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精神狀態,全靠超市硬撐
現在,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不少以商超為背景的小游戲,這類游戲可能看起來無聊,但背后卻充滿了無限可能,并讓不少年輕人上頭,而這種主打“簡單快樂”的線下游戲,其實近幾年也在成年人群體中迅速蔓延開來。如何解讀這類線下游戲流行起來的背后原因呢?不妨來看看作者的分析。
當都市精致白領還在沉迷Citywalk,年輕人已經開始文藝復興,轉戰大賣場。
除了去MUJI“猜猜多少錢”、去精品店看看小學生玩具,現在的大賣場到底還有什么好玩的?
可別小看了當代人在“玩”這件事上的天賦。
今年,在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不少以超市大賣場為背景的小游戲,這類游戲大多限制在三五好友之間,規則相對比較簡單。比如流傳最廣的是“大家來找茬”,由幾個朋友分組行動,用手機拍下超市的某個角落或是商品的局部圖片,并交換照片尋找出處,用時最短者獲勝。
線下大賣場,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主題樂園”。(圖/小紅書截圖)
當然,為了游戲的趣味性,許多人也會引入一些獎懲機制,輸者買單。這樣下來,玩家獲得了快樂,賣場也有了進賬,怎么不算是一種“玩”出來的雙贏呢?
一、“只逛不買”,在商超里還能干點啥?
如果你是20世紀90年代生人,那么,《購物街》這檔綜藝節目或許也是你曾許下過的無數童年愿望之一。
2005年,《購物街》《超市大贏家》兩檔以超市為主題的購物節目相繼誕生,其中,《購物街》主打“看商品、猜價格”,考查的是參賽者的生活經驗、價格敏感度和推理能力,對參賽者也沒有什么門檻限制。
因此,家庭主婦、大學教授,甚至是上學不久的孩子都可以是最具潛力的種子選手,每期節目最后的勝者,不僅能夠贏得全場的鮮花和掌聲,還能贏得各種廚房家電、旅行大獎,滿載而歸。
而另一檔《超市大贏家》雖已停播,但它的原版節目《Supermarket Sweep》卻在美國熱播了幾十年,足以說明雖然大型商場如今光芒不再,它們卻曾經代表著一種豐足的生活愿望。
對于現在“既要講金、更要走心”的年輕人來說,賣場開始承擔精神豐足的意義,成為了更符合中國寶寶體質的“主題樂園”。
當代人用實際行動告訴你,逛商場,好玩是第一位,而消費只是添頭。
據多次參與超市游戲的白領@小莫總結,看起來無聊的游戲,背后蘊藏了無限可能。
第一次參加游戲時,小莫就發現,朋友們在選擇商品時往往集中在食品區域,“可能是因為相對于日用品,食品包裝一般會做得比較花哨”,但這樣就很容易暴露目標,小莫的第一局游戲就是這樣被“速通”了——因為她在食品區和另一組的朋友偶遇,對方在她出沒的貨架前轉了轉,就找到了她精心挑選的薯片。
所以,在第二局時,小莫果斷把目標轉向了玩具和日用品,這次她選擇了拍攝文具包裝上的一個角落,花花綠綠的,看起來也很有誤導性。果然,對手面對小莫的攝影作品抓耳撓腮,跑遍各種零食貨架都沒有找到,最后還是依靠提示才得以通關。
看似低齡的“找茬游戲”,也少不了玩家背后的斗智斗勇。(圖/抖音@八兩銀子)
熟人局的好處之一,就是看各路選手“玩心眼子”。玩熟了之后,大家都形成了各自的游戲策略。
小莫有一次就特地把調味品拿到零食區拍攝,若有若無地露出后面膨化食品的影子,企圖誤導對手,不過還是被熟悉自己套路的好友識破。而當時在另一組的小安,因為遍尋全場還找不到目標,就嘗試把對手發來的圖片導入某寶識圖,卻因圖片角度太過刁鉆,最終未果。
不過,這種看似簡單的游戲同樣需要天賦加持。前段時間,25歲的自由職業者@辣辣尋,就借著逛山姆的機會,和朋友們兩兩一組,嘗試了一次超市游戲。
雖然都是第一次玩,大家的勝負心卻都很重。當辣辣尋和同組好友看到照片時,好友一眼就認出“感覺是牛排上的”,最后,兩人只用了一分鐘就找到了對應的產品。而另一組朋友又是求助工作人員,又是在超市里瘋跑,還是花了六分多鐘才找到。
面對意義不明的商品局部圖,還需要一點想象力和生活經驗。(圖/小紅書博主@辣辣尋)
年初的時候,正在讀書的莉莉絲也在社交媒體上偶然刷到了超市游戲的視頻,她把視頻轉發到室友群,果然一呼百應,在簡單討論之后,莉莉絲和朋友風風火火地趕到了附近的賣場。
