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重新定義百億補貼
在三八大促期間,京東推出了百億補貼,并且宣布將補貼常態化。而京東的對手拼多多和阿里,也推出了補貼和優惠活動。三八大促價格戰一觸即發。經此一役,京東的低價心智能回歸多少?做常態化的百億補貼,京東有什么資本?
當京東拋出百億補貼的那一刻起,資本和輿論就開始不停給京東施加壓力。在如此巨大的質疑聲中,京東為何要堅持做這件事情?
對于全球最卷的零售市場來說,中國的消費者對于“百億補貼”早已司空見慣。零售三要素,產品、服務、價格,已經被卷到只剩下價格,社交電商和直播電商的出現,讓大量供應鏈企業苦不堪言,行業內有一種聲音——再這么卷下去,中國制造業遲早重回世界級低價品質。這將形成一個圍繞無底線低價的一個惡性循環。
那么,如何在低價與產品和服務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也就是百億補貼如何加上品質元素,這將是讓行業重回良性循環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向以品質為主核心競爭力的京東,在下場百億補貼之后,能不能用自己經營多年的供應鏈系統和倉儲物流系統,提高整個行業的補貼標準?京東作為曾經的價格屠夫,能否幫助陷入無利可圖的中小型企業,重新找到利潤點?由京東引發的這一輪百億補貼,是否能進一步拉動疲軟的消費、助力恢復經濟大潮?這將是今年電商行業最值得關注的事情。
01 面對面比價的時代再現
2023年,無疑將是中國電商行業第二次拼刺刀的年份,過去的五年,社交電商和直播電商,重新把價格拉回了主戰場。
根據京東官方披露,3月6日全面上線的百億補貼活動,聯合海量品牌、商家直接對商品,進行真金白銀的補貼。覆蓋3C家電、美妝、生鮮、生活服務、醫療健康等京東平臺上的全品類商品。
根據京東對外的信息,陸玖商業評論總結起來,這次的百億補貼有四個不同。
第一,補貼常態化。補貼模式將由原來的節日“大促”變為“日銷”;
第二,全品類覆蓋。這次百億補貼的商品,除了京東的壓艙石3C家電,還包括各種日用品和其它品類;
第三,京東自營和POP商家均會參與;
第四,京東是補貼直降,沒有了復雜的搶券等促銷,直給低價。
根據公開信息,針對三八大促,拼多多和天貓都推出了多種優惠活動。比如拼多多,在APP底欄推出3.8大促一級入口,滿200減30,并有消費券包發放。天貓推出了津貼滿300減50的活動。
在此之前,京東曾經做過多次類似活動,不過都有時段性,僅限于大促節點,沒有常態化。比如在2019年“雙11”和2020年“雙11”前夕,以及2022年“雙11”,京東都推出過百億補貼活動。
而這一次,京東卯足了勁,要把補貼常態化。據說內部一開始還有阻力,最終高層還是拍板決定了。
陸玖商業評論隨機選商品做了比價,發現京東價格有一定優勢。在京東,128G內存的星光色iPhone14,補貼后價格為4899元,小米電視EA70,京東補貼后價格為2014元,比其他平臺價格相對低一些。
02 傳統補貼難以為繼
各種各樣的補貼,在整個互聯網行業司空見慣。從最早的打車、團購到外賣,各種補貼眼花繚亂,用戶也習慣了“薅羊毛”。
但是很多傳統的補貼,在用戶享受快感的同時,也開始慢慢顯露出一些弊端。
首先,補貼讓很多生產企業掙扎在流量里。
平臺以流量或者價格補貼為由頭,培養了用戶低價的心智,讓用戶對產品有了低價的期待。平臺把壓力從商家傳遞到產品和供應鏈上,最終的生產企業和外賣員一樣,成了壓力的最終承擔者,活在平臺的流量里。
第二,階段性的補貼,影響了產業鏈的秩序。
每逢幾個大的節點,各種補貼便蜂擁而至,廠家加班加點,迎接各種大促,造成了生產鏈資源的波動。大促銷量超預期,一切都好,一旦低于預期,商家、生產廠家就要面臨很大的庫存壓力。生產供應鏈的正常秩序被擾亂,對于產業來說是一種傷害。
第三,成本的擠壓,讓生產企業創新乏力,發展缺乏可持續性。
以美妝品牌完美日記為例子,其線上營銷力度很大,投入高。根據公開的數據,母公司逸仙電商,在營收最高的2020年,其52.4億元的營收中,營銷費用占去34億元,但研發費用僅為6700萬元。
這種投入比例,如何實現產品創新和升級呢?
第四,犧牲品質和用戶體驗,難以為繼。
京東的百億補貼,能否擺脫這種流量要挾的模式?
