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時代,雞毛蒜皮新聞為何備受歡迎?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媒體行業也逐漸產生了變化,大量的資源開始涌向“雞毛蒜皮新聞”,導致雞毛蒜皮新聞逐漸呈現泛濫的趨勢。本篇文章里,作者便系統梳理了雞毛蒜皮新聞的興起與相關思考,一起來看一下。
近日,互聯網上出現了幾個火爆的新聞事件,浙江杭州的幼兒園老師“桃子”因一條“挖呀挖呀挖”的上課視頻意外走紅網絡,另外一個高鐵“互毆”事件也是熱度不減。
在當前的互聯網短視頻新聞生態下,這類不重要或意義較小的新聞傳播性非常高,在互聯網內容生態當中的占比正在進一步提升。并且這類內容一旦成為熱點話題,都會被爭相報道、討論很久,有些甚至霸榜十數天不下來。
其實這一現象早已發端,近年來隨著數字和社交媒體平臺的出現,媒體行業發生了重大變革。將公共事務和深度報道置于首位的傳統新聞模式,轉向以市場為導向的新聞報道方式,大量資源涌向這些雞毛蒜皮新聞(Trivial news)。
這種現象在全球范圍內逐漸成為一種普遍趨勢,引起了廣泛關注。本文將對此現象進行深入剖析,以期為應對雞毛蒜皮新聞泛濫的現象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雞毛蒜皮新聞的興起
過去一兩年,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內容平臺及社交媒體的流量,在變本加厲地流向一類雞毛蒜皮的內容中,具體而言就是那些“不重要或意義較小的碎片化內容”。
其實這種雞毛蒜皮新聞(Trivial news)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的“轟動性新聞”和“黃色新聞”時期。轟動性新聞是大眾傳媒中一種用夸大、丑聞和人性化故事等手段來引起大眾關注的編輯策略。而黃色新聞則指一種以聳人聽聞的標題吸引受眾眼球的新聞類型。
雞毛蒜皮新聞和“轟動性新聞”“黃色新聞”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也有所不同。雞毛蒜皮新聞在內容形式、取材范圍、表達技巧等方面具有以下特點:
- 內容形式:雞毛蒜皮新聞通常多為軟新聞,以不太重要、無關緊要或不那么具有新聞性的新聞為主。而這類軟新聞通常不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實質性的影響,而更多的是以一種娛樂性、輕松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 取材范圍:雞毛蒜皮新聞的取材范圍非常廣泛,可以涉及到各種各樣的話題,包括社會、娛樂、體育、科技、文化等等。因為這些新聞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軼聞趣事、小道消息、八卦新聞等。
- 表達技巧:雞毛蒜皮新聞的表達技巧通常比較幽默、詼諧、輕松。這種新聞往往會采用一些搞笑的手法、語言游戲或者卡通漫畫等形式來增加觀眾的娛樂感和互動性??傮w上,更加注重用平民化的視角和大眾化的視角去報道新聞。
近年來,雞毛蒜皮新聞伴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變得越來越普遍。比如,最近中文互聯網上出現了兩個火爆的新聞事件,一個是“挖呀挖”幼兒園女教師走紅,另一個是28歲的女副教授另類招生走紅。這兩個事件有很多共同點,比如主角都是年輕女性,顏值較高,迅速走紅后也遭遇了質疑和網暴。
在當下,一個人突然走紅,然后又被網暴的情況似乎成為了一種慣例,圍觀者和參與者都樂此不疲。
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的出現,讓更多的人,尤其是普羅大眾得到了更多關注,這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內容媒體和社會輿論的焦點,過多地放在這些不那么重要的內容上,并傾注大量的資源和精力,可能會導致新聞質量降低、公眾對重要問題喪失興趣以及媒體信譽下降等問題。
所以,當下隨著雞毛蒜皮新聞變得越來越普遍,媒體專業人士和公眾有必要對這類新聞有更多的覺知,探究它出現的原因,認識到它的泛濫造成的潛在后果,并努力在娛樂和嚴肅新聞之間尋求平衡。
二、雞毛蒜皮新聞興起的原因
1. 雞毛蒜皮新聞的社會學根源:消費文化和價值觀塑造媒體趨勢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雞毛蒜皮新聞現象是一種社會現象,反映了社會風氣和價值觀的變化。消費主義文化的盛行導致社會越來越重視物質層面的需求,人們追求輕松、娛樂的生活方式,對嚴肅、深入的新聞內容失去興趣。這種社會風氣的變化使得主流媒體紛紛轉向生產雞毛蒜皮新聞,以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
我們看到,在過去新聞報道更注重傳遞社會責任和公共利益,但隨著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觀念的興起,人們更傾向于追求個人享樂和娛樂,而不是社會責任和公共利益。可以說,雞毛蒜皮新聞現象的反映出社會價值觀的轉變和審美標準的變化。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社會的娛樂化文化和精神面貌。
2. 新聞的商業化:市場力量推動“雞毛蒜皮”的新聞報道
從媒介發展角度而言,“雞毛蒜皮”的新聞報道崛起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純商業性的媒介大量涌現,另一方面是傳統媒介迫于市場的激烈競爭或迫于自身減輕經濟壓力的需要,也紛紛實施商業化運作。這場市場化變革使得很多國家的媒介在操作方法,運營模式,編輯方針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商業化取向。表現在媒介內容上則是娛樂化傾向的強化。
其次是媒介角色定位模糊,自律精神的喪失。媒體自律,簡言之,就是新聞團體及其從業者通過職業道德,個人修養所實施的自我約束。處于超常規發展高峰期和競爭白熱化下的媒體,由于市場意識的不成熟,尚不能很理性地權衡商業利益和公眾利益的輕重,其自律能力本來就很脆弱。
