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大改版背后,隱藏著算法危機
最近,Spotify宣布將進行大改版,而關(guān)于這次改版,部分用戶可能有所感受,認為其與TikTok存在著相似之處。那么,此次Spotify的改版,是音樂流媒體短視頻化的趨勢體現(xiàn)之一嗎?其改版背后又隱藏著什么樣的考量?一起來看看作者的分析。
“這是十年來Spotify最具戲劇性的創(chuàng)新時期。”
3月8日,Spotify召開第二次Stream On發(fā)布會,宣布將進行迄今為止最大程度的改版,其中最明顯的變化莫過于首頁歌曲將以視頻化的方式呈現(xiàn)。
隨著Tik Tok的爆火,各大社交媒體增加短視頻功能已經(jīng)不稀奇,但Spotify的這次改版卻似乎尤為不招人待見,不僅網(wǎng)友吐槽抄襲TikTok,股市也非常平淡。
那么,在Spotify大改版背后有什么意圖,又為何噓聲一片?
一、Spotify“抄襲”TikTok?
雖然Spotify新版本尚正式上線,但從發(fā)布會介紹來看,新版本將平臺所有內(nèi)容都進行了“TikTok化”。主頁的內(nèi)容推薦分成音樂、播客和有聲書三個選項,每種類型的內(nèi)容都將以視頻信息流的形式呈現(xiàn)。
在名為Clips的新功能支持下,音樂人可以在自己的介紹頁面和專輯頁面添加30秒短視頻,分享歌曲背后的故事、宣傳即將發(fā)行的專輯、介紹合作者或是展示新周邊。這些都會作為推薦內(nèi)容出現(xiàn)在首頁的視頻信息流中,吸引用戶注意到歌曲或是音樂人。
同時,Spotify還推出了一個名為“Countdown Pages”的新功能,音樂人可以通過獨家視頻片段、預存按鈕和曲目列表預覽來宣傳即將發(fā)行的專輯,還可以提供專輯發(fā)行倒計時。
除了音樂之外,被Spotify視為救命稻草的播客,也將以短視頻信息流的形式呈現(xiàn),用戶滑動時可以聽到創(chuàng)作者設置的精華片段,再決定是否深入,或者一鍵收藏。Spotify還將為播客添加自動播放功能,讓用戶無縫進入下一個內(nèi)容。至于有聲書,則是以顯示字幕的播放頁面呈現(xiàn)。
Spotify這次大改版,或許也意味著拉開音樂流媒體短視頻化的序幕。 據(jù)TechCrunch報道,SoundCloud也已經(jīng)在測試短視頻功能,如果得到正向反饋,將會激勵更多音樂流媒體平臺加入這一浪潮。
不可忽視的是,此次改版除了短視頻化之外,Spotify還添加或強化了多個營銷功能,提高自己的音頻營銷能力。比如從測試階段就飽受爭議的“發(fā)現(xiàn)模式”(Discovery Mode)宣布對所有音樂人開放,如果音樂人選擇自己的歌曲參與“發(fā)現(xiàn)模式”,那么將會在Spotify廣播頻道或隨機播放模式中被優(yōu)先推送,從而獲得更高曝光,但代價是,該模式的版稅率則會比普通播放要低。
Spotify還強化了周邊票務信息,讓人們聽歌時就能看到在播歌曲的歌手現(xiàn)在是否有演出或周邊出售。Spotify還表示,要開放“粉絲優(yōu)先”程序給更多音樂人,也就是會向音樂人的鐵粉發(fā)送郵件或信息,提供早鳥票或限定周邊。
之于全面短視頻化背后的動機,Spotify援引Statista的數(shù)據(jù)說:“世界各地的人們每分鐘都會在線播放100萬小時的視頻,到2022年每個人平均每周觀看19小時的在線視頻?!?strong>隨著視頻內(nèi)容的增加,藝術(shù)家越來越難以突破內(nèi)容的海洋,而Clips這樣的功能是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總的來看,Spotify此次改版并非只是單純添加一個短視頻功能,而是以音樂視頻化為重要一環(huán),謀劃著搶回用戶的注意力和對音樂的影響力。
二、Spotify的算法危機
隨著Tik Tok的全球爆火,幾乎所有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都在“短視頻化”。
比如從2020年后,Instagram、YouTube、Snapchat,甚至LinkedIn和Skype等都推出了自己的短視頻功能。原因不言自明,Tik Tok的火爆讓它成為創(chuàng)作者和普通用戶的最大寵兒,為了奪回用戶的注意力,從Tik Tok偷師無可厚非。
對于Spotify而言,如今的音樂人抱怨無法在平臺上與粉絲進行更多互動,而用戶渴求更有刺激性的內(nèi)容體驗,相對而言,Tik Tok都更好地滿足了這兩點需求,也順勢成為音樂最大的營銷地之一。
據(jù)Tik Tok年度報告,2021年有超過175首Tik Tok熱曲登上Billboard Hot 100,達到去年的兩倍。不論是音樂人還是唱片公司都在積極適應Tik Tok的生態(tài),改變自己的營銷乃至創(chuàng)作方式。
這種對音樂文化的影響力,是Spotify從未有過的,而在投資者看來,Spotify的算法推薦近年來一直在惡化。
