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又火了,這一次云廠商能賺到錢嗎?

0 評論 1915 瀏覽 2 收藏 14 分鐘

ChatGPT出現之后,AI浪潮逐漸席卷了各行各業,比如和AI基礎設施緊密關聯的云計算。那么,AI技術的進步,可以為云市場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和潛在的發展可能?云廠商們,又是如何靠AI實現賺錢的?一起來看看作者的解讀。

由ChatGPT帶來的AI熱潮還在不斷涌現并升溫,我們又將進入一個“AI之夏”,到底誰能賺到第一桶金呢?最近,美國著名投資機構A16Z在一篇題為《Who Owns the Generative AI Platform?(誰能贏得生成式AI平臺)》的文章里,給出的結論之一:

基礎設施提供商是迄今為止這個市場上的最大贏家!

AI基礎設施少不了云計算,開年以來,云市場風云迭起。

ChatGPT、GPT-4、文心一言、BARD等生成式AI大模型,背后都有著微軟云Azure、百度智能云、谷歌云Google Cloud的算力支持,而新品發布后,緊接著的戰略動作,就是將生成式AI集成到了自家的云服務中。

微軟將 Azure 的企業級功能與 OpenAI 的生成式 AI 模型功能相結合,發布了Azure OpenAI服務;百度在三月的兩場重磅發布會,一是文心一言的發布,另一個就是百度智能云面向企業的溝通會。

其他有AI大模型能力的云廠商,也并沒有干看著,要么公開表示正在研發,比如谷歌云,要么暗地里用功,雖然還沒有類似產品亮相,但也絕沒有放話說自己肯定不做,比如騰訊云、阿里云、華為云等,都有在釋放信號,表示自己有AI大模型方面的積累和能力。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AI正在改寫云市場的競爭格局。

但是,有了AI,云廠商就能賺到錢嗎?答案是,不。

AI與云服務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系?AI云服務化,到底是不是一種好的商業模式?為什么云廠商都希望靠AI來“逆天改命”?我們從三層邏輯,來重新理解云與AI的關系。

第一層邏輯:AI計算與云基礎設施

提到AI對云市場的改變,很多人腦海里浮現出的第一個反映就是:AI需要使用算力,而云可以提供算力,AIGC火了,云廠商這不就賺到錢了嗎?

前半句合理,后半句未必。

通過向AI用戶出售計算資源來盈利,按照使用量計費,這種商業模式是公有云的傳統服務模式:IaaS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

云廠商作為IaaS服務商,那可真是一部血淚史。作為IT基礎設施替代方案的公有云,屬于重資產行業,建設維護成本高,前期投入大,又容易打價格戰,而且很難漲價溢價,云巨頭亞馬遜AWS,運營了整整10年才實現盈利。

這一波AI熱潮到來之后,看似計算資源的需求增加了,但也沒法為IaaS服務“逆天改命”。

幾個原因:

1)AI芯片昂貴,前期投入成本很高

當下AIGC正火,適用于AI訓練推理的顯卡GPU被哄搶、抬價,英偉達GPU供不應求,國產芯片在性能上還達不到100%同等水平,有消息稱,此前A100芯片的單價是五六萬,現在已經賣到了八九萬。

芯片水漲船高的當下,云廠商的成本壓力是很高的,就連微軟都限制了New bing的問答條數,可見“地主家”也扛不住放開了造啊。

2)AI訓用分離,云使用量增長有限

傳統公有云IaaS服務是按照使用的資源收費的,用云量越大,收入就越高??上У氖?,AI模型帶來的新增云使用量,是比較有限的。

你可能會問了,不是說訓練一個萬億參數的AI大模型要消耗幾十萬芯片的算力嗎?這計算需求量明明很大???

問題來了,基礎模型的訓練,確實很耗算力,但很多是離線計算的,就是東部企業的大模型可以放到西部數據中心訓好了,到了真正使用的時候,生成一張圖片、一段文字,云端計算量不算大,所需要的云資源并不多,云廠商要靠AIGC回本遙遙無期。

3)模型落地,成本回收周期很長

AI大模型要落地應用,一定會“變小”。此前就有報道,有高校以更小的參數規模,達到與ChatGPT同樣的效果。所以,一個AI大模型未來落地所需要的計算成本,也會出現十倍以上的降低,這又會延長云廠商的成本回收周期。

而且,AI訓練一般會“獨占”物理機,如果用戶購買了足夠多的計算資源,后續的需求不會再增加很多。有AI服務器廠商透露,去年很多頭部客戶做了AI資源的儲備,今年的采購需求已經萎縮了。

可以看到,如果想靠公有云IaaS服務作為商業模式,賺錢真的很難。所以,云廠商要吃到AI的紅利,不再過傳統云的苦日子,必須想別的招。

第二層邏輯:AI應用與SaaS云服務

我們想到的,云廠商當然也想到了。所以這波AI熱潮里,大家會發現微軟、百度在集體做一件事——企業服務。

微軟先人一步,上線了Azure OpenAI服務,讓Azure 全球版企業客戶可以在云平臺上,直接調用 OpenAI 模型,包括 GPT-4、Codex 和 DALL.E。文心一言剛上線,也通過百度智能云平臺邀測企業用戶。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們也曾指出過, AI大模型的商業化還是要從toB市場打開突破口。不是我們多么有先見之明,而是因為SaaS化,已經成為云廠商盈利的重要選項。

通過SaaS (軟件即服務),將AI軟件與應用,以云服務的方式提供給企業,能夠為云廠商帶來更大的商業利益。為什么企業愿意通過SaaS來獲取AI能力呢?

