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了,高德們那么拼,為什么還是干不過滴滴?
想瓜分打車市場這塊“蛋糕”的互聯網公司在過去一段時間里發起了猛烈攻勢,那么在這樣的情勢下,滴滴的市場份額或市場地位是否得以被撼動?和滴滴相比,其他打車平臺存在著哪些優劣勢?不妨來看看作者的測評和解讀。
在滴滴被按下暫停鍵的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里(app下架時間:2021.7-2023.1月),垂涎打車市場的互聯網公司們對滴滴發動了瘋狂的圍剿,以希望趁此良機,蠶食滴滴快車市場。
數據顯示,截至3月30日,全國約新增超70個、總計307家有證經營的網約車平臺分食打車市場。其中,高德、T3、曹操等大平臺們在乘客端以高性價比打響補貼戰,在司機端則以免抽傭、入駐門檻低等誘餌吸引司機入駐。
起初,圍剿者們嘗到了甜頭,滴滴的市場份額從暫停前的月81%下滑了十幾個點。按照計劃,2022年高德應該就要市占率超過30%;T3和曹操則拿下20%,屆時滴滴估計所剩市場份額僅為30%左右。
但如今看,T3、曹操們,反而不得不在聚合平臺高德上,與至少超過200個網約車平合共享3成市場份額。在此之下,高德內部又衍生出滴滴外的一場內卷,即弱化品牌標簽,掛靠獲取客源、并向高德們繳納流量費。一組來自晚點未經證實的數據是,去年T3的單量近40%來自高德,曹操50%的單量來自高德和美團。
高德聚合打車,顯然成為其中最大的贏家。目前,高德與滴滴市占率接近3:7分成。根據多方公開數據顯示:高德市場份額近30%;日活用戶穩定1.2億左右;日均單量在今年2月突破800萬;去年9月晚點LastPost也報道,高德的日活司機已經從20上升到26萬。這意味著現在一個騎手在高德跑單,日均30單問題不大。而高德打車也在去年宣布,在扣掉種種費用之后毛利為正(費用包括B端、C端補貼、返點、總部)。也就是說,高德打車從流量、單量、盈利數據上看,其已經發展成一個良性的商業循環。
但即便這樣,滴滴優勢仍然相當明顯,國泰君安數據顯示,滴滴市場份額仍有69%;僅小程序的月活就有1.4億;日均單量在今年年2月下滑了還有1700萬;滴滴司機的黏性也有明顯體現,截至去年9月日活司機大約是高德的2倍達50萬,龍頭地位穩固。
為何高德們這么拼,反陷入內卷,而未能明顯撼動滴滴?在打車平臺連接的乘客-司機兩端,究竟體驗有何不同?4月以來,壹覽商業在滴滴出行APP、高德聚合分別打車,總計測評了10趟行程并與10多位開車司機、3位典型打車市場用戶、一位行業專家,后發現在專業性、收入、服務等方面,高德與滴滴仍然有較大差距。
注:打車評測路線為杭州壹覽商業辦公室到杭州古墩路印象城,打車次數為來回10趟,其中4趟高峰期,6趟平峰期,打車距離約11.5公里左右。
一、對司機而言:不論價格還是安全感,高德還是給得太少了
從抽成看,滴滴抽成24%-28%(抽成30%以內合規),在一眾平臺中抽成最高,但高抽成伴隨高客單價,最終滴滴司機們到手還是最多。
以4趟高峰期路線一致、用時相近的行程為例,滴滴①、滴滴②、妥妥、享道四位司機分別到手33元、33元、29元、32元,扣成之后,滴滴司機實際到手最多、享道司機到手最少。在平峰期下,滴滴司機們到手一樣穩定在26元/單,聚合在高德打車上的T3、曹操、攜華、添貓司機們到手則為23-28元;由此可見,跑同一距離的行程,滴滴司機收入穩定且更高。
多位司機也表示,高德聚合則走的是“高性價比”路線,盡管打車抽成低了、但乘客支付總額也少,結果導致司機實際到手的每單價錢,反而低于滴滴。
據了解,高德聚合下的各大打車平臺,抽成差異巨大,但抽成方式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如妥妥E行、享道、T3、曹操等大平臺們,抽成在16%-25%之間,因平臺之間的議價能力不同抽成不同;另一種是像攜華、添貓、安安用車等等中小平臺們,每單抽成約16%且每單加1.6元信息費。
其中攜華、添貓兩位司機均告訴壹覽商業,16%的抽成看著低,不過加上信息費后,抽成就高了。此外,高德司機們也集體反映,其實目前在高德接單,不論扣點多少,每單實際到手差不多的。但整體上,高德聚合復雜多樣的抽成方式和變動,仍然給司機們造成了不安,跑添貓的司機透露,有一次他跑98公里的大單,發現實際抽傭了25%?!按髥巍弊鳛楦叩滤緳C們一致認為在性價比下多掙點的機會,顯然,這也具有變動性。相比之下,滴滴的穩定扣點、計價一致,反成了構成司機保障的一種方式——收入不會被暗算。
