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音樂,會是下一個QQ音樂嗎?
就在2023年,音樂和音頻在微信中有了獨立頻道,而這某種程度上表明了微信布局音樂這門慢生意的決心。那么,微信為什么執著于做音樂?微信音樂的未來發展,還需解決哪些問題?一起來看看本文的解答。
上半年的最后一個工作日,打開微信下拉本想點個咖啡提提神,沒想到小程序頂部,赫然出現最近播放的音樂和音頻圖標。
據微信客服回復,目前最近播放正在灰度測試中,暫不支持關閉。
這對音樂圈的你我來說,可不比大杯冰美式更提神?
騰訊對音樂的野心從不遮掩。
無論是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騰訊音樂集團(TME)三巨頭在版權上的激進;還是酷狗概念版、波點音樂、豆瓣FM等小眾音樂APP在產品上的迭代更新——是的,它們都是TME旗下或投資產品——都能看出它對音樂這門生意的上心。
而今,騰訊選擇在最得意的產品微信上繼續深入音樂行業,社交+音樂,這個最有潛力點燃用戶炸點的組合,會真的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么?深瞳音樂與你一探究竟。
一、微信音樂的前世今生
微信與音樂的緣分,說深不深,說淺不淺。
2012年,微信4.0版本上線朋友圈功能。隨后,各類軟件開始逐漸開放分享到微信的接口,其中當然也包括當時剛起步的移動音樂APP。
彼時,在微信分享音樂,曾是文藝青年的標志之一。
“如何看待在朋友圈分享歌曲的人?”“一個男生/女生經常在朋友圈分享歌,說明TA是怎樣的人?”總會時不時出現在知乎首頁提問。
而微信,也在十余年間,不斷試探與音樂拉近關系。
2017年,微信推出“搜一搜”功能,在音樂搜索中打通QQ音樂和全民K歌的資源,在微信內即可實現無縫聽歌。
2020年,微信上線視頻號,為音樂可視化呈現帶來最適宜的生長土壤。
2021年,微信8.0版本的爆炸式更新中,突出了音樂可視化呈現,即分享到好友或朋友圈的音樂,點擊播放按鈕可以直接收聽,點擊音樂主體則會進入MV播放頁面,MV頁面中可以對音樂進行轉發、點擊以及評論。
同年,微信上線“彩鈴”功能,21世紀初的彩鈴社交文化再度文藝復興。
2023年,音樂和音頻在微信中有了獨立頻道,聊天窗口中也多了音樂選項。
同時,在音樂APP中歸屬于會員專享的音樂,在微信中都可以限時免費收聽,這里當然包括華語樂壇最大熱門周杰倫的音樂。
今年6月,在灰度測試中,音樂和音頻也被挪到了微信下拉頁面置頂處。
如果說最開始的分享音樂到朋友圈,還只是一個人的孤獨發言,那么到如今,聊天窗口能直接選擇音樂發送,音樂內容在微信產品內已經實現了彼此之間的互通對話。
而獨立頻道,也體現出音樂在微信生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音樂一直是個燒錢的慢生意。但為什么微信要做音樂?
我們或許可以從微信之父張小龍的身上找答案。
在知乎高熱問題“騰訊的張小龍是一個怎樣的人?”下方,和菜頭的回復獲得了7000+點贊,其中提到“除了每周一次的網球,和每天深夜的音樂,張小龍沒有什么別的嗜好?!?/p>
雖然和菜頭在最后寫了以上內容純屬傳說,不能對其真實性負責,但張小龍對音樂長久的熱愛是不用質疑的。
早在QQ郵箱時期,他就因為對許巍《藍蓮花》歌詞的喜愛,非得找許巍買下版權,放在QQ郵箱入口。
有趣的是,網易云音樂前任CEO朱一聞,也曾在采訪中提到,在工作早期,許巍的《藍蓮花》給了他很多力量。
《藍蓮花》對優質互聯網產品的魔力,看來得找個時間好好寫寫。
說遠了,我們再回到微信音樂的主題。
在一次媒體采訪中,張小龍曾說:
“做產品其實是個很枯燥,很理性的過程,無法把個人情緒和情感帶入。唯一有機會帶入的地方就是啟動頁,你可以有一些情緒的發泄。”
事實上,微信多次大版本迭代中,啟動頁上確實都有音樂的身影。
2011年,新生的微信正被抄襲質疑所困擾。微信團隊沒有回復,只是帶著“搖一搖”“漂流瓶”兩個引爆話題的陌生交友方式3.0版本歸來。
這個版本的啟動頁上,伴隨著Michael Jackson的《Scream》的旋律會緩緩流出,上面還寫著這樣一句話:
“你說我是錯的,那你最好證明你是對的?!?/p>
2013年,微信4.5版本發布,推出微信公眾平臺。在這個版本的啟動頁面上有兩個選項,一個是“直接進入微信”,另一個則是“聽一首老歌”——崔健的《一無所有》。
2014年,微信6.0版本發布,推出小視頻功能。這個版本的啟動頁播放了來自許巍的《我們》。
2019年,微信7.0版本發布,推出“時刻視頻”。這個版本的啟動頁播放了Leonard Cohen的《In My Secret Life》。
2021年,在微信8.0版本的啟動頁中,有一頁就寫了“我看見一首歌”。
當然,僅僅把微信對音樂的布局理解成情緒發泄肯定是不夠的,但情緒發泄或許也正是張小龍對音樂理解的出發點。
在這里,音樂不只是一種伴隨型的工具產品,而是有情緒、有溫度、有社交屬性的精神產物?;诖?,他所說的“音樂是用來聽的”,也就順理成章了。
二、混圈子,微信音樂還要回答“靈魂三問”
初代移動互聯網人,也許還記得2015年初那一場“微信朋友圈的封殺大戰”。
2015年2月,微信以“安全隱患”為由封殺了網易云音樂、蝦米、天天動聽、支付寶等app,禁止它們分享到朋友圈。
這場封殺,因音樂APP之間錯綜復雜的版權紛爭而起,最終在當年10月,各方達成版權合作后終于化解。
誰說愛音樂的人不社交?解封當天,朋友圈里的歡呼雀躍,正是微信對音樂愛好者重要性的體現。
但從兵家必爭之地,到擁軍而起的主戰場,在角色轉換間,微信音樂還要回答靈魂三問。
第一,微信音樂的版權如何解決?
