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手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尊重
外賣騎手應該是我們日常接觸最多的群體了,因工作環境惡劣,及自媒體的宣傳之下,很多人認為外賣員的工作非常辛苦而對其保有同情心理。工作確實辛苦,但對于騎手而言,需要的更多是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同情。
“無論你的悲傷有多深切,也不要期望同情,因為同情本身包含了輕蔑?!?/p>
——柏拉圖
我們常常聽到一種聲音:外賣騎手實在是太辛苦了,工資那么低,沒有社保、五險一金,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風里雨里。
還有人拿日本、美國、歐洲的騎手收入作比較,“他們一單基本上在6美元以上,折算成人民幣是大約44元,日本的騎手一單最少也有30多元,而我們的騎手一單只有2-3元,太可憐了”。
人皆有惻隱之心。
富有同情心,總比冷漠要好,更遠勝于嘲笑、鄙視,乃至憎惡。
但同情僅僅是一種情緒反應,放任這種情緒泛濫,有時反而適得其反。
如果外賣行業按照一些人期待的,大幅提高騎手工資,會有什么結果呢?
國內騎手目前單均收入水平大約在4.5元,而不是2-3元,因為騎手的收入不是簡單地按騎手APP顯示的單價計算,還包括全勤、獎勵、補助等雜七雜八的項目,以月收入計算的單均收入大約是4.5元,這里面有兩個邏輯證明。
第一是最簡單的,看美團財報,餓了么沒有單獨上市,我們只能看美團的。
2022年美團配送相關成本是801.9億元,即時配送訂單總量是176.7億單,平均每單成本是4.53元。
第二個是看騎手單量,我們觀察過美團外賣騎手端APP,里面會顯示各個城市的單量每日排行榜,一般的城市冠軍一天可以跑到140-150單的極限值,這意味著一天大約純跑15個小時——不含上下班路程時間,也不含集合、培訓、吃飯等,每30分鐘跑一趟,平均每趟跑5單,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是不是人力極限了,單均收入4.5元,按照極限值也只有675元,30天不休息且每天都跑出極限值也不過2萬元,即便你是冠軍,也不太可能天天是冠軍,即便是冠軍也不太可能天天跑出150單的極限,所以收入最好的騎手一個月大概也就1.5萬元左右,這與實際情況是吻合的。
且不說向歐美、日本看齊,哪怕是提升到10元一單的配送費,也將使得外賣需求急劇萎縮。其直接結果是數以百萬計的騎手將因此失業。
由于總訂單量大幅下降,訂單密度也大幅下降,騎手的配送半徑將擴大,單均履約時長將大幅增加,效率下降,將進一步抑制需求。
這意味著大量消費者失去了一個低成本享受高質量服務的機會,現存的高凈值用戶也將在承擔更高費用的同時承受更低質量服務。
商家將因此失去大量訂單,一部分店鋪將在這個艱難時期更艱難,甚至倒閉,大量小老板和餐飲從業人員同時失業。
外賣平臺的商業模型、規模化生意將難以為繼,整個行業將萎縮到一個僅能服務少數高端用戶的小眾狀態。
你以為僅剩的那一些騎手,他們就能享受到高工資的待遇了嗎?
并不會。
當失業的人群海量增長,而某個低門檻行業卻能享有高工資待遇時,結果可想而知,大量人群涌入,每一個訂單都將有無數人和你爭搶,每個騎手能搶到的訂單量,將從過去的日均大約30單,銳減到日均10單左右。
工作量也下降了嘛,聽起來還不錯,你以為不跑單的時間你就可以清閑嗎?
如果別人都在盯著手機搶單,你卻在刷短視頻、打游戲,訂單會從天而降嗎?顯然不會。
你得跟其他人一樣卷入搶單大軍,將時間消耗在這種更沒有意義但是又同樣緊張的生活中。
而人怎么可能搶得過機器呢,一些失業的程序員,將利用技術能力,開發搶單神器,然后二次售賣給騎手們,灰產將吃掉大部分溢價值,搶到單的騎手們也將變得更加艱難。
在外賣這個生態里,消費者、騎手、商家、平臺沒有任何人因此得到好處,你的同情可能毀掉幾百萬人的生計,這是人們期待的結果嗎?
