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微漲價,原來是為我們好?

0 評論 4007 瀏覽 2 收藏 9 分鐘

最近,企微的收費項目——按粉絲數量收費,免費的時代已經走過,B端產品也逐漸走向付費階段。本文對企微漲價進行解讀,一起來看看作者的分析吧。

01 難以下咽的雞湯

最近,企微新的收費項目——按粉絲數量收費——逐步開始落地。

相信很多企微的用戶,都收到了繳費提醒。

圖片來源:企業微信

早在數月前,企微就放出了漲價的風聲。陸續有很多自媒體開始解讀企微的漲價。

其中,某大V就認為:企微這次漲價,實際上是為了企業好!

他的觀點是:加粉絲有成本了,才會倒逼企業提高粉絲的質量,從而提升企業的商業化意識,促進私域運營的良性循環。

乍聽之下挺有道理,不過,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是不是:

談戀愛也可以收個費,可以倒逼我們提高約會的質量?

結婚也可以收個費,可以倒逼我們提高婚姻的質量!

提高粉絲質量的辦法明明有很多種,企微偏偏選擇了“收費”這一種,不過這是他的商業自由,本來沒什么可指摘的。

但你非說是為了我們好,這碗雞湯是真咽不下去啊。

要我說,企微漲價就是個簡單的生意邏輯,哪來什么“為了企業好”。

首先,企微有漲價的底氣:“粉絲運營,除了我,你還能用誰”?

個人微信打壓私域。短信效果差不說,成本也只高不低。

我們根本就沒得選,是不是?

其次,作為企業,盈利是價值的試金石。

企微提供了服務,收取合理的費用,天經地義。

實際上,不僅僅是企微,飛書、釘釘都在積極商業化。

原因很簡單:大廠的日子不好過。

看看近一兩年大廠的裁員潮——家里都這么困難了,一直虧錢的B端業務,是時候要 “賺錢養家”了。

02 艱難的B端生態

真正值得討論的,并不是企微該不該收費。

而是企微為什么會對基礎的“外部聯系人”功能收費?

之所以說“外部聯系人”屬于基礎功能,是因為眾所周知,大部分企業選擇企微的原因,其實都是為了鏈接個人微信。

可以說,企微的絕大部分價值,都是基于“外部聯系人”。

因此,“外部聯系人”毫無疑問是企微最核心,也是最基礎的能力。

一般來說,大廠平臺的基礎功能往往是不收費的,或者至少不是收費的主力。

以淘寶為例,開店不收費,甚至交易扣點也不是淘寶的主要收入來源。

淘寶一直以來的主要收入是廣告費。

而廣告是一種增值服務,并不是必須采購的服務。

早先企微的商業化思路,也是基礎功能不收費,而是對高級功能比如“會話存檔”收費。同時也向企微服務商收取一定比例的技術服務費。

現在企微開始對基礎功能收費,一方面說明大廠盈利壓力很大,另一方面也說明B端生態不好做。

一方面,作為企微服務商的SaaS公司們,普遍活得不好,無法給企微貢獻足夠的收入。

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剛提交了上市申請的聚水潭。

其2022年營收約5.2億元,年內虧損卻達到了5.1億元,而且人效只有可憐的17.7萬元/人。

甚至不如很多傳統企業。

更重要的,B端生態和C端生態存在很大的差異,這讓大廠“基礎功能不收費,增值服務收費”的美好愿望,也落空了。

具體來說,C端生態最大的特點,是線上化程度很高。

不管是在社交生態,還是在B2C電商生態,大部分流程都可以通過數字化進行賦能。

以淘寶為例,開店、售前咨詢、支付、物流跟蹤、售后服務等環節都可以通過平臺完成。

這就意味著平臺對企業有著極強的賦能能力,即便開店等基礎功能不收費,平臺也可以通過對增值服務收費比如“流量直播車”等,得到合理的商業回報。

然而,B端線上化程度則相對低得多。

比如,ERP、CRM等產品所服務的B端業務,往往涉及大量線下作業,線上的處理只是一小部分工作。

再比如,對于企微服務商來說,即便能通過企微的應用市場獲得客戶線索。

但只要涉及稍大一些的金額,就需要在線下進行售前咨詢、交付、收款、售后服務等工作。

對于這些線下動作,平臺的賦能也非常有限。

這就意味著平臺提供增值服務,再通過增值服務變現的路子,在現階段并不容易走通。

既然無法像傳統的C端平臺模式一樣,通過增值服務收費,或者通過向服務商收費,“羊毛出在豬身上”。

那么企微親自下場,從客戶粘性最高的“外部聯系人”功能開始收費,也就不足為奇了。

03 免費時代一去不復返

企微收費,讓習慣了免費的我們,一時難以適應。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免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其實,免費本來就只是一種搶占市場的手段,并不是互聯網公司的必然打法。

而且,“免費”商業模式也有兩個重要前提:

  1. 標準化+海量用戶
  2. 收費的增值服務

可惜的是,高度細分的B端軟件市場,滿足“標準化+海量用戶”條件的產品屈指可數。

而企微這種現象級產品,在商業化壓力下,也失去了耐心,開始直接對基礎功能收費。

當然,客觀來說,企微漲價未必就是壞事。

實際上,在歐美B端軟件市場,從來就沒有免費一說。

我在Oracle公司的時候,企業要下載修復bug的補丁,都得向Oracle交年費。

更別說上門服務了,人天單價都是一千美元起步。

也正因為如此,歐美SaaS行業的健康度遠遠高于中國SaaS,Oracle公司的市值至今仍然超過3000億美金。

所以,企微帶頭漲價——如果能提高大家對B端軟件的付費意識——那么對中國SaaS無疑是一件好事。

當然,不管如何,歷史的車輪都會滾滾向前。

我們或許會懷念那個免費的時代,懷念那個不惜代價追求規模的時代。

但是,對中國SaaS來說,規模為王的時代已經結束,追逐利潤的時代已經降臨。

專欄作家

王戴明,微信公眾號:To B老人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多年互聯網產品與信息化管理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