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電商未來會超過貨架電商嗎?

2 評論 3431 瀏覽 16 收藏 10 分鐘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消費者的購物需求也愈發多樣化。而興趣電商作為新興的電商模式,以定制化、個性化為核心競爭力,已經逐漸成為電商行業的焦點之一。不過,伴隨著貨架電商的強勢存在,興趣電商未來是否有可能超過貨架電商呢?

最近關于阿里的負面消息挺多,未來科技城的房子都傳出成交價腰斬。為什么感覺作為曾經電商絕對的領導者阿里,不僅在整個本地行業一直沒什么起色,而且在電商領域還被拼多多偷了家,可是抖音卻在電商和本地領域攻城略地,目標激進,成績斐然呢。

我的觀點是:阿里建立的供給側優勢逐漸被抹平,而消費側實際是沒啥壁壘,用戶的決策很容易被外部影響。

正常來說,一個用戶的消費路徑會包括以下幾個流程:

  1. 消費興趣確立;
  2. 消費決策;
  3. 選商品;
  4. 購買;
  5. 售后。

如果不算售后環節的話,通俗一些就是我為什么要買,我要不要買,我怎么買。

這條鏈路里面,最重要的其實是消費興趣建立和商品決策兩個環節,也就是消費者為什么要買,以及要買什么。

一、消費興趣的建立

消費者建立消費興趣的渠道有幾個:第一是基于衣食住行的邏輯,每個人在生活中天然的需要進行消費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第二是沖動消費,即我可能實際不需要,但是因為某個原因我覺得我需要了,所以我消費了。

前者的消費興趣建立在建立在確定的需求下,我需要吃飯,我需要穿衣服等等,確定的需求代表著用戶的關注點在我如何能更快更有效的找到基于這個場景我最合適的商品,消費興趣的建立天然就存在了。這個時候平臺在做事情,是如何讓用戶快速的做決策。

而后者是需要先挖掘場景,建立興趣。比如,我本來不需要換個手機,但是最近我看到的文章,短視頻都在給我安利這個手機,所以我忍不住也想下手一個了。我可能在沒有看到這個短視頻的時候,沒想要買這個手機。消費興趣的建立實際在一些被動的輸入中。這個場景本身就要比傳統的衣食住行的邏輯往前探一步。

在抖音快手小紅書做電商團購之前,用戶的消費興趣的建立很多就是通過社交媒體建立的。社交媒體種草,電商或者O2O商家拔草。

傳統的電商平臺也在努力希望前探一步,建立消費者興趣,比如淘寶的千人千面策略,從淘寶開始的直播電商,以及前幾年讓一些人賺的盆滿缽滿的淘寶客等等,都是傳統電商平臺希望可以建立用戶消費興趣的嘗試。

再往后,抖音快手們也想通了,為什么我要把這些流量導給淘寶和有贊他們呢?我自己內部閉環不是更好么。興趣電商的出現,給消費興趣的培養帶來了新的玩法,種草和拔草原來是可以閉環的,可以讓消費者享受一站式,更絲滑的體驗。

消費興趣的建立是用戶購買流程的第一步。興趣電商的出現可以說從源頭就掐住了傳統電商和團購平臺的路。原來的需求興趣確立是以衣食住行為主,沖動消費為輔。而在興趣電商,剛好顛倒過來。

二、消費決策

第二步,是消費決策。即如何讓用戶在我的平臺能買到最合適的商品。這一步最重要的是供給能夠跟得上,曾經淘寶和美團被認為認為已經消滅了所有的所有對手,成為對應領域的絕對第一。但半路突然殺出拼多多和抖音,兩者雖然在消費端的邏輯不一樣,但都是在冷啟或快速增長期給了商家足夠的利益。在商品的選擇上能讓消費者感受到有的選,平臺才能進入到消費者的候選名單中。

供給側拉齊后,消費者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如何能讓我買到我想買的商品。這個時候,選哪個而不是最重要的。價低質優選擇多,才是消費者決策的第一邏輯。淘寶和美團在各自領域建立的壁壘,其實就是在供給側有足夠的話語權,導致大部分用戶在消費端不得不選擇他們。但即便這樣,美團,淘寶,攜程在各自的領域已經足夠強了,也做不到絕對的壟斷。市場上仍有在對應領域體量不小的老二。

滴滴算是半個例外,打車的場景雖然也符合這個邏輯,但是即便在滴滴下架了兩年的時間里,高德等一眾打車軟件也沒有讓滴滴傷筋動骨。其實這個并不是滴滴在用戶側建立的心智有多強大。而是供給側的把控力度以及滴滴的供給調度確實厲害。

還有一點是,滴滴的邏輯也和電商O2O不太一樣,本質上不是用戶主動選擇的邏輯,而是替用戶選擇最優解。我可以通過我的調度,幫你把最合適你的司機派給你,這個操作,對于用戶選擇性比較低,成本較少。

而電商,團購,外賣,OTA等等,基本上都是主動消費的邏輯,用戶的決策鏈路都會比打車這個場景長。需要進行的對比,篩選等流程要更多,所以也就有更豐富的對比流程,誰合適我就用誰的產品。打車的這個場景下,決策的時效性很高。

我猜測,滴滴高德的實時單訂單比例要比預約單高,原因就是后者可以有充分的決策和篩選時間。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打車這個場景下,供給側提供給用戶的決策成本比較低。如果某一個打車平臺的價格比其他平臺便宜,供給也夠多,那真的說不好,參考多年前美團在上海的第一戰,打下了將近40%的份額。

所以在決策環節,真正的壁壘還是供給。只要供給能跟上,消費者端還真沒啥問題,你能干的我也能干。平臺在消費者側要做的,是怎么降低用戶的決策成本,或者提高用戶沖動消費的概率,減少用戶的操作步驟,只要這些我做的足夠好,量可能很快就能起來。

三、觀點

再往后面想一想,如果某個產品能把決策的環節也幫忙做了呢。比如你在夏天要買一些應季的衣服,某個產品可以將更好更適合你的裙子推薦給你;晚上要和家人吃個晚餐,可以根據你的需求給你推薦更合適的餐廳,甚至晚飯后的活動都給你安排好了。這個邏輯下,平臺的概念可能就模糊了,消費邏輯會變成美團或者高德的聚合打車,你有需求就可以了,其他的我來安排。

我覺得隨著AI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最近AIGC技術的爆炸,這個場景一定會到來。所以在未來用戶的決策成本可能會無限趨于0。真正的壁壘就是消費興趣的建立了。畢竟人是感性的動物。AI能幫你做的只能是在確定的范圍內最優解,這個范圍最終還是需要人去實際感受。

所以,我一直興趣電商堅定的擁躉?,F在之所以還拼不過貨架電商。一是因為培養興趣現在還不夠好。二是因為目前的興趣電商在供給側的把控以及幫用戶決策上還有挺大的優化空間。

專欄作家

張哈哈,微信公眾號:張哈哈同學,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B端產品經理,深入SaaS及企業服務領域多年,關注數碼和新能源。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就是計劃型消費和非計劃型的區別,非計劃型消費永遠也比不了計劃型消費

    來自北京 回復
  2. 我覺得未來興趣消費會多一點大于現在的需求消費。

    來自廣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