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這次拆分,是餓了么們的最大希望

0 評論 3360 瀏覽 4 收藏 10 分鐘

阿里巴巴在最近宣布了成立24年以來最大的組織變革,將之前一個完整的集團拆分成具體獨立董事會的六個集團。在這場拆分中,餓了么能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呢?本文作者分享了他的看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阿里巴巴在最近宣布了成立24年以來最大的組織變革。從之前一個完整的集團拆分成具體獨立董事會的六個集團。未來這六個集團獨立運營,表現好的可能還會單獨上市。

作為之前餓了么的員工,我想從我的角度聊一聊前司在這場拆分能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先說結論,我覺得拆分對餓了么來說是好事。阿里的這次拆分,是餓了么們的最大希望。

01

先聊一聊阿里為什么要收購餓了么。

移動互聯網的到來,讓互聯網和生活貼得更近了。通過手機支付作為媒介,以本地商家的資源為售賣主體的O2O生意理論上和阿里本身的業務很相似,都是連接商家和消費者的生意。

但可惜的是,阿里沒有趕上這個風口,美團成了這個領域的霸主。餓了么作為本地生活零售行業為數不多的好標的,在與美團的大戰中份額逐漸縮小。賣身阿里,也算一個不錯的選擇。

所以阿里收購餓了么,更多的還是在自己連接商家-消費者這個范疇內的操作,阿里更豐富的數據,更強大的商家操作系統,以及更便捷的線下支付能力理論上都要比餓了么強很多。而餓了么作為線下深耕多年的本地業務,有著阿里急需補齊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騎手團隊。

這么看起來,阿里收餓了么這件事情,要比之前收購優酷,天天動聽,大麥等等這些業務看起來靠譜得多。

但之后的事情,不僅沒有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餓了么反而成為了另外一個優酷以及天天動聽,幾乎快淪為市場上的others。

作為阿里收購后不久即加入的餓了么員工,且不說我親眼目睹的餓了么內部發生的一些本來就足夠讓它錯失了一些機會的事情。就外部市場來說,餓了么也逐步失去了它本來應該拿到的一些機會。

為什么呢?阿里和餓了么明明有著相似的基因,足夠的互補邏輯,餓了么的份額還是一落再落呢。

2021年,發生了一件足以改變本地生活互聯網從業者認知的事情:在餓了么以及一眾阿里系已經被美團打的抬不起頭,大家都認為這場戰爭已經結束時,抖音殺了出來,2022年GMV770億,2023年GMV目標1500億,而美團到店業務2022年GMV約2360億。

張楠說,我們把抖音想小了。所以,抖音的戰火又從電商蔓延到了本地生活。未來,商超,外賣,可能也是抖音要試水的業務。

為什么抖音看起來就可以一帆風順呢。除了字節跳動本來可能就具有的擴張基因外。它還憑什么呢。

兩個問題,其實可以連在一起看,即阿里和餓了么缺少什么,以及抖音有什么。

前者缺少的是一個給用戶場景化的決策方式。

抖音的成功,說明了給用戶在恰當的時候,恰當的選擇是多么的重要。首先,抖音先占領了用戶的時間,讓更多的用戶停留在了自己的APP上。其次,通過它的智能算法,推送給用戶他想看的內容。

最后,再通過內容的分析,告訴用戶,你其實想買一個這樣的產品,你其實周末想去這樣的一個景點玩。而我這里,有著你想要的這個產品的購買渠道,有著這個景點周末最便宜的票。

我覺得,未來的勝者,一定是抖音,或者類抖音的平臺。而類似于淘寶,天貓,美團這樣的平臺,他們所更多的還是一個垂類的工具APP,用戶在使用的時候,帶有極強的目的性。而未來用戶的決策,應該是取決于他在什么時候,想干什么的那個瞬間的沖動決策。

這一點,在當初微信小程序剛上線的時候,我覺得小程序是最適合做這個的載體。在聊天中,提到吃飯就給你推薦最合適的餐廳,提到去某個地點就給你自動推薦打車等等。

而現在,抖音做到了。

阿里和美團所謂的壁壘,其實并不是堅不可摧的城堡,用戶只不過是沒有遇到更好,更合適的選擇而已。所以,在拼多多的強勢攻擊下,阿里的GMV在2022年首次跌到了50%以下。抖音22年本地的GMV爆發式地增長到了美團到店酒旅的五分之一。

02

回到話題,為什么我說阿里的這次拆分,是餓了么們的最大希望。

餓了么在被阿里收購之初,只是作為阿里通過平臺連接商家和消費者的一個工具,是阿里希望補齊自己這個水桶的一塊短板的工具。餓了么從來就沒有被賦予過一個真正的,獨立的平臺存在過。阿里希望的,是它的蜂鳥配送承接淘鮮達,盒馬等更多的業務。是希望消費者在消費的時候,可以第一時間想到阿里下面的產品。

所以餓了么會被拆成一個個小的原子去考慮它每一塊對阿里這個集團的價值是什么。如果這塊需要,投人投資源大力去搞一下。那塊覺得沒價值,整體的優先級就會很低。就如同當年被收購,被放棄,又被啟動,再被放棄的口碑一樣。

拆分后的餓了么,將不再是阿里可以隨意拼接的積木。它可能會真正承擔起到家這塊業務的重任。在以高德為核心的版圖中,餓了么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比如,我想去某一家餐廳吃飯,于是用高德導航一下,看下什么樣的方式去會更快捷一下。突然發現這家餐廳出了一個外賣套餐,價格和我到店差不多。權衡了時間成本后,我可能就直接點外賣了。

再比如,今天是情人節,我想查一下最近的花店在哪里,高德告訴我就在三公里,且可以支持蜂鳥配送,沒準我就一鍵下單了。

這個場景,就是用戶想在某個時間點干什么,于是我給你提供了什么的思路。

不要讓用戶選擇,要讓他們覺得,你就需要這個,這就足夠了。畢竟,做選擇難多了。

當然,我想買東西,我想吃飯也是這樣的一種場景,且這個場景可能不比我想去某個地方低頻。所以未來的高德應該不僅局限在“地圖”上,而是應該和抖音一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用戶之于地點,位置等等第一時間想到的產品。

比如,高德是不是和一些路牌,居民區等做聯合,給他們做電子路牌,電子門頭,電子門禁等等。讓高德成為用戶在“位置”這個邏輯下的第一印象,可能才是高德周圍這一圈小弟們活下去的希望。

所以,高德要背水一戰,不僅為它自己,也為餓了么,飛豬,口碑這群小弟們。

專欄作家
張哈哈,微信公眾號:張哈哈同學,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個后臺產品經理。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