說到另外一個問題:福利保障。
專業騎手目前的月收入水平大概在5000-6000,視不同城市而定,他們要么是年輕人,要么是有家庭負擔的中年人,在當下和未來之間,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當下,這甚至不是一個選擇,而是非如此不可,是沒有選擇。
在養老金雙軌制的局面下,騎手、快遞員這類工作者,又有多少人愿意減少當下收入,指望二三十年后的遠期未來呢。
今天城市里的老年人們,一部分確實享受到了相對較高的養老金福利,這多少跟人口結構有關,因為今天能領取福利的人口畢竟是少數,而正在交金的年輕人正是人口紅利一代,人數蔚為壯觀,隨著這部分年輕人老去,他們加入領金大軍,而屆時交金的新一代年輕人將主要是2020年后生人,其規模將比今天交金人群小得多。人群結構倒掛之下,騎手、快遞員這類人的養老金將是一個頗具懸念的問題,再考慮到通脹因素,他們的動力還有多少呢。
人們總是認為,自己是出于同情,出發點是為了騎手們好。
可是,我們或多或少都知道,哪怕是自己父母“都是為了你好”,都能讓許多人心煩意亂,你又有什么理由認為,騎手們會感謝你的“好心辦壞事”呢?
實際上,根據我們的觀察,絕大多數騎手不喜歡被人同情。
一名來自四川的外賣騎手在自拍的視頻中說,“我們外賣騎手要的是尊重,而不是同情”。
我反復在多個場景看到過類似的表述。
一名接受過記者采訪的騎手,在文章發表后給記者發了一個紅包表示感謝,他對記者朋友說:
“不要把我們寫得很可憐,我們并不可憐”。
我能理解這種感受。
騎手本是一個新興職業,按收入來說當然不高,但是專職騎手月入5000左右還是比較普遍的。以今天的城市藍領收入情況來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應該無緣無故去同情人家。
以就業環境來說,騎手面臨的不確定性確實更高一些,但是自由度也更高一些,對于一個準入門檻非常低的行業來說,它就是一個不算多好也不算多壞的選擇。
辛苦當然辛苦,但是哪個成年人不辛苦呢?
在工廠車間里三班倒、甚至兩班倒的人就不辛苦嗎;坐在寫字樓里打電話、跑業務、擠地鐵的白領就不辛苦嗎;待在家全職當奶媽的女人就不辛苦嗎;開餐廳、搞酒店的小老板們就不辛苦嗎?
人們總是很容易被他人的苦難刺痛,這種油然而生的同情心,本質上是對自我可能陷入同樣境況的自憐。
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真正的感同身受,連親人之間通常也無法做到,何況你我。
你畢竟不是他,你怎么知道他覺得自己可憐呢。
柏拉圖曾經說:“無論你的悲傷有多深切,也不要期望同情,因為同情本身包含了輕蔑?!?/p>
若干年前,一位才華橫溢的華語歌手寫過一首歌,當然現在我們聽不到了,因為一些不便說明的原因。
這首歌的故事來自一封國外的信,說是行人在路上看到一只小狗,濕淋淋地走在大雨中,突然有股沖動想問它要不要一起撐傘。卻見它腳步止住,仿佛回過頭說:“我淋我的雨,和你有什么關系?!?/p>
京東以前的CEO徐雷,在微博簡介里寫的是:“我在雨中行走,從不打傘;我有自己的天空,它從不下雨”。
我想,說他們的是同樣的意思。
我們別總覺得自己很豐富,別人很貧脊,沒必要,所有人都走在同一片大雨中。
在同情之中,我們常常把自己放在比對方更高的位置,仿佛一個暫時身處優勢的人對身處劣境者的幫助和提攜,隱藏著一種優越感。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時候作為當事人,自己并不希望被人同情和憐憫,因為其中有種獲得施舍的意味,自己的尊嚴在此過程中受到了貶損。
個體的同情心泛濫,影響畢竟有限,集體的同情心卻可能引發更大的災難,因為這種情感如此容易觸發,以至于非常容易被利用。
比如,因為同情騎手而引發仇富心理、貧富對立。
通往地獄的道路,通常是由鮮花鋪就的。
有的人說,既然騎手這么辛苦,那么外賣平臺的員工有什么理由享受那么高的福利工資呢?
