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溝與東風——淺談互聯網醫療(下)
本文作者從個人從業經驗和行業認識出發,回歸業務本質,剖析互聯網醫療的現實與理想的鴻溝是何因素造成的,未來起飛的“東風”可能在哪里,一起來看一下吧。
繼2月發布的互聯網醫療觀察系列上篇《理想與現實》,本次發布的下篇《鴻溝與東風》,從個人從業經驗和行業認知出發,回歸業務本質,剖析互聯網醫療的現實與理想的鴻溝是何因素造成,未來起飛的“東風”可能在哪里。提示:本文含大量個人主觀見解,部分觀點可能并不完全嚴謹和正確,請讀者辯證閱讀,歡迎評論探討。
一、回歸醫療健康的本質
1. 國家:維護國民健康水平的社會基建
宏觀上,從國家角度,醫療是維護整體國民健康水平的社會基建;
所以,醫保是民生工程,在哪里設置醫療機構也是民生工程,公立醫療占比大頭,是不允許完全市場化的領域;醫保是國民醫療支付體系的基石,企圖從醫保里獲得營收是不現實的,微醫在山東、天津等健共體的案例均有體現。
2. 患者:出發點是改善生命健康(醫療)
從個體出發,醫療對患者的意義是改善生命健康;
對于醫療服務,患者的出發點是維持或改善生命健康,對于看病,患者對確定性的期待遠大于其他場景:希望又好又快的康復,希望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不要復發;這就要求醫療服務的提供方能夠承載患者的上述期待,本質上就是需要有高超醫療技術能力和豐富診療經驗為支撐。
3. 個體:健康服務實際上是“反人性”的(健康)
洞察和順應人性的商業一般都會成為剛需,但是健康管理是有點“反人性”的,是要與人性斗爭的行業。
- 首先,人是貪圖享樂的,熱愛美食,部分人喜歡抽煙喝酒,這些都會給人帶來即時的感官享受和刺激;反觀健康管理,需要自律的完成健康行為,早睡早起,注意飲食;
- 其次,面對延時而來的滿足,人就是更愿意選擇即時的滿足,所以醫療是剛需,而健康管理不是,從收益的角度看,健康管理短期收益不明顯,只有長期且持續的堅持才能看到效果。
為健康服務付費,本質上是在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提前支付,而健康管理服務的過程又是“反人性”的,商業化以獲得規模營收的難度可想而知。
二、互聯網醫療為何無法突破
行業發展理想與現實的鴻溝究竟在哪里?
1. 政策監管:既是利好,也是鴻溝
醫療行業是一個強監管行業,政府對互聯網醫院診療的業務模式、藥品流通、醫保覆蓋范圍等設限,政策鴻溝使互聯網醫療玩家難以前行。例如:
- 《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制定了互聯網診療業務開展的方方面面,但同時也將診療范圍限制在輕癥、慢病和復診患者,互聯網醫院能接收患者十分有限,且因需線下首診,流量的地域性和線下屬性仍然十分明顯;
- 各地出臺的互聯網醫保支付政策,出臺時間、支付范圍、支付規范等都有大大小小的差異,互聯網平臺的規?;瘞磉呺H成本降低的優勢不復存在,存在大量的兼容適配成本和不確定性。
2. 需求特性:優勢醫療資源比“遠程醫療”更具備時空跨越性
前文有提到,患者對醫療的確定性的期待遠大于其他場景:希望又好又快的康復,希望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不要復發;這就使醫院品牌和背書的影響力無數倍放大,使得少量的大型綜合醫院、某些??频哪硯准裔t院,占據了絕對優勢地位。
面對輕癥的態度呢?同樣的,患者為了將確定性提高,就醫選擇會變得謹慎,通常會選擇區域內或者能力范圍內能觸及的最好的醫療資源,這樣一來,需求同樣在一定范圍內形成聚集,長此以往,供給端(醫生、醫療資源)也逐步會向頭部靠攏,優質醫療資源的不平衡進一步擴大。
綜上,互聯網醫療服務旨在改善的就醫便利性問題,在醫療水平對等的情況下是剛需,但在線上線下差異明顯、優勢醫療資源影響力巨大的前提下,僅是微不足道的錦上添花。
3. 產品服務:診治范圍和復雜度受限
首先,受限于監管條例(如上文《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診療范圍限制在輕癥、慢病和復診患者,互聯網醫院能接收患者十分有限。
其次,醫療行業的高附加值還體現在醫患之間的面對面互動(面診)中。然而,由于軟硬件技術尚不成熟,互聯網診療手段的局限性(例如,能讓醫院采信的家用遠程醫療設備寥寥),醫患雙方無法實現線下診療,從而使得醫患之間的信任難以建立。
政策的監管規范和技術的限制都是限制診療范圍的因素,醫療服務質量和醫療安全的考慮是根本原因。
4. 支付體系:互聯網醫療支付體系不完善
不同于互聯網行業大多數業務的C端流量邏輯,醫療行業是以支付方為主導的B端業務。傳統醫療服務的主要支付方是醫保為主,患者自費和商保為補充,互聯網醫療的醫保支付放開尚不全面,在國內商保占比甚微的前提下,患者自費仍是互聯網醫療服務支付的主要來源。
支付方單一且缺少B端支付方的支持,無法支撐行業發展的營收增長。
5. 產業衍生:位于產業鏈下游的互聯網醫療平臺話語權缺失
來源:筆者自行整理繪制
大部分互聯網醫療平臺的發展軌跡類似,前期以免費或低門檻的預約掛號和輕問診作為引流手段(實際不賺錢),流量進入平臺后再通過醫藥電商、健康服務、??品盏葘崿F營收;而此類服務的供應商如藥企、保險等,由于平臺用戶畫像與上游企業的目標不匹配、C端營收占比有限等原因,處于產業鏈下游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實際上并不具備話語權和議價優勢地位。
三、行業東風從何起
讓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1. 技術發展推動政策放開
“5G+遠程手術”、“遠程護理”、“手術機器人”等關鍵詞近2年出現頻率越來越高,雖然當前階段更多是試驗,但可以看到的是,隨著科技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一旦技術的成熟度足以支撐線上問診精確和安全時,相信政策監管上也會隨著逐步放開,允許在線上開展更多的病種和場景的診治。
2. 醫療數據市場化發揮應用價值
數據資源作為重要生產要素蘊藏了巨大的價值,醫療數據更是如此。然而,由于醫療數據敏感、歸屬不清晰、數據結構化程度低等問題,醫療數據在應用上呈現極度保守、數據孤島等現象。在通過技術手段保障數據隱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有效的發揮醫療數據的價值,可能會激發相當可觀的市場價值?;诨ヂ摼W平臺在數據應用方面的積累,醫療數據市場化進程會成為行業發展的巨大助力。
當然,鑒于醫療數據的特征以及沒有可參考的經驗,市場化制度建設可能需要相當長的周期。
3. 制度完善提高服務動力
醫保逐步納入線上問診范疇,支付方的完善必然帶來更可觀的收入,醫院對互聯網醫院運營的重視提升,醫生陽光收入也會隨之提升,收入的增長將帶來更多更好的服務。
4. 用戶心智培養帶來需求增長
疫情養成的習慣和年輕一代的醫療需求增長(互聯網使用的習慣),將給線上問診帶來穩定且逐步增長的需求。
四、寫在最后
機會尚存,前路漫漫,此絕非一朝一夕之易事。
但,無論是社會價值還是行業發展角度,筆者都衷心希望互聯網醫療(或醫療+互聯網)能有健康持續的發展。
本文由 @gxxx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