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看向美團,微信看向抖音
最近,外賣市場又上演了“風云再起”的一幕。先是抖音推出了“團餐配送”,隨后微信也推出了“門店快送”。為什么抖音、微信紛紛開始以聚合的方式涉足外賣呢?這意味著什么?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深度的分析,想要了解的同學,一定不能錯過。
這年頭,宇宙的盡頭多得連宇宙自己都不清楚。
最新的“盡頭”,是外賣。
擱5年前,很多人都想不到,外賣市場還能上演“風云再起”的一幕。
那時候,餓了么收購百度外賣,“631”格局成型,諸侯爭雄時代徹底終結。
即便是1年前,很多人也想不到,外賣市場會引得這么多巨頭競折腰。
“一超一強”,取代雙寡頭局面,似乎提前宣告了大結局。
在此前后,雖有滴滴、京東先后涉足外賣業務,但都沒有撼動外賣市場的格局。
直到抖音要殺入外賣市場的消息傳出,不少人這才開始審視外賣市場出現新變數的可能。
畢竟,抖音挾“互聯網第三極”身位改變商業版圖的能力,誰敢小覷?
只不過,盯著身前的人,也會被身后的人盯著。
眼下就是,抖音看向了美團,微信也看向了抖音。
這邊廂,抖音推出了“團餐配送”,那邊廂,微信推出了“門店快送”——就在2月15日,微信在廣深兩地測試小程序快送服務“門店快送”,引發媒體聚焦。
▲微信小程序內測的「門店快送」頁面。
這景象就相當于:
在比拼酒力的酒桌上,美團和餓了么喝趴下一堆玩家后,正說著“喝完這杯收杯酒就散了吧”。
結果抖音沖了進來,說“來來來,咱們繼續”。
話剛落地,微信也入了場。
都以為酒席要散場,沒想到還有下半場。
沒必要將這套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經典敘事里,在互聯網圈,很多時候都不存在線性的食物鏈。
這倒是表明了兩點:
1)網約車賽道的故事,眼下也在外賣領域上演。從網約車到外賣,“聚合”模式正成為巨頭攪局舊疆場的新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抖音與微信,都不是做外賣界的“滴滴”,而是做“高德”——二者做的都是聚合。
2)在反壟斷將合縱連橫的打法逼進死胡同后,交出“半條命”跟無邊界兩種思維會在新競爭局面下再平衡。
在短視頻與直播把“帶貨”作為打入電商的楔子后,搭建商業閉環結構就成了硬性追求,這免不了要“攻入××腹地”。
01
2017年4月,華興資本CEO、被稱作“劉強東王興周鴻祎背后的男人”的包凡,和王興、張一鳴進行了一場閉門對談。
包凡問王興為什么美團能“從BAT的重圍里面沖出來”,王興引用了麥克·阿瑟將軍在西點軍校的告別演講里的一句話——“只有死去的人才能看到戰爭的終結?!?/p>
他說,“戰斗是永遠的。只是從一個戰場變成另一個戰場,從一個困難變成另一個困難,當然也從一個機會變成另一個機會,總是有不斷的變化,總是需要不斷地往前?!?/p>
這是互聯網戰略家王興理念的直觀映射。
作為“無邊界”論的擁躉,王興曾表示,“萬物其實是沒有簡單邊界的,所以我不認為要給自己設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們到底服務什么人?給他們提供什么服務?我們就會不斷嘗試各種業務”,并坦言美團的邊界就是沒有邊界,不應該圈地為牢。
“最好的防御就是進攻,要敢于打破自己的優勢形成新的優勢” ,在這點上,他跟任正非顯然靈犀相通。
在王興的認知梯度里,詹姆斯·卡斯在《有限與無限的游戲》傳遞的超限戰哲學,顯然要高過“把朋友搞得多多的”的大道理。
所以美團會攻入攜程腹地,用涉足酒旅業務將一統OTA天下的攜程又拉回戰場;會攻入滴滴腹地,用進軍網約車與共享單車領域激出程維的那句名言——“爾要戰,便戰”;會攻入京東腹地,用切入同城零售引得京東用入局外賣進行戰略防御。
可以說,2021年9月前奉行“Food+Platform(平臺)”戰略的美團,是以吃為連接,將業務版圖覆蓋用戶衣食住行游購娛等各個方面,搭建以“吃”為核心、業務涵蓋生活服務業需求側與供給側的多層次科技服務平臺。
2021年9月后將戰略升級為“零售+科技”的美團,是挾技術之利,將零售觸角不斷延伸,生活服務類電商平臺的底色也因此愈發凸顯。
