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難618”到“最卷618”,電商購物節畫上句號?
今年的618電商大促銷售已經開始,各大平臺紛紛加大折扣力度、扶持中小商家。雖然從長期趨勢來看,大促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已經下降,但是電商平臺仍然推出系列活動以吸引消費者參與。不過,電商平臺也需要思考如何在長期發展中擺脫對“大促”的依賴。一起來看看作者關于本次618的解讀。
去年,是“史上最難618”;今年,是“史上最卷618”。
從預售成績來看,2023年618各大平臺都迎來了開門紅。根據公開數據:
- 截至5月25日24點,京東人均購買預售商品數量同比增長超30%。
- 淘寶天貓618直播預售首日,李佳琦、香菇來了、蜜蜂驚喜社、烈兒寶貝、陳潔kiki、林依輪等頭部主播直播間交易額紛紛破億,小米、海爾、美的、雅詩蘭黛等多品牌直播間交易額破千萬。
- 截至5月31日,抖音平臺3C數碼、家電、美奢生活、親子生活等多行業品牌實現多項經營突破,618整體銷售額預估上漲70%。
然而,看似紅紅火火大促中,各大電商平臺卻卷出了新“高度”。
拼多多第一個發聲,喊出了“天天都是618”的口號。隨后,淘寶天貓商業集團CEO戴珊表示:“淘寶天貓會在用戶規模上進行歷史性的巨大投入?!本〇|零售CEO辛利軍也喊話:“今年的京東618會是全行業投入力度最大的一次618。”
那么,各大平臺空前的投入力度,將以哪些活動形式呈現?頭部電商為何紛紛打出“低價”牌?消費者又是否為這一屆電商大促節買單?
一、“低價”變成明牌,“投入”再上新高
相比去年瘋狂造勢,以提振消費士氣為目標,今年各大電商平臺的促銷手段可謂是棄繁從簡、力度空前。
一方面,各大平臺都不再掩飾地突出自身“低價”優勢;另一方面,今年618平臺加大了商家扶持力度。
聚焦低價,加大投入,是什么導致電商大促節越來越卷?
一來,是消費者日趨理性,對各大促銷節產生心理疲勞。
隨著電商平臺促銷活動的常態化,消費者對于各種優惠券、滿減規則等已經有了一定的抗體,不再輕易被營銷手段所誘惑。而且,電商平臺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不斷推出各種購物節,比如雙十一、雙十二、618、99、520等等,讓消費者感到厭倦和煩躁,失去了購物的樂趣和期待。
如果一個促銷形式不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不能有效地傳達給消費者真正的價值,那么這個促銷形式可能就會失去效果或被淘汰。
二來,流量紅利消失,模式創新難尋,貨架電商、直播電商只能加大“內卷”力度。
互聯網用戶增量趨于飽和,電商平臺之間的拉新成本高昂。同時,隨著抖音、快手急追猛趕,小紅書異軍突起,社交電商、直播電商、內容電商等各種新興模式日趨成熟。
新興的電商渠道促進了供給側商家的多平臺棲息,打破了平臺間的壁壘,又讓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選擇更多的購物渠道。
這些因素導致平臺不得不加大讓利消費者和商家的力度。
事實上,除了大促活動,京東、淘寶陸續推出“百億補貼”,向拼多多看齊,同樣也體現出電商“價格戰”的白熱化。
618前,淘寶再次升級了百億補貼。此次淘寶百億補貼的降費率政策,全行業傭金最高降幅達81%,對于全網底價商品直接免傭金。此外,京東百億補貼里也有最高補貼超千元的iPhone、補貼400元的五糧液、20多元五斤的粑粑柑等。
誠如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所說:失去低價優勢,一切競爭優勢都將歸零。
問題是,“超低價”和“大投入”之下,電商平臺必然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它們要從大促節“卷”到常態化?