從月收入看,網約車自有車與租賃用車群體(含車貸),完全是兩種收入。高德上大量后者群體,受高薪誘惑租賃跑車后,營收上卻“不如進廠”。據悉,滴滴車主大多為自購車,自有車司機們的月真實收入普遍在6000-9000元(僅扣除電費50/天、保險費1000/月);而租車/有車貸司機,月真實收入扣除還款后多數僅為3500-4500元。在此次測評中,2/3的高德聚合平臺網約車車主,都是租賃跑車的,這也是造成高德司機們普遍收入低下的另一個原因。
以測評中攜華司機為例,去年他來杭跑網約車,聽信月薪輕松上萬,后向租賃公司購買了17萬的油車,只跑攜華專車。但跑專車后發現,專車訂單少、不得不接高德“一口價”訂單、工作時長在16小時左右基本工作到極限(平臺規定最高17h/天),網約車行業以工作時間自有聞名,但實際司機不得不“熬時間換金錢”。盡管如此,在扣除180/天的貸款、120/天的油費、保險費等費用后,剩下的收入承載他在杭州吃住都成了問題。
事實上,近兩年大量失業人群正在涌入網約車行業。據4月24日,T3出行對2萬名司機調研并發布的《網約車司機職業健康調研報告》顯示,網約車從事群體中,3年以上司機占比31%,3個月以內司機占比近15%,即近3個月加入的網約車司機已經達到老司機的一半,可見網約車競爭激烈。而不少新司機為“避免麻煩”選擇了租賃公司,其以“一條龍”幫助他們解決兩證(網約車營運證、駕駛證)與購車問題,并對接好平臺。
但高低質量不平的租賃公司、網約車平臺,為促活拉新,必然摻雜合規水分,而高德聚合了不止200家這樣的小眾網約車平臺,最終導致準入門檻低、涌入司機多、平均單量減少,司機們走向只能靠時間刷單量的負循環。相對而言,大多數滴滴司機因自有車,較少受到租賃市場干擾。
二、在用戶體驗上:高德高性價比、低服務;滴滴及時、穩定
由于聚合平臺天然的管理差異,高德聚合的網約車服務因運力、品牌等在等待時長、送達超時、價格超預估……等方面出現巨大差異。
測評結果顯示:在高德聚合端——響應快、但乘客等待時長在(1分半-8分鐘)之間;無論高峰/平峰時段,送達準時性波動大(提前6分鐘-超時7分鐘);實際支付也出現2例超預期價。這意味著在趕車、趕時需求下,高德聚合打車不能很好滿足用戶需求。
相比之下,滴滴端各方面的服務更加穩定,多數情況下實際與預估一致,乘客等待上車時長較為精準控制在4分鐘以內。
一名在杭州工作的白領向壹覽商業闡述了她的“滴滴打車救急時刻”:周一早上8點,下雨天,她同時用了兩個app打車,高德vip的她顯示等待,滴滴則顯示排隊20位,但很快她就打到滴滴了,于是她取消了高德,及時趕到了目的地。服務力背后,其實也是運力的比拼,目前看,滴滴日活司機以及單量均是高德的兩倍,更能承接住用戶需求。
另一方面,“自營基因”的滴滴派單控制力更強。滴滴司機①表示,早、晚高峰單子小、還堵車是個苦差事,但司機如果拒單,再接單影響很大;而滴滴司機②就是因為不想接晚高峰單,拆掉了監控,日均接單明顯下降,只有20+。此外,滴滴司機④還透露,開車3年下來,他發現一個細節,即他個人的習慣性凌晨1點下班,如果此前平臺派單多,晚上就派單少,反之晚上派單多,但總體上,滴滴會讓他每天到手400塊左右。顯然,正是通過這些強有力的派單機制,滴滴給到了司機、乘客基礎的穩定性體驗。
此外,在投訴機制上,多位司機也反映,滴滴在平衡乘客與司機利益時更均衡。據悉,在滴滴用戶超過時限后取消訂單后需支付一小筆違約金賠償司機。然而在幾乎人均會員的高德,會員們每月有3次免取消費的機會,即便司機一等8分鐘乘客無理由取消訂單也無需支付違約金;如果預估價超出實際支付費用,用戶投訴后返回超收錢款,同時扣司機服務分??此聘叩赂颖U铣丝屠妫^度偏袒用戶未必也能達到平臺想要的效果,拼多多炸店事件就是鮮明的案例,最終損失的是整體的體驗。
顯然,綜合測評中司機、乘客的反饋,無論價格力、還是服務力上,后來者的高德與滴滴具有明顯差距。北京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教授紀雪洪告訴壹覽商業:事實上,高德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任何一個行業,后來者都是先干臟活、累活。
