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末日,倒計時300天
隨著電商的發展,新的消費理念也在逐漸演變。一個事物的終結,必定有一個新的事物取而代之。電商會被取代嗎?會被什么事物取代?一起來看看本文的分析吧。
一、以人為本,路在哪里
1. 第一條路
3月10日,“每經頭條”發布了一篇文章《經濟運行為何出現總需求不足?》,文中魏部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
長期以來,人們的消費觀念仍然沒有發生改變。在很長一段時期,我們的消費、經營都是以商品為主,而不是以人為主。
然后,魏部長也講了一個“以人為中心的新型消費理念”的場景:
以早餐為例,其他很多地方的早餐相對比較簡單,但揚州、蘇州等城市將早餐當做一個重要的消費內容和消費場景。讓客人在較短時間內盡可能多地體驗各式各樣的小吃。主動迎合消費者的消費意愿、消費能力和消費時間,這就是以商品為中心的消費模式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消費理念。
我非常認同魏部長“向以人為本的新型消費理念轉變”的觀點,但以我個人的淺見,魏部長所舉的“揚州蘇州等城市早餐新場景”的例子太“輕”了,不足以承載“以人為本的新型消費理念”之“重”。
換句話說,“以人為本的新型消費理念”的概念極具價值、前景極其美好、意義極為重要,但“早餐”例子所代表的類似場景,并不是我們所期待的那種能給社會帶來巨大革新力量的“以人為本的新型消費理念”的應用場景。
也就是,方向對,但路不對。
2. 第二條路
兩年前,我在《我眼中的新消費》一文中,表達過和“以人為本的新型消費理念”類似的觀點:
在鼓勵消費的同時,盡可能地減輕消費者的后顧之憂,增強其消費信心。
那時,我并沒有提煉出像“以人為本”這樣直觀簡潔而又充滿力量的核心概念。所以,在前些天剛看到魏部長“以人為本的新型消費理念”時,頗有醍醐灌頂的感覺——就是這個詞,就是這個意思。
我在兩年前的文中,也提出了一個“鼓勵消費同時,減輕消費者后顧之憂,增強其消費信心”的應用場景設想:
積分換保險、積分保民生,從拉近商家與消費者的關系,從“減輕消費者后顧之憂——提振消費信心——促進消費”的角度去找“新”,是一條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的路,是我心目中的“新消費”。
經過短暫的實踐,“積分換保險”的路子被證明是走不通的。
走不通的原因,反復摸索后,我也找到一點頭緒,那就是六字真言:即時正向回饋。
“積分換保險”最大的缺陷在于,不夠即時。
假如消費者購物送積分,積分可以換一個“運動意外險”,要客戶感覺到送的這個“意外險”很值,可能要等到他在騎車、踢球等運動中偶爾受傷,治療結束并賠付了,他才會覺得送的這個“意外險”真是值。這個“等待周期”,可能一個月、一年,也可能永遠都不會到來,是不可預估的。
回饋的好處不夠即時,就不能戳中真正的“痛點”,這條路自然也就走不通。
同樣的,方向對,但路不對。
第一條路不對,第二條路也不對,那么,還有其他的路嗎?而這,和“電商末日”又有什么關系?
