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電商歐美跨境變天,砍掉商家,要做自營?
最近有消息傳出,TikTok后續(xù)可能會砍掉歐美站點的第三方賣家業(yè)務,進而轉做自營,而這一模式與Temu的采購模式或京東的超市模式有些相似。那么,驅使TikTok電商做出改變的原因有哪些?不妨來看看作者的解讀與分析。
TikTok電商的歐美中小商家可能要迎來巨變。
最近,TikTok商家Fox(化名)向新榜編輯部爆料稱,TikTok正內部討論砍掉歐美站點的第三方賣家業(yè)務,轉做自營,可能是類似Temu的采購模式、京東的超市模式?!皷|南亞站點暫時不受影響?!?/strong>
Fox稱,這個消息從TikTok高管處得到了確認,目前TikTok內部正進行討論研判,正式消息將擇期宣布。“如果真轉做自營,那些在TikTok上做了兩年多的商家就全完蛋了”,F(xiàn)ox感嘆。
對此,億邦動力報道稱,該項目在TikTok內部的代號為“S(Store的簡稱)”,項目第一負責人直接向TikTok電商最高負責人康澤宇負責。
TikTok是否會轉做自營,具體模式會是什么目前尚未塵埃落定,但從近幾年TikTok內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來看,TikTok的確有不得不變的理由。
一、是出海太難還是Temu太猛?
TikTok為什么要砍掉歐美站點的第三方賣家?有TikTok商家認為,這可能是出于風險管控考慮。
一個客觀現(xiàn)實是,數(shù)量龐大的第三方賣家雖然能帶來極強的生態(tài)活力和平臺利潤,但也必須為此付出極高的治理成本,這點淘寶已經(jīng)做了非常典型的示范。
在國內,得益于相對寬松的市場環(huán)境,第三方賣家如果出現(xiàn)售賣假貨、劣貨等問題,平臺雖然有責任,但很少會導致封禁平臺的嚴重后果,但對出海的TikTok來說,任何一例有問題的交易都可能成為攻擊TikTok的武器。
雖然有著驚艷的市場表現(xiàn)和流量數(shù)據(jù),但TikTok在歐美市場的處境并不樂觀。以3月23日在美國國會大廈的聽證會為例,TikTok CEO周受資在美國國會議員的包圍下,接受了長達5個多小時的“公開圍獵”:TikTok與中國政府的關系、數(shù)據(jù)安全和隱私保護、TikTok對兒童的影響……
歐美市場本就相對嚴格的商品監(jiān)管要求,再加上復雜的外部環(huán)境,或許是TikTok考慮自營的原因之一。
“相比歐美,東南亞的政府環(huán)境要好很多?!盩ikTok的東南亞玩家Mary(化名)的感受或許也解釋了為什么僅僅是歐美,而沒有東南亞。
事實上,TikTok的相關舉措早已開始。根據(jù)官方公告,對于跨境英國市場,2023年4月15日開始,商家必須將商品備貨至TikTok Shop平臺國內備貨倉,否則“商品將可能暫時無法售賣?!?/p>
這一舉措的直接后果是切斷了眾多一件代發(fā)和無貨源賣家的生意,但更重要的影響是,提高了正常經(jīng)營的中小商家的生意門檻:第一,興趣電商的特點要求商家必須短平快,強制入官方備貨倉可能會大大影響商家的靈活經(jīng)營;第二,除了大商家、大品牌,大部分商家并沒有大量備貨的資金、生產能力,尤其是一些非標品商家。
Foxr認為,強制商家入官方備貨倉,也許客觀上能加強平臺的管控能力,但卻實實在在砸了很多商家的飯碗?!岸夜俜絺湄泜}根本沒準備好,服務能力跟不上,大量商家的貨品入不了倉?!?/strong>
另一方面,相比熱火朝天的東南亞站點,TikTok的歐美站點不僅開通緩慢,銷售額也不樂觀。根據(jù)視頻電商數(shù)據(jù)分析平臺TiChoo統(tǒng)計,2022年,TikTok印尼小店是銷量和銷售額的雙冠,而英國小店銷售額占比最低,僅為3.4%。
有觀點認為,TikTok選擇用自營來破局,還可能是最近在歐美市場狂飆突進的拼多多跨境電商平臺Temu給了信心。
根據(jù)移動智能公司Sensor Tower公布的報告,自去年9月上線以來,Temu的總下載量已經(jīng)超過3300萬次。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Temu在美國的免費購物應用排行榜上已經(jīng)霸榜170天,在加拿大是120天,在澳大利亞是20天,在新西蘭則是39天。
據(jù)了解,Temu除了“砍一刀”這樣的社交裂變玩法外,還采用了一種類自營模式:Temu負責商品定價、營銷獲客、履約,商家作為供應商只需備貨到倉,形成“供應鏈-平臺-海外消費者”交易鏈路。
圖源:網(wǎng)絡
在整個商業(yè)流程中,商家負責供貨,Temu負責采購,再把貨品賣給消費者,商家和消費者之間不需要任何接觸。
不獨Temu,SHEIN靠著采購模式在海外市場大放異彩,速賣通、Lazada等老牌電商平臺也在最近上線了類似業(yè)務,將其稱之為“全托管”服務。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3月,速賣通訂單量同比增長50%,達到歷史新高。
于平臺而言,這一模式無疑能大大簡化商業(yè)流程,同時增強平臺的掌控力,這可能也比較符合目前TikTok的風控需求和業(yè)務增長期望。
當然,參考國內的京東,自營是一門非常重的生意,高掌控力的背后是極高的人力、物力投入,對TikTok來說,采購管理能力、庫存資金壓力等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
有TikTok玩家聽到平臺可能做自營的消息時,第一反應就是這不可能?!白止?jié)怎么可能自己下場干呢?這個事情太重了。國內都沒做(自營),國外怎么可能會做呢?”畢竟,平臺有自營業(yè)務和全部業(yè)務都是自營完全是兩個概念。