02
王興是“無邊界”論的行動布道者,承其衣缽的則是他的福建龍巖老鄉張一鳴。
某種程度上,曾評價自己“做事從不設邊界”的張一鳴,身上也有王興的影子。
王興說“戰斗是永遠的”,在外賣戰場已得到應驗。而與他山頂相見的,正是張一鳴和他的抖音。
說起來,王興與張一鳴算是志同道合之人。二人曾在飯否共事,此后各自身騎白馬扎入網絡團購浪潮、搭建信息流平臺,后來還跟“TMD”中“頭文字D”的滴滴掌舵者程維建了個三人小群,在里面相互打氣,就像前幾年的“蔚小理”三位掌門人那樣。
在2017年那場對談中,王興和張一鳴還曾互夸:王興夸張一鳴“非常理性”,張一鳴夸王興“好奇心、求知欲非常旺盛”。
但理性的張一鳴,好奇的王興,在拿到同本秘笈后,免不了在業務跨界的過程中狹路相逢。
揆諸現實,抖音和美團,在近場電商、本地生活等領域已撞個正著。
美團有到店團購,抖音也推出了團購;美團有美團優選,抖音也有抖音超市;美團是外賣平臺一哥,抖音曾先內測“心動外賣”小程序,后推出“團餐配送”……你要構建起“萬物到家”的本地服務生態與同城零售業態?巧了,我也是。
▲抖音入局外賣曾登上熱搜。
“無邊界”與“無邊界”,殊途只是逗號,同歸才是分號。
面對抖音的攻勢,美團內測了“看看賺”、推出了上二樓功能,在短視頻方面進行摸索;與快手達成合作,將本地生活服務復制到了短視頻平臺;上線了達人探店小程序“美團圈圈探店”,將網撒向了全網的達人資源,包括抖音的。
這跟滴滴、京東相繼推出外賣抵御美團的迫近,打法上有相通之處。
抖音要挖美團外賣業務的墻腳,微信也在它身后舉起了鋤頭。
有人說,張一鳴是以王興之道,還施美團彼身,也有人說,馬化騰則以張一鳴之道,還施抖音彼身。
無需將這說成是“背刺”,如果非要說是,那巨頭們之前也是“背對背擁抱”。
03
問題來了:為什么抖音、微信紛紛涉足外賣?
因為低垂的果子被采完了,因為業務瓶頸與增長焦慮出現了,因為想造更多的輪子,因為想通過開辟新業務線提高市值能級或估值空間……人們能給出100個答案。
這里面,外賣的局部網絡效應利用與流量的轉化效率最大化發掘,恐怕是兩個繞不開的因素。
從外賣價值層面看,外賣業務是“高頻打低頻”商業模型里的引流渠道,也是本地生活多元場景中的同城零售切入口。
作為從信息撮合到促成交易再到線下履約的“最后一公里”,它幾乎是通往“萬物到家”愿景的必經之路。
都說物流是電商的下半身,即時配送也是近場電商的下半身。
抖音憑著調性偏輕松的內容池feed流與吃喝玩樂消費的高契合度,在團購領域已攻城略地:2022年其合作商家已超過100萬家,跟美團的活躍商家數930萬家仍有差距,但“成長性”就在那。如今再涉入外賣,本就是沿著深耕本地生活服務方向的“補短板”。
在“團購也可用抖音”的用戶心智形成后,抖音布局外賣的邏輯閉環似乎也能與用戶需求接駁:用戶刷視頻看到商家推團購,下單后沒法到店消費怎么辦?外賣配送,正合乎他們之需。
在培育出用戶短視頻激發下單需求、主動搜索比價的習慣后,提供從購買到配送的閉環鏈路,也讓吃喝玩樂消費供給能朝著“一站式滿足”靠近。這樣一來,更多人會因為方便而下單,抖音本地生活業務盤子也能做得更大。
2022年,抖音生活服務GMV約為770億元,餐飲團購是最主要收入來源,2023年目標為1500億元,相當于要翻番。在此節點上,外賣正是抖音在本地生活服務上拓增量的切口。
也許是受抖音啟發,時下各路巨頭都在“團購-配送”上發力:拼多多在去年4月開始,陸續向部分商家開放同城配送功能;京東已成立同城餐飲業務部;高德強化本地生活服務聚合度;百度也以小程序形式在百度APP中搭建起團購窗口。
而微信深入本地化業態,也跟視頻號的商業化前景同向:短視頻+直播在商業化維度的最高效抓手,就是本地生活服務。
從流量利用角度看,外賣業務是時下提升商業基礎設施利用率的現實著力點——在流量規模觸頂的情況下,盤活存量就成了重中之重。
對應的要求便是,將每個流量單位的商業轉化率盡可能“拉滿”。而在復購率(Rr)、凈推薦值(NPS)維度表現亮眼的本地生活服務,就能幫助微信、抖音這兩大流量王者實現流量轉化價值的拓殖。
尤其是外賣服務的“補足”,能在打通商業閉環中幫平臺實現流量內循環,將流量變留量。
再說了,踏足外賣,能從作為中間商的外賣平臺手里分杯羹,還能提升云設施的利用效率。
04
問題又來了:抖音、微信為什么是以“聚合”方式涉足外賣?