二、取而代之,九九歸一
一個事物的終結,必定有一個新的事物取而代之。
“以人為本的新型消費理念”的發現和崛起,只要在正確的方向上找到正確的路,就是電商的末日。
這個“取代”的過程,和消費者的“消費理念”相關,而消費理念的轉變,可能很慢,需要很多年,也可能很快,只需要一個念頭——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倒計時300天”并不是夸張和故作驚人之語。
如果電商走向終結,那么,完成致命一擊的這個“事物”,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才能達成“終結電商”這一地獄級難度的任務呢。我小結了以下9點,我們可以先來看看。
假如把終結電商的這個“事物”命名為Y。
1. 顛覆
Y一定是顛覆式創新,而不能只是微創新。
2. 模式
Y一定是模式創新,而不能是技術創新。因為技術創新非??简灮竟蛯嵙?,在這方面,電商巨頭有無與倫比的優勢,想都不要想能夠輕易在技術創新上實現“顛覆”。
但模式創新不一樣,典型的“易學難精”,門檻很低,人人都能想人人都能說,只不過要找準找對路子并不容易??梢坏┱覝柿苏覍α?,那就是四兩撥千斤,破壞力巨大,足以實現“顛覆”。
3. 重構
Y模式帶來的顛覆性,必須要逼得傳統電商重構其業務邏輯和體系,才具有威懾力,否則,電商巨頭如果只需要新設一個事業部、一個內部孵化團隊,就能打得Y滿地找牙,那Y就毫無威脅可言。
4. 政策
Y要與國家倡導的路線方針一致?!袄喂虡淞⒁匀嗣駷橹行牡陌l展思想”,也就是,找到真正的“以人為本的新型消費方式”。
5. 資本
Y的商業模式要清晰,要能吸引資本的關注,得到資本的助力,并且能給資本帶來巨大回報。
可以說,這是所有條件中,難度最大的一條。而一旦滿足這個條件,就能插上資本的翅膀,跑馬圈地,貼身肉搏。
6. 持續
Y必須是能可持續的,是能長久運行下去的,不能只是一年半載的短期行為。
7. 普惠
Y必須是普惠的,也就是要給群眾中的大多數創造價值,帶來實惠,而不能只服務于、施惠于一小群人——如果是這樣,那它就很難稱得上是“顛覆”。
以多數人的利益為準則,才是“以人為本”。
8. 易懂
Y必須要讓所有人都聽得懂、看得懂、用得懂,要讓普通用戶一聽就知道,這個東西對他有什么好處。
9. 極致
Y要帶給普通用戶一種“極致”的消費理念沖擊,要讓用戶覺得,用了我就賺了,不用我就虧了。
如果Y能做到以上9點,那么你認為它能終結電商嗎?
能不能終結電商先不說,我們先來看看,Y要怎么做,才能做到這9點。
三、天下無雙,興趣稱王
《我眼中的新消費》一文,其核心觀點“在鼓勵消費的同時,盡可能地減輕消費者的后顧之憂,增強其消費信心”,我覺得并沒有什么問題。
但落地的方式“積分換保險”有很大問題——保險帶給客戶的回饋不夠即時。
那“換”什么,能解決“即時”這個問題,還能很好的促進民生呢?
我想到了興趣課。
消費積分換興趣課。
SLOGAN也已經想好了,讓天下沒有上不起的興趣課——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
要怎么“換”,才能做到“讓天下沒有上不起的興趣課”?
以足球課為例,12-15人一個訓練班,90分鐘,C級/D級/E級教練。根據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村鎮的不同,消費積分換興趣課有一個不同的階梯:
大城市:消費160元換一節足球課
中小城市:消費100-120元換一節足球課
縣城:消費60-80元換一節足球課
村鎮:消費30-50元換一節足球課
中小城市、縣城、村鎮的消費積分額度設置的很低,是因為,用學校場地的話,可以省去場地方面的開支,成本大幅降低。而在大城市里,如果免費使用學校場地,也可以低到消費100-120元換一節足球課。
從以上“消費換課”(或者叫做積分換課、購物換課)的簡單描述,我們可以對照前面說的9點,看看它是否具備“終結電商”相應的條件。
1. 易懂
消費30-160元換一節足球課,這個對于普通群眾來講,應該也都是很好懂的。
2. 極致
傳統足球培訓的市場價格(大城市的校外培訓),也就是100-150元/一節課。消費30-160元換一節足球課,應該說,是比較極致的了,就算是在村鎮,在偏遠貧困地區,這個消費模式和價格——再在申請一定的國家專項補貼的支持下,絕大部分家庭也都能夠承受。
米面糧油奶等日常購物,反正都要買,換個方式、換個平臺買,就能多得一節興趣課給小孩子去學習提升,會過日子的老百姓都能算明白這個賬,知道怎么樣才更劃算。
3. 普惠
現在有多少家庭有這個經濟條件,可以實現興趣課自由的?不知道有沒有機構統計過這個比例。但我想,應該不超過15%的家庭吧。
“消費換課”的模式和極致價格,理論上,可以讓其他85%的家庭也能實現興趣課自由。這樣的普惠,我想,是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
4. 政策
如果真的能夠實現“讓天下沒有上不起的興趣課”,那么,它已經無限接近于“以人為本的新型消費理念”了,無疑是符合國家大政方針的。
5. 模式
毫無疑問,“消費換課”沒有絲毫“技術”含量,是一個很典型的模式“創新”。
6. 資本
那么,來到最難的問題了,“消費換課”對老百姓很友好很貼心,但運作“消費換課”的這個公司,該怎么賺錢呢?如果不賺錢,怎么能吸引資本的關注和支持呢?沒有資本的支持,它又怎么可能在一眾巨頭的虎視下拼出一條路呢?