據(jù)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CMA)在去年對音樂流媒體進行調(diào)查后公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英國Spotify上只有10%-20%的播放量是Spotify根據(jù)用戶喜好進行的算法推薦,50%-60%的播放量都來自用戶自己創(chuàng)建的歌單,還有10%-20%是用戶通過搜索等主動的方式播放的音樂。
也就是說,雖然Spotify常年以推薦算法為最大賣點,并且靠著這個故事在眾多音樂流媒體平臺中獨樹一幟。但揭開這塊“遮羞布”后,原來Spotify上80%的播放量都沒有受到Spotify(算法推薦+編輯推薦)的影響,讓人懷疑Spotify與Apple Music、Amazon Music之間是否真的存在多大的差別,Spotify的算法推薦又對音樂播放有什么影響力。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TikTok首席運營官Vanessa Pappas曾在今年公開表示,Tik Tok上有80%的播放內(nèi)容都是由算法推薦的。與此同時,Tik Tok對音樂的影響力也讓它有自信推出自己的音樂流媒體平臺,甚至就版稅支付模式公開與三大唱片叫板。
這對于Spotify來說,絕對是一個危險信號。如何以算法重新奪回平臺音樂播放的主導權(quán)和影響力,或許將是Spotify今后不得不解決的難題。
而復制 TikTok的信息流推薦(“For You” feed)來分發(fā)內(nèi)容,或許能縮小Spotify與Tik Tok在算法影響力上的差距,也能給投資人們一個新的故事。
Spotify 聯(lián)合總裁Gustav S?derstr?m在 Stream On 上也談到了這一點,與 TikTok(他實際上沒有提到 TikTok,但很明顯是)不同,Spotify 全新的主頁信息流推薦不是為了讓用戶無需動腦地滑動瀏覽短內(nèi)容。相反,而是為了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并觸發(fā)他們播放或收藏推薦的較長曲目、專輯或藝術(shù)家。
有趣的是,S?derstr?m 也對同意Spotify 歌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文化影響力在下降。他是這樣說的:“八年多前,我們引入了編輯和算法歌單,這些創(chuàng)新改變了人們聽音樂的方式……但讓我們面對現(xiàn)實吧:今天已經(jīng)是老生常談了,是時候重新對音樂聆聽進行創(chuàng)新了?!?/strong>
換句話說,Spotify的短視頻化并不是一次盲從,而是另有苦衷,意在為了提高其平臺上由其算法推薦驅(qū)動的播放百分比,乃至搶回音樂文化上的影響力、打造熱歌的能力。 從其他功能的布局也能看出這一著重點。
但短視頻信息流這一形式,或許還不夠。
音娛智庫MIDiA Research認為,Spotify還缺少Tik Tok的制勝基因,即關(guān)于用戶品味的數(shù)據(jù)。理想情況下,音樂推薦應該基于用戶更廣泛的身份標簽,而不是單純的音樂類型或節(jié)奏。畢竟,Tik Tok立身于短視頻,有更豐富的數(shù)據(jù),并能基于此做出更適合的推薦。
MIDiA Research總結(jié),“所以Spotify改進的根本應該在于讓音樂人能夠更全面地展示自己,包括審美、個性、價值觀等,下一步甚至可以考慮允許粉絲發(fā)布內(nèi)容。但那會更像短視頻平臺,Spotify現(xiàn)在或許還沒做好準備。即便如此,最小的社交功能(如評論和個性化的簡介)也可能在理解用戶品味方面產(chǎn)生巨大不同?!?/p>
等等,怎么聽上去頗像國內(nèi)的音樂平臺呢?
這些年來,為了擴大利潤空間,Spotify做出過諸多嘗試,除了早期跟風做Clubhouse而打造了Greenroom之外,Spotify還有向QQ音樂、網(wǎng)易云學習的趨勢,如推出K歌功能、發(fā)力有聲書等。
曾經(jīng)Spotify靠著算法推薦歌單成為全球同行們競相模仿的先師,如今卻也被迫成為追趕短視頻潮流的一員,但是這一回,老用戶們會不會買單有待觀察,Spotify又能否再次找到適合自己的破局之路?
作者:萬翛;編輯:范志輝
原文標題:Spotify抄襲TikTok?背后另有隱情
來源公眾號:音樂先聲(ID:nakedmusic),解讀音樂產(chǎn)業(yè),見證黃金時代。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合作媒體 @音樂先聲 授權(quán)發(fā)布,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現(xiàn)在本丟聽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