具體TikTok會把自營做到什么程度,目前也不得而知。據(jù)億邦動力報道,目前TikTok尚未確認是采用直采還是代銷模式。不過可以確定的是,TikTok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來自SHEIN和Temu的招商/采購端的競爭壓力。
億邦動力稱,有不少原跨境業(yè)務線的員工被派去支援“S”項目,TikTok的組織架構則在兩個月內微調了四次。
“最近,他們正在更換新老大,已經(jīng)在交接工作了。”Fox說,雖然現(xiàn)在官方還沒官宣,但很多平臺小二已經(jīng)開完會,開始到處找Temu的商家入駐了。
TikTok是否有能力、有決心做自營這種重生意?TikTok是否有方法找到一種不那么重的自營模式?目前還尚未可知。
自營是否就是TikTok的最佳選擇,同樣沒有定論。比如靠采購模式在歐美爆火的SHEIN,最近就嘗試起了平臺模式,開始招募商家在SHEIN上開店,自行負責運營、物流。
二、平臺轉型,商家套牢
參考Temu和京東,能夠保障產能、產品質量、且生產和庫存穩(wěn)定的源頭工廠或貿易商,以及耐克、歐萊雅等有資格與平臺進行平等合作的大品牌仍然能在TikTok找到一定的合作機會。
如果TikTok正式?jīng)Q定砍掉歐美站點的第三方賣家,真正受影響的更多會是個人賣家和中小商家。
自2021年2月上線TikTok Shop,一大批商家仿佛發(fā)現(xiàn)新大陸般蜂擁而上,認為TikTok Shop能夠復制抖音電商的成功,即使千難萬難也堅持了下來。但2年多過去了,這場夢可能要結束了。
Fox回憶,自己入局TikTok后累計投入了300萬元資金,跨境項目員工則有40人左右,兩年時間里累計銷售了10萬+訂單?!艾F(xiàn)在跨境電商團隊得解散了?!?/p>
據(jù)第三方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TikTok Shop店鋪數(shù)量突破13萬,但其中英國市場只占7%,店鋪數(shù)量只有不到1萬,考慮到美國站點剛剛開放,需要被迫轉型甚至直接解散公司的TikTok商家數(shù)量應該在1萬左右。
連帶受影響的還有TikTok上的電商培訓服務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TikTok以后只跟源頭工廠和大品牌玩,培訓玩家們還能培訓誰呢?
當然,對于中小玩家來說,機會也未必沒有。
Fox認為,自己的跨境電商業(yè)務很難再做下去,但跨境服務商業(yè)務仍然可能繼續(xù)?!捌脚_也不可能自己親自賣貨,我們還可以幫平臺或者大品牌賣貨。”
總而言之,不論是對商家亦或者相關從業(yè)者,這都會是一次重新洗牌,一定會有人痛苦,但也一定會有人找到新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對TikTok來說,失意的歐美中小商家們可能是一個不小的麻煩。
首先是輿論壓力。因為平臺業(yè)務調整被砸掉“飯碗”的商家們可能會爆出不少負面輿論,而且受影響的商家越多,TikTok遭受的輿論壓力越大。
合理猜測,TikTok可能不會一刀切,而是在時間、資金、流量上做出一定補償。就像強制商家入官方備貨倉的同時,TikTok也提供了流量和貨品等補貼激勵。
其次,TikTok真正的挑戰(zhàn)可能是合作伙伴對于平臺的信任和信心。如果平臺完全不考慮商家的死活,那商家為什么要跟著平臺玩呢?畢竟,亞馬遜、獨立站等選擇也不少。
一位前TikTok玩家在聽到TikTok可能砍掉第三方賣家后,在不確定真假的情況下脫口而出:“肥肉自己吃,邊角料給商家,可真是TikTok呢?!?/p>
Fox則感嘆,還是不能寄希望于單一平臺。
未來,TikTok可能需要花費大代價重塑合作伙伴的信任和信心。
三、目標230億,TikTok能完成嗎?
此前,據(jù)彭博社及雅虎財經(jīng)報道,字節(jié)某消息人士稱,TikTok2023年的年度電商交易總額目標是230億美元,相比2022年,計劃實現(xiàn)超10倍增長。
年中進行業(yè)務調整,會影響TikTok年度目標的實現(xiàn)嗎?
目前來看,TikTok可能會在東南亞和歐美兩個市場測試兩種完全不同的電商模型。
東南亞市場,TikTok可能更類似淘寶、拼多多,主要靠第三方賣家的低價玩法攻占市場。舉例來說,據(jù)第三方數(shù)據(jù)TiChoo統(tǒng)計,TikTok印尼小店平均客單價為2~4美元,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各小店平均客單價為4~6美元,而菲律賓小店僅為1~2美元。
至于歐美市場,轉型自營的TikTok是會更類似主打低價的Temu,還是主打品質的京東,目前尚未有結論。3月20日,TikTok曾透露目前美國擁有1.5億月活用戶,從用戶規(guī)模占比來看,美國是TikTok最大的市場。如何讓美國人民下單購買,這會是TikTok接下來的重要挑戰(zhàn)。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TikTok美國購物平臺開放時間從原定早春推遲至6月。
自營模式能幫助TikTok打開歐美市場嗎?哪種電商模式會為TikTok貢獻更多GMV?TikTok最終又會進化成何種模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云飛揚;編輯:松露;校對:小八
來源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專注互聯(lián)網(wǎng)內容領域的觀察報道,關心與內容產業(yè)相關的人和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合作媒體 @新榜 授權發(fā)布,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