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不再慣著“水果刺客”

0 評論 3919 瀏覽 3 收藏 19 分鐘

當你在水果店隨便拿些水果,上稱卻發現其價值上百元時,你是果斷選擇不買還是在感嘆其高價格的同時直接付錢呢?這一天價水果現象背后,到底是何原因導致的?該怎么解決這一局面呢?接下來,我們看看作者怎么說。

“面子哪有票子重要!”

張云決定不再對“水果刺客”妥協。

今年5月,在海南旅游時,張云走進一家精品水果店,挑選了3個蓮霧和5顆山竹。

當聽到收銀員“總計128元”的報賬時,張云脫口而出——“退了吧,太貴了!”

最近幾個月,各種“水果刺客”姿勢各異,頻頻登上熱搜。

  • 5月底,10天內漲價22%的榴蓮,讓很多網友哀嘆失去了“榴蓮自由”;
  • 今年7月初,頂著日本進口名頭、單片高達138元的天價靜岡密瓜,引發網友噓聲一片;
  • 產自泰國的紅寶石柚子,一個售價可達百元;
  • 一箱4-6顆的牛奶釋迦或燕窩果,售價動輒數百元……

當然,比起來荔枝屆的“頂流”,這些水果都還要甘拜下風。在廣州的一次水果拍賣會上,一顆掛綠荔枝果王拍出了55萬元的天價,不負“愛馬仕”的盛名。

水果刺客背刺的方式千千萬,年輕人拒絕背刺的態度很一致。

一周前,一位網友在豆瓣發起了一項投票,“遇到水果刺客怎么辦?”

876名投票者中,選擇“大方說我不要了”的多達546人,占比過六成,選擇“不好意思說不要,含淚給錢”的用戶,占比不到四成。

把鐮刀收起來,靠實惠打天下的果農、商家和平臺,也給了年輕人Battle水果刺客的底氣。

一、水果刺客,不受待見了

“你刺我我忍了,但你騙我,我可忍不了!”

這是一位UP主的心聲。

這位UP主發布的《天價水果》視頻,記錄了自己被刺的經歷:兩顆總價60元的燕窩果、一顆70元的紅寶石石榴、15顆/盒售價188元的草莓、778元/盒的黃金車厘子,五種水果,—共花費1274元。

在經過一番細爵慢咽的試吃之后,他少有驚喜,更多是失望,“我覺得都不值,不會再光顧?!?/p>

單價最高的黃金車厘子,尤其讓他失落。接連試吃3顆,入口無一例外的發酸,“我花了這么多錢買的金車厘子,還沒普通車厘子好吃,天價果王就這?”

類似上述UP主一樣被刺的不再少數,“月薪過萬,吃不起車厘子”成了不少打工人共同的哀嘆。

張云也有過類似經歷。

此前,偏愛日本二次元文化的他,一直對日本水果有種執拗的偏愛,陸續解鎖過日本的淡雪白草莓、宮崎芒果、山梨水蜜桃、靜岡番茄、靜岡蜜瓜等。

張云還記得,在動畫片《櫻桃小丸子》里,小丸子全家面對著客人送來的靜岡蜜瓜,驚嘆不已。

自此,靜岡蜜瓜就成了張云的心心念念。

但在去年耗費數百元,購入一個日本靜岡蜜瓜之后,張云的企盼變為了失望,“好像也不比咱新疆哈密瓜好吃多少,卻貴了七八倍,誰買誰是冤大頭!”

在微博、小紅書、豆瓣等社區上,如何避開“水果刺客”的背刺,成為了年輕人爭相修養的“省學”——錢盡其能,果盡其味。

自稱“省錢達人”的95后方平,總結了水果刺客的幾個套路,“第一用產地唬人,虛標高價;第二,一些線下門店,標價不清晰,把高架和低價水果標簽排在一起,顧客很容易被誤導,又不好意思退貨;第三,還有一些少見的小眾水果,也是刺你沒商量”。

水來土掩,她也有解決之道,電商比價,搜圖識物,果斷退貨等等。

拒絕被刺的張云,今年也主動轉場了。此前,張云購買水果的主場,是精品水果店和線下商超里。那些用精美包裝撐起“神顏”、用產地撐起“高價”的水果,常?;蔚脧堅埔撇婚_眼。

但在電商平臺上,這些被推上“神壇”的荔枝屆愛馬仕、蜜瓜界勞斯萊斯、水果界LV,卻陸續“下凡”,成了界面友好的平民水果。

在拼多多百億補貼活動里,常年穩居在刺客榜單上的廣東荔枝、泰國榴蓮、網紋蜜瓜等,都是被重點補貼的果品。

穩居荔枝屆頂流的增城掛綠荔枝,在這里不到200元便能買到一斤,即便價格依然不菲,但比起每斤動輒過千元的市場價,已經是大降身價了。

同款品種、同樣口味的國產靜岡蜜瓜,也從普通人高攀不起的“大家閨秀”,變成了親和力十足的“小家碧玉”,沒了138元一片的天價,一斤甚至不足4元。

銷售渠道的轉移,并非少數年輕人的選擇。全拓數據的調研顯示,在水果市場,自2017年至2021年,新型零售渠道占總零售市場比重從10.11%增長至39.50%。

年輕人對水果刺客的排斥,還源于消費場景的變遷。

很多水果刺客能維持高價,是因為其保留了“禮贈”的屬性,高昂的價格,反而彰顯了禮品的價值,承載了送禮人的情意。

如今,無論是陽光玫瑰,還是泰國流量,以及廣東荔枝,都蛻化為大眾消費品,從送禮用高價充面子,到自食看重性價比的里子,用戶的標尺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Battle刺客,拒絕天價,并不意外。

