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SaaS平臺的7個真相

0 評論 5224 瀏覽 7 收藏 11 分鐘

SaaS行業發展以來,不論是大廠的SaaS平臺,還是傳統的小微企業,一個共同特點是商業化能力較差。如果中國SaaS行業要取得更快速的發展,平臺的作用就不可或缺。本文作者揭秘了大廠SaaS平臺的7個真相,一起來看看吧。

和歐美不同,中國SaaS創業者大多是草根創業,不具備和互聯網大廠扳手腕的實力。

加上互聯網大廠有意切入潛力巨大的B端市場,最終催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廠SaaS平臺。

然而,和歐美市場不同,中國缺乏對SaaS模式接受度更高的大量科技創新企業,傳統小微企業的付費能力又很差,這就導致平臺的商業化并沒有達到預期。

比如,企業微信頻頻漲價,一方面反映了互聯網大廠整體的盈利壓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平臺的盈利狀況并不如人意。

以至于企業微信不得不“親自下場”,加大對企業的收費力度。

從某種意義來說,SaaS平臺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把大廠SaaS的能力拆解開,你會發現每一項能力都可以由創業公司來替代。

因此,SaaS平臺要實現規?;哪繕?,就需要證明它能夠提高SaaS行業的整體效能。否則,它憑什么分走“利潤最豐厚的那塊蛋糕”呢?

不過,我始終相信SaaS平臺是我們的一個優勢,如果中國SaaS行業要取得更快速的發展,平臺的作用就不可或缺。

因此,了解SaaS平臺,融入SaaS平臺,過去是、未來仍然是SaaS公司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為此,我梳理了中國SaaS平臺的七個真相,供大家參考。

01 平臺的未來在于“賦能”

互聯網平臺往往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以撮合為主,一類以賦能為主。

事實證明,以撮合為主、按交易抽成的平臺,護城河往往較為薄弱。

比如,淘寶為什么能打敗eBay,就是因為它放棄了交易抽成,把主要精力放在賦能商家和消費者身上。特別是支付寶的推出,大大提升了網絡購物市場的規模。

對于SaaS平臺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

從2016年開始,我就在關注SaaS創業者對SaaS平臺的看法。可惜的是,這么多年過去了,SaaS創業者對平臺的看法仍然是:主要好處是可以獲取商機。

這就意味著,SaaS平臺的發展水平,仍然停留在“撮合”階段。

如果平臺的主要意義在于提供商機,SaaS公司就很難產生粘性,SaaS平臺的規?;矔兊酶永щy。

因此,如何更深度的“賦能”,將是SaaS平臺未來幾年的核心課題。

02 PaaS仍然任重道遠

我曾經在SaaS星球的課程中分析過中國PaaS行業的態勢。

首先,SaaS公司的PaaS平臺由于高度匹配業務,并且與SaaS功能天然融合,毫無疑問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而獨立的PaaS公司比如氚云、簡道云則會與SaaS平臺展開“微妙”的競爭。

大家的目標其實是一樣的:那就是為企業和服務商賦能,從而降低B端軟件開發的成本。

然而,在這場競賽中,SaaS平臺無疑占據了優勢。主要有2點原因:

一是PaaS的標準化特性決定了它有很大的規?;瘽摿?;

二是由于具備海量客戶,SaaS平臺有更大可能挖掘出PaaS的規?;瘽摿?。

PaaS平臺最終拼的是生態——使用它的企業與服務商越多,就越具有優勢。

因為大家都會選擇最優秀的PaaS平臺入駐,從而降低基礎設施的學習成本和遷移風險。這會導致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

那么,如何衡量PaaS生態建設的質量呢?除了常規的入駐企業數、元數據配置量等指標,我覺得還有兩個關鍵:

一是覆蓋的廣度。

PaaS不僅僅只是滿足于覆蓋平臺和企業的人員,還要能夠覆蓋服務商的研發和交付團隊。更大的覆蓋范圍,意味著更大的規模效應和增長空間。

二是賦能的深度。

不僅僅能讓用戶搭建簡單的應用,也能通過PaaS高效開發出更復雜的產品。

當創業者開始依托PaaS平臺來構建自己的核心產品,并能夠更容易的獲得商業成功——我認為——PaaS平臺才真正發揮出了它的潛在價值。

03 客戶比服務商重要

對SaaS平臺來說,“客戶價值”往往比“服務商價值”重要。

比如,同樣一個產品,如果SaaS平臺能夠用更低的邊際成本服務海量客戶,那么即便與服務商的產品存在沖突,SaaS平臺最終也會選擇切入。

這就是大廠賽道的本質。

比如近期,各SaaS平臺都在爭先恐后的推出大語言AI功能。

如果SaaS公司的AI功能不能深度融入垂直場景,并且與業務數據結合,那么就不能責怪平臺“搶奪”了他們的機會。

畢竟,即便是SaaS平臺,也必須先“做大客戶價值”,然后才能“做大服務商價值”。

04 頭部SaaS公司正在遠離SaaS平臺

有一位SaaS創始人對我說,他們沒有計劃入駐任何SaaS平臺。

原因很簡單,SaaS平臺的線索一方面以中小企業為主,另一方面,也很難聯系到大企業的采購決策者。

對于以大客戶為主的SaaS公司來說,這些不精準的線索,會過度消耗他們的營銷資源。

要知道,營銷費用是SaaS公司比例最高的一項支出。以Salesforce為例,營銷成本也一度占到營業收入的40%以上。

另一方面,對于頭部SaaS公司來說,他們擁有著越來越多的大企業資源,而且基本都建立了深入的合作關系。

這些關系是非常寶貴的資源。

由于擁有這些數量不多,但質量卻很高的客戶資源——理論上來說——頭部SaaS公司也可以成為SaaS平臺。

05 服務商的“質”比“量”更重要

中國SaaS行業仍處于比較早期的階段,行業集中度低,同質化競爭嚴重。

但是隨著資本熱潮的褪去,各SaaS公司不得不依靠自身的造血能力生存,這就會帶來行業的洗牌。

一些過度競爭的行業比如SCRM,必然有很多公司退出或者縮減規模。另外一些相對成熟的行業比如新零售,則可能通過收購、合并等方式進一步提高行業集中度。

問題在于,隨著行業集中度的不斷提升,小玩家不斷出局,大玩家又具備獨立獲客的能力,SaaS平臺存在的意義何在呢?

當平臺上的服務商都淪為失敗的競爭者,或者選擇獨立發展,孤家寡人的SaaS平臺就只能退化為一個普通的SaaS企業。

因此,對于平臺來說,單純追求入駐服務商的數量,意義并不大。

能不能在各個細分賽道上培育出2、3家頭部服務商,并且與他們形成深度的共生關系,也許才是SaaS平臺成功的關鍵。

06 大廠仍是SaaS行業的排頭兵

最近試用了釘釘新推出的斜杠功能,嘗試著寫了幾篇新聞稿,結果還是非常讓人驚艷的。相比之下,大部分創業公司的大語言AI功能,仍然處于概念階段。

雖然不少創業者會抱怨大廠搶占了創業公司的機會,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廠仍然是SaaS行業的排頭兵。

07 大廠朋友都很謙虛,除了某廠

因為工作關系,我認識不少大廠SaaS的朋友,雖然他們都有非常豐富的B端經驗,但是為人卻很謙遜。

比如,我曾寫過一些文章點評釘釘、企業微信的產品策略,釘釘和企業微信的朋友們雖然不一定認可,但是都能夠平靜的聽取意見。

這可能是因為B端業務強調深入一線,所以大廠SaaS的朋友也都養成了虛心聽取意見的習慣。

不過,某廠的朋友就沒有那么謙虛啦。

他們甚至不屑于和Salesforce、Oracle等國際大廠相提并論。想來,這可能和企業文化有一定關系。

本著盡量不指名道姓的原則,我就不說是哪家企業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腦補。

專欄作家

王戴明,微信公眾號:To B老人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多年互聯網產品與信息化管理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