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失速,行業紅利期什么時候才來?
僅僅在一年多以前,元宇宙還是萬眾追捧的創新風口,但如今,ChatGPT成為了新的潮流代表,昔日寵兒已經成為了明日黃花。為什么元宇宙不香了,元宇宙還差點什么?歡迎對元宇宙、XR感興趣的伙伴們閱讀。
在官宣回歸科技圈半年多之后,羅永浩似乎又展現出了“行業冥燈”氣質,其所投身的AR科技領域,在今年以來不斷遇冷,多家大廠均傳出了相關業務領域調整的消息。
羅永浩此前曾公開回應過關于“冥燈論”的話題,老羅表示,“網上有人說什么行業冥燈,這個說法我是完全不能同意,它更多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巧合?!?/strong>
羅永浩曾先后踏足過手機、電子煙等多個創業賽道,但不巧的是全都遭遇了行業寒冬,直到轉戰直播賽道后才有所好轉,通過帶貨,老羅不僅還清了之前欠下的債務,還攢夠了一波重回科技圈的本錢。
但是這一次在AR領域的重新啟航,羅永浩似乎又再遇魔咒,眾多大公司開始調轉風向,使得這個賽道的前路開始變得不太明朗。
01 元宇宙不香了
進入到2023年,元宇宙的泡沫破裂顯得愈發明顯,兩家此前對元宇宙志在必得的互聯網巨頭,先后傳出了裁撤相關業務線的消息。
今年1月初,騰訊XR業務就被爆出已經停止運營,近期又傳出騰訊已正式解散XR團隊,該團隊下轄的9個中心約300名將獲得兩個月緩沖期,尋找內部活水或是外部機會。
而從騰訊XR團隊去年至今的相關動態來看,業務收縮應該已經早有跡象,去年10月,騰訊收購黑鯊手機案擱淺,次月,騰訊XR業務負責人沈黎也宣布離職。
盡管騰訊方面回應稱,并不存在解散XR團隊的說法,但也承認了正在變更XR業務發展路徑,并且進行了相關團隊調整。
和騰訊一樣,另一家大廠字節跳動也在進行著業務調整,其旗下的虛擬現實品牌PICO于近期進行了新一輪人員優化,約15%的員工受到影響。
快手的元宇宙業務也在今年2月宣告擱淺,其元宇宙負責人馬英武已經宣布離職,馬英武在朋友圈中發文表示:“項目的并轉或者關閉,這是大公司一件很正常的商業決策邏輯,在降本增效大環境下,非常正常?!?/strong>
國外的元宇宙玩家們過得也并不如意,首當其沖的是名字都改了的Meta,股價一路縮水之后,Meta2022年的營收也歷史性的出現了下滑,凈利潤更是暴跌了31%。
微軟和蘋果也在重新評估著元宇宙的業務前景,據外媒報道,微軟于今年2月已經解散了僅成立四個月的工業元宇宙應用團隊。而蘋果本來去年就該發售的頭顯設備,也再次傳出了延期的消息。
僅僅在一年多以前,元宇宙還是萬眾追捧的創新風口,但如今,ChatGPT成為了新的潮流代表,昔日寵兒已經成為了明日黃花。
02 元宇宙還差點啥
因為某個人的入場,導致行業陷入低谷,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羅永浩作為業內“追風人”的代表,早年間做過網站,后來又投身手機行業,也曾短期涉足電子煙,雖然這些創業經歷都以不太圓滿的方式收場,但總歸也有過亮眼時刻。
而從老羅過往遭遇的行業低谷來看,有的是因為政策原因,有的則是囿于大環境,而這次在元宇宙領域的創業,則似乎是起得太早,還沒等到趕集的時候。
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部長王連升在近期接受采訪時表示,“前期過高的市場預期及炒作,讓元宇宙產業未真正實質性落地卻先火起來。”
王連升同時也強調:“目前,元宇宙產業依然處于概念和原型階段,規模商業化落地為時尚早?!?/strong>
大企業在現階段選擇戰略性的收縮元宇宙業務,其實邏輯也不難理解,在商業化前景并不明朗的情況下,也無需再做更多的試錯,因為在資金實力和流量資源上盡占優勢,完全可以等產業更加成熟后再進場收割。
羅永浩在宣布投身AR領域之后,其實也表達了對于距離行業成熟期還需很長時間的觀點。2022年6月,羅永浩在接受采訪時就曾表示,現在就強行發售產品的公司,一定是賣一部虧一部。行業普遍估計商業化條件大概會在五年左右基本成熟。
而羅永浩現階段和其團隊在做的,是用五年左右的時間窗口和幾千個人的年工程量,打造出一個消費級別的產品。
而縱觀目前市面上的一些產品,字節跳動的PICO盡管硬件水平過關,但卻遲遲沒有誕生出內容爆款,這使得產品雖然功能炫酷,卻缺少持續留住客戶的根基,最終淪為“科技大玩具”。
而騰訊放棄收購黑鯊,蘋果推遲發售頭顯設備,或許也是見到了目前行業內尚不成熟的一面,與其在懵懂中探索,倒不如讓友商的子彈先飛一會。
03 科技圈里無新事
近幾年來,科技圈內似乎形成了一個怪圈,每年都有新的產品或概念誕生,引各大公司競折腰,但這種一擁而上的熱潮往往來的快去的也快,還沒等用戶回過神,下一個所謂的“風口”就已經洶涌而至。
2021年初,ClubHouse大火,帶動了一眾“聲音概念股”暴漲,音頻社交風靡全球,國內也有眾多企業宣布要做中國版的ClubHouse,但僅僅過了半年,這股“聲音熱”便迅速退燒,原產品的月下載量掉到了幾十萬上下。
2021年下半年,隨著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將公司更名為Meta,元宇宙這一概念在全球范圍內大舉流行,眾多企業宣稱要在這一領域上壓下重注。但時至今日,各大公司的元宇宙業務現狀已經如前文所述,無論是投機者還是追風者,都已經做好離場的準備。
如今同樣的劇情又在ChatGPT上面上演,站出來表態要追趕風口的似乎還是以前那一批公司,但結局能否逃脫過往的“魔咒”,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見真章。
回顧此前的行業經驗,這些風口神話終結的原因也有相似之處,大公司一開始都想親自下場,甚至擺出了All in的架勢,但嘗試過之后才發現,因為內外部種種原因,短期內無法貢獻增量,甚至可能會拖累主業,于是選擇了退到二線,尋求其他的參與方式。
而這些新技術和新產品的誕生,往往自身就帶有一定的超前性,否則也不會引發如此大的市場期待,但這種期待一旦轉化為長時間的蟄伏,可能就并非一些企業愿意見到了。
羅永浩宣布下場做AR時,定下的前期目標是給團隊預留五年時間,一方面是打磨產品,一方面也是在等待行業紅利期的到來。
“行業冥燈”都已經如此人間清醒了,那些希望通過元宇宙實現短期增長的大廠,似乎也該想想,當初在元宇宙上定目標時,是不是真的有些操之過急了。
作者:牧歌,編輯:堅果
來源公眾號:螺旋實驗室,公眾情緒瞭望者
原標題:元宇宙失速,這次怨不得羅永浩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螺旋實驗室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