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與廟,代表了什么?

2 評論 9443 瀏覽 23 收藏 18 分鐘

隨著“寺廟游”的爆火,那些迷茫焦慮的年輕人不再滿足于簡單的上香,更多的是想在古寺中尋找新的人生答案。本文將兩位親歷者的故事娓娓道來,揭開了年輕人當下的困惑與不安,那么,她們是如何通過做寺廟義工找到了生活的意義呢?一起來看看吧。

最近一段時間,年輕人逃離寫字樓,轉行去從事“體力活”成為一種潮流。豆瓣小組“輕體力活探索聯盟”成立不久就吸引3萬名年輕人加入,小紅書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職后去集市擺攤、去云南賣花。

職場生存不易,年輕人說出“裸辭”二字反倒比以往更容易了起來。

2023年2月以來,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相比去年同一時間增長了三倍,預定寺廟門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八聫R游”爆火后,寺廟法物周邊也一度賣到脫銷,雍和宮的香灰琉璃、靈隱寺的十八籽串廣受追捧,擁有商業眼光的商人也伺機而動,最早出圈的永佛寺“慈杯”咖啡現已成為跨界營銷的經典案例。

不僅如此,對未來焦慮、對人生困惑的年輕人并不滿足于一柱清香后就與寺廟別過,而是選擇留在那里做義工。

他們遠道而來,帶著問題上山,希望能在依山傍水的古寺里聆聽智慧,找到答案或方向。

有人將寺廟義工看作是體驗生活的起點,也有人將它視為階段性的歸宿。

一、裸辭旅行,其實沒那么快樂

2021年夏天,綠子以管培生的身份進入某互聯網大廠,入職半個月后,她如愿在核心部門成為計劃經理。從那時候起,她開始在小紅書上持續更新#互聯網打工日記,復盤自我成長,分享職場生活。

一年前,她在筆記中寫道,有一份這樣的工作讓她擁有獨立和自由,擁有規劃自己生活的權力,她很歡喜也很珍惜。

可是沒過多久,她不再更新職場日記,甚至會在下班以后狂奔到地鐵站看玉蘭花開,急迫地需要呼吸一口新鮮空氣。當裸辭的想法出現時,綠子也很詫異,她想不通。為了這份工作,從很早之前她就開始鋪墊,做學生社團、進500強企業實習,入職后也產生了強烈的職業認同感,可現在,她只想辭職。

她告訴刺猬公社:“在一個崗位上扎根,仿佛被釘在了流程里,好像只有下班后,我才能真正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做出這個決定之前,她思考了很久,那段時間,她努力地尋找生活的意義,努力地讓自己快樂起來。一有空,她就在城市四處溜達,在繡球公園看老人打牌,甚至一個人去長江花兩塊錢買個船票,看落日。

盡管此時,綠子還未想好離職后的規劃以及下一段人生旅程的目的地,但她還是決定重新上路,內心有一個堅定的聲音說:“這一次,不要為簡歷而活,為閱歷而活?!?/p>

綠子在小紅書寫道:“生病會讓爭強好勝的心驟然變得與世無爭?!毙鹿谌蟮牡?5天,她開啟了裸辭后的第一段旅行。

有山有海,有人文景觀,她將旅行的第一站放在了山東。為了看看老舍眼中濟南的冬天,她來到濟南,騎一輛共享單車前往老舍先生的故居,這天她也更新了小紅書,有用戶在筆記下留言:“綠子的日記真治愈”。她回道:“你的生活也在治愈著你?!?/p>

年輕人與廟

參觀完濟南后,她又來到青島,用一整天時間漫無目的地閑逛,去菜市場跟老爺爺聊天,去海邊吹海風,甚至在海邊一個人吃完一整罐鳳梨罐頭。

我在腦海中瘋狂構想著她吃鳳梨罐頭的場景,詩意中又帶有一絲荒誕。這種荒誕感也曾出現在很多文學作品中,作家止庵曾點出——“荒誕其實是焦慮的極致。”

果不其然,綠子接著說道:“你知道嗎,做這些事情,我一點都感覺不到快樂?!?/p>

在她的想象中,裸辭旅行應該是無比快樂且自由的,可她在旅行過程中,感受到的只有麻木,沒有快樂。一路上,忙著趕路、忙著做攻略、忙著拍照,在旅行中思考人生意義的想法早就被拋之腦后。

旅途結束后,她總結道:“也許旅行能夠治愈別人,但不能治愈我,與其期盼被一段偶然的美好風景治愈、被一個偶遇的路人開導,我不如去一個直面人生議題的地方?!?/p>

她開始回憶,在裸辭前的那段時間里,為了抵消工作的無意義感,她曾經去長江保護基地面試志愿者,也曾在自己所居住的那條街上撿垃圾,這兩件事讓她感受到了久違的快樂。

想明白后,她更堅定了?!拔覀儚男∫恢痹谡f勞動最光榮,在我看來勞動不一定是上班換取報酬,而是一切能夠造福他人、滿足自己的一種產出,在這樣的勞動中,我能真正感受到活著的意義?!?/p>