得看到,在外賣業務上,抖音并不是“由輕入重”跟美團硬剛,微信也不是。
抖音做的,更多的是聚合。它切入外賣業務的動作,主要包括兩點:一是與餓了么攜手,基于抖音開放平臺、以小程序為載體,助力商家為抖音用戶提供從內容種草、在線點單到即時配送的本地生活服務;二是跟順豐同城、閃送、達達、UU跑腿等合作,推出“團購配送”。
其外賣業務服務模式也被歸納為三種:一種是入駐商家使用抖音生活服務提供的三方聚合配送資源配送,或者自行配送;另一種是商家通過“餓了么抖音小程序”開外賣經營;還有一種是已經自建“品牌小程序”的商家可選擇自有履約配送體系展開外賣業務。
由此可見,抖音沒有走美團“重投入搭團隊”的路子,而是將成形的業態嫁接在自身體系內。
只是,在B端商家與C端用戶的連接中,它更多地從后臺跑到了前臺,從向外賣平臺售賣流量變為由自己來分配流量。
▲抖音外賣頁面。
微信也不是自己下場。內測中的小程序快送服務“門店快送”,并不是由微信組建騎手團隊派送,而是鏈接生態資源,服務履約由商家承接。
它目前的配送服務分為兩種,一部分是商家自主配送,這主要針對的是美團買菜、叮咚買菜、樸樸超市、肯德基等有配送能力的大企業,一部分是由商家小程序接入的第三方運力進行配送。
微信充當的,是將公域流量澆灌給商家(包括美團)的角色。
這不無短板:平臺不上場,只是由商家或第三方(快遞公司或外賣平臺)配送,很難在配送端形成規模效應。沒了規模效應,“一次送多單”“順路配送”也就難有保證,單次配送成本就會更高。
有報道就稱,若商家在抖音選擇第三方配送,一單大約需要支付8元的配送費,餓了么和美團平臺的商家則較低,只需支付3-7元不等。
抖音為此采取的對策就是:只做團餐配送,大額小單,能對沖每個訂單偏高的配送成本。
即便如此,抖音方面也沒有要自建騎手團隊的傾向。
原因很簡單:搭建外賣騎手團隊,費時費力費錢。外賣業務的供給側布局,會呈現出運營成本邊際遞增的特點。
美團為何那么難以撼動?答案不光在線上,更在線下:花了近10年時間,憑著強地推強運營,它搭建起了覆蓋全國的外賣配送體系(截至2021年底,美團騎手數量為527萬,餓了么騎手數量為114萬。)
據業內透露,美團每年僅花在騎手上的費用,就高達700億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包括配送成本在內的銷售成本,占到美團外賣總收入的七成。
王興就說道:“(外賣)這個事情已經被反復證明,光有流量是不夠的,他得有實際的商戶,有整個運營體系,愿意干苦活累活?!?/p>
現在再去搭建龐大騎手團隊,時間窗口也不允許了。
也因如此,抖音與微信都是聚合配送服務,以輕資產方式切入——這也是它們入場的捷徑。
與外賣市場類似的,是網約車市場。歷經了滴滴獨大的局面后,網約車賽道已集齊了華為、阿里、騰訊、美團、百度等大廠。
但它們無一例外地都采取了聚合打車模式,而非“再造一個滴滴”。
它們都清楚,要正面硬剛滴滴,光人車合規成本就能讓自身脫幾層皮,相形之下,聚合打車模式要省力得多。
05
對抖音和微信來說,以聚合方式涉足外賣,反映了流量閥門掌控者在新形勢下拓展新增量的新路徑依賴。
都知道,微信、抖音是中國互聯網平臺中塔尖上的兩大流量富礦區。
在前些年,將流量優勢用得最好的,就是騰訊。它將“半條命”交了出去,換來了自身生態圈的不斷做大。