紀雪洪表示,滴滴早期曾并購快的、優步,高度壟斷國內90%打車業務,早已先一步擁有優質的司機、高層次的客戶,高德們要與滴滴進行“錯位競爭”,不可避免走向高性價比。而高德的聚合打車模式對市場而言,已經是一種創新。
據了解,作為國內三大導航軟件之一,高德本就安裝了在6億人的手機里,地圖+聚合打車的模式,順應了部分用戶“少下載一個app”的需求,且都是強出行流量,相對之下,同是美團聚合打車距出行“太遠”,美團在打車市場受挫下,今年3月已徹底放棄自營打車。目前,還主打性價比、且接入超200家打車平臺的高德,已然動了滴滴的蛋糕。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也顯示,聚合平臺的單量一直在漲,從1.67億單(去年8月)-1.69億單(今年2月)-1.97億單(今年4月),占比一直拉升到了總單數7.16億單的27.5%。
但這并不意味著,高德聚合能“一口吃成大胖子”。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也向壹覽商業表示,在互聯網行業“只見第一,不見第二”是永不言敗的法則。先發優勢的強大還體現在用戶不可動搖的心智上——00后大學生許許基本只用滴滴,在問及其“高德比滴滴打車便宜為何不用時?”,許許表示,知道但懶得更換,滴滴上有她習慣的地方信息。據了解,許許在高中時使用滴滴,而她媽媽80后、此次采訪中的白領95后,均是最先使用滴滴,可見滴滴幾乎覆蓋了互聯網第一代網民80后到互聯網原住民00后們。
在高德拉平服務力差距之前,一些消費者很難扭轉對高德打車的印象。其中一個有力的數據可以佐證:在滴滴app下架期間,一級入口的高德聚合打車還打不過二級入口的滴滴小程序,截至2022年11月,滴滴小程序月活人數超1.4億比下架前1.3億還有所增長。而對高德而言,拉平服務力又何談簡單?網約車聚合平臺,連接了司機、乘客、租賃公司、服務商、幾百個各地網約車運力平臺,甚至連車廠也牽扯了進來。平臺之內還有平臺,高德和多方平臺很難沒有分歧,而聚合模式下,對高德在管理、運力的把控方面也是挑戰。
事實上,高德已從聚合切入自營,增強對運力平臺的掌控。如推出自營網約車火箭出行、投資四大金剛(妥妥E行、攜華出行、及時用車、365出行將股權先后出質給阿里)。高德的模式,可以被稱為“假聚合,半自營”。
紀雪洪表示:在流量基礎上,高德需要再將平臺多,叫車快、選擇多、價位便宜等優勢發揚,同時盡快提升網約車合規率、實現更具體的定價、精細的路線規劃及構建跟司機的鏈接。
所有高德的不足,目前都是滴滴的優勢。走過早期互聯網大戰、隨后壟斷90%市場份額、又因一家獨大下承接所有監管壓力多次整治、直到app下架一年半……滴滴在一些大問題上戰斗了過來,這家企業已經經過充分鍛煉,無論是司機端、乘客端都構建了真正強大的壁壘。
這些經驗,是后來者高德,猛追也難以追上的。機會有過了,目前看也抓住過了,但高德們最需要的,其實還是時間。
作者:駱麗蘭,馮源;編輯:木魚
來源公眾號:壹覽商業(ID:yilanshangye),專業的消費領域服務平臺。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壹覽商業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個人來說,我用高德多一些 主要在導航的同時可以打車,比滴滴方便很多
滴滴的市場份額或市場地位現在看還沒有得以被撼動,高德想要做大還是需要時間檢驗
高德打車經常打到新能源車,搭乘新能源車就暈車
后面再使用滴滴打車,雖然多數都是使用天然氣的轎車,但起碼不暈車了
高德和滴滴都有用,比較下來。
高德的優點:
1、性價比高,一般比滴滴便宜20%-30%是有的;
2、地圖場景切換方便,尤其是外出旅游,直接用高德會更簡便;
缺點:
1、服務水平不穩定,因為什么平臺的車都有,所以多數體驗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司機師傅覺得接到的單子便宜了就更隨性了。高德應該做出更高標準的評價機制。
2、預估費用差別概率大得多,會因為各種問題最后付款實際要多。碰到實際費用更高的概率一般在30%左右。距離越長概率越大。有時候覺得還不如打出租車來的劃算。
3、應答與等待時間肯定是比滴滴長一點,因為司機端還是不如滴滴多,同一個師傅應該也更愿意接滴滴單。高峰期還是用滴滴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