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決定去寺廟度個假

0 評論 4241 瀏覽 13 收藏 16 分鐘

疫情過后的第一個春天,人們早已按捺不住自由之心,與往昔不同的是,除了常規的國際游和國內游外,一部分年輕人迷上了寺廟游。本篇文章作者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寺廟所做的“創意”。

“清明時節雨紛紛,我要去寺里蹲蹲。清明小長假爭取去寺廟里度個假,安排,立刻!馬上!”刷了一晚上小紅書,90后的欣欣一拍桌子便在自己的好友微信群里奔走相告。趁著小長假出門“哈皮”(Happy)早已是旅游達人欣欣的慣例,但寺廟游對她來說還是頭一遭。

疫情過后的第一個春天,人們早已按捺不住自由之心,想要奔向“有風的地方”。與往昔不同的是,除了常規的國際游和國內游外,一部分年輕人迷上了寺廟游。

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310%。從搜索熱度來看,近期關注度較高的寺廟景區分別是:杭州靈隱寺、普陀山風景區、蘇州寒山寺、北京雍和宮等。

而值得注意的是,熱衷于寺廟游的不只是傳統觀念里的中老年,年輕人占據了半壁江山。根據攜程數據顯示,今年2月以來,預訂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佛系年輕人正在成為寺廟游的主力。

除了寺廟游外,年輕人還在以各種方式感受寺廟氛圍感:一杯寺廟咖啡、一餐素齋、一串念珠……曾經不入年輕人法眼的寺廟如今卻讓打工族趨之若鶩。

寺廟到底憑什么吸引年輕人?是為了喝一杯飲料?還是為了度個假?今天的推送,讓我們來聊一聊寺廟經濟和它背后的故事。

一、逃往寺廟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現實生活中,對于廣泛的年輕人而言,更多的是獨自負重前行。他們向往著歲月靜好,哪怕只是短暫地逃離城市的高壓生活,能得一時喘息也是一種恩賜。

欣欣想要嘗試寺廟禪修的初衷也無外乎于此:“在上進和上班之間,我選擇上香。”

“現在工作強度真的很大,每天KPI都跟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懸在頭頂,加班已經加到麻了。我現在只要一下班,在CBD真的是一分鐘都不想待。我喜歡旅游,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逃離城市吧。不是說了嘛,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欣欣說。

雖然被欣欣稱為是“度假”,但寺廟禪修較之傳統度假無疑是不一樣的存在。

“說實話,之前出去旅游的時候,還挺有‘偶像包袱’的,就是一定要拍出美美的照片,可以用來Po到朋友圈。所以旅行過程中要花很多心思在化妝、打扮、拍照上。但在寺廟里小住,連手機都不一定能碰,別說是其他身外之物了。所以,在寺廟里生活一段時間,可以說是真正的沉浸式度假了。”

目前,在浙江、河北、福建等地,不少寺院都開設了禪修營。禪修營主要是針對普羅大眾的寺廟短期修行活動,融合了國學文化、健康養生、生活美學等內容,以打坐、冥想、勞作等自然傳統的方式達到自我放空、舒緩內心的效果。

與喧囂的都市生活形成鮮明對比,寺廟里的佛系生活充滿了樸素的味道。從環境來看,寺廟遠離燈紅酒綠,營造出天然祥和、寧靜致遠的磁場。沉醉于山間竹林,一呼一吸之間,內心的煩惱、疲憊和痛苦也能消減幾分。

2023年,我決定去寺廟度個假

新零售商業評論攝

能夠容納幾十人的禪修營每次報名通道一打開都供不應求,或失戀或失業,焦慮的年輕人們謀求著內心的平和歸宿,紛至沓來。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在網絡各大平臺上,有不少逃往寺廟的年輕人分享著自己的心靈凈化之旅。其中較為著名的一個項目叫作“七日止語禪修”。