因為目前“消費換課”這個模式,已經在初步的公司化運作摸索中,商業模式方面的內容,不便過于展開。但仍可分享這樣一個最基礎的版本,來展示它的賺錢路徑至少是清晰的。
兩步走:
第一步:穩定客流。用“消費換課”的極致吸引力,得到穩定的客戶,比如達到一萬人以上。
第二步:自建品牌提高利潤率。把在商城里賣的消費頻次高(如米面糧油奶等)、利潤率高(如化妝品服飾酒水等)的東西,換成合作商的,或者自己貼牌生產的,提高利潤率。
7. 持續
解決了賺錢的問題,那么“可持續性”就能得到保障,它就不會因為缺少自我造血能力導致無疾而終。
現在,我們已經對照了7點,從簡單地對照分析結果來看,“消費換課”是可以做到這7點的。還剩下重構和顛覆,這兩點需要多花一點篇幅,我在下面單獨來說。
四、三個要素,重構之局
“消費換課”新鮮嗎?并不新鮮。我馬上就能舉出兩個大家也許都聽過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A。
現在有的地方,因為政策方面的限制,要求興趣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且不得超過5000元。
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培訓機構為了躲避監管,而采取了類似的“購物送課”的模式。比如,家長買夠多少體育用品,就送多少節課。
第二個例子B。
有的大型單位,比如銀行、超市等,為了給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做了積分商城,積分商城里可以兌換的“商品”中就有培訓機構的興趣課,只要客戶的積分夠,也可以“積分換課”。
聽起來,似乎這兩個例子和前面說的“消費換課”是一樣的,沒有太大的區別,那為什么這兩個例子的操盤方,他們沒有大言不慚的提什么“終結電商”,而“消費換課”的實踐者,卻言之鑿鑿的說“電商末日”呢?
因為,表面上看著一樣,實際上內里卻完全不同。
從三個要素上,可以看到A例B例和“消費換課”的不同,這三個要素是:
- 核心目的
- 實現路徑
- 表現形式
1. 核心目的
A例的核心目的:躲避監管。
政策不允許培訓機構一次性收家長多個月的費用,所以有的機構就采用讓家長買東西抵學費的方式來躲避監管。
B例的核心目的:給客戶的增值服務。
一些單位或公司,用“積分換課”的方式,給客戶提供優惠和福利,增加客戶的好感度和忠誠度。
“消費換課”的核心目的:讓天下沒有上不起的興趣課。
“核心目的”就是一個項目的“戰略方向”,戰略方向的不同,就將導致“實現路徑”和“表現形式”截然不同。
2. 實現路徑
躲避監管——A例的實現路徑:
用盡可能簡單(不額外增加其他成本)的方式,讓家長“買東西抵課費”。
增值服務——B例的實現路徑:
①找禮品供應商合作,盡可能多的豐富客戶可以兌換的禮品種類與數量,興趣課只是其中的一個品類;
②設置好積分與禮品的兌換比例,盡可能確保客戶得到優惠,但又不使單位(公司)吃虧。
讓天下沒有上不起的興趣課——“消費換課”的實現路徑:
①消費的價格是所有家庭都能承擔的(即,價格要盡可能的低);
②購物的價格要保證項目整體的收入健康,才能持續提供服務(即,定價要在所有家庭都能承擔和保證項目收入健康之間,做到較好的平衡);
③購物的商品種類要夠多夠好,并覆蓋家長盡可能多的消費場景,便于其累積消費額,用來換課。
3. 表現形式
A例的表現形式(之一):
家長或許要花高價購買體育用品。
B例的表現形式(之一):
積分換禮為10:1的比例,即,客戶購物1元得到1個積分。假如一節興趣課的價格是100元,客戶需要購物1000元得1000積分,用1000積分換一節興趣課。
“消費換課”的表現形式(之一):
以足球課為例,家長購物30-160元,孩子得一節足球課。
①30-160元的購物價格,和當地足球課的市場價格相差不大,以保證吸引力;
②30-160元的價格,乘以訓練班人數,收入要基本覆蓋“場地+教練”的主要支出,前期可虧損運營,但屬于戰略虧損,中后期可以通過價格微調實現收支平衡、盈利;
③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村鎮,設置不同的價格梯級,大城市160元,村鎮可能只需要30-50元,確保實現“核心目的”——讓天下沒有上不起的興趣課;