二、水果刺客的養成游戲

那些曾經坐在“神壇”上,賣出天價的水果刺客,本質是由供需關系驅動、多方因素合謀的養成游戲。

前幾年曾被當作消費力標尺的美國車厘子,一度高居不下的天價,部分源于其成為了令人心馳神往的美國中產生活方式的符號。

前美國西北車厘子協會中國市場推廣經理曾對《財新周刊》表示,在推廣美國車厘子時,他們為其塑造了一個“畫像”,“美國人吃車厘子配紅酒、奶酪,吃三文魚、帝王蟹,用砍下的櫻桃枝烤牛肉”。

而用戶支付的車厘子高價里,顯然投射了對上述生活方式的向往。

牛油果從美國到中國的風靡,也是類似路徑——健康脂肪,輕奢食品,瘦身水果,這些符號,嚴絲合縫地貼合了中產階級對于時尚健康的普遍追求。

幾年之后,上述濾鏡逐漸破碎,牛油果也慢慢跌落神壇,從最早的每顆15-20元,跌落至幾塊錢一個。

除了上述有意包裝的概念和噱頭之外,供求關系的影響更甚——相比工業品和其他農產品如谷物和蔬菜,水果從栽樹到掛果,通常需要耗時多年——比如車厘子栽種后四年才進入掛果期。

因此,在價格飆高之后,供給端很難快速擴容提升,去對沖高價,也導致其天價在三四年內,難以快速扭轉。

以掛綠荔枝為例,據《三聯生活周刊》采訪的一位荔枝商人透露,掛綠價格高,“就是因為種植面積很小……很多嫁接了掛綠的荔枝樹,結的果子都掛不上綠。產量小,自然就貴了?!?/p>

而在今年,牛油果價格有望進一步下探,也是因為供應量大漲。哥倫比亞銀行今年4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牛油果供應量超過了市場需求,新種植園的快速增加讓全球牛油果種植規模達到5萬公頃,導致牛油果供過于求。

此外,天價水果多為遠道進口的舶來品,也導致其價格居高不下。

以10天內漲幅兩三成的榴蓮為例,目前,中國市場每年消費百萬噸榴蓮,而據海關數據,2022年,中國榴蓮進口總量為82.5萬噸,其中,78萬噸來自泰國。而全球榴蓮的年產量,滿打滿算也就205萬噸左右,其中四成進入到中國市場。

不過也有很多高價水果,其實是打著進口的幌子,維持高價的門面——以開頭138元一片的天價靜岡密瓜為例,商家自稱高價是因為日本進口,但隨后就被海關打臉——中國從日本進口的水果中,并不包含靜岡蜜瓜。

其實,價格虛高的不僅是天價水果,還有大眾水果。而導致其終端價格走高的一個共性原因,則是層層加價的流轉體系。

從2018年開始進入水果行業的立鮮農業創始人賴啟春,深諳行業秘密。

據他告訴《財經故事薈》,傳統模式下,水果從果園到餐桌,起碼要經過3到5手的流轉,“前幾個環節,每道加價15-20%左右,到了門店終端,可能要翻倍加價,才能覆蓋雇工、租金、損耗成本”。

無獨有偶,農業部報告顯示,中國鮮活產品及果蔬產品的流通成本要占到60%以上。

冗長的流轉環節,除了導致層層加價,另一副作用則是居高不下的水果損耗率——傳統模式下,從果園到餐桌的流轉周期,起碼在7-10天以上,這也導致國內水果從采摘到上架過程中的損耗率,一度高達30%左右,是美國的六倍左右。

而皮薄短鮮的荔枝,以及陽光玫瑰等嬌嫩的漿果,則是損耗率最高的果品之一。

概念噱頭的虛美,國外進口的溢價,流通環節的加價,不可避免的損耗,多方變量,共同養成了“水果刺客”。

三、“整頓”水果刺客的底氣

整頓水果刺客,不能光靠年輕人的一廂情愿。天價水果的“下凡”之旅,也要靠多方合力去破解。

推動天價水果下凡的首要變量,是“國產替代”。

以曾經天價的靜岡蜜瓜為例,近年來,遼寧、河北、海南等多地均已成功試種,不同于日本靜岡蜜瓜動輒500元一顆的高價,國產蜜瓜,售價僅為每個30-40元左右。

陽光玫瑰也是類似。其售價從數百元跌落至每斤十來元,甚至不足10元,就源于種植面積的擴大。

據中國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的不完全統計,中國陽光玫瑰種植面積已達80萬畝,而2016年僅有10.01萬畝,幾年間增長了七八倍。