目前,微信音樂使用的主要是QQ音樂為代表的TME版權內容,但都僅限于在APP內收聽,一旦跳出微信,音樂播放就會戛然而止。
在早前,微信中也無法播放QQ音樂中的會員音樂,免費的周杰倫,終究也只是引爆話題的限期誘餌。
從目前階段來看,微信音樂雖然有單獨頁面、有評論區,但總體而言仍像是微信內部再造的一個“QQ音樂”(會員版)。
嚴格來說,作為社交產品的微信,在音樂版權上并不能與在線音樂產品混用。
如果微信音樂真要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比如作為內容源頭分享到外部,版權必然是要回答的問題。
當然,這不僅是微信的難題,社交產品的版權結算模式史無前例,應該也是版權方面前大難題。
第二,微信音樂的定位是什么?是附屬功能,還是想做下一個QQ音樂?
微信音樂的定位,究竟是作為微信生態里的一環,還是跳出微信作為獨立業務的存在,是決定它未來發展的關鍵。
如果是前者,那微信音樂只需要做好“服務者”的角色,背靠10億微信居民的大流量,完成公眾號、視頻號等微信內容產品線的勾連,強化QQ音樂、全民K歌等騰訊系音樂產品的國民地位。
如果是后者,那微信音樂面對的不僅是網易云音樂、汽水音樂,還與QQ音樂、酷狗音樂等站在了對立面。
如同QQ音樂之于QQ,它們在20年前就完成了一次音樂與社交的優勢轉移。而20年后,騰訊是否還需要一個新的音樂業務來完成微信社交流量的轉移重置?
第三,微信音樂的破局之路在何方?
如今,在線音樂產品大體分為3類:設備產品類(Apple Music、華為音樂、YouTube Music),運營商產品(咪咕音樂),獨立產品類(QQ音樂、網易云音樂、汽水音樂)。
設備產品類音樂,背靠手機廠商掌握的大量用戶資源,在設備到達用戶前就已經完成了裝機,可以說是贏在起跑線上的產品。
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對音樂功能性需求較多而社交情感需求較低的人群(主打通勤伴隨等),很可能因為方便等原因,直接選擇設備產品類。
運營商產品,版權結算與在線音樂產品有所不同,相對較低,因而在在線音樂版權大戰時期漁翁得利迅速崛起,用一個王牌周杰倫打下一片江山。
眾所周知,當年周杰倫一人就可以影響音樂APP日活的15%。雖然現如今咪咕音樂依舊是“小而美”的存在,但不妨礙周杰倫忠實粉絲的青睞。
剩下的獨立產品類,就是各憑本事獨領風騷了。
QQ音樂近20年的運營和QQ帶來的社交積淀,網易云音樂獨樹一幟的社區氛圍和算法推薦,汽水音樂圍繞抖音的謀篇布局,每個產品都有它成功之處。
那微信音樂的優勢呢?社交,還是社交。
基于點對點強社交的微信關系網,微信音樂能否在“社交+音樂”這個老生常態的話題下作出新解法呢?
比如點歌功能,離家上學、工作,生日到了,給遠在家鄉的父母點一首歌,是音樂,更是關心牽掛。
比如一起聽歌功能,已經被網易云驗證過可行。時差N小時,卻能用耳機收聽同一首歌的異地情侶,是音樂,更是情感慰藉。
比如音樂交友,收聽同一首歌的人,開啟匹配功能就會被相互推薦,是音樂,更是靈魂契合。
雖然都是音樂與社交的組合,但在微信音樂里,深瞳音樂認為,社交是優先于音樂的存在。
在微信音樂,你也許不需要精準的算法、紛繁的評論,只要夜深人靜時,還能找到一個與你聽歌、分享、“同頻共振”的人,那微信音樂的勝利,也就不遠了。
作者:納豆;編輯:楚青舟
來源公眾號:深瞳音樂(ID:deepfocusmusic)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深瞳商業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有啥意思,類似qq音樂現在更新到不會使用了,又大又臃腫,社交直播分享,啥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