④購物的商品,要夠多夠好;
⑤要低成本的開一個全品類商城,前期就只有從網上商城做起;
⑥要滿足上述“實現路徑”中的①②③④,就必然要走“A——自建品牌開發商品,貼牌生產商品的路子”“B——開設多個興趣課類型、自己組建教練/老師團隊的路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降低商品價格、提高商品利潤率、控制商品質量、降低培訓成本。
4. 淺層區分
上面說的三個要素:核心目的、實現路徑、表現形式,是從“深層區分”的角度,來解釋不同“購物換課”模式的區別在于哪里。
另外,還可以從“淺層區分”的角度,來看“消費換課”模式,和其他“購物積分換禮”模式有哪些不同。
首先有兩點。一是力度大得多,二是送的東西屬性不同。
成都的紅旗超市家喻戶曉,每次買了東西都可以累積積分,攢多了可以換雨傘、大米等等。紅旗超市送的是雨傘、大米等,“消費換課”則送的是興趣課,僅從這兩種類型的價值來對比,“消費換課”送的東西比紅旗超市送的要高出5-20倍。這是力度方面的一個區別。
超市送的東西,更多的還是商品類的,偏商品屬性?!跋M換課”送的興趣課,看起來似乎也是“商品”,但它還多了一個“民生”屬性——和民眾的生活幸福指數息息相關。這就導致客戶對于兩類東西的需求程度不一樣,帶一定“民生屬性”的東西,客戶的需求方面總是要更強烈一些。這是屬性方面的一個區別。
文章一開始提過的“積分換保險”,其實也是有“民生屬性”的,但客戶享受到贈品好處的等待周期不同,也帶來兩個不同的結果。
如果是換的“興趣課”,從買東西到上課最快3-7天,慢一點3-4個星期也就能上到課。“等待周期”是較短的,也是可以預估的。
比起“換保險”等待周期的不可預估,客戶在“消費換課”中得到的“正向回饋”就要“即時”得多。
換的東西:力度大,有民生屬性,等待周期短且可預估。這是“消費換課”,和其他“積分送禮”在“淺層區分”上,三個比較明顯的區別。
5. 重構之局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Y以“讓天下沒有上不起的興趣課”為核心目的,它的“核心目的——實現路徑——表現形式”這三個要素所形成的牽引力,注定了它會給“電商購物”的原有業務形態帶來巨大的沖擊,而“電商購物”要做到保持對Y“消費換課”的競爭力,就只有重構其業務形態才能實現——而不是簡簡單單設一個“消費換課事業部”就能自救成功的。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電商的開始。
讓天下沒有上不起的興趣課,是電商的終結。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里說的“電商終結”,并不是說電商就不存在了,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作為以“多快好省”為核心追求的傳統電商業務基本模式,已經到頭了,電商仍然會存在,但它的新角色,只是“消費換課”里的“消費”一環,從之前的一個獨立人格,變成了支撐一個新的獨立人格的一條腿。
它還會在,但它的任務和地位已截然不同。既是結束,也是新生。
五、致命月蝕,顛覆乾坤
1. 雙月
在電商歷史中,拼多多的崛起,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它在當時已經較為成熟的電商市場中,切入了一個新的目標人群——下沉市場用戶,實質上是擴大了整個電商市場的用戶規模。它做了一個新的增量市場,又契合了目標人群(下沉市場用戶)的需求(低價省錢),所以實現了用戶和市場的快速增長。
也就是說,對照拼多多的發家史,只要滿足和它一樣的三個條件,就可以實現用戶和市場的快速增長:
①切入一個新的目標人群
②契合目標人群的實際需求
③做一個新的增量市場
“消費換課”具備這樣的三個條件嗎?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在上圖的“電商購物”中,A代表阿里,B代表京東,C代表拼多多,假設三家瓜分了電商市場,那么,C對電商市場有兩個貢獻:
①發掘出新的用戶群體
②擴大了電商的總盤子
