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比特幣,這篇文章講的最淺顯易懂

2 評論 10924 瀏覽 32 收藏 13 分鐘

比特幣已經不是一個新概念了。網上資料和文章也很多:關于其原理的、怎么用的、有哪些好處和問題等等。然后朋友里,似乎對它覺得不太了解卻又很感興趣的也大有人在。所以這里試著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它到底是什么。

了解一個新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它跟一個自己特別熟悉的東西做類比。比特幣作為一種新的虛擬貨幣出現,很多特性如果和已有的支付方式進行比較,就會更簡單易懂了。這里說一下,比特幣的實現技術和原理主要是 P2P 的網絡結點技術、密碼學和現代計算機的超計算能力,如果想了解技術細節,建議參考更官方的文檔。

比特幣交易是什么?

人們最熟悉的支付方式,可能要數現金、銀行卡、和電子錢包了。現金比較簡單,由國家銀行系統或政府部門發行后,作為一種符號,代表著一定的價值。在「付錢」的同時,一筆交易就完成了。電子錢包大部分時候其實是和一張或多張銀行卡關聯,本質的交易過程和銀行卡類似。而銀行卡的使用,雖然根據不同卡的類別會有區別,但大致說來還是一個比較統一的模式。首先,參與交易的有顧客,顧客的發卡行,商家,以及商家的收單行。顧客從商家買東西,撇開整個處理過程不說,發卡行會記錄下這筆交易中的支出(Debit),收單行會記錄下這筆交易的收入(Credit)。只要有了這兩筆賬,即使發卡和收單是不同機構甚至不同國家,后期結算(可能是實時的)也能根據這兩筆賬準確地將資金在不同用戶的賬戶間進行轉移。這也就是所謂的 double-ledger 記賬法,也叫 double-entry 記賬法(復式記賬法)。

比特幣的記賬法基于 double-ledger,卻又不完全相同。每筆交易同樣會有 Credit 和 Debit (一方的收入和另一方的支出),另外還有一個額外的加密簽名和確保該簽名是由比特幣合法賬戶發起的驗證(也稱為驗證或收據)。因此比特幣的記賬法也稱為三方(triple-ledge)記賬法。

除此之外,比特幣交易和傳統的銀行卡等交易還有以下兩點區別:

(1)傳統(銀行卡)交易中,一定有銀行的參與

如果交易設計的兩個賬戶是不同銀行,則有多個銀行相關。所有的上述的「記賬」,也就是哪個賬戶扣錢,哪個賬戶入錢,是由銀行發起的,由銀行相關的處理器處理,身份驗證等,也是由銀行負責。這些「賬」只有銀行可以看。

而比特幣中所有的交易都是由用戶自己發起的。在 P2P 網絡上進行處理。而關鍵的身份驗證,也就是用戶有無權限使用某個賬戶里的比特幣,則是由比特幣自己的加密系統和算法來完成。這個處理的過程需要極高的計算能力。因此,比特網絡中驗證這些交易的機器結點,就會相應得到「報酬」。這就好像傳統銀行處理交易,收取手續費。所有的「賬」都在互聯網上,不是私有。

(2)傳統的銀行系統是集中地管理,集中的控制

這是一個中央集權式的交互方式。即顧客和商家必須通過銀行網絡完成一筆交易。而比特幣使用分布式交互,分布式管理。使用的貨幣,也是不屬于任何國家或銀行的虛擬貨幣。

之所以說它是虛擬貨幣,就是因為所有的交易,每個人應該持有多少比特幣,在他 / 她所有的交易完成后余額是多少等等,都是通過 P2P 網絡中的雙欄記賬來決定,而不是像現金一樣用紙幣作為符號來表示。

比特幣的常識

知道了比特幣是怎么完成交易,怎么記錄交易記錄的,再看看一些關于它的常識:

  1. 比特幣是 2008 年由中本聰提出的,2009 年作為開源軟件問世。主要適用的技術就是 P2P 和密碼學。其實在此之前已經有很多虛擬貨幣的概念被提出,然而都不太成功。比特幣是迄今為止擁有最大市值的虛擬貨幣。
  2. 獲得比特幣的渠道主要有兩種:一是在市場上交換或購買。二是提供高性能運算資源,在 P2P 網絡上通過驗證和記錄網絡上一些別人提交的(待驗證的)交易,贏取手續費。也能得到很少量的新發行的比特幣。
  3. 全球接受比特幣的商家很少,兩年前大約也就在十萬量級。對于商家來說,好處是比特幣交易的手續費往往低于信用卡的手續費。
  4. 因為沒有統一的立法和監管機構,一些退貨返款以及 Chargeback 的行為不受保護,因此對于顧客來說也是一種風險。(注:Chargeback 是信用卡中的一個術語,意思是顧客可以聲明一筆交易并非本人發起的。根據國家法律,這種情況往往商家或銀行要負責對顧客的全額退款,是一種保護顧客的機制,但也給商家和銀行增加了支付處理中的風險。)
  5. 上面提到在區塊鏈網絡中,可以通過「挖礦」(使用自己的高性能運算資源,參與網絡中的交易驗證和記錄)來賺取利潤。但是因為參與者提供的計算資源越來越強大,賺取利潤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而從使用方來說,提交一筆交易希望別人來驗證,可以自己選擇提供多少手續費(甚至 0 手續費)。但手續費的高低會影響自己提交的交易的優先級,因此被處理的延時也會受影響。(高額手續費的交易往往被優先處理)。

可以看到,在整個比特幣機制里,沒有統一的監管,有的是公開、透明、計算能力競爭。這也更符合互聯網時代的特質。

誰會使用比特幣?