綠子一下找到了辭職后的方向,去寺廟做義工。

二、在寺廟,從冷漠到“打開”

今年年初,香海禪寺恰好在招新春義工,她毫不猶豫地報名了。一周后,她來到香海禪寺的所在地,浙江嘉興的桐鄉市。桐鄉緊鄰烏鎮,綠子清晰地記得,那天滿車的人只有她獨自一人在桐鄉高鐵站下了車。

異鄉的陌生感讓她有些害怕,對一切充滿了警戒心,她回憶:“打到車后,我自己將行李搬到后備箱,在路上司機與我搭話,我也不理會?!?/p>

就這樣,綠子帶著警惕、封閉的心來到寺廟的門前。此時,她覺得自己的心理防線正在被瓦解,她表示:“看到這么莊嚴、干凈、正統的道場,原先的擔心煙消云散了。”

比起杭州熱鬧的靈隱寺、法喜寺來說,香海禪寺給綠子的第一印象就是清凈。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香海禪寺給義工安排工作,也是以興趣為準,在這里只需要做你最擅長的事。綠子成為了攝影組的義工,負責拍攝寺院的環境、師傅們的工作場景、禪修課以及法會。工作時間從早上7:30到下午4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原始的生活狀態在這里得到了驗證。

寺廟生活究竟能為人帶來什么轉變,在切身體悟之前,即使眼睛看到了答案,也很可能不以為然。

對綠子而言,從小在都市的生活法則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剛來到這里,她對身邊所有的陌生人都設有一道防線,不會關心別人,也不允許任何人窺探自己的內心。

兔年除夕夜,綠子在大殿門前站崗,前來上香的功德主大部分都是以家為單位,她突然有些想家。此時,遠處突然響起了煙花的聲音,綠子掏出手機,日歷已經顯示2023,她喃喃自語:“原來已經到了新的一年”。

看出了她的難過,同為義工的桐鄉人邀請綠子到家里做客,那時綠子只當是客套話:“這種話我平時在公司也經常說,但沒想到,第二天她還專程來尋我,我很受觸動。”

慢慢地,現代社會所塑造的客氣與疏離被這里慈悲、利他的氛圍所感化,她也由封閉變得不再設防,綠子感受到自己的心逐漸打開。

一天晚上,她趴在一位剛剛認識10分鐘的姐姐懷里嚎啕大哭。她表示:“這種事以前絕對不可能發生,這也是寺廟生活的神奇之處——在這里,沒有人在意對方的身份、地位,就只是單純地交流,傾聽,分享感受,得到回應,沒有利益與關系的糾葛,交往變成了最本質、最純粹的模樣?!?/p>

綠子糾結了20多年的心結,竟然被對方簡單幾句話開導了,“大道至簡”在此時得到了驗證。

因為童年的一些陰影,綠子十分怕黑,姐姐非但沒有不屑一顧,很認真地傾聽并且鄭重地對她說:“不用去思考自己為什么怕黑,害怕又如何,你要相信任何一切問題,你都有答案,也有能力去解決。因為你本質俱足?!?/p>

聽完這句話,綠子像是吃下一顆安心丸:“如果下一次黑夜來臨我又害怕的話,那就害怕吧,沒有關系。總有一天我會明白這種恐懼是從哪里來,我要把它放到哪里去?!?/p>

截止到現在,綠子在香海禪寺已經待了三個多月,她明顯感覺到來寺廟做義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第一期義工的年齡基本在四五十歲左右,以退休后的中老年人為主。第二期之后,90后00后的比重明顯提升,到了第三期全部都是大學生。她又補充道:“其中有一半都是看了我在小紅書上的分享而來。”

在這群年輕人身上,綠子也看到了一個共同點,一開始大家懷著各種各樣的焦慮,想來尋求解法。可后來,他們對自我的關注度越來越小,開始想要力所能及地為他人提供幫助、創造價值。寺廟教給每個人的道理很難概括出來,但又很容易被感知。

三、找到生活的錨

若按照時間來劃分,寺廟義工可以簡單地分為長期義工和短期義工,綠子是前者,Eva則屬于后者。

一個偶然的機會,Eva看到北京房山藥師寺招募義工,尋了一個得空的周末,她穿城而來。與綠子不同,來之前Eva沒有為此行設置任何問題,但忙碌的寺廟生活,讓她得到了平靜與滿足,也意外地找回了睡眠。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Eva都患有焦慮和失眠,這與她充滿挑戰的工作環境以及自身性格不無關系。Eva的職業經歷不只是用豐富來形容,可以說每步都踩上了風口,有種好風憑借力的意味所在。