但不論是監管還是輿論,都已經將合縱連橫的競爭模式堵在了逼仄胡同里。
這時候,當依托流量賦能構建生態圈的路徑變窄,流量內循環就成了超級流量平臺做大自身價值的必要途徑。
不是說這類平臺不可以再做流量生意了,而是說平臺內部生態完整性的價值正愈發凸顯。
“流量內循環”連著的是商業閉環。光連接生態伙伴還不夠,還得連接內部業務板塊。
抖音就是在圍繞短視頻與直播搭建的消費場景進行業務拓展,繼而打造更大的商業閉環。
隨著視頻號成為騰訊“全廠的希望”,它自身的商業化也在摁下加速鍵,涉足電商是它必須要走的路。
▲視頻號已成為微信生態重要的鏈接板塊。
可在此之前,由于得顧慮生態伙伴的利益,它的商業化探索會束手束腳,據說2020年上半年視頻號想要接入小程序電商并計劃讓商家轉入視頻號小店,最終卻因此摁下停止鍵。
這也導致,微信雖有著龐大的私域流量池,但由于交易信息不在自己手里,視頻號算法推薦精準度也會受影響。
因而有人說:視頻號做電商生意,更大的挑戰在生態內的伙伴,而不是外部。
現實也擺在那:視頻號要充分兌現商業化潛力,就得用做商業閉環縮減交易鏈路,盡可能讓用戶在微信體系內完成交易閉環。
而騰訊以派息方式降低對京東、美團持股比例,就消除了潛在掣肘因素。
而今,微信涉足外賣但不自己下場,也是兼顧了對伙伴利益的平衡:它依舊會進行流量加持,避免虎口奪食,不過方式變了。
06
抖音、微信迂回涉足外賣業務,是尋找更多“1.5曲線”的嘗試。
這表明,在存量競爭期,“無限游戲”仍有可能在很多領域玩下去。
從商業邏輯看,這是巨頭們進行商業挖潛的常見選擇。市場競爭版“無限游戲”,也是資源配置的最優方式。
這固然會帶來某些領域市場格局的動態調整,但沒必要將它跟所謂的“無序擴張”聯系在一起。
市場本就需要水急魚強的競爭,而不是成為死水。就算是反壟斷,也不是要以阻斷巨頭間競爭的方式制造壟斷。
換句話說,反壟斷≠反無限游戲。
在硅谷,科技巨頭們圍繞AI、云計算等技術和許多應用場景的無限游戲,也沒消停過。
要是沒有微軟在AI上跟谷歌Meta的死磕,ChatGPT恐怕也沒那么充裕的資金彈藥。
就此看,“攻入××腹地”說法中內蘊的領地意識,對照可能瞬息萬變的互聯網競爭格局,也并不那么貼切。
雖然市場會用“頭部-腰部-尾部”的梯度化定型去犒賞暫時領跑者,可它不是板結化的。
市場格局是競爭出來的,而競爭的最好狀態就是“無限游戲”一直玩下去。
認為某個業務是A平臺的勝場,B平臺入場就是“無序擴張”,反映的無非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占坑思維。以此思維去看后入場者去挑戰先入場者,也是對市場本位的誤解。
在無限游戲的棋局中,沒有哪塊業務,該被蓋章認定為哪個巨頭不容染指的“臥榻”。
輕易用“無序擴張”的葵花點穴手點跨界競爭的穴道,也不是支持市場充分競爭的正確打開方式。
要知道,有競有合,是市場生態的應有之義,一如王興2017年接受采訪時所說的——
“競合是未來的常態?!?/p>
作者:佘宗明
來源公眾號:數字力場(ID:shuzilichang),抵抗熵增,打撈有趣。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數字力場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