據參加過某寺院七日止語禪修活動的學員描述,在為期一周的時間里,生活的重點便是“禪修”二字。與城市打工的“精神內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禪修講究的是精神、心性的修煉,要保證精神的清明,要提腰收腹,提振精神。

“禪修那段時間,我每天5:00起床,每晚9:30入睡,仿佛回到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節奏。關于禪修,剛開始每日打坐都腿麻、脊柱疼、肩膀酸,完全坐不住?!]眼后才發現念頭亂飛,像上躥下跳的猴,始終無法做到關注呼吸。到了中期的時候,我就逐漸適應了,并且每天對打坐有了期待,會發現一次次的進步。

到最后,我已經完全適應了這樣的節奏。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都在禪堂,會珍惜和認真對待每一次的打坐機會。”

“在禪修的過程中要止語,交流方式是寫紙條放在盒子里,每天上午和下午禪坐開始前是法師‘紙條問答時間’。除了打坐外,每天就在寺院里溜達,陰天、晴天、雨天,看云、看雨、看樹、看花、觀昆蟲、觀星。享受和自然連接,和自己連接的感受。”

年輕人在寺廟中釋放心靈,而寺廟也在年輕人中釋放活力。

二、解壓經濟

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年輕人涌向寺廟,尋求心靈驛站的短暫停歇,這背后的原因顯而易見:壓力山大。

在2022年10月10日的世界精神衛生日,B站發布《2022bilibili青年心理健康報告》,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有約9776萬人在B站學習心理健康知識,76%為24歲以下的年輕人。站內心理健康相關視頻播放量超76億次,同比增長83%, “焦慮”“抑郁”“壓力”等心理相關詞匯搜索量達9930萬。

無獨有偶,天貓新生活研究所表示,2022年,解壓類玩具在淘寶天貓的銷量整體增速近40%。

生活重擔下,解壓訴求陡然上升,從而催生出了解壓經濟。禪修營帶有幾分公益屬性,但同時也象征著某種程度上的解壓經濟。

你的壓力,我的生意。

其實,解壓經濟早就融入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團基于對線下解壓放松類消費數據的分析,發布了“2022十大解壓新業態”,包括射箭、泰拳、陸地沖浪、擼貓擼狗等。

除此以外,在部分城市內還出現了“情緒發泄室”。在廈門的一家綜合性體驗館就設置了“奇幻解壓館”的主題,成人門票70元起步,里面設置了多個場景。

比如在情緒發泄屋,穿上防護服的市民可以砸酒瓶,釋放內心壓抑的情緒;在狹小的吶喊屋,可以放肆嘶吼,還可以將陳列在四周墻壁上的黃鴨等當作假想敵,肆意捏、放聲尖叫。

2023年,我決定去寺廟度個假

吶喊屋,新零售商業評論攝

解壓館作為一種小型室內游樂項目,在當下年輕人尋求情緒價值的大環境下有著一定的市場需求。不過,寺廟禪修、解壓館舒壓等解壓經濟也有著自己的天然短板。

解壓經濟大多屬于沉浸式體驗項目,許多人在參加活動的時候是為了享受一種“體驗感”。而在首次體驗過后,是否會復購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舉例來看,雖然對禪修營贊不絕口的體驗者不在少數,但如果讓他們把為數不多的假期全都花在寺廟修行,也并不太實際。

再比如,內心煩躁的打工人會去到某一家解壓館以求發泄情緒,但同樣的環境如果第二次再去就很難引起消費者的新鮮感。因此,商家需要不斷變化出新的場景。這不禁讓人想到了曾經在年輕人圈子中爆火的劇本殺,同樣的低復購率、同樣的低翻臺率,風口已過的劇本殺漸漸蒙上了灰塵。

