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實唯一性:數字與AI經濟里的那些潛規則

1 評論 2428 瀏覽 1 收藏 17 分鐘

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帶來了微觀經濟所不具備的一些特征,當中有一些其它游戲規則并不那么為人所知,但也切實起到了作用。本文就名實唯一性這一規則進行分析總結,希望能夠給予你新的了解。

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帶來了一些過往微觀經濟中不具備的新特征,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網絡效應、摩爾定律等,還有一些沒那么嚴格定義的比如長尾。但實際上還帶了一些其它游戲規則,這些規被人提起較少,即使在互聯網思維沸沸揚揚的時候和很少被人提及,卻也切實在起作用。所以我把它們稱為潛規則。后面在琢磨事單開一個系列寫這些潛規則。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這些潛規可能會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一期寫名實唯一性

一、什么是名實唯一性

古代人說的名更像是類別,實則更像是具體實例,這里借用下名家的這個說法。

那什么是名實唯一性呢,就是一個類別潛在的會往只有一個實例的方向發展,數字化、智能程度越高這種潛在趨勢的內涵動能越大。

現實中有很多例子,比如谷歌幾乎逼近搜索這個類別,微信幾乎逼近即時通訊這個類別。

過去這點不是沒被察覺過,但通常被很世俗的表達為老大老二老三怎么樣,實際上這和商業市場格局沒有絕對關聯,不商業化一樣有這表現,比如Linux成功后,別的開源系統就不好立足。這顯然不是單純的市場的力量,因為它是免費開源對免費開源。類似的如果LLaMA2持續成功,那到最后很可能也會和Linux逼近操作系統概念一樣,占滿開源大模型這個類別。

名實唯一性:數字與AI經濟里的那些潛規則

(超算上操作系統的變化,雖然是個子類,但能夠比較清晰看到超算操作系統的變化)

這種現象還可以追溯到很久遠的過去,比如繪畫,里面很早就有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說法,在玄幻小說里新類別往往成功巨大,后面跟著學的就差很多了。

但在過去,典型工業生產正好不是這樣的,所以那時候名實唯一是非主流,名實唯一特征只局限于社會生活里面很窄的一些領域。比如,大生產正好不是名實唯一的,都是一個型號生產N個,越多越好,汽車、服裝、房子等都是這樣…(現在老說的預制菜也是反名實唯一,我估計不行,你愿意吃么)

二、為什么會有名實唯一性

需求上的源動力可能在于人是獨立個體。有名萬物之始,人也是。

此后的旅程就在于充實這個名的內涵,然后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四維實體(創業者的窘境:從人力資本到四維實體,有點哲學…),人在這個四維實體的延展過程中確立意義。這樣一來滿足人需求的一切素材越是唯一的,越能更為彰顯這種個體的唯一性。這么說也許不好理解,簡單說法是如果有選擇的話,沒人喜歡活在一個模版里,和另外一個或一些人一模一樣。這是原動力,也和長尾理論說的尾巴越來越長相呼應(找個電商平臺列它的SKU,你會發現確實越來越多,京東上已經逼近4000萬,經濟要持續發展早晚能破億)。

但需求側的這種趨勢回答不了微信這類產品為什么也會如此,微信等其實是制造了一個,然后無限分發。

這可能得回到生產側來看,在生產側,當我們拋掉現實某些其它維度的約束(比如法規),數字和互聯網是個全聯通空間,全聯通空間里選擇成本逼近于零,并且沒有信息不對稱。

這樣一來就是一個充分競爭的狀態,這種狀態下,推出產品的主體需要快速進化,不管通過新特征還是什么別的方法,而需求方就快速選擇,最終跑的最快最好的就會定義整個類別,拿到勝利果實,而跑的不快不好的就是這個類別的子集,子集就是殘次品,信息對稱的情形下沒人會選擇殘次品。

