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念起生意經:手串代請,咖啡素齋
如今禮佛頗受年輕人歡迎,各式各樣的古剎、靈寺代替游樂場成為新的出游勝地,其中衍生出了一個新的生意——手串代請。當寺廟念起生意經,都能擴展出哪些“周邊生意”呢?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周一早上八點半,從醫院下了夜班的苗苗直奔雍和宮。九點一到,苗苗隨著人群穿過紅色大門,不燒香、不拜佛,目標明確地沖向法物流通處。排隊、選串、交錢、開光,一套流程早已熟稔于心;忙完之后顧不上吃飯休息,聯系快遞等待發貨。兩三天后,遠方的顧客收到這份“代請”來的祝福,這一單生意才算完成。
苗苗是一位兼職的“手串代請”,因為醫院工作繁忙,零零散散做了一個月也接下了五個單子,每單能賺50元跑腿費,計算下來也賺了幾百塊。
“手串代請”成了這兩年的一個搞錢新副業。苗苗明顯感覺到,尤其是開年以來,在雍和宮做“代請”的人明顯變多了,除了北京本地人,還有從天津來的“代請”,一次“代”好幾十個手串。此外,還有人把“手串代請”做成了一門全職生意,在抖音、小紅書“開店”,每天固定打卡,拉時長直播,借著寺廟熱的東風輕松月入上萬。
“手串代請”的興起和寺廟的爆火分不開。如今禮佛頗受年輕人歡迎,各式各樣的古剎、靈寺代替游樂場成為新的出游勝地,哪怕是工作日,寺廟門口的長隊依舊望不到頭。攜程數據顯示,今年到現在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超300%,預訂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在社交平臺,“年輕人在上班和上進之間選擇上香”等調侃話題更是屢登熱搜,相關寺廟游攻略數不勝數。
寺廟里的香火愈燃愈旺盛,這里燃燒著年輕人的苦悶和心理慰藉,也燃燒著新的生意和流量密碼。
01 在“佛前”跑腿成為一門生意
遇事不決,先問玄學。當下的年輕人們常常被壓力、煩惱、焦慮環繞,需要找個地方發泄,入寺拜佛便成了他們緩解痛苦的一種方式。
特別是近幾年在短視頻和網紅效應的包裝下,不同的寺廟有專耕的“垂類”,能滿足年輕人的普遍痛點。比如想要金榜題名便去成都的文殊寺,杭州的靈隱寺最適合求姻緣,而北京的雍和宮因為出過雍正和乾隆兩位皇帝,被看作“龍潛福地”,最適合求財、求事業。
蜂擁而至的年輕人們抱著最虔誠的敬意涌入寺廟,同時為了一勞永逸,求得“長遠”的心靈慰藉,開過光的手串周邊、沾有“佛緣”的香灰,都是他們入寺一趟的必帶品。苗苗表示,買手串的年輕人里,18歲到30歲的人居多,女生占大部分比例,大家更多的是求財運、求事業,很少有求姻緣的,這也符合當下年輕人的現狀:“脫單先脫貧,姻緣哪有搞錢要緊?!?/strong>
閑魚上的“代請”
今年二月份,觀察到這一流行趨勢的苗苗順勢入局,做起了手串代請。因為住的地方離著雍和宮路程不算遠,且醫院的工作時間不固定,能夠避開初一、十五和節假日的人流。想著趁當前的火熱形式掙點外快,苗苗在閑魚開了賬號專門接單。
閑魚銷售屬性更強,掛上帖子只需等待接單。除此之外,還有部分代請選擇“棲息”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屬性更濃的平臺,每天開直播在線接單。比如抖音上隨時能刷到“蹲”在雍和宮門口的代請,每天固定時間段直播,當天接單當天購買。而且有意思的是,在代請的直播間里,大家都是以“師兄”互稱,商業氣息濃厚的直播間也變得有了些許禪意。
和其他的線上買賣不一樣,代請手串的線上接單流程相對簡易和快節奏。年輕買家購買手串都是受社交平臺影響,想要的手串款式多為時下流行,比如最火的香灰琉璃手串、香灰瓷手串,最近流行的是半糖琉璃,而且雍和宮的手串價格早已公開透明,買家少了挑挑選選和討價還價的過程。在苗苗看來,顧客發來信息、代請線下購買、然后打包發走,“整個流程就很機械化”。
抖音的“代請”直播間
線上接了單之后,代請真正的戰場是在“線下”。
不管工作日還是周六日,雍和宮總是人山人海。從入口開始,排隊的隊伍五六十米一折,里里外外能排三四層,到了法物流通處門口,選串排一條隊,收銀又要再排一次隊,從排到買完動輒三四個小時。不過時間長了,也有的代請摸到了一些“省時”的小竅門,不少人兩兩結伴,一人排選串、一人排收銀,如果是單人購買,就跟選串隊伍的人商量好幫忙購買,然后自己去收銀處幫忙一起排隊,這樣一來能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開光”是線下代請的關鍵環節,這意味著普通的手串有了“靈力”的加持。在開光時,代請也會“盡職盡責”注意方方面面的細節,比如一直念著顧客的名字、愿望和身份證號,以免“菩薩找不到”,還會專門戴上白手套,避免因為碰觸導致法物不靈驗。
對大多數代請來說,起早貪黑搭時間,賺的也就是個辛苦錢。苗苗透露,幾年前購買雍和宮手串滿一定金額還會打折,代請能利用打折的空間賺點錢,而現在沒有了折扣、手串的價格公開透明,也就是賺一個“跑腿費”,在原手串價格的基礎加50塊錢也是行業里的默認標準。“如今每次去法物流通處買手串,售貨員都是一個木訥的狀態,態度冷淡,好像在說愛買不買、反正我也能賣出去?!?/p>
