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信10萬+到抖音百萬贊,公眾號編輯追趕短劇風口
在短視頻和直播成為最流行的表達形式的當下,公眾號編輯們不想錯過短視頻直播的風口,卻不知該不該從0開始進入。而近兩年興起的短劇,便成為他們切入短視頻賽道的一個新思路。去做短劇編劇會是公眾號編輯轉型的好選擇嗎?本文作者對話了幾位圖文公眾號出身的短劇編劇,分享了他們的經歷,一起來看一下吧。
“我想過在公眾號上一直寫下去,但我必須要直面公眾號走下坡路這個事實?!?/p>
寫公眾號的第五年,阿珂發現自己不管怎么努力,文章數據都在下滑,“看文字的人越來越少了,短視頻和直播是當下最流行的表達形式”。
她眼看著曾經喜歡的公眾號被出售、被注銷,無法再被搜索到,幾經糾結,她選擇跳出自己的舒適圈,轉型成為一名短劇編劇。
“我繼續做公眾號也很難再有發展,是時候要做出改變,但現在入局短視頻感覺已經遲了,短劇是新風口,對我來說是個機會。”
阿珂的糾結,是當下許多公眾號編輯的縮影,他們不想錯過短視頻直播的風口,卻一再猶豫不知道該不該從0開始進入。而隨著短視頻紅利逐漸消退、行業內卷、新號難起,近兩年興起的短劇成為他們切入短視頻賽道的一個新思路。
由于短劇的內容核心在于故事腳本,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公眾號圖文編輯轉型視頻相對“絲滑”的選擇。
近兩年短劇市場的興起也成為吸引內容從業者轉型的一個要點。截至2022年底,快手短劇用戶規模超過2.6億,抖音短劇用戶達到1億。快手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平臺上的短劇分賬獎勵金額已經突破360萬元。
去做短劇編劇會是公眾號編輯轉型的好選擇嗎?從圖文內容到短劇如何成功轉型?我們對話了幾位圖文公眾號出身的短劇編劇,聊了聊他們的經歷。
01 寫出過10萬+的公號文章,寫不出被認可的劇本
轉型的第一步,需要跳出舒適圈的勇氣和魄力。
裝兔兔從大四實習開始做公眾號,她并非傳媒專業科班出身,讀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畢業時一頭扎進了新媒體行業。
做了兩年多的公眾號編輯,她每天一睜眼就是找選題、追熱點、列框架,一天一篇原創稿件,每篇閱讀量都能過萬,也曾寫出過幾篇閱讀10萬+文章。
“當初去寫公眾號,身邊很多人不理解我的選擇、來勸我,但我比較叛逆”,也是這樣的“叛逆”讓她后來放棄了熟悉的公眾號,因為看到“在公眾號上升空間有限,而且一個行業待久了思維很容易固化,我干脆就辭職去接觸了短視頻,沒給自己留退路”。
最開始,裝兔兔嘗試去做脫口秀類的短視頻賬號,她想著自己是文字工作出身,可以用擅長的技能來做短視頻,但發現很難獲取流量。這招行不通,只能改變策略,去試水短視頻的新風口——制作更復雜的短劇。
對于不懂拍攝、不懂剪輯的文字編輯來說,從文字思維轉變為視頻思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短劇和公眾號的共同之處在于講好一個故事,不同在于短劇不是只有文字就可以,還要去想劇情設計、節奏,如何在前5秒抓住別人,怎樣保證完播率,因為平臺是講算法的”,裝兔兔對此深有感受。
做公眾號,她只需要表達自己想說的東西,羅列素材,而轉型短劇,她要更多考慮觀眾愛看什么,去制造情節沖突而不是陳列觀點說教,避免陷入自嗨狀態。
同樣從公眾號編輯轉型做短劇的梅梅也有類似感受:“最煎熬的地方在于你知道哪些點是對的,但表達不出來,拍出來的和寫腳本時想象的不一樣,看別人視頻覺得這我也能做,實際上不是?!?/p>
梅梅清楚記得,她早期寫的劇本被編導評價“拍不出來”,而她曾經寫的公眾號文章被其他同事改編拍出來后,都爆了,“只有我自己改的沒法拍,這種感覺很痛苦”。
她用了半年多時間熬過這段轉型期,從早到晚幾乎看遍了行業內所有同類型的爆款視頻,分析每個鏡頭、每句臺詞怎么安排設置;也會去拍攝現場,看演員如何講臺詞、如何拍攝。
“我剛來的時候老用排比,但哪有正常人說話用排比的,要多看看現場演員怎么演的,不要去寫理想主義的場景?!?/p>
02 短劇沒有所謂“正確的樣子”,內容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
相比做公眾號、寫稿這種更“個人英雄主義”的工作方式,短劇更講究團隊作戰。
“流程化、規?;亩虅≈谱髂J较拢巹τ谝徊縿〉呢暙I度大概是30%”,短劇編劇派派告訴新榜編輯部。
據裝兔兔介紹,以短視頻平臺短劇為例,要想做一部短劇,一般先和抖音、快手等平臺立項,然后團隊頭腦風暴討論內容,劇本創作周期要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拍攝、剪輯周期也要一個月。
一集劇本只有1200-1500字,她和團隊要花1-2天去磨,不斷討論、審核、協調。不過,寫劇本的過程中,幾年的公眾號編輯經驗還是為她做短劇所需的網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我們做公眾號的時候就在揣測用戶心理,熟悉用戶的共鳴點和痛點,做短劇也要有能讓觀眾情緒波動的部分”,裝兔兔此前為公眾號寫的情感推文被改編成短劇也能成為爆款,她曾寫過一篇杭州出現愛心冰柜的推文,拍成短劇后單條視頻被點贊了170多萬次。
這是內容創作的共通之處,無論什么樣的內容形式,爆款的底層邏輯都是相似的。
阿珂也提到自己做公眾號時的一些經驗在做短劇也同樣適用,比如取標題,大部分公眾號編輯或許都曾經為如果通過標題提高打開率絞盡腦汁,公眾號取標題的方法論也能被運用到短劇文案里,“同樣能吸引人眼球”。
派派觀察過團隊里從長劇編劇轉型做短劇的成員,發現他們的靈感更多來自于影視劇,從劇本框架結構出發去創作,而他更習慣于從某個細節或者觀點出發去想劇情。
他認為,公眾號編輯對待內容的思維方式區別于專業出身的編劇,這是他們的特點,運用得好也可能成為特色。
“我覺得短劇沒有長什么樣子是對的,也未必說那些公號的思維都不行,我們做的一些話題劇內容,都可以發揮圖文編輯的優勢?!?/strong>
03 短劇會是公眾號編輯轉型的好選擇嗎?