在上圖的“興趣培訓”中,D代表目前在上興趣課的家庭數量比例,E代表沒有上興趣課的家庭數量比例,一個明顯的結論是:沒有上興趣課的家庭數量比例要大得多,至少在80%以上——原因也很簡單,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上不起。
那么,在采用了“消費換課”后,這兩個市場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2. 月蝕
結論是,會產生明顯的“月蝕效應”:
①采用“消費換課”后,在“興趣培訓”市場,因為(消費30-160元換一節足球課的方案)解決了“經濟層面普通家庭上不起”的難點,理論上,就變成所有家庭都能上得起興趣課了。D的比例就會越來越大,最終,實現100%所有家庭都在上興趣課。
②在“興趣培訓”市場,切入了一個目標群體“想上興趣課但因為經濟條件的制約而上不了的家庭”,提供了“消費換課”的解決方案,把D的比例從低于20%,擴大到高于80%,理論上可以達到100%——增量用戶的來源就在這里。
③在采用“消費換課”之前,“電商購物”和“興趣培訓”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市場,互不干擾。
④在采用“消費換課”之后,“電商購物”和“興趣培訓”就不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互相影響的,并且是逐漸融合的。因為“消費換課”的解決方案就包含了這兩個市場——用“購物”換“培訓”。
⑤“電商購物”市場,ABC的用戶也要上興趣課;“興趣培訓市場”,D的用戶也要線上購物;D的擴大和帶來的用戶增量,會改變D用戶的購物習慣——從原來的只買了商品,變成既買了商品也得到了興趣課,這種變化,是大大有利于普通消費者的,因為給他們省了一大筆錢,于是紛紛改變消費習慣,從而侵蝕掉原本只在ABC購物的用戶市場份額。
⑥這種侵蝕一旦開始,就不會停止,直到“食既”(月全食)。
3. 黎明
“月蝕效應”是什么?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簡單定義:
①獨立
原本獨立的兩個市場,一個市場已經基本穩定(第一市場),很難再找到增量空間;另一個市場(第二市場),消費者的需求是明確存在的,但因為消費能力等客觀因素,實際購買的消費者數量不多,理論上有很大的增量空間(目標客群的實際轉化從低于20%到高于80%);這兩個市場互不相擾。
②方案
第二市場要做增量,就需要一個解決方案,這個方案,不能只在第二市場內部打著轉的尋找——否則增量市場早就做起來了,而只能通過一個新的解決方案,才能切入進去做增量。
③聯系
這個新方案有一個最重要的特征:它讓第一市場和第二市場產生了緊密的聯系,并逐漸互相融合,而不再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市場。
④改變
新方案的出現,對第一市場第二市場產生的一個最重要的影響是:它將改變兩個市場交集區域用戶的習慣。
⑤增量
兩個市場交集區域用戶的習慣改變,帶來的第一個結果是:第二市場成功做成增量。
⑥侵蝕
兩個市場交集區域用戶的習慣改變,帶來的第二個結果就是:第一市場的原有結構被打破,被第二市場的增量所侵蝕,不可逆轉,直至“食既”。
“月蝕”的過程,就是取而代之的過程,就是顛覆的過程。
“月蝕效應”的發現,意味著,在商業市場上,再也沒有絕對安全、絕對穩固的領域和行業。任何不相關的兩個市場,在合適的牽引力(解決方案)作用下,都能產生“月蝕效應”。
這場“月蝕”,照出的是所有舊既得利益者的黃昏,也是所有開拓者、探索者、創新者的黎明。
六、時代召喚,希望永存
1. 前置
我在微博上關注的一位博主@Murph`璇,博文質量很高,都是博主深度思考的內容,也是我收藏博文最多的一位博主。
她的很多觀點和思考,都帶給我新的啟發,尤其是一些我并不太熟悉的領域,我都帶著學習和敬仰的心態把博文收藏起來,留待以后反復咀嚼。
而在我稍微熟悉和擅長的方向,比如創業方面,在璇博主的思考基礎上,我也有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個公司的創始人,對每個具體業務的理解大概率都是不如下屬的,為什么投資人卻無比重視創始人本身的特質和素質呢?原因之一是創始人能夠提供兩個只有 TA 才能提供的價值:遠見和信仰。而這兩個東西,才是一個公司真正的價值所在,因為它們才是最 distinctive 的,真正獨特的東西。