不止是外賣平臺的員工,整個互聯網行業、金融行業從業者工資都高高在上,這又是憑什么呢?
在一種普遍而不加節制的群體同情心驅使下,一些情緒化的內容很容易引發集體無意識的仇富心理,任何高收入者都可能成為被仇恨的對象。
以美團為例,2022年它的員工總人數是92046人,而年度雇員福利開支是416.2億元,人均福利開支是大約45萬元,這是工資加社保以及日常節日福利在內的總開支,相當于月支出3.77萬元,考慮到社保費用以及個人所得稅部分,員工每月到手總收入2.8萬左右,在互聯網行業,這只能算中等偏下的水平。
我們要知道,互聯網行業是高度市場化、自由競爭主導的行業,人才密度高,工資自然也普遍較高,作為一家大廠,你開不出有競爭力的工資,就不可能留住有競爭力的人才,發展也無從談起。
去互聯網大廠上班的年輕人,不是清華北大海歸,就是985,最不濟也是211,能進去的概率都是百里挑一,然后是996內卷,各種二代的家庭不可能安排孩子去這種地方。說到底進去的也是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只是在學習階段拼命,取得了一定的階層躍遷,本質上跟騎手、建筑工人又有多大差別呢。
你以為你在仇富,其實你在仇窮,窮人何苦為難窮人?
如果社會不能鼓勵學習成才者,那么讀書還有什么意義。
還有人說,員工高工資我們不說了,公司利潤怎么說。
餓了么創立15年了,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業務仍處于虧損中。
過去12個季度,阿里本地生活業務經營虧損率最好的是剛剛過去這個季度,虧損13.7%,其中絕大多數是餓了么帶來的。
美團外賣雖然已經盈利,但是利潤非常微薄,2022年每單經營利潤0.7元不到,以交易規模計,利潤率不到1.5%。
外賣就是個超低毛利同時高服務要求的業務,如果這樣的利潤都不允許企業獲取,那么將來誰又有信心去再投資,誰還愿意去創新,誰還愿意去冒險呢?
資金不愿意去投資了,就業機會又從何而來?
不鼓勵同情和憐憫騎手,并不代表不能去對他們的境況進行理解、關心和支持。但這更像是共情,而不是同情。
同情是從自我感受出發,而共情則要求以目標對象的感受為出發點。
共情 (empathv) 也許是更加值得推崇的態度,它需要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要求我們更多去關注他人的視角、他人的想法、他人的反應,而不是盲目的同情和憐憫。
需要共情一個騎手,不是簡單的情緒反應,需要我們了解騎手的個人背景、工作感受、真正需要,以及他們所處的環境——也就是外賣這個業務的生態。
一個人愿意從事騎手的工作,除了享受它的自由帶來的樂趣,也可能因為他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他可能是失業者,可能是炒股失敗者,可能是創業失敗者,也可能是家庭破裂者。
總之,他們可能并沒有更好的地方可去了。
那么這時候,騎手這個職業對于他來說,就是一個轉變的機會,一個從深淵爬出來的可能。
他有可能積累到社會經驗,儲蓄到一些資金,救濟到自己的家庭,照顧到自己的妻兒老母。
也確實有一些人,通過送外賣存到了首付款,在新的城市安家、立足;也有些人通過送外賣積累到了給家人治病的費用,延續了生命的價值。
這可能不是一個底層逆襲的故事,但至少是一個發憤圖強的故事,我們為什么要去同情他,去貶低他工作的價值呢。
從工作本身來說,辛苦是辛苦的,但是一些騎手也能找到其中的樂趣。
其實有時候想想,做騎手至少說明一個人身體健康,體力還很不錯,很多人應該感到羨慕而不是同情。
騎手真正感到無力的,其實是一些人的輕視,是不被尊重的感覺。
說起來,同情本身就是一種隱秘的不尊重;而更顯性的不尊重,則來自于部分無理的客人、傲慢的商戶和帶有偏見的社區工作者;同時,騎手們也需要平臺給予更多的支持,比如更全面的職業晉升通道、更完善的知識技能培訓、更長遠的學業培養計劃等。
美團和餓了么其實也做了許多這方面的工作,今天就不展開描述了,一方面限于篇幅,一方面我們更多從行業和騎手群體視角展開這篇文章。
但另一個數據,又令人感到更無力。據說外賣行業目前的騎手,已經有大約30%是大學以上學歷,那么這些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騎手,一部分優秀的去接受外賣平臺資助上學,最后能完成階層的跨越嗎?
