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三高慢病管理(一)

2 評論 3442 瀏覽 12 收藏 10 分鐘

低知曉率、低管理率、低達標率是我國三高慢病的普遍情況。面對這種情況,這類醫療問題該如何管理?本文從三高慢病管理及現有醫療服務的現狀及原因出發,并提出做好慢病管理的兩大要點,一起來看看吧。

一、三高慢病現狀

2020年的中國國民大數據報告中顯示,慢病相關死亡率達到了86.6%,心血管是首要死亡原因,其中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最主要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全國的高血壓2.7億、糖尿病1.12億、高血脂1億居全球第一,而這些僅僅是已經確診的患者,還有大量的三高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了三高,直到由于三高引起并發癥后住院,才知道自己是三高患者的事實。

低知曉率、低管理率、低達標率是我國三高慢病的普遍情況。

二、醫療服務現狀

現代醫學發展到現在,我們已經在很多場景下都已感受過不方便。

  • 身體不適下意識查看附近最好的醫院,怕有其他問題小地方看不出來,但去大醫院路途遙遠不方便。
  • 看病拿藥,就診結束,和醫生的聯系切斷,吃藥后有不良反應,需要重新去掛該醫生的號詢問。
  • 看病檢查排隊,甚至一個檢查要排到幾天以后,耗費大量時間。
  • 大醫院開的藥貴且外面的藥店拿不到,需要再次去該醫院取藥。
  • 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吃了藥當時好了,后續還會犯,覺得西醫治標不治本。
  • 每次接受服務的醫生并不了解自己的情況,擔心醫生漏掉一些信息,以致治療方案并不適合自己。

相信大多數人都經歷過其中的場景,大醫院人滿為患,患者被動管理缺失,看病難看病貴,藥物治療為主,非連續性管理。

這些問題存在已久,并且由此產生的醫療資源浪費是巨大的。一部分患者得到太多的不必要的檢查、住院醫療和特殊醫療,同時一部分患者無法得到可靠的篩查、預防、協同醫療和慢性病管理。

三、無法調和的矛盾

隨著慢病人群越來越多,加之需要連續管理、長期服藥、生活方式調節的特殊特點,我們現有的醫療體系不再適用,也無法承載龐大的慢病人群。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改革,需要改變原有的醫療模式。

因此國家在慢病管理之路提出了很多好的政策。如35歲以上首診測血壓制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對慢病人群至少一年4次的隨訪;分級診療制度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基層的投入增大,利用龐大的基層醫療機構力量去管理慢病等。

但是目前為止,效果并沒有預想之中的好,一方面是醫療體系下的改革政策并沒有完全落實下去,一方面是現有慢病患者的觀念習慣很難改變,那如何才能管理好慢病患者?這需要我們抽絲剝繭,先搞明白現有醫療體系的形成及患者對于慢病的觀念

四、現有醫療體系的形成

1. 了解醫學本質

醫學的進步是飛快的,越來越多的疾病可以被治愈,這讓我們形成了一種錯覺,似乎人類無法離開醫學。但是,沒有醫學,人類照樣生存,人類生存與否和有沒有醫學無關,因為醫學保證不了人類這個物種的延續和生存。醫學存在的終極理由是生命第一。

生命第一有三層含義,第一層:先保證活著;第二層:為人找回尊嚴;第三層:支持生命的意義。

2. 基于現實情況下的客觀選擇

現代醫學在發展之初,為了能夠保證第一層意義,采取了垂直項目超越的形式,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漆t療。如眼睛不舒服去看眼科,消化不好去看消化內科。這種方式的好處是能夠讓不同學科專注自己領域的發展,不同學科在這種模式的發展下,技術突飛猛進,解決了很多原來難以治愈的疾病,取得了巨大成效。

直至今日,專科越分越細,而人卻是一個整體,以疾病為中心的模式已不再適應,醫療模式的發展勢必要轉到以人為中心。

3. 基于機構性質及資源的必然導向

二三級醫院為私立機構,醫院需要自給自足,這就讓公益性質的醫院無法逃避掉盈利的問題,很多問題的出發點要從盈利點開始,不完全以患者健康導向出發。并且對當地的衛健局來講,對醫院的調度能力有限,這也直接導致很多政策無法完全落地。

基層的衛生室和衛生院是公立機構,當地衛健局可以直接調度,但由于早期醫療投入資源的不均衡,大多衛生院發展較差,設施人員條件落后,且受政策影響較大,除醫療工作外有大量任務式工作擠占醫生精力。

五、患者對于慢病的觀念

我選擇了一家新一線城市的衛生室調研,目前管理著200多個三高患者。有一半以上的人不愿意控制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知道不控制后會慢慢引起并發癥。給出的理由是人活一世,不想限制;給出的理由是多年的習慣,無法改變。但當我在三甲醫院調研時,卻發現這部分不愿意控制的人,在病床上時改變了說法和做法。

歸根到底是慢病不同于急性病,指標的異常不代表感受的異常,因此患者在沒有并發癥產生之前,并不會覺得很嚴重。以此映射出的患者對于預防這一行為的接受度很低。而慢病的管理恰恰在于預防,通過生活方式及藥物去使指標控制在目標范圍,通過規律的檢查及時發現并發癥,以此延緩并發癥發生及在早期治療并發癥。

因此脫離醫療場景下的管理,則更為艱難,更無法對患者形成約束。

六、如何管理好三高慢病患者?

對于一個慢病患者而言,想管理好。需要一個熟悉自己病情的醫生能夠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需要有人長期陪伴鼓勵自己以堅持慢病管理;需要一個健康管理師能夠對日常的生活方式進行計劃及指導;需要治療的藥品;需要預防的檢查;需要必要程度下的手術等治療。

那如何構建這一理想化的慢病管理鏈路,我的思考是企業,企業是盤活這個鏈路的主導角色。需要有一家醫療信息化的企業,覆蓋患者的醫療場景及該區域內全量的醫療數據,兩者缺一不可。

整個鏈路中要通過搭建醫療場景來創新醫療流程,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來減少浪費,并在此過程養成患者新型醫療習慣。

通過數據流動,提高鏈路內信息共享的完整性,提高鏈路內不同角色的工作效率,以減少成本。較原有模式產生的價值是支撐整個鏈條的利益分配的前提,因此解決問題價值量的大小,作為解決優先級的劃分依據。以部分慢病患者驗證鏈路的合理性,進而不斷完善,直至覆蓋所有患者。

總結

本文以三高慢病管理及現有醫療服務的現狀及原因談了理解,并以此思考了慢病管理做好必需的兩點,醫療場景+數據流動。

醫療場景綁定患者信任度及培養習慣,數據流動綁定數據應用及效率提升。后續也會繼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設想:做哪些醫療場景,做哪些數據流動,去構建這樣一個慢病管理鏈路?

本文由@葉上初陽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歸根到底是慢病不同于急性病,指標的異常不代表感受的異常,因此患者在沒有并發癥產生之前,并不會覺得很嚴重?!边@句話切中慢病管理的要害!一方面,患者做健康管理的需求并不迫切;另一方面,現有的管理路徑不痛不癢,又無法像藥物、治療一樣立竿見影。慢病管理存在一個先天不足:那就是患者本身的管理需求并不迫切,加之缺乏付費動力,所以國內慢病管理都是偽需求,不過是通往結果的過程罷了!

    來自天津 回復
    1. 期待后續文章的更新,目前我司正在與深圳某醫療集團合作,共同設計研發院外慢病管理系統,方向應該是跟作者不謀而合了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