第一,便宜。通過SaaS來使用軟件應用,不需要企業自己花錢去開發,也不需要從傳統集成商那里采購一大堆軟硬件,按需按量地消費,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試錯成本。

第二,靈活。傳統按license 方式售賣的軟件,交付后的更新迭代很難保障,而SaaS的商業模式通常是基于訂閱計費,能夠倒逼軟件服務商更好地研發產品、維護和更新服務,提升了產品交付的穩定性。

第三,豐富。通過云可以方便地選擇豐富的SaaS產品,將更多AI工具嵌入到工作流程中去。

對于云廠商來說,AI的SaaS化,帶來的好處也很多:

首先,云服務更好賣了。AI技術已經成為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的核心支撐,生成式AI在金融、設計、建筑、工業、政務、教育等領域都已經顯示出了非常大的應用潛力,擁有AI能力的云廠商會更容易吸引這些客戶。

其次,云服務能打包賣了。這些傳統行業要通過云來購買AI能力,當然不會只想購買幾臺AI服務器的計算資源,而是希望直接調用AI來解決業務問題,要求云廠商提供硬件、軟件、服務等一攬子解決方案,這個價格彈性,可比IaaS服務單純售賣資源高多了。

還有就是,云服務能賣給政企了。大型政企通過混合云、專有云等方式來部署定制化AI,也是云廠商的AI大模型完成商業價值轉化的路徑之一。

OpenAI 創始人 Samuel Altman 曾表示,“未來每個人如果想賺錢,就打開 ChatGPT,輸入4個字:我要賺錢,你就不用管別的東西了,會有人去幫你做這個事情”。

對于云廠商來說,想要賺錢,抓住這波AI的SaaS化趨勢,在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

第三層邏輯:AI實力與云實力

那么,是不是有了AI,就一定能在市場競爭中勝出?現在還沒有推出大語言模型的云廠商,是不是就要落后了?

當然不是。

AI的新一輪技術競賽剛剛開始,我們得到的消息是,國內有實力打造AI大模型的云廠商都在憋著勁兒研發呢,高校、政府、金融等,肯定會用國產LLM。所以,今年大家有機會“審判”很多類似AI產品。

屆時,我們可能會發現, AI要改變云市場的游戲規則,還要跨越幾道坎:

一是政企項目的投入產出比。AItoB類的項目其實很不好做,非??简炘茝S商對某個垂直領域和細分業務場景的深入理解,要在業務流程里把AI和大模型用好,很多時候要算法工程師、產品經理、測試、運營在甲方那里一待幾個月,天天下一線,和行業專家探討磨合,這個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很多我們看到的上云數字化項目,都是案例形式,短期內無法規?;瘡椭?。AI到底要怎么用好,如何大規模推廣,是云廠商接下來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二是與傳統軟件業態的博弈。我們都知道通過SaaS來引入AI軟件很好,但如果傳統的軟件服務商就希望以License 模式來售賣,不希望通過云平臺來托管呢?云服務的交付模式,相當于要讓傳統的企業軟件服務商、集成商、開發者,改變自己的商業模式。比如按月付費的訂閱制,相比一次性的license購買消費,就會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營收,他們是否愿意做這樣的改變,需要云廠商拿出合理的分利機制,才能讓他們更愿意開發AI云應用。

三是AI上云的挑戰。假設AI應用開發者和軟件商都愿意進行云托管,依然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以云的方式來提供服務?

舉個例子,很多開發者或軟件企業開發完AI產品之后,要進行不同終端設備的觸達,設備的兼容性、不同操作系統的分發體驗、屏幕的自適應能不能做好,是非??简炘茝S商的技術能力的。如果一些算力有限的終端設備用不了那個AI應用,覆蓋的用戶群體少了,相當于開發者的商業收入就會減少。

再比如,開發者利用云平臺的AI基礎模型,訓練出了更小更垂直的AI應用,要怎么部署到云平臺、怎么推廣、怎么獲益,需要一套從底層環境到應用分發的全流程的開發工具和生態支持。

顯然,要靠AI建立云市場的競爭優勢,廠商們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通過這三層邏輯,我們可以理解,云廠商靠AI賺錢的思路究竟是怎樣的。

現實來看,AI技術對云市場的影響并不是短期內就可以看到的,云廠商要盈利還得“望AI止渴”一段時間。

但是,隨著AI在云市場中的地位越來越高,AI+云成為數字化的必要條件,云市場的商業模式和產業格局也一定會“風光又一新”。

作者:藏狐

來源公眾號:腦極體(ID:unity007),從技術協同到產業革命,從智能密鑰到已知盡頭。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腦極體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