會想:哪個廠家先跟政府合作制定一套城市單車管理規范,哪個廠家就占得先機

    來自廣東 回復
    1. 想到一起去了 可惜要分政府一塊蛋糕 這蛋糕本來就不大

      來自上海 回復
    2. 能給你就不錯了,小心連鍋端。

      來自河北 回復
    3. 政府不會涉足互聯網單車行業的經營,這個只能交給市場,我之前辦卡需要提供我的一系列材料去指定地點辦卡最后還得聽到專門的地方,這種體驗很多人都有過,單車之所以繁榮就是因為這一塊公益做不出起來應該交給企業來做!

      來自北京 回復
    4. 政府最好的是從管理中獲益,減輕城市管理成本,如果插手運營分錢的話不是政府作風啊哈哈哈

      來自廣東 回復
    5. 文中提到了預計兩會后會文件規范單車管理,無樁是便利,但是停放問題是摩拜、ofo等需要考慮的,劃白線是不夠的,與政府合作是肯定,政府會成為推動者!

      來自北京 回復
    6. 政策管不了市場運營,但要做好監管,畢竟一提到單車都會想到公益和城建,感覺政府會在這一塊比較上心,比如深圳在之前對有樁公共單車就有相關管理投入。不過今天看新聞深圳某區大量無樁共享單車被小區保安堆積成一座小山,還是感覺心疼啊

      來自廣東 回復
  4. 寫得不錯,贊賞個,

    回復
    1. 謝謝贊賞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