03 價格永遠是零售的核心
京東的補貼風暴,來得有些突然,但又在情理之中。
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把競爭戰略劃分為三大類: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戰略。很顯然,背靠高效的供應鏈,京東靠的是總成本領先戰略。
在2022年前三個季度,外界都以為京東要穩健發展的時候,京東卻在2023年初拋出了百億補貼。
去年雙11之前,京東內部流出“守護京東低價心智專項行動”的截圖,顯示出對價格的警醒。2022年底,媒體流出的京東內部講話,更是讓人感覺到,京東要有動作。
在內部講話里,零售業務客戶體驗有三要素,價格、品質和服務,如果沒有低價優勢,其他一切優勢都歸零。他強調,低價是京東成功的主要武器,今后也是唯一的基礎性武器。
從早期和當當的價格戰,到后來單挑國美、蘇寧,京東一路走來,今天的地位,是由一場場價格戰奠定的。
如果把拼多多、阿里的營銷投入,與京東做一個對比,就更能感受到劉強東的急迫。
根據公開財報,拼多多在三季度的銷售營銷支出為140.488億元,同比增長40%。京東只有78億元,幾乎只有拼多多的一半,而且呈減少之勢。同期阿里的投入為224億,將近京東的三倍。
對標拼多多和阿里,京東的用戶規模天花板顯然不止5.7億。對于京東來說,聚焦主業務的百億補貼,可以幫助京東實現下沉市場的滲透,用戶規模的瓶頸,有望通過此舉實現突破。
信達證券在2022年5月份的一份報告中認為,京東三線及以下城市用戶數占比僅為 43.7%,顯著低于拼多多和阿里。隨著公司在品類上的拓展以及用戶固有印象的突破, 未來兩年京東AAC有望突破7億。
04 百億補貼是否會被重寫
商業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效率。
劉強東曾經說過著名的“十節甘蔗”理論,商品從生產流通最終觸達消費者,最終會經過“創意-設計-研發-制造-定價-市場-倉儲-物流-支付-售后”十個步驟。前五個環節通常是品牌方的工作,到了市場流通部分,早已被電商行業深度改造。
依托高效供應鏈,減少“市場-倉儲-物流-支付-售后”流轉過程中的損耗,才是京東能在后續的百億補貼中得以實現良性低價的關鍵。
如今的京東,已經擁有大量自動化的系統設備,和更多、更大的倉儲設施。根據公開信息,京東物流在全國運營管理 43 座 “亞洲一號” 大型智能物流園區和約 1400 個倉庫,在全國 94% 區縣、84% 鄉鎮實現了當日達或次日達,同期菜鳥網絡運營了超過 230 個倉庫,在區縣間當日、次日達率為 59 %。
因此,將百億補貼常態化的京東,要在這場補貼長跑中勝出,靠的就是過去在長長的倉干配供應鏈條上,重重的投入。
京東有幾大優勢。
第一,對供應鏈的掌控,可以讓京東在庫存上進行大數據管理,避免季節性補貼可能帶來的庫存壓力。
第二,高效的庫存管理水平,本身就降低了廠家的資金成本,提高了廠家的資金利用率。
京東存貨周轉天數在2022年第一季度為30.2天,已經超過亞馬遜和沃爾瑪40天的水平。但與沃爾瑪數萬的SKU相比,京東SKU為近千萬的量級。這個能力基本國內沒有其他公司具備。高效的庫存周轉率,在客觀上提高了廠家的資金效率。在百億補貼上,廠家更愿意配合。
第三,常態化的補貼+完善的供應鏈,可以讓生產廠家進行穩定的升級改造,有利于行業的穩定發展。
這一切的良性運轉,都可以體現在終端的價格優勢和服務質量上。
按照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的歸類,京東此舉屬于總成本領先戰略。而這正是京東的強項,也是強大的護城河。
你也可以視作這是劉強東下的一盤大棋。
拼多多是百億補貼多年的實踐者,依靠百億補貼獲得了高速的用戶增長。在過去的幾年里,京東和阿里,都曾經嘗試跟進,但因為沒有常態化,而效果有限,也沒有對拼多多形成肉眼可見的威脅。
這一次的京東,依托供應鏈優勢,進行常態化補貼,玩長跑,拼耐力,能不能顛覆傳統的補貼模式?能不能給消費者更大的誠意和驚喜,進一步刺激和拉動消費和經濟?
結果值得期待。
作者: 劉恒濤 橋杉;編輯 : 三火;排版:張玉琪
來源公眾號:陸玖商業評論(ID:liujiucaijing69),真相無法揭露,只能接近。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陸玖財經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