智能強化了這個趨勢。

原本在定義類目的時候存在著明顯的智能供給不足問題,智能正好可以補足這個短板。

比如有個產品叫Notepad++的文本編輯器,在打磨過程中因為它的功能是定死的,不支持16進制編輯等,那就可能出現一個新產品,彌補它的缺陷,但智能讓這類差異可以被折疊掉。在大模型越來越好的前提下,交互這些環節變成了就說一句話,小功能變成都可以自動生產。只要你的創意在,那就可以把這些功能都涵蓋進來,豐富這個類目。

在物理世界,生產環節還能導致成本差異等,但對于數字世界數字產品本身復制成本幾乎是0,這里面除非有不一樣的屬性定義成為單獨一個類別,否則就會變成事實意義的殘次品。

做個總結其實是這樣:

需求側決定了名實唯一的根本趨勢,而數字和智能會在生產側先是導致類目和產品的統一,然后為滿足需求就會進階到人和產品子類的唯一映射。就好比微信先是和IM類目的統一,然后就是每個人一個微信,現在除了頭像外陸續出了些小功能,比如朋友圈置頂,干的就是后一類活。

最終就是超級中心化和超級個性化的統一。在人可以感知范圍的個性化,在不可感知的范圍的超級中心化。

三、名實唯一性會有什么影響?

認知會變成唯一活性動力和稀缺資源。

(現實世界里有些因素不是不能加進來,但它太麻煩,所以我們就說一個純粹的,沒有政治維度世界里的事,有點像一個只有經濟、文化等的元宇宙,我們說的都是這里的事。琢磨事就這么琢磨)

就像門綱目科屬種一樣,類有大類有小類。那類目歸一先是小類里面名實的歸一,然后就是大類聚合小類。

比如我們過去我們常用的軟件有計算器、記事本,那回頭他們潛在就會歸并成一個,然后這些產品就變成了某個大類別的配件,比如操作系統。

存量歸并的同時,新的領域會誕生然后再重復這個過程。

在這過程中,創新會變得比以往更關鍵。

開宗立派者、引領類別者會坐收一波巨大的紅利。

這在過去玄幻小說上表現的特別明顯,喜歡網文的可能都還記得洪荒流、凡人流等,最近的一次開創類目應該是刀郎和他的羅剎海市、花妖和翩翩等,這次也體現的比較明顯。

宏觀點看,就是社會性的“SKU”會越來越多,窮盡指定要素下的想象空間,然后在新要素出現的時候走向下一個,比如過去唐詩宋詞元曲的遞進。

這種特質隨著數字和智能的發展會延展到現實空間,數字化等越發展,數字和物理空間越聯通,整體世界可能越會這樣。

假如有兩個生產羽絨服的公司:一個完成了徹底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另一個沒有。那會怎么樣?因為完成了數字化改造的擴張時多生產一件少生產一件即使樣式不一樣,增加的額外成本也幾乎逼近于零。差異可能只剩下物理空間上的誰里消費者更近這類,但這沒意義。所以純粹從生產成本的角度看它就潛在會占滿它的類別:羽絨服。

有意思的是能對抗這種趨勢的也是很虛幻的認知錨定,比如經營的很好的奢侈品總是很難統一,因為它背后用了很多不可再生的歷史性資源。

名實唯一性越徹底,這世界越主觀。

四、到底什么可以定義品類差異性?

在原子層面絕對做不出這種差異性。

原子差異性,總是可以用大工程的方法去彌補,干出一樣的東西。所以它的差異性是資本量、特殊資源等的差異性。比如近來上映電影的奧本海默所努力的原子彈,原子彈氫彈是何等復雜的作品,但即使這樣復雜的工程和作品,一樣會被復刻。

所以原子層面的東西在同類別下面構建不了這種品類間的差異性,總是依賴某種特殊的壁壘,或者說它們屬于獨特的一些群體,沒有普遍性。(不是不關鍵,往往這種類別在現實里非常關鍵)

品類差異性,來自主觀認知。

面向過去就是歷史資源,這是已經發生了的部分,有的就有,比如虎丘拙政園,沒有的就沒有了,做一個假的拙政園也不頂用。奢侈品估計最適合就是和這個綁定。

面向未來就是基于新要素的創造,然后把其中某部分變成歷史資源。

這就導致了兩種生存狀態,注定反向對組織的形式提出要求,就好比修大壩和做皮克斯電影其實是需要不同的組織方式。而在經濟生活中那個比重高,那個就是那個時代的顯學。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似乎處在個臨界點上。

兩種狀態交疊在一起影響我們的現實,但未來則在名實唯一的權重這一端,這部分的比重會越來越大。

那這會對組織形式提出什么樣的新需求呢?

五、鋼鐵俠能打卡么?

開創新類別需要什么呢?需要帶著充滿活性的場域以及對應的組織。

搬磚和躺平是不能開創新類別的,組織也一樣,主要體現搬磚和躺平特征的組織也是不行。

這點前面說了很多有點抽象的內容(比如:到底什么是OpenAI成功的關鍵點,到底誰能干好大模型?),這次就說例子。

假設一個團隊很像復仇者聯盟,每個人人五人六也都有兩把刷子,這時候美國隊長說了:我們得嚴格管理,鋼鐵俠你要每天打卡,報告你的進度。那會發生什么呢?估計還沒等拯救世界,自己先干個稀里嘩啦的。

現實里其實經常發生這類事,那為什么呢?

因為我們往往需要的是統一和靈活性的并存,但我們所有的手段都只會強化某一端。

人是唯一創新主體,而越是新類目,新類目越大越是即需要統一的協作,也需要個體的活性。

關鍵在于統一性要統一于意義,但不能統一于形式??梢饬x對于智慧生命體很難統一,就只能統一形式,所以美國隊長想了想就會讓鋼鐵俠打卡。

這可能不好理解,我們換幾個例子:

比如父母愛自己小孩的表現可能很不一樣,有的擅長言語表達,有的不擅長言語表達,但都是愛自己的小孩。愛是意義,說話多少則是形式。

再比如在組織里面其實是希望更有創造力,那這個人可能加班加點,也可能表現的散漫一些,這種多元其實本來不是壞事,但在信息量不充沛下,就需要統一形式,否則表現形式就會導致負面解讀(所謂的帶壞風氣)。

過去因為信息處理能力過小,智能不夠,這事其實沒解,所以幾乎每個人都會覺得企業里怎么這兒繁瑣,這是過去追求內在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而方式方法與復雜現實的不匹配的代價。

但現在個體如果都變成鋼鐵俠了,這種沖突就變的更明顯。矛盾之處在于,你不是鋼鐵俠組成的組織,整體力量就肯定有問題,如果別人是,那回到前面說的名實唯一性,對應類目就會被別人占據。

在單點上,我們總是可以用一種沒那么活性、調度大資本大兵團的方式去追趕,比如芯片,然后追趕,這在很長一段時間也應該是主流,但一旦普遍進入新階段,比如誰干出皮克斯的動畫誰就勝出的時候,那還是類似的模式就不靈。很像是正常打仗都是面對面硬頂,但回頭有人發明了橫縱向大穿插的戰術,其隊伍靈活且鋒利,那在新形式下前者就會變成一種動態的落后。

小結

我不是真的學者,所以真的不負責嚴謹,只能算拋磚引玉。說這類特征和基礎統計然后歸納也不一樣,我雖然觀察很多企業和產品,但本質上是演繹,不是歸納。但不管嚴謹度怎么樣,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只可能向縱深發展,不太可能回退了,如果上面說的是對的,那這就會越來越是每個想做產品或者創業的人要面對的。所以做這類總結沒準能有點幫助。

專欄作家

琢磨事,微信公眾號:琢磨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聲智科技副總裁。著有《終極復制:人工智能將如何推動社會巨變》、《完美軟件開發:方法與邏輯》、《互聯網+時代的7個引爆點》等書。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看不懂。
    是講巨無霸或者寡頭的產生邏輯?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