什么是遠見(Vision)?就是看到尚未發生但大概率會發生的那個未來,知道世界正在往什么方向演化,以及演化的速度如何。
什么是信仰(Belief)?就是無條件的相信,在考驗面前,在困難面前,風雨無阻。
——via @Murph`璇 2023-1-29 09:22
根據璇博主的觀點,遠見和信仰,是一個公司的創始人,很重要的兩個特質。但在這兩個特質之外,我還想補充一個。
就是“前置”。
“遠見”有很多,不同的“遠見”,有不同的能量大小、不同的商業價值、不同的社會價值,假如我們把不同價值的“遠見”按照價值大小,設置一個梯級,比如:
一級遠見 > 二級遠見 > 三級遠見 > N級遠見 > N+1級遠見
那么,這里就有一個問題存在,你永遠不知道在你的前面,是不是還有更高一級的“遠見”存在。如果有,那么你的“遠見”,就注定只是它的“下級”,很可能會被它所左右、所影響,以及,所顛覆。
毫無疑問,一個越靠前的“遠見”,其“前置”所帶來的能量強度和價值意義,是要大于“后置遠見”的。在一個“前置遠見”面前,“后置遠見”的“遠見”之稱,也就有點名不符實了。
2. 分配
相對于“傳統電商”(N+1級遠見)來說,“消費換課”就是一個“前置遠見”(N級遠見),它能成為消費領域“前置遠見”的核心支撐在于:它是一個更好的分配方式。
“傳統電商”主打的是買東西多快好省,“消費換課”主打的則是更好的分配方式。
買東西多快好省重不重要呢?當然重要。但它在一個更好的分配方式面前,能量大小和價值意義就要遜色很多了。一個是告訴你,我這里的東西很多很好,來我這里買吧。一個是告訴你,在我這里買東西,可以讓你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一個以商品為主,一個以人為主,如果是你,你會怎么選?
“消費換課”的表象是替家庭省錢,讓所有孩子都上得起興趣課。但它的底層邏輯,實際是:
商業企業主動“攬事擔責”,探索并實踐一個更好的分配方式為大眾謀利——用從消費端得到的收入,為用戶同時提供商品和興趣課兩項產品(服務),讓用戶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這種“以人為本的新型消費理念”的發現和崛起,是對“以商品為主的傳統消費模式”的降維打擊。
這是時代發展過程里,經濟社會中的商業企業必然會演化、進化的一環。
時代滾滾向前,召喚著我們要去探索更好的分配方式,造福于最廣大的人群,那么,作為經濟社會的一線單位,商業企業也就天然帶有這樣的使命,要不斷去主動尋找更好的分配方式、尋找更好的賣東西的方式——而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因為,“前置遠見”就在那里,也許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看不清它的真實面貌,但它就在那里,只要被看見了、被人們的呼聲喚醒了,那么,委身在它后面的那些“遠見”,都將重新洗牌,好一點的,還能改頭換面茍延殘喘,差一點的,就會被無情地掃進歷史的故紙堆里,僅供憑吊了。
3. 希望
主動去解最難的題,才能得到最廣大消費者的支持,才是一個商業企業安身立命的基礎,才能給當前的紛紛擾擾、給未來的期期艾艾,續存下一份希望。
“消費換課”可以更好的做到:在鼓勵消費的同時,盡可能地減輕消費者的后顧之憂,增強其消費信心。
它無限接近于“以人為本的新型消費理念”。
它是我們可以去嘗試的第三條路。
它是“電商”“消費”的一個“前置遠見”。
它是“明天會更好”的其中一個實現路徑。
它是一顆種子。
它,是一個希望。
專欄作家
五陸,公眾號:鵝的花花世界,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創業者。
本文由 @五陸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感謝,給了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