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需求、供給及供需關系看互聯網本質及可創造的價值

4 評論 3577 瀏覽 11 收藏 8 分鐘

互聯網當下,它給用戶和工作崗位創造了什么價值,又將會朝著什么方向發展?本文從需求、供給及供需關系看互聯網本質及可創造的價值,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都在唱衰互聯網,但是沒人說清楚沒落的本質。沒落是因為無法為用戶和社會創造新的價值,那我們就聊聊互聯網到底能為用戶創造了哪些價值,在這個環境下,產品經理之后的工作方向。
  • 討論價值的基本認知:解決多大問題就創造多大價值,創造多大價值企業就能有多高的市值。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的的顆粒度包括個人、社會。

一、互聯網的本質和工業社會的問題

互聯網的本質:實現了計算機的連接,而計算機是比特世界信息生產、儲存、計算的載體,連接后互聯網使信息傳播脫離原子世界進入比特世界。(關鍵詞:”無限“容量、信息、連接、計算)

工業社會的問題:在農業社會,人類搭建自給自足的社區,供給與需求是統一的。蒸汽機、泰勒的科學管理、福特的流水線將人類帶入了工業社會,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引入分工理論,將需求和供給剝離,由企業這種組織來負責供給的專業化生產。問題的解決總會伴隨新的問題產生,由于供需分離帶來交易成本的提高和供給需求的背離。

交易成本:可以理解為企業投入但是用戶沒有從產品中實際獲得的成本,包括金錢、時間、精力等。由于供給和需求分離后,需求端以政府信用推出「貨幣」這種絕對標準化的一般等價物來體現價值。但至今為止還沒有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為每一家企業的商品,確立起普遍的信用,使供給的選擇和價值評估帶來較大的交易成本?;ヂ摼W史無前例的聚合起全社會的供給,能夠以平臺信用在供給的信用和價值評估上做功(如評分)。交易成本分為:市場型交易成本(買賣交易)、管理型交易成本(組織內管理交易)、政治交易成本?;ヂ摼W產品主要關注市場型交易成本。(管理型交易成本:管理的本質其實是生產分工后合成一體化組織的手段,所以管理者是否合格核心看分工能不能拆解清楚,是否高效,這是后話了)

供給需求的背離:供給脫離需求,會導致供應過剩與需求不足同時發生,也稱“過剩經濟”。

互聯網能創造的價值:在需求刺激、供給生產及供需匹配3個問題中,能利用互聯網信息傳遞效率的提升解決多大的問題,達成更多的需求,更多符合需求的供給,更高效的匹配關系,從而帶來更的交易,交易創造價值。

  1. 需求:擴大用戶對于需求的認知,發現更多能滿足需求供給,激活需求,刺激消費
  2. 供需關系:降低由于供給和需求分離而產生的「交易成本」,這里特指市場型交易成本(買賣成本)
  3. 供給側:將供給與需求一體化,以用戶需求導向生產,既要按需生產又要充分市場競爭,避免「供需背離」的問題

二、互聯網創造的價值

1. 互聯網產品以信息為載體建立「連接」的具體應用

(1)連接人與人

  • 通信:即時(IM)、非即時(郵件)
  • 社交:熟人(朋友圈)、陌生人(soul)

(2)連接人與虛擬網絡世界:網游

(3)連接人與內容

  • 非專業內容(主觀表達):文字社區(知乎)、圖片社區(小紅書)、短視頻(抖音)、直播(抖音)
  • 專業內容(藝術創作):書籍(微信讀書)、音樂(網易云音樂)、影視(愛奇藝)

(4)連接人與商品

  • 連接人與實體商品:電商(淘寶)
  • 連接人與服務:生活服務(美團)

2. 從需求、供需關系、供給三個角度來看互聯網產品可創造的價值

需求:通過算法種草,刺激用戶新需求。對于用戶需求的洞察和種草的內容形態可以持續迭代。

應用:瀑布流推薦

供給關系:通過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優勢,降低交易中因為「信息」傳播問題產生的成本。同時,可以與社交、游戲等純互聯網產品結合,降低「時間精力」上的成本。

交易成本產生的來源:信息不完全(認知有限)、信息不確定(未來可能變化)、信息不對稱(投機行為)、信息有成本(搜集、認知、鑒別、吸收等)。

交易成本的六分類及應用:

  1. 搜尋商品和交易對象:算法推薦
  2. 度量價值:評分、評論、供給標準化、品牌
  3. 比價議價:比價類產品
  4. 決策和訂立契約:平臺規則背書
  5. 履約糾紛風險:平臺規則背書
  6. 確定性保障:7天無理由退貨、保價時間段

供給改造:主要是以需求指導供給的生產和閑置供給的流動。目前做的最多的是以需求規模倒逼供應鏈的價格,長期來看會導致產品質量的下降,不是根本的解法。

  • 需求指導供給生產:愛奇藝自制劇、淘寶工廠。根據包政教授在《互聯網的本質》的觀點,互聯網目前只完成了連接器的作用,未來是以價值鏈連接需求方和供給方,形成需求方深度參與的供需一體的社區模式,解決交易成本和生產中組織的問題
  • 閑置供給的流動:閑魚、滴滴

綜上:

  • 商業社會還是是商品的交易來構建,社交和ugc內容的生產并未產生直接商業價值增值,主要通過依附在實體商品的交易的廣告來變現。
  • 企業的機會在供給端按需生產的改造,用戶產品則會持續專注在探索交易成本的降低。
  • 需求側人與虛擬世界的連接與人與現實環境的連接還有機會,有待探索。

本文由 @人人都是產品專家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本質的思考,歡迎作者多多分享,不過考慮的更多是個人,企業、政府咋看

    來自浙江 回復
  2. 通俗一點是不是,
    1.先了解客戶的需求量大小
    2’同行占多少
    3’我可以解決同行解決不了的問題
    4,在開始做事

    來自江蘇 回復
    1. 文章是想探討的是你第1點中的『客戶需求』。搞清楚到底互聯網要解決什么客戶需求,希望先『歸納』出能解釋所有問題的本質,再從本質『演繹』到具體的案例。比如:堵車問題,有的是車太多,有的是路標不清楚,有的是紅路燈規則設置不合理。那這些問題我們都歸結為『城市規劃』的問題,然后找到城市規劃的相關成熟理論去看全量的解決方案有哪些,我們用什么方案解決最高效。

      來自上海 回復
  3. ??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