再次是過于片面強調媒介產品消費性,將受眾單純地視為傳媒“消費者”。不惜手段尋找滿足受眾的途徑。挖掘新聞背后的娛樂化因素,可滿足一部分人獵奇,消遣,求刺激的心理,因此一些追求短期效應的媒體會無限放大媒體娛樂功能。這種片面強化媒體的商業化運作。片面強化媒體的商業化運作可能會導致媒體更加注重商業利潤,而忽略了媒體的社會功能和引導輿論的使命。
此外,受眾的地位上升也導致了媒介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和直接。在這個過程中,媒介機構和從業者可能會根據受眾的反饋和意見,對新聞進行調整和改進,讓新聞更符合受眾的需求和偏好。這種情況下,媒介機構和從業者可能會更加傾向于報道那些受眾感興趣的內容,從而讓新聞更加娛樂化和淺薄化。
最后,隨著新聞生產技術的進步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新聞的傳播和呈現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雞毛蒜皮新聞在這種背景下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和關注。
3. 為什么雞毛蒜皮新聞吸引我們的注意力:雞毛蒜皮新聞背后的心理學
在當今的信息大爆炸時代,人們經常面對各種渠道的大量信息。由于信息過載,人們的注意力變得更加短暫和分散,很難保持對于某一特定信息的持續關注。而雞毛蒜皮新聞由于其輕松、有趣、易于消化的特點,更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其次人類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對于新鮮、奇特、有趣的事物總是充滿了探究的熱情。雞毛蒜皮新聞往往涉及到一些小道消息、八卦、情感故事等內容,這些內容能夠滿足人類對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
最后是情感的吸引力。雞毛蒜皮新聞往往涉及到一些情感故事,比如感人的愛情故事、悲慘的人生經歷、各種人際關系的糾葛等等。這些故事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同情、愉悅等情感反應,滿足人類對于情感體驗的需求。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雞毛蒜皮”新聞現象的出現與人類天生的好奇心、情感需求以及當前信息時代的影響有著密切關系。
而總的來說,“雞毛蒜皮”新聞現象的本質是受到了市場因素、信息時代特點以及傳媒與受眾之間互動的影響。這種現象在當今的傳媒環境中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反映了傳媒市場與受眾需求的互動關系。
三、雞毛蒜皮新聞泛濫的反思
阿道司·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告訴我們: 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笑以及為什么不再思考。
在雞毛蒜皮新聞泛濫的互聯網上,人們對新聞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會逐漸減少,因為他們只是在享受娛樂,而不是思考新聞背后的含義和影響。
這種情況也可能會導致人們對新聞的信任度下降,因為他們會懷疑娛樂元素是否會影響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此外,這種娛樂化的報道通常會將新聞事件簡化,而沒有提供足夠的背景信息和分析,這可能會導致人們對事件的理解和認識的不足。
我們需要在享受雞毛蒜皮新聞帶來的輕松時光的同時,不忘關注那些具有重要意義的新聞,關注社會發展大局。作為新聞媒體,也應該有更高的道德和職業操守,既要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又要傳播有價值、有深度的新聞,提供更多的深度信息和分析,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思考新聞事件,從而為社會的健康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作者:張浩然
來源公眾號:騰訊媒體研究院(ID:TencentMRI),深耕媒體行業,探索媒體前沿趨勢研究與實踐落地。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騰訊媒體研究院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挖呀挖”幼兒園女教師】這個是真的火 不看新聞的我都知道這個事情
至于【28歲的女副教授另類招生】這個倒是從來沒聽說過
1. 選題novelty較高。雞毛蒜皮新聞是一個較新興的詞匯和現象,作者圍繞這個議題展開分析和闡述,這使得文章的新穎度較高,也比較符合當下社會熱點話題的關注方向。
2. 文章結構清晰完善。作者從雞毛蒜皮新聞的興起、形成原因以及其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三個方面進行全面而系統的分析。這種結構安排使得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有利于讀者進行理解和跟進。
3. 文章使用大量專業術語,顯示較高學術水平。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媒介學和傳播學專業術語,如轟動性新聞、黃色新聞、軟新聞、信息過載等。這顯示作者在該領域有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知識結構,使文章顯得較為專業和權威。
4. 提供豐富的例子進行佐證。作者不僅在理論上進行分析和探討,還提供了大量的例子,如“挖呀挖”幼兒園老師和高鐵“互毆”事件,來進行案例分析和證明。這使得文章的可讀性較強,有利于讀者理解作者要表達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