在小紅書上,她對自己的介紹——資深綜藝制片人、互聯網大廠運營、品牌內容顧問,面對這三種職業身份的轉換,Eva認為這是很自然的事,她以“順勢而為”這四個字簡單概括。

Eva曾有同事在一家長視頻公司待了五年以上,即使降薪降職他也要留在這里。對此,她表示,不希望自己擁有某種慣性,在任何階段都要看到成長。

轉換行業的路上,Eva不是沒有過猶疑,有獵頭曾拋來糖衣炮彈,也有質疑自己決定的時刻。但無論任何,她堅信自己一定要走上坡路,堅持下去,路會越走越寬,自己能做的事也會越來越多。

可是整個過程并不容易,壓力持續加碼,Eva一直在盡力調整自己,可狀態仍然時好時壞。

在寺廟做義工的兩天兩夜里,她把自己從原本的生活狀態中短暫抽離,接二連三的任務暫時占據了她的身心。上晚課、洗供盤、擺放供品、收拾經書、剪花插花、打掃院子、齋堂洗菜,抽空還能招貓逗狗,每晚睡得十分香甜,身體的疲勞反而將緊繃的神經撥松了。

據她回憶,那個周末,藥師寺前所未有的繁忙,觀音菩薩圣誕、佛教徒皈依、老師父圓寂,寺廟里人人忙得不可開交,其他寺廟的僧人、居士也來到這里,趕來參加的人絡繹不絕。

在藥師寺度過了充實忙碌的周末后,也給了Eva一個啟發,她想利用周末時間去體驗“100種生活方式”,在其中利人利己,尋味更多的人生意義感。

Eva提到:“很多時候,努力并不能夠改變生活現狀,當我沒有辦法改變客觀因素的情況下,只能盡可能多做一些讓自己心情愉悅、狀態更好也能時刻保持成長和精進的行動。”

與Eva交流后不久,她的“to do list”就又打了兩個對鉤——自己蓋了一座房子,從建筑布局、裝修風格到軟裝硬裝統統親力親為;給自己半年時間,放下在北京打拼出的一切,去南方工作、生活。

年輕人與廟

她將“100種生活方式”的體驗分為四個類型,首先是職業類,比如劇本殺DM、婚禮策劃、花店店員;第二種是陪伴類,盲人助跑、爬山搭子等(搭子:以興趣為出發點,垂直領域的新型社交關系);第三種方式是技能提升,像是蓋房子、跳水等,最后一種是公益類,流動兒童圖書館管理員、為早產兒鉤織小章魚、幫88個年輕人提升職場能力(已幫29人)等。

她不僅希望能從行動上幫助更多人,還希望能夠以超強的執行力感染更多年輕人,找到生活的錨。Eva表示:“與其一直想,勇敢邁出第一步才是最重要的?!?/p>

四、寺廟收留自救者

很久之后,回顧自己的職業選擇時,綠子提到:“當我重新審視那份工作時,我發現自己所做的選擇不是以興趣愛好出發,而是一直在用社會的衡量標準,參照著別人的人生目標去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p>

Eva則表示:“我需要定期拿出一個成績,所以我會給自己壓力,盡管別人沒有要求我什么,但是我會要求自己?!?/p>

同樣是面對意義感的消退,處于不同人生階段,綠子和Eva選擇了不同的應對態度與解法,盡管二人的動線不同,但他們嘗試自救,也已經自救成功。甚至二人價值與自我意義的實現也匯聚到同一個坐標上——“自利利他”。巧合的是,這個觀點在佛經中也能尋得一些蹤跡。

無論是寺廟游還是寺廟義工,寺廟本身并不能解決困頓,正如新時代創業者的金科玉律《納瓦爾寶典》所言:醫生不能讓你健康,營養學家不能讓你苗條,老師不能讓你變聰明,禪師不能讓你冷靜,智者不能讓你富有,教練不能讓你健壯。最終,你必須自己負起責任,救贖靠自己。

作者:弋曈;編輯:園長

原文標題:年輕人與廟

來源公眾號: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互聯網內容行業觀察與研究。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刺猬公社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在信息高度發達,AI應用開啟的今天,多元文化充斥社會,群體意識觀念正在轉變。人們試圖從紛繁世界中抽身,從乏味的程式化之余脫離,體驗不同的職業和生活方式??赡苁俏磥砣祟惿鐣葸M趨勢。

    來自河北 回復
  2. 是否可以加Eva的微信,有趣的靈魂,希望交個朋友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