如果是入行時間久的代請,打開市場積累了穩定的客源,也能靠“薄利多銷”賺大錢。比如“安常在的小跑腿兒”去年八月份開始在抖音更新代請日常,如今積累了3.5萬粉絲,并開了電商櫥窗統一售賣代請來的手串,銷量最高的是一款“女神五福手串”,賣出超1500件,單這一款銷售額就超73萬。
此外,成熟的代請還額外開售了改珠串珠的生意,將不同寓意的手串珠子打散重新穿成新的手串,主打一個“十全十美、一串多效”寓意,因為不是官方款式,這些手串可以自由定價,再加上明星同款效應,改編款手串更受歡迎、利潤空間也更大。
02 寺廟念起商業經
代請手串的火熱只是一個切面。當越來越多年輕人涌向寺廟,寺廟也在主動擁抱年輕人,念起了“商業經”。
此前,大多數寺廟靠佛法感召力獲取收入維持運營,為游客提供的項目就是燒香拜佛,收入來源包括門票、香火、捐款這幾種;而如今來寺廟的游客變成了年輕人,為了迎合新的需求,寺廟也在開拓各類商業化活動,從售賣開光手串、文創周邊到餐飲經營、新媒體運營,展現出寺廟的潮流一面。“之前是老年人排隊買香火,現在是年輕人排隊買手串?!泵缑缧ΨQ。
歸納來看,如今寺廟拓展“周邊生意”的路徑大致分為三種:
第一種,售賣寺廟的開光法物,包括飾品、掛件等。比如雍和宮的手串、戒指、車掛等,售價在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靈隱寺的菩提多寶十八籽手串,同樣是這兩年供不應求的爆款;南京雞鳴寺的開光小柿子福包,每個售價30元,也是開光法物界的新一代“頂流”。
開光原本是一門單獨的法事收入,開光一次的金額從幾十到上千元不等,這部分收入屬于寺廟的純利潤;如今大多數寺廟變成了購買產品、免費開光,這就要刨除首飾、擺件的制作成本。不同的產品成本也不同,像雍和宮的香灰手串是以每日供奉的香灰燒制而成,成本也就比其他傳統寺廟的手串更高,一些小掛件則可以“批發”,有網友曾表示,在南京雞鳴寺請來的開光小柿子福包和開福寺的一模一樣。
第二種,是走IP變現的路子,售賣文創周邊、IP衍生品等。就目前各大寺廟的表現來看,IP變現可以拆分成兩種,其一是品牌授權、合作衍生,比如靈隱寺與杭州文旅IP西子貓貓合作,在寺廟內開辟了一塊空間作為西子貓貓的線下店鋪,售賣帶有靈隱寺IP形象的菩提手串、雪糕等衍生品。
其二則是“自己孵化IP”,典型的代表是北京的“學霸寺廟”龍泉寺,最初五位法師僧隊中,三人是清華大學畢業、一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高學歷的隊伍也意味著思想更超前,不僅孵化出小和尚“賢二IP”,還圍繞“賢二”先后打造了漫畫書、動畫短片等,并在2015年入局了電商賽道,銷售文具、圖書、衍生品,價格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之間,借手機互聯網的熱潮,“賢二”在當時成為當紅的佛系IP。
第三種,“跨界”做起餐飲生意。在戴的、玩的之外,寺廟的周邊生意自然也少不了吃的喝的。
各個寺廟都經營著自己的“素齋”,類似于寺廟的食堂,游客感到餓了時花十幾塊錢打一份飯、一碗面,主打清淡和便宜;也有不少寺廟的“素齋”走向高級化,邀請專門做素食的餐飲品牌入駐,清幽環境與應季時蔬加持,寺廟內的素齋也成了不少年輕游客的游玩打卡地。
此外,咖啡作為餐飲里最火爆的品類,也與千年古剎做了“跨界融合”。比如上海的玉佛寺、廈門南普陀寺、杭州永福寺都在寺廟里推出了咖啡品牌。其中較早推出、頗受歡迎的還是永福寺的“慈杯咖啡”,取自“慈悲為懷”的諧音,其產品的名字也頗有意境,比如美式取名“滌煩”、拿鐵叫 “停雪”,還有一款“隨緣”,顧客抽到什么喝什么,堪稱寺廟版的“咖啡盲盒”。年前苗苗曾去打卡了慈杯咖啡,價格并不便宜,普遍在30元左右,但當天排隊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
從咖啡館的管理歸屬來看,大部分還是以寺廟自經營為主,比如杭州永福寺是寺廟內部負責慈杯咖啡的招聘,營收流水的收款方為法物流通處。但同時,部分寺廟在向外拓展生意版圖的時候,也已經在向現代化的企業制度轉型。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廈門南普陀寺的咖啡館是寺廟方面管理,但同時,南普陀寺實業社開始發展為集餐飲、食品加工、旅游、接待等多項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目前企業正研發茶飲,其相關運營歸屬企業。
寺廟拓展商業化版圖已變得愈發常態化、年輕化。這一方面抓住了年輕人的喜好和需求,借助新媒體平臺推廣了宗教文化和寺廟歷史,打開了商業化的入口;但另一方面,寺廟作為“佛門圣地”,仍需注意商業化的尺度,把控好出售的產品質量,不要因過度商業化而影響了佛門口碑。
在撫慰年輕人的心靈焦慮和拓展營收之間做好平衡,如此寺廟生意才能做得長久。
作者:祖楊
來源公眾號:深響(ID:deep-echo),全球視野,價值視角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深響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好奇怪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