二、“卷”是必行路,“618”是最大期待
答案是:大環境和企業自身發展的共同要求。
一方面,提振消費需求仍然是平臺型企業的重要任務。
今年一季度以來,消費市場持續回暖。在整體市場的溫和復蘇中,電商平臺作為平臺型企業的代表之一,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從供應側來看,今年以來企業經營壓力仍然不小。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328.8億元,同比下降20.6%。4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20.8天,同比增加1.3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3.1天,同比增加6.4天。
推動電商行業持續向上成長,必然要加大對商家的扶持。因此,2023年以來,各大電商平臺加大對商家扶持的投入,推動電商行業持續向上成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4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44108億元,同比增長12.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7164億元,同比增加10.4%。
另一方面,加大投入是能提升企業自身經濟效益的。
拼多多是最早實施“百億補貼”的電商平臺。最新的一季度財報顯示,拼多多營收實現376.4億元,同比增長58.18%,凈利潤為81億元,同比增長212%。
在互聯網行業的低增長下,拼多多營收和利潤都遠超市場預期。根據工信部數據,第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整體收入同比僅有1.6%的增長。
這再次證明了,加大投入和補貼力度,真的是電商平臺現階段必行之路。
當然,也不難預見,隨著主要玩家全部采取“低價”策略,差異化漸漸消失,對消費者的刺激作用會逐漸減弱。尤其是,二季度是傳統零售淡季,平臺GMV增長會變得更難。正如光大證券所分析的:二季度零售數據環比一季度或將承壓。
正因如此,618大促活動是二季度電商平臺最大的期待。釋放消費潛力,促進供需對接,皆系于這個持續一月的電商盛典。
那么,消費者還愿意為“618”買單嗎?
三、“天天都是618”終結“618”
從長期趨勢來看,電商大促節的影響力減弱趨勢難以扭轉。
對此,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近期發表評論:“不管是6·18還是其他電商購物節,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總體在下滑。過去,消費者在線上還沒有形成日常消費的連貫性時,造節對于促進消費是一種非常好的手段,但是近年電商購物節實際數據來看,造節對于消費者的影響總體是下降的?!?/p>
但是,從短期來看,“力度空前”的618仍然對消費者有吸引力。
在被稱為“最難”的去年,市場普遍對618持悲觀預期,但電商總體規模依然保持了正向增長。根據星圖數據統計,2022年綜合電商平臺銷售總額達5826億元,同比增長0.7%。
這足以證明大促節的影響力消退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今年,各大平臺都追求更大的折扣力度,更簡單的玩法,還是吸引了眾多品牌和消費者的參與。
從品牌來看,也許大品牌越來越重視日銷,但是大促節仍然是中小商家的“大紅包”。
這一屆618,各大平臺加大了對中小商家的扶持。比如,淘寶天貓集團宣布成立中小企業發展中心,推出包括20億廣告專項補貼、AI智能提效、營商保障在內的一系列扶持計劃。京東取消了京東小店的平臺使用費,約60%的類目商家的技術服務費率低至0%,部分類目商家保證金降幅達80%。
從消費者來看,在這個消費降級明顯的時代,電商平臺突出一個“低價”,正好迎合了消費者需求。從文章開頭提到的預售數據來看,消費者參與情況還是不錯的。
因此,“618”對消費的刺激作用仍然明顯。對此,光大證券也在近期表示,從短期維度看,618大促活動已經拉開帷幕,分品類看,部分化妝品數據表現較為亮眼;分渠道看,抖音渠道增速相對較高,建議投資者持續跟蹤618大促活動期間整體數據表現。整體而言,我們對于2Q2023消費市場的表現仍有一定信心,預計將符合市場預期,認為暴雷和冷門出現概率較小。
不過,還是要從長期發展來看電商行業,大促節終究是弊大于利的。正如張毅所說,對于平臺而言,過于依賴6·18等購物節的慣性,并不是一件好事。他認為,購物節大促的實質,是把生意集中在某一天,但隨著消費觀念的變化,這種模式不論對于平臺、商家還是消費者,日益顯出的其實是負向作用。
集中囤貨的資金壓力,訂單堆積的物流壓力,過度消費帶來的體驗變差等,大促節并非只有優點。
可以預見,隨著電商平臺競爭加劇,“天天都是618”有望成為現實,購物節將走向終點。
專欄作家
小謙,公眾號:小謙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土豪網創始人,互聯網觀察員,數十家科技媒體專欄作者。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一直都并存的。真實的情況是消費差距越來越大
現在直播大促很常見了,大主播會經常挑各種活動日進行宣傳,就沒有一定在618,雙11購買的欲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