歷史是否會在解壓館身上重演呢?這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三、寺廟咖啡

一部分年輕人選擇去寺廟度個假,另一部分連假期都成為奢侈品的年輕人又該怎么辦呢?于是乎,在內卷與躺平之間,年輕人選擇了去寺廟喝咖啡。

和尚賣咖啡,寺廟品拿鐵。

這種略顯奇葩的中西合璧組合,倘若放在過去,是容易遭受公眾口誅筆伐的。

早在2012年,星巴克曾經入駐靈隱寺周遭,并在客戶點單時推出了關于“大慈大悲”的話術,還曾經引發不少網友的吐槽。去年,因為租賃到期的緣故,這家星巴克正式告別了靈隱景區。

而之后不久,杭州永福寺的慈杯咖啡,憑借“和尚賣咖啡”的標簽,在社交媒體上突然爆火。寺廟咖啡的標配是穿著袈裟長袍的僧人做店員,并為顧客沖一杯“古風咖啡”。

“慈杯”正好是慈悲的諧音,佛家的慈悲講的是,“慈能予樂,悲能拔苦”,剛好是和咖啡的苦相互輝映?!敖裉炷闶侵斜?、大悲,還是超大悲?”也由此成為了一個著名梗。

永福寺火到什么程度?寺里的師傅們都勸媒體不要再報道了,就讓顧客隨緣打卡吧。永福寺的爆火引發其他寺廟紛紛效仿,上海玉佛寺、臺州龍興寺、廈門南普陀寺,都相繼加入了賣咖啡大軍。

如果說去寺院小住的年輕人是為了“浮生偷得幾日閑”,那么去寺院買咖啡的年輕人則更多是出于獵奇心理。寺院咖啡非常符合當代年輕人選擇消費的標準:國學佛教等東方文化和西方美食的代表咖啡,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感,既有古樸的韻味,又有西洋的氣息。

永福寺咖啡館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將兩種風格演化到極致,則更能凸顯出反差感所形成的張力,滿足消費者心理。

在永福寺,每一種咖啡的名字,都是一句禪語。美式是一杯“滌煩”;拿鐵是一杯“停雪”;摩卡是一杯“歡喜”。永福寺在咖啡紙杯的設計上也花了巧思,新春期間由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潘汶汛設計的仙人指鹿紋樣,既有中國畫的美感,又有好的寓意與祝福。

針對年輕人的好奇心,慈杯咖啡一直在變著法兒地走自己的佛系特色。在慈杯咖啡,有一款咖啡盲盒,名字很應景,叫作“隨緣”,一杯30元,抽到什么喝什么。

除了抽簽之外,2023年春節,慈杯咖啡還推出了一款限定版揭福迎喜杯,加入了類似刮彩票環節,只要揭開杯套上設置的拉環,就能收到寺廟的祝福語。從一夜暴富,到日進斗金,每一個祝福語都戳中年輕人的心。

2023年,我決定去寺廟度個假

仙人指鹿杯(左)與揭福迎喜杯(右),圖源“慈杯”微信公眾號

寺廟的創新遠不止咖啡。從手串到香囊,從帆布包到文具,各種結合了現代和古代元素的小玩意兒吸引著年輕人為寺廟文化買單。比如法喜寺和文創公司合作推出的帆布包,上面印著“我佛盡該喜歡你 你這么棒棒”等字樣。

創意創造生意。

寺廟的創意還在繼續。

誰能想到,2023年最火的旅游地在寺廟;2023年最火的咖啡也在寺廟。

上海的玉佛寺里,咖啡配面包的組合變成了咖啡配中式點心;昆明的5A級景區里,新一期的禪修營正在靜靜等待學員的到來。

寺廟經濟告訴我們,當商家在期待新商機的時候,新商機也在等待商家去開拓。

2023年,沒有奇怪的生意。

作者:考拉是只鹿;編輯:葛偉煒

來源公眾號:新零售商業評論(ID:xinlingshou1001);用深度案例、前沿觀點,和你一起探索新零售的1001種可能。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新零售商業評論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