她們還開發出了不同的超市游戲玩法,將放在超市里不起眼角落的商品挑出來,再由另一人尋回原位。這算是尋物玩法的變種,也最大程度地減少了超市工作人員的麻煩,還讓她們享受到“最簡單的游戲,最極致的快樂”。
(圖/受訪者提供)
二、游戲越來越幼稚,我們卻越來越上頭
不僅是商場,其實這幾年,這些主打“簡單快樂”的線下游戲,正在成年人群體中快速蔓延。
作為線下游戲的愛好者,莉莉絲也曾一度沉迷劇本殺,還做過一段時間的兼職DM(Dungeon Master,即劇本殺中類似主持人的角色,負責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在她看來,這些線下小游戲就像是精簡版的“機制本”劇本殺,也更方便組局。
而之所以選擇自創規則,是她自己實踐后的評估。在超市里跑大半天真的是“太難了”,作為組局之人,她在心中復盤了游戲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發現如果大家最后誰也找不到,那多少有些掃興。
所以,在第二次游戲中,她們選擇了相對簡單的“隨機數購物”規則,類似早年《超市大贏家》的玩法,買到最接近規定金額且用時最快的一組,即為贏家。
在莉莉絲的“隨機數購物”游戲中,必須精打細算,才能取得勝利。(圖/受訪者提供)
這種和朋友共同制定規則、共同參與的游戲,讓莉莉絲樂此不疲。最近,她還考慮制作新游戲,“可以在排隊、等地鐵的時候玩,我不想等車的時候還在背單詞了”。
縱觀這兩年,主打熟人社交的線下游戲并不少。這類“高配版找茬”“高配版過家家”,是童年快樂的經典復刻,突出一個“走哪玩哪,有啥玩啥”。
今年二月,有一位西交利物浦大學的學生@真的風車車,將自己和朋友們線下躲貓貓的全過程記錄了下來。與童年玩法的不同是,他們在躲藏過程中需要開啟微信的實時共享位置功能,這被戲稱為“霍格沃茨活點地圖”,不管是被抓的人,還是抓人的“鬼”,都能感到一種近在咫尺的緊迫感。
結果,就是這樣一條充斥著“哈哈哈哈哈”的視頻,卻在B站斬獲了500多萬次的播放量,還一度沖上了B站熱搜榜的第一名,入世已久的大齡青年感嘆“這才是青春該有的樣子”。
(圖/網友評論)
線下游戲的“頂配”, 并不依賴現代科技的加成,而是來自那些明知無聊、卻能跟你一拍即合的好友,就算是再無聊的游戲,跟朋友在一起,也能玩出新樂子。
三、和有趣的人,做無聊的事
不難發現,線下游戲總帶著一些經典綜藝真人秀的影子,其魅力之一,就在于“制造規則”。
今年,@末葉經歷過最成功的一次斷網,就是和朋友們一起玩自制版“甄嬛傳”大富翁,這種面對面的娛樂活動,帶給這群人虛擬電子游戲給不了的快樂。
他們用Excel軟件排版棋盤,在PDD定制亞克力立牌,發動一切資源,主打一個各顯神通。
而作為“內測成員”,末葉發現,放下手機后,自己也沒有那種失去聯系的惴惴不安,反而在游玩過程中頓悟了一種“重建個人秩序”般的掌控感。
誰能想到這盤棋是用Excel做的呢?(圖/受訪者提供)
被許多人奉為“韓國綜藝之神”的羅英錫,就經常在節目中加入類似的小游戲。比如經典的“福不福”,本質就是一個“要或不要”的盲選游戲,嘉賓在兩個后果未知選項中進行盲選,但必須接受后果。
而這類游戲的魅力同樣在于“熟人局”,看相熟多年的嘉賓之間斗智斗勇。比如《新西游記》第七季中就誕生了“史上最快結束”的起床游戲,幾位嘉賓抽取自己需要守護的“秋日特產”藏匿在走廊之上,既要保證自己的不被發現,同時也要找到別人的。
有人在費盡心思藏匿,有人則反其道而行之。抽到超大爆米花的姜虎東,直接把爆米花帶到眾人眼前,賭的就是一手反邏輯,讓其他人以為超大爆米花只是障眼法,反而忽略了近在眼前的勝利。
而今年線下游戲的興起,或許也是人們對這些綜藝娛樂精神的經典復刻。什么?規則太簡單?那就對了,因為在這類游戲里,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
更重要的,是人們在重建規則的同時,也在重新構建起與他人之間的聯系。在面對面的交流中,我們可以獲取到電子屏幕替代不了的樂趣,獲取那種久違的、面對面的快樂。
作者:阿綠;編輯:草莓脆;校對:鄒蔚昀
來源公眾號:驚蟄青年(ID:wakinglism),一座Z世代博物館。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新周刊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