而在水果的種植思路上,中日也大有不同。

日本種植水果講究精細化。以陽光玫瑰為例,為了達到最佳口感,日本對每根葡萄藤保留幾串葡萄,都有嚴苛準則,以此撐住其令人咋舌的天價。但這樣會導致產出成本過高,大眾高攀不起。

而中國看重量產的性價比,以規?;N植把價格打下來,讓普羅大眾也能輕松消費。

至于兩者的口味差異有多大,賴啟春的答案是,“可能是95分和92分的差距。這幾年,陽光玫瑰的品種一直在進化,口味整體上越來越好,差距也越來越小?!?/p>

除了供給的增加,在這場與水果刺客的Battle中,電商平臺也與年輕人站在了同一戰線。

眼下,“實惠”成為了中國電商平臺們共同的主流敘事。而水果因其有著大眾普適性,擔當起“實惠標桿”的重任,占據了百億補貼等活動的C位。

以農業起家的拼多多,水果常年排在其APP首頁品類通欄的第一品類,也是百億補貼里的???。

從2019年開始在拼多多安營扎寨的賴啟春,就主做高端水果,荔枝、芒果、陽光玫瑰等等。

以荔枝為例,過去兩三年,賴啟春店鋪售賣的5斤裝荔枝,常年維持在50元左右的包郵價。

“算下來10塊錢一斤左右,北方線下門店,荔枝價格可能在每斤17-30元左右”,賴啟春告訴《財經故事薈》。

如果進入百億補貼頻道,每單還會再便宜幾元——今年7月5日,拼多多百億補貼上線的“水果自由消費季”,就特意對榴蓮、蜜瓜、荔枝、椰青、菠蘿蜜、百香果、陽光玫瑰等高價水果進行重點補貼。而賴啟春店鋪的一款百補荔枝,累計售出了16萬單。

不過,僅靠平臺補貼,只能低價一時,要想維持長期高性價比,必須依賴于一攬子的流通效率的改革。

以賴啟春為例,他能把荔枝的售價從每斤17元壓至每斤10元,靠得就是“果園直連餐桌”的模式——用戶在平臺下單后,從合作果園附近的倉庫里,直接打包發貨,“過去要經三五手,現在就經一手”。

他對荔枝的定價原則是,在進貨價的基礎上加價15%作為毛利率,“而后刨除物流、雇工等各種費用外,凈利率大概在5%左右”。

當然,這一模式可持續的前提在于,必須保證商品爆單——訂單越大,他能從果農手中拿到的進價越低,“你去荔枝園收購荔枝,如果訂100斤,一斤10塊錢,成噸成噸的訂,最低價能到7塊錢?!?/p>

而拼多多的海量用戶,恰好保障了爆單的確定性——2021年,他的荔枝銷量是36萬單,今年已經提升到60多萬單,成了平臺荔枝品類里的Top1商家。

價格大幅打下來,這場游戲能玩轉嗎?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源頭的果農們,是否能夠長期獲益。

在水果行業流傳這一句話,“水果水果,賣出去是果,賣不出去是水”——對于水果這種短保農產品來說,相比每一斤果子的單價,果農們更看重整體收益,因此,對于可以長期大額訂購的采購商,果農們也愿意讓利。

賴啟春曾經合作過的一位陽光玫瑰果農,一度嘗試采摘園模式,開放給個人顧客采摘, 每斤18元左右,是批量采購價的兩三倍左右。

但嘗試了一段,這位果農就收手了,“葡萄是逐漸成熟的,采摘的顧客周末才來,導致中間的損耗很大。而且,個人采摘不專業,破壞了葡萄藤。整個采摘周期很漫長,采摘園的人力成本也提高了?!?/p>

上述果農轉頭又與賴啟春合作,“規?;繉I采摘,一次性付錢款,看著單價低了,但算算大帳,還是劃算”。

即便陽光玫瑰價格從每斤數百元跌至10元左右,果農們依然可以獲得豐厚的收益——一畝陽光玫瑰的產量,大概在7000斤到1萬斤左右,起碼是種植水稻等主糧收益的10倍以上。

電商平臺引爆的銷量,又會刺激有利可圖的果農們,繼續擴大種植面積,進而提升供給的豐富性,實現價格的進一步下探。

這套多方受益的模式,才能維持低價機制的良性持續運轉。

水果,不該成為天價的奢侈品。而在這場“水果刺客”Battle中,有了平臺、商家、果農們的“力撐”,年輕人贏定了。

(文中方平、張云為化名)

采寫:陳紀英,編輯:萬天南

來源公眾號:財經故事薈(ID:cjgshui),資深圍觀,謹慎吐槽,橫跨財經、科技的原創深度解讀。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財經故事薈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