這兩年,短劇的興起涌現出不少“低成本、高回報”的案例,也給很多人留下了錢多、速來的印象。
做了兩年短劇后,裝兔兔經常收到很多同行的咨詢,問她做短劇是不是很賺錢、也想來做,她告訴我們,自己一開始進入這行壓根沒想過會賺到什么錢,在這個行業自己是小白,“不要只為了賺錢去做某件事,目的性這么強,很難成功的”。
不過,短劇會有平臺的分賬收入與商業化廣告收入,隨著賬號和作品流量的提高,編劇也會有一定比例的商業提成,但許多人可能都沒有堅持到這個階段,在轉型過程中就選擇了放棄。
對于是否建議身邊的公眾號同行也來做短劇,每位受訪者的態度都很謹慎。
目前來看,短劇確實是當下進入短視頻賽道的一個突破口,無論是抖音、快手這些短視頻平臺,還是優愛騰芒等長視頻平臺,仍愿意花大力氣去扶持短劇內容、鼓勵創作,給到優質內容的分賬金額也頗為可觀。
“現在短視頻平臺流量近乎飽和,賬號不好做,起號很難,但短劇做好了漲粉挺快的,流量高的一部劇能漲百萬粉”,派派聊到。
他也指出,短劇目前題材還沒有那么豐富,“一些MCN做的內容達不到劇的程度,很多傳統影視公司也沒掌握短劇的語言,現在出圈的好內容比較少,還是蠻有機會的”。
然而,短劇的商業化模式尚在探索中,有人賺了,也有人賠了,一部劇投入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成本,但不一定有足夠的流量效果帶來分賬回報,落到每個具體的短劇打工人身上,是否能掙到錢也是未知數,這些都是需要考慮到的風險。
賽道選擇之外,更要看個人是否合適,幾乎每個受訪者都提到了“熱愛”這一點,雖然看起來略顯雞湯,但事實就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短視頻這種表達方式,他們更建議找到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式,而并非盲目追逐風口。
阿珂可以理解許多人想做一些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事情,不過她認為也有那么一部分人相比短視頻就是更喜歡文字表達,“他們也會因為這種事情焦慮,我卻反而覺得堅持做一件事也不錯”。
所謂“熱愛”不止是一種情緒,更是一種能否在轉型艱難期克服挑戰的決心和毅力。
只要做短視頻,數據帶來的壓力就會持續存在,加上短視頻是一個更迭變化很快的行業,從業者必須要不斷去升級才能跟得上變化。
裝兔兔形容這個狀態就是無時無刻在焦慮,前期做不起來量很焦慮,后期量不行了很焦慮,一個視頻的數據會影響好幾天的心情,“永遠不可能躺平,一旦做了這行就不可能舒舒服服地隨便發什么都有流量”。
她所負責的短劇賬號創作出多部播放破億的短劇,賬號前后升級了四五次,尤其是在如今短劇賽道競爭越發激烈、走向精品化后,同質化的短劇已經很難再有市場了,必須要持續產出更有亮點、更有質感的內容,才可能突出重圍。
“工作強度大,也有可能面臨失敗,主要看喜不喜歡,做好萬全的準備”,阿珂總結道,“找準適合的賽道,一旦決定轉型就勇敢去做,不要后悔自己的任何一個決定”。
至于短劇這個賽道能做多久?還是會如公眾號一樣會成為“古典自媒體”然后從業者再次面臨轉型的糾結?誰也無法給出肯定的答案。
梅梅能確定的就是自己還是會一直做視頻,不會再回去寫文字了。
派派沉思了一會兒,對我說:“我不知道,沒有人知道,主要還是看這個行業能否能掙到錢”。
作者:松露;編輯:張潔
來源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專注互聯網內容領域的觀察報道,關心與內容產業相關的人和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新榜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