先要了解比特幣的發行。比特幣的發行量是與區塊鏈算法中數據塊的產生速率相關的。數據塊產生速率的預期為每 10 分鐘一個,但每個數據塊中新發行的比特幣不能超過 50 個,而這個數字每隔 4 年就會減半,因此比特幣的總數量,到 2140 年,也不會超過 2100 萬個。發行量的保障,就決定了這種「貨幣」不會通貨膨脹,也就是說它理論上和黃金鉆石一樣是可以保價的。

因此,首先愿意使用或者說存儲比特幣的,就是一些貨幣匯率極不穩定的國家。

這里想到一個好玩的事兒。2016 年年底的時候,比特幣價格已經由一年前的 $400 多漲到 $900 多了,接近歷史高點。按說一般美元漲的時候比特幣都是跌。然而這次很反常。而究其原因,據說是是「天朝」有人大量在換比特幣,好繞過目前的外匯管制。而 2017 年新年第一天,比特幣就破了 1000 美元的匯率大關。距離三年前歷史高點一步之遙了。據統計,已經 90% 都是人民幣和比特幣的交易了。這樣看來,區塊鏈這種宅男產物終于要產生政治影響了。

然而,因為比特幣便捷、保值、易存儲。且交易不受傳統意義上的政府和國家機構控制,也很容易被鉆空子。最常見的有兩個:一個是洗黑錢,一個是非法交易。正因為此,很多國家,比如中國,并不承認比特幣交易的合法性。

其實當年(2014 年)Square 在一次 Hackathon 中我們同組的幾個人是實現了 Square Market 上對比特幣的支持的。但是撇開沒有什么用戶會使用不說,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比特幣的匯率像股票一樣是可以隨時浮動的,買賣商品中的「退貨退款」問題就變得異常復雜。試想一個用戶用 0.01 個比特幣買了東西。一個月后他要退貨,而這時候比特幣的價格已經有了很大變動,你是返款美元呢?還是比特幣呢?無論哪種,商家都要擔負一定匯率損失的風險。加上前面說的退貨返款以及 Chargeback 的行為不受保護。此外當時大眾對這種新的支付方式仍處于觀望態度。因此種種,這個項目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比特幣會普及嗎?

比特幣是互聯網的產物,有著它自身的魔法吸引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使用。也讓國際化交易和互聯網支付變得更加簡單快捷。但是作為普通人,我不覺得比特幣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普及使用。

從兩方面來看原因:

首先是比特幣系統本身。比特幣是互聯網時代的新生物,雖然其算法和理論很成熟,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有很多問題。比如用戶錢包(或者密碼)的管理。交易平臺和網站和早已成熟的銀行系統相比,仍然有安全漏洞。就像有人會搶銀行,也有黑客會試圖攻擊交易網站。例如 2012 年 9 月,Bitfloor 交易中心被黑客入侵,24,000 比特幣(約相當于 25 萬美元)被盜。2013 年 5 月 24 日,比特人網站創建的比特海服務器被黑客入侵,約 40 個比特幣被盜。并且很多情況下,客戶并不會收到賠償。甚至有網站本身就是騙局,比如 2015 年 5 月,香港彭偉華成立的 MyCoin 比特幣交易網站采用傳銷式買賣,比特幣最后周轉失靈,卷款潛逃。

更重要的,是支付體系的自然規律。從貨幣到支票、到各種銀行卡,再到移動支付等的一次次支付變革中可以看到,每次的大規模的新支付形式的認可,一定滿足以下條件:

  1. 方便、更方便,解決使用場景的痛點。
  2. 所有和錢相關的事,準確和安全一定要有近乎百分百的保障。
  3. 如果只是顧客和商家一方需要變革,那往往更容易。而同時產生蛋和雞的變革,通常會更困難。
  4. 所有需要「用戶教育」的新事物,無論你的技術和產品做的多么完美,被接受都需要時間的考驗。

當然以上只是個人觀點,未必成熟。

比特幣雖然可以用來存儲保值,但是如果不具有較強的購買力,依然只會和黃金鉆石股票一樣用來收藏。如今美國接收比特幣的商家其實還是少之又少的。這和電子錢包如 Apple Pay 等的推廣的艱難很相似。

 

作者:朱赟, Airbnb 工程師,在 Airbnb 做支付

來源:微信公眾號【小道消息】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現在國內市場上出現了很多類似比特幣的虛擬貨幣,比如k特幣,以傳銷的方式發行著,網上百度也能搜到相關內容,因為還沒出大事,所以還沒引起太多的關注……

    回復
  2. 當時還不會炒股就開始炒比特幣,最后慘淡離場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