我有些擔憂,但真心祝愿他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或者我們為何不想一想,為什么普遍覺得辛苦的外賣行業,擠入進來的人越來越多?為什么女騎手越來越普遍?為什么一些尚在哺乳期的母親也踏上了外賣的征途?
這是一個用戶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評論,截止到發稿時,有252個人為她點贊,同樣的情形,我也親眼見到過。
2022年10月份,我有一天就收到過一份懷里有個嬰兒的女人送來的外賣,當時挺震驚的,我以為自己是唯一看到這樣情形的人。
當我們仔細想想這些問題,再問問自己,這是一個行業、甚至一家公司能解決得完的問題嗎?
我們之前的文章簡單推算過,單單是美團外賣一家,創造的騎手有效就業崗位——以3000元月均收入為中線——就高達360萬個,全行業容納的騎手有效就業崗位大約500萬,如果加上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創造的到餐、到綜、酒旅、出行等業務帶來的直接就業,這個新增有效就業規模達到1500萬左右。
外賣是什么,它是一個社會調節器,讓沒有退路的人們有了一個避難的場所;它是一個社會解壓閥,讓苦難得以疏通,讓沉淪者向上;它是一個區域平權的開路者,讓三四線城市的騎手也能收獲相對高收入的薪水,不需要跋山涉水去千里之外的大城市謀生。
外賣更是一個巨大的無風險社會保障機制。
它從商業地產的縫隙里,撬動一點點利潤出來,分配給數百萬騎手們,讓無力者有力,讓悲傷者前行。
從大商家的利潤里,轉移一部分出來補貼中小商家。從美團的財報來看,它的配送業務仍然是虧損的,2022年即時配送收入701億,履約支出是802億,平均一單在配送層面虧損大約0.6元,考慮到實際上只有66%的訂單是美團的騎手配送,其余三分之一是商家自己配送完成,意味著實際上的每單配送虧損為0.86元,它的外賣業務利潤主要來自于廣告收入,打廣告的當然主要是大商家,等于美團在將大商家創造的利潤補貼中小商家。
從高凈值用戶身上獲取的利潤里,勻出一部分補貼價格敏感型用戶。高凈值用戶的客單價高,自然利潤豐厚,價格敏感型用戶的單價低,但配送成本是固定的,減去各項費用自然是虧損的,當然,價格敏感型訂單單量很大,更高的單量為訂單密度提升做出了巨大貢獻,使得單均成本下降,且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所以你看,整體上來說,外賣這個業務就是這樣一個生態系統,它將利潤從商業地產轉移出來補貼騎手,再在體內讓大商家補貼中小商家、高凈值用戶補貼價格敏感型用戶。
如果這個業務如同情者們期待的那樣,給予騎手高得多的單價,留下來的將是少得多的騎手,僅剩的大型連鎖商家,和不差錢的高凈值用戶群。
正如我們在之前的文章《美團最大的問題》里說過的一樣:美好的愿望,更容易讓人類犯下嚴重的錯誤。
我們確實應該給予騎手更多的共情和尊重,其實可以從一些很小的事情做起,比如不隨便對騎手提出額外的要求;在惡劣天氣對于送餐時間寬容一點;又或者在收到外賣后給予他們一點點打賞,這并不是必須的,以自己負擔得起為準,我個人是這樣做的。
我經常觀察騎手的個人主頁,通常他們的被打賞率不到千分之一,大家可以自行打開美團外賣訂單里查看騎手的個人主頁核實這一點。
這些不是出于同情,而是因為尊重和感謝。
專欄作家
走馬財經,公眾號:走馬財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TMT行業資深